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高科技產業的全球佈局與國內投資誘因,電子時報 總編輯 羅騎瑩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三十日,-2-,內容大綱,全球電子產業近況 資訊、消費性電子等大宗型產品市場飽和 2000年.com的泡沫破滅 電信建設過渡投資 行電電話迅速飽和 臺灣電子產業競爭優勢 臺灣電子產業過去優勢 臺灣電子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臺灣電子產業的相對競爭優勢 臺灣電子產業未來新定位 運籌中心 應用設計中心 新興數位科技應用實驗地 建議 附錄,-3-,電子系統產品市場規模,19992004復合平均成長率,2004年市場規模佔有率,-4-,2001年全球電子產業景氣大幅衰退,2000年為電子產業高度成長的一年 2001年資
2、、通訊市場大幅衰退,其次為消費性電子市場,-5-,以PC為主導的資訊產業前景不在?,PC普及率逐漸走高、欠缺Killer Applications與新行銷模式,且經濟走軟,是PC銷售衰退主因 基本配備雷同,效能差異不大,以致市場競爭激烈。 非第一次購買者已超過第一次購買者,市場成長幅度大幅縮小。但2001年起的經濟低迷,與產業蕭條,原本的換機市場大幅延緩,很可能在20022003年形成一波大換機潮。 市場規模龐大,市場供需掌握為勝負關鍵 價格戰愈形激烈 須精確地降低生產製造過程的成本,以致生產移往低成本地方 有效降低通路上不必要成本,這也造就BTO、CTO、TDS等運作模式的興起 經營變革:利
3、用IT技術提昇效率,以致ERP、SCM、CRM等資訊技術應用在電腦產業內運用非常普遍 若2002年全球PC市場仍維持衰退 將宣告PC產業的成長期已結束 產業進入重整 新時代的Killer Applications仍未見蹤影,全球PC出貨成長率,-6-,進入飽和階段的電信服務,除大陸外,有線電話的的電信建設成長率大多在個位數,網際網路成為希望所在 網際網路使用者:挑剔、吝嗇的電腦使用者看得到、想得到、摸不到 美化未來網路與通訊榮景,讓產業跌入谷底,通訊產業下游阻塞、上游鬧水災情況較PC產業更加嚴重 Lucent評等被降為垃圾債券等級 Nortel破天方虧損194億美元 Vodafone宣稱虧損2
4、56億美元 手機市場: 99年出乎意料的高成長難再,多數主要市場普及率已拉高 2002年起,手機的換機市場首度超越新購市場,全球通訊/網路/有線電視普及狀況,資料來源:In-Stat,EITO,電子時報,百萬人/戶/門號,-7-,普及率高 創新不足-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待黎明-,TV仍是最重要消費性電子產品 產品差異度不大,無太大創新 日、韓、大陸為最大生產國 前十大廠商主宰市場 發展中的新一代電視標準不一 政治問題 技術問題 conditional access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standard operating systems open applicatio
5、n interface standard user interfaces,百萬臺,-8-,全球電子產業概況,資訊產業 美國資訊大廠首先放棄生產,甚至放棄局部設計,代工與設計委託臺灣業者,但其仍足以主宰市場,軟體與資訊服務近乎是唯一贏家 歐洲廠商紛紛放棄,出售資訊事業部門 日系廠商紛紛從全球市場撤回日本 通訊產業 無線電通訊 歐系廠商在第二代行動電話,取得主要主導權,在第三代行動電話,仍最具競爭力 生產主要以自行生產與委託EMS生產,產業不景氣,紛紛將生產事業出脫於EMS業者 有線通訊 語音通訊:美日廠商主宰市場,生產主要以自行生產與委託EMS生產 數據通訊:美系廠商天下,生產主要委託EMS生產
6、 產業不景氣,亦紛紛將生產事業出脫於EMS業者 消費性電子 日系廠商不論在新興數位家電或是傳統家電仍為主要主宰者,仍舊掌控生產 大陸廠商靠大陸市場成為新興業者,國內市場過渡競爭產生嚴重供過於求 零組件 日系廠商紛紛退出傳統半導體產業,平面顯示器遭逢臺韓夾殺,材料科學仍舊一枝獨秀 韓系廠商在半導體與顯示器迅速崛起,成功跨足無線通訊,近來積極進入遊戲產業 美系廠商在IC設計始終一枝獨秀,-9-,終端電子產品庫存消化不易,-10-,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各行各業要獲利皆如此困難,70年代,金錢追逐商品造成惡性物價上漲,但到90年代,物價卻開始物價卻開始出現不動如山,甚至下跌 雖說賠錢生意
