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質的表面積的大小與物質被分散的程度有關 物質被分散的越細 則表面積就越大 物質被分散的程度用比表面S0的大小來衡量 式中A 體積為V m3 的物質所具有的表面積 S0 單位體積的物質所具有的表面積 m 1 例1 求一邊長為l的立方體的比表面 或 A 質量為m kg的物質所具有的表面積 S0 單位質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表面積 公式常用于多孔性固體物質 m2 kg 1 例2 在20 時 將10g水分散成半徑為10 9m的水滴 試計算分散后的液滴數和比表面 已知 水的 998 3kg m 3 二 表面能和表面張力 以l g表面分子的情況為例 說明表面層的分子與體相內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在液相內部的分子 受到周圍其它分子對它的吸引力是對稱的 分子所受的合力為零 因此 分子在液相內部移動不需要做功 氣相 由于氣相的密度比液相的密度要小 因此 表面上的分子受到指向液相內部的合力的作用 有向液相內部遷移 縮小表面積的趨勢 如果把液相內部的分子移到表面上 則必須克服液相內部分子對它的吸引力而對其做功 這一部分能量將儲存在表面上 使得物質在表面比內部具有過剩的能量 由此說明了表面層的分子比體相內部的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 在定溫 定壓 組成不變的條件下 可逆地擴展dA的表面積 所需對體系做的功為 表面功 是在定溫 定壓 組成不變的條件下 增加單位表面積時體系的Gibbs自由能的增量 稱作比表面自由能 簡稱為比表面能 是體系的強度性質 單位為 J 從力的角度來講 還有另一含義 液體表面最基本的特性是傾向于收縮 從液膜自動收縮實驗可以更好地認識這一現象 F 反抗擴張表面時的表面張力示意圖 這種反抗力稱為 表面張力 它是垂直通過液體表面上任一單位長度 與液面相切的收縮表面的力 單位為 N m 表面張力是液體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之一 一定組成的液體在一定的溫度 壓力下有一定的表面張力值 表面張力和比表面能分別是用力學方法和熱力學方法研究液體表面現象時采用的物理量 具有不同的物理意義 但當兩者的量綱相同時 J m 2 N m m 2 N m 1 兩者具有相同的數值 液體的表面張力還和溫度有關 當溫度升高時 分子間的作用力減弱 表面張力下降 固體也有表面張力 但由于許多固體是各向異性的 因此固體在不同方向上的表面張力也各不相同 8 2彎曲液面的特性 一 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 實驗現象 用小玻璃管吹一肥皂泡 只有堵住管口才能保持此泡 否則 肥皂泡很快收縮成液滴 這是因為彎曲的液面兩側有壓力差 此壓力差與液體的表面張力和液面的曲率有關 分析以下三種形狀的液面 平面液體 凸面液體 凹面液體 平面液體 由于表面張力都在平面上 表面收縮力是沿著平面作用的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所以 平面液體的附加壓力 P 0 Pr 平 P0 凸面液體 由于表面張力向著縮小表面的方向 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相互疊加 使得液體表面產生向著液體內部的附加壓力 P P Pr 凸 P0 0 凹面液體 與凸面液體相反 附加壓力指向液體外部 P Pr 凹 P0 0 顯然 不管是凸面液體還是凹面液體 附加壓力總是指向曲率中心 對球形液面 Pa Laplace公式 式中 r 曲率半徑 m 表面張力 N m 對任意曲面 式中r1和r2分別為曲面上兩條互相垂直的曲線的曲率半徑 對氣相中的氣泡 由于氣泡有內外兩個液面 兩個液面的曲率半徑近似相等 1 對液滴 r取正值 r越小 附加壓力越大2 對氣泡 r取負值 r越小 附加壓力的絕對值越大 負號代方向 3 對平面液體 r為 附加壓力為零 利用附加壓力解釋一些現象 1 在無外力場作用下 為什么自由液滴或氣泡通常都顯球形 2 毛細管現象 為什么將玻璃毛細管插入水中 管中水面會上升 為什么將玻璃毛細管插入汞中 管中汞面會下降 水在毛細管中形成凹液面 等高處的管內液體所受到的壓力Pr比管外液體P0小 導致液體由壓強高的地方向壓強低的地方流動 使管內液體上升 上升的高度與內外壓差 即附加壓力 有關 同理可解釋汞在毛細管中下降現象 3 在一玻璃管兩端各有一大小不等的肥皂泡 開啟活塞使兩泡相通 試問是大泡變大 小泡變小呢 還是大泡變小 小泡變大 為什么 4 如圖 在裝有部分液體的毛細管中 當在一端加熱時 問液體向毛細管的哪一端移動 為什么 加熱 加熱 圖1 圖2 5 如何解釋鋤地保墑原理 土壤間隙被認為是一些毛細管 水在其中呈凹液面 天旱無雨時 農民通過鋤地來保持土壤水分 因為鋤地可切斷地表的土壤間孔隙 即毛細管 以防止土壤中水分沿毛細管進一步上升蒸發 二 彎曲液面上的蒸氣壓 P0 平面液體的飽和蒸氣壓 Pa Pr 彎曲液面上的蒸氣壓 Pa r 彎曲液面的曲率半徑 m M 液體的摩爾質量 kg mol 1 液體的密度 kg m 3 液體的表面張力 N m 1 對同一液體 在相同溫度T K 下 設 Kelvin公式 1 對平面液體r 2 對凸面液體 液滴 r 0 3 對凹面液體 氣泡 r 0 結果 同溫下 對同一液體 液滴越小 飽和蒸氣壓越大 氣泡越小 飽和蒸氣壓越小 應用 人工降雨的原理 a 若空氣中無塵埃 則