7、沒人做,但是各種破壞價格卻層出不窮 電子產品特賣一年到頭,再也不是年終專利,出清價二折、三折一點也不稀奇 大陸彩電於大陸快淪為秤斤論兩,美國DVD Player亦好不到哪裏 結果: 物價一路下跌,企業只能不斷追求低成本 最後,利潤、勞工權益、政府稅收都會受到侵蝕,而企業不斷用價格破壞來提振需求做法,等於雪上加霜、飲鴆止渴 全球進入低價漩渦的主因: 中國成本世界成本 中國價格世界價格 問題: 全球需求成長速度遠低於生產增加速度 新興市場需求成速度不夠,尤其是中國,-11-,原本穩定的資本主義市場結構受到破壞,四小龍的成功引發全世界新興國家仿效,許多新興國家鼓勵生產,以發展經濟 冷戰時期:共產主義
8、國家與非共產主義國家各有各的產銷體系 冷戰結束後:兩大供需體系混合為一,供需遊戲規則大變 資本主義市場的特色之意: 投資就是一種防禦,也是一種攻擊 伴隨而來的供過於求,成常態與必要之惡 廠商的觀念 供過於求只要撐得過,好壞只是一個循環 若是不願意加碼,就生死立判 殺手級應用遲遲未現(不易),更惡化此趨勢,-12-,臺灣的案例,近幾年來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等產業的發展來看,景氣其實並沒有非常不好,都有一定的成長,也就是說有訂單,但PCB產業近年來擴廠頻頻,產能供過於求,帶來的競價,使得如主機板每年降價僅約3%,但PCB卻動輒降價30%。 系統廠商在大陸的擴廠與預定擴廠規模,與臺灣工廠相較
9、多是以倍數計 CDT Monitor是第一個玩爛掉的產業 Scanner是第二個案例 NB廠殺價競爭,已殺破MVA,-13-,Sony的困境,每年賣出500多萬臺V8 每年賣出200多萬臺DSC 平均每季推出的新款NB是全世界最炫,短短3年多,目前佔有率高達全世界Top 5,日本第一 推出的PDA,比Palm還要好還要好 擁有全球最暢銷的Game Console,帶來的純益近6億美元 製片公司每年有10億美元的門票收入,暢銷電影一部一年即可帶進上億美元票房 領導人宣稱:我們比微軟還更有機會,全面佔領未來資訊生活的領域,BusinessWeek:Sony被困在食之無味的過去,與還無法實現的未來之
10、間。,因為Sony最大銷售部分是他的老本行-消費電子產品,消費性電子部門人事不斷膨脹、利潤不斷下滑,10年前消費電子產品的淨利可以達到10%,過去10年Sony雖不斷賦於消費電子產品新的功能,同時生產技術不斷精進,但現在的淨利只剩下1%。,-14-,曝光度技術學習曲線加速-競爭加劇-,資訊透明度,技術發 展速度,Wearable Computer,Biometrics,VRML/Avatars,E-Cash,DVD,Netcasting/Push Technologies,Smart Cards,Java-the Platform,Cable Modems,Agents,Interactive
11、/ Web TV,Virrual Reality,PDAs,Desktop Videoconferencing,Speech Recognition,Application Sharing,Database Mining,Java-the Language,WWW + Intranet,曝光度,時間,技術創 新初期,期望最高期,期望谷底,使用初期,使用成長期,xDSL,-15-,技術的進步壓縮產品成熟的時間,加速產品成熟期曝光度技術,-16-,目前產業真正的問題,IT應用、資訊透明,未來供需變化將瞬息萬變,-17-,資金取得管道與e化讓問題雪上加霜,資金容易取得 生產管理能力大幅精進 資訊技術
12、的充分應用,讓管理更如虎添翼 技術know how累積較過去更快 資訊透明 加上資訊技術應用,讓供需更難以掌握,-18-,目前產業發展關鍵,新Killer Applications未進入主流前,供給導向經濟將轉成需求導向經濟,長期而言技術仍將驅動產業發展,過渡投資將成為短期亟待解決的問題,大陸磁吸效應下的生產擴張是關鍵所在,-19-,產業全球佈局變遷,產業變化要素 產品更新速度愈來愈快,使得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優異的成本掌控成為成功的基本要素。 交通技術與運籌管理的進步,使得天涯若比鄰,臺灣NB產業的955與983使生產與運籌管理達到極致。 接近客戶生產已非關鍵,掌控成本才是企業致勝關鍵。
13、全球生產據點往大陸集中 低廉生產要素 產業聚落逐漸形成 當地市場吸引力 新技術、產品與服務 仍舊掌握在歐美日國家,並藉此創造品牌,與掌握通路。 但藉市場規模迅速的竄起的大陸,不容忽視。,-20-,臺灣電子產業過去的優勢,完整的分工體系 設廠地點集中: 便利上下游產業結合 PC產業集中在臺北新竹走廊 IC產業集中新竹科學園區 臺南高雄將成另一科技走廊 完整的產業結構 產銷策略逐年創新 政府之長期投入與支持 技術研發與引進 引導產業往關鍵零組件發展 民間技術發展獎勵 電信自由化帶來服務品質的提升,間接加強產業競爭力,+,臺灣從資訊硬體產業經驗中,琢磨出之競爭力 成本控管 全球運籌管理 市場時效管理
14、 垂直專業分工(上/下游間合作),配銷,行銷,運送,生產,發展,應用 研發,基礎 研發,改良型設計能力(ODM)模式 -在產品成長期中後段,或委託大廠設計資源有限不敷使用時,臺灣業者優勢即被凸顯,製造成本管理能力 -當產品進入標準化量產成本導向時,臺灣業者優勢即被凸顯,-21-,臺灣電子產業無形優勢,溝通優勢 具備比日本更佳的英文能力(7億人懂英文) 比美國更好的日文能力(1.3億人懂日文) 比全球都強的中文能力(13億人說中文) 同時也比大陸更佳的國際觀、更自由開放的環境、更佳的法治社會 可快速建立提供全球20億人口市場服務的黃金平臺 語言、技術規格與標準 全球電子產業最佳策略伙伴 過去20
15、年已建立與全球零組件業者最佳溝通方式 獨特品牌與通路掌握力 掌握全球資訊電子產業的工業產品品牌與通路 活絡的資金市場 臺北股市為僅次於NASDAQ的第二或第三大高科技股市 目前尚有上百家電子業者等著上櫃上市,-22-,產業發展模式: 由生產導向轉為知識密集(高附加價值)的創新與服務導向 加強R&D設計(應用研發中心) 新興產品的試驗市場 加強品牌、行銷(運籌中心) 人力資源升級(人才培訓與引進),競爭國家大量投入: 中國大陸、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 產業考量成本與市場外移 大陸磁吸作用影響深遠,傳統優勢與獲利模式不再 傳統科學園區模式面臨挑戰 生產規模不再意味利潤的提高,臺灣電子產業未來發展方
16、向,-23-,以創新強化產品價值 以創新形成產業差異化 學習掌握產品架構與標準,高 附 加 價 值,低,高 附 加 價 值,低,組裝 維修,生產,行銷,臺灣電子產業未來發展重心,-24-,臺灣的相對競爭優勢,北京,矽谷,東京,臺北,上海,廣州 深圳,銷至全球,美國及日本的產品與技術銷往全球最佳中繼站 美國與日本電子產業最佳戰略伙伴 PC產業集中在臺北新竹走廊 電腦產業集中於大臺北地區 從圓山交流道到林口交流道為全球筆記型電腦最大生產基地 臺北縣市為全球最大主機板生產基地 臺北縣與桃園縣為全球電腦產業最完善支援基地 善用臺北地處東京、矽谷與大陸的黃金雙三角策略地位 建構臺北為矽谷與東京前進大陸最
17、佳捷徑 建構臺北成為將大陸生產產品銷往全球的最佳運籌中心,-25-,臺灣的新定位,運籌中心:全球高科技廠商亞洲企業總部 應用設計研發中心:全球高科技廠商亞洲研發總部 尤其是矽谷業者 以臺灣(臺北)為首的新興數位科技應用實驗地區 特別是同文同種的大陸市場 掌控亞太通路,建立亞太品牌 臺灣與亞太國家的零售業是從菜市場發展出來,所以比美國、歐洲、日本更懂亞太通路,-26-,兩岸主要電子業生產結構 2010年全球電子工業總產值中,將有超過一半以上會由兩岸的電子廠商生產,3540B,5055B,4045B,本土消費型產業: 市場大多掌握在大陸本土企業手上 附加價值較低,且以滿足本土市場為主要考量,對於全
18、球分工體系的影響較小,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 此區隔產業大多需要精緻的管理經驗與資本掌握力,因此廠商大多仍將生產活動重心置於臺灣本島 但在臺灣高科技產業人力有限的壓力下,已有不少廠商立足臺灣,佈局大陸。,量產型產業: 大多掌握在臺灣新興的電腦廠商手上 除少部份供應大陸市場外,大多供應全球。 臺灣廠商在全球市場佔有率中,經常有超過50%,在高度仰賴大陸生產基地的產業結構下,臺商走向,不僅影響大陸未來幾年高科技產業發展速度,對於全球生產體系的影響,更有關鍵性的地位。,-27-,電子產業運籌中心,取得產業聚落龍頭地位 建構市場、運籌管理、生產的鐵三角 市場:歐美日、亞太(特別是大陸市場) 運籌管理:
19、臺北 生產:廣州與深圳、上海與蘇州、北京與天津 以全球市場、臺北、上海蘇州,及全球市場、臺北、北京天津,全球市場、臺北、廣州深圳為三個三角帶狀產業聚落 以臺北為運籌,大陸為生產,面向全球市場最佳戰略地位 全球資訊電子產業前進大陸市場的前進指揮所與行銷中心 廣州與深圳、上海與蘇州、北京與天津除了生產基地外,同時也是大陸最重要的市場地 讓臺灣廠商掌控亞太通路、建立亞太品牌 亞太為資訊電子產品的新興市場 臺灣比美國、歐洲、日本更懂亞太(尤其是大陸)通路與使用者需求,-28-,善用國際級商展提升運籌中心的地位,商談群聚效應的條件 臺北已有國際級的商展 Computex Taipei Semicon T
20、aiwan 臺灣重要高科技公司皆位於臺北內湖 未來全球資訊產業亞太運籌中心 未來應用研發中心 積極運用商展 商展場地:世貿一、二館,再建三館(A21) 提供one stop services的商展服務 商展(目前臺北世貿一、二館,未來三館(A21) )商談(臺北內湖)研發(臺北內湖、科學園區)小量生產(臺北縣市、科學園區)大量生產(大陸深圳、上海至蘇州),-29-,電子產業應用設計研發中心,臺北的機會點 利用臺灣現有infrastructure 已具備基礎:全球第二大的IC設計產業,全球資訊產品最佳ODM所需的設計能力 完整產業結構:具備電子產業完整的電子成品製造、運籌體系 支援工業夠強、夠大
21、:臺灣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與測試封裝皆為世界第一的產業 具備市場的經濟規模與地緣優勢 Home market夠大:臺灣電子產業2000年國內產值高達568億美元,2006年預估可達1,900億美元 市場地緣優勢:鄰近市場如日本與韓國的資訊電子成品產業規模亦非常大 離新興主流市場近:大陸將成為世界電子成品的製造工廠 運作模式 運用國內外廠商建構應用研發中心 掌握黃金雙三角的關鍵地位:矽谷臺北大陸,東京臺北大陸 面向全球市場的最佳OEM/ODM應用研發與服務中心 前進大陸市場最佳前哨站 臺北矽谷:內湖科技園區 + 南港軟體、IC設計園區 資訊與通訊成品研發 IC設計研發 臺灣軟體研發重鎮
22、內湖與南港軟體園區到新竹科學園區僅需1小時(新竹晶圓代工業) 研發在臺灣,生產在大陸 臺北松山機場到上海虹橋(上海浦東)機場直航僅需80分鐘 運用運籌優勢建構應用設計研發中心 建構應用設計育成中心,-30-,內需市場的重要性,內需市場策略的效益 同步強化高科技製造業與服務業競爭力 有效提升國內外業者投資臺灣意願 激勵創新與增加我國對全球規格標準的影響力 在中國大陸崛起的磁吸效應下,我國仍可維持產業發展的主體性,並建立新的比較優勢 問題:我國內需市場狹小 關鍵在於成為新興科技應用的先驅國家 內需市場將是我國產業長期發展最重要策略主軸之一,-31-,將內需市場轉為新興數位科技應用的實驗地區,Tim
23、e,市場規模,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2002/1,以提升內需市場品質,彌補數量規模不足的內需市場弱勢 作為新興科技應用先驅國家以建立相對量大的市場 成為國際間質佳與相對量大的市場 應用內需市場帶動產值,提升出口競爭力,有效提升國內外業者投資臺灣意願,臺灣高科技製造業產值(新舊模式對照),-32-,藉新興科技應用內需市場-整合高科技製造業與服務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電信服務業,金融服務業,資訊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汽車服務業,媒體業,電子行動商務業,醫療服務業,資訊電子業,通訊電子業,消費性電子業,LCD業,半導體業,電池業,PCB業,被動元件業,EMS業,機
24、殼業,連接器業,電源供應器業,車用電子業,餐飲業,etc.,etc.,etc.,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2002/1,-33-,聚焦發展模式建構內湖木柵與南港捷運線為高科技產業帶狀發展基地,內湖: 臺灣電子產業企業總部集中地 電子產業運籌中心 臺灣電信中心的中心 新興企業集中地 南港: 臺灣最佳城市型研發基地 信義計畫區: 臺灣未來金融中心 建構臺北股市為NASDAQ II 全臺最佳電子電機工學院 臺大電機資訊學院 臺灣科技大學 臺北科技大學 產學合作建構應用設計育成中心:將學校與研究機構及企業結合,提供未來臺北往軟性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全臺最佳商學院 臺大管理學院 政大商學院 產學合作建構運籌
25、人才培訓中心,-34-,建議,加速三通 產業聚落遷移vs.產業聚落擴大 南京、上海WW,南京、上海、臺北WW 讓三通避免企業不必要的選擇 讓三通成為產業競爭的優勢,而非阻力 落實地方自治 等待中央關愛眼神vs.主動出擊 給於地方權與錢 鼓勵地方差異化發展 建立圖利他人的遊戲規則 依法行事vs.積極為業者解決法律問題 積極、落實與加速引進人才政策 全世界搶人競賽vs.鎖國發展 更開放的金融政策 建立相對金融優勢 建構臺灣股市為NASDAQ II 成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支柱,-35-,全球資訊大廠競合分析EMS大廠,附錄:,-36-,EMS產業現況與產業特性,-37-,即使面臨寒冬 EMS年產值仍為
26、臺灣資訊硬體產值的2倍,資料來源:Technology Forecasters,電子時報,2002/2,單位:億美元,-38-,EMS的產業特性3個三 4個四,三強:內控強、資產整合能力強、全球供貨能力強 三追:追規模經濟、追資金利用率、追產業領導地位 三低:研發費用低、專利數低、管銷費用低 四不:不做品牌、不太研發、不好垂直整合、 不負擔零群組件庫存成本 四多:用戶多、全球工廠多、產品種類多、購併案件多 四好:彈性製程轉換技術好、供應鏈管理好、 IT應用好、用戶關係好 四快:資訊流通快、收帳快、營收成長快、資產成長快,-39-,認識全球前五大EMS廠商,備註:Sanmina與SCI於2001
27、年第四季正式合併 資料來源:各公司,電子時報整理,2001/11,全球EMS廠商超過3,000家 但前5大業者在全球EMS總產值的比重卻越來越高,2001年已超過50 2001年前5大業者營收,並未隨整體產業衰退,反而小幅成長,資料來源:Technology Forecaster,電子時報整理,2002/1,單位:億美元,-40-,全球佈局橫跨歐美亞,美國 252.7萬平方英尺(42) 佛羅裏達州/加州/田納西州/肯德基州/愛達荷州/麻州/德州/密西根州,中南美 151萬平方英尺(25) 巴西/墨西哥,歐洲 114萬平方英尺(19) 英國/義大利/蘇格蘭/愛爾蘭/匈牙利,亞洲 83.25萬平方
28、英尺(14) 大陸/日本/馬來西亞,Jabil,-41-,2000年後,EMS產業進入百億美元競賽,單位:百萬美元,一級EMS廠商營收門檻 從百億美元起跳,-42-,時間不等人,EMS大廠營收競賽加速,前幾大廠的營收差距,一年比一年擴大 景氣助長下,1999年差距拉大,2000年已是百億美元的落差 為擠身第一級大廠地位,年營收不到40億美元的Sanmina,快手購併SCI,單位:百萬美元,單位:百萬美元,-43-,用戶既多且廣,其他用戶 Microsoft HP Compaq Compaq Nokia Gateway Compaq IBM IBM HP Motorola Quantum SUN
29、 SUN Gateway Microsoft Sagem Hughes IBM Nokia SGI Palm Cisco Alcatel Handspring Ericsson AMD Handspring Lucent Lucent Palm Siemens Symbol Nokia Nortel Nortel Motorola Qualcomm Nokia Motorola Avaya Marconi Alcatel Marconi Siemens Juniper Agilent NEC Philips Alcatel Agilent Sycamore SONY NEC Lucent NE
30、C Hitachi Cisco EMC JDSU,廠 商 Solectron Sanmina SCI Flextronics Celestica Jabil 前10大用戶比重 65 55 60 62 83 前3大50 2000年營收比重 Ericsson Alcatel HP Ericsson SUN Cisco 超過10的用戶 Nortel Cisco Dell IBM HP Cisco Lucent Nortel Dell Motorola,-44-,產品別涵蓋多數電子產品,PC/伺服器/工作站/ 手持式裝置,有線網路通訊設備/ 無線網路通訊設備,消費性電子/汽車/ 工業用設備/ 醫療儀器
31、等,備註:除Celestica數據為2000年資料外,其他均為2001年資料,-45-,購併是EMS廠商的慣用策略,購併是EMS廠商壯大營運規模的最佳翅膀 購併是為爭取與大廠的合作 近2年前6大廠商的購併案均超過10起 購併物件偏好產品技術用戶地理範疇有互補的同業,或直接買進用戶的工廠,取得長期供貨合約 Solectron與Flextronics為近3年因購併創造資產與營收的高速成長,單位:百萬美元,一級EMS廠商資產門檻 躍進80億美元,朝百億邁進,-46-,EMS的成功關鍵在供應鏈管理,應收帳款天數較臺灣一級OEM/ODM大廠優異 存貨週轉天數則因全球佈局廣,臺灣業者相對出色,平均收帳天數
32、,平均銷貨天數,40天左右,50天左右,50天左右,30天左右,-47-,EMS產業未來發展趨勢,-48-,EMS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佈局亞太市場,尤其日本與大陸 全球生產據點朝低成本發展? 價值鏈的深化 購併仍是策略重點,除策略能力補強的購併外,營收創造效益每年至少超過3億美元 臺灣與日本競爭對手的加入,-49-,亞洲市場吸引EMS目光,北美仍佔EMS主力市場,營收超過5成來自北美,隨著北美市場逐漸成熟,有分散風險必要 就成長潛力而言,北美未來5年IT委外規模的複合成長率不到10 日本製造業生產體系解構,以及大陸市場崛起,讓亞洲市場成為EMS下一階段佈局重點,2001年EMS大廠營收中 各區域
33、貢獻比較,備註:Celestica為2000年資料,-50-,EMS業者在日本的佈局,日商大舉裁員增加日本市場對EMS的吸引力,2000年競逐者明顯增加 日本生產成本高,EMS承接日商工廠只為爭取業務機會 除了爭取代工訂單外,設計佈局同樣重要,單位:億美元,日本IT委外市場 年複合成長率21.2,-51-,最早佈局日本的Solectron收成快,Solectron與日商關係久,且合作物件較高 Celestica與NEC關係好,陸續承接其海外廠 Flectronics與Jabil在日進度落後,-52-,EMS在大陸的佈局,FLEXTRONICS 深圳,JABIL 番禺,CELESTICA 東莞,
34、FLEXTRONICS 杜門,CELESTICA 上海,SOLECTRON 蘇州,FLEXTRONICS 北京,SCI 崑山,FLEXTRONICS 上海,SOLECTRON 上海,ELCOTEQ 北京,ELCOTEQ 東莞,-53-,全球生產基地轉向集中化?,Flextronics集中化生產策略的啟示? 2001年10月宣佈,全球工廠將集中在成本最低廉的7大地區墨西哥、巴西、匈牙利、波蘭、上海、大陸華南與馬來西亞,其他轉向服務與設計中心發展 未來的產業只會更競爭,要獲利必須從根本做起 跟進用戶的腳步 其他EMS廠商也陸續有關廠動作,但Flextronics將掀起跟進風潮?,-54-,不是每個EMS大廠都準備好了,朝低成本據點邁進,Flextronics有勝算,大陸佈局也最快最大 Sanmina可從購併SCI,取得與其他大廠競爭的基石,-55-,EMS價值鏈的深化,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JJF 2216-2025電磁流量計在線校準規范
- 頂管施工合同(知識研究版本)
- 湖南省益陽市名校2025年初三考試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含解析
-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實驗學校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智慧供應鏈管理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生物化學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文學概論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民辦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工程項目認知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幾何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施工技術與組織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化工設計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各種注射技術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
- 工程竣工驗收流程匯報
- 旅行社企業章程范本
- 首發經濟專題講座課件
- 壓力管道設計與審批人員考試題電子版真題1
- 學習方法教育分享模板
- 運動減脂講義
- 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綠皮書(2023-2024)
- 加油站施工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應急停水停電培訓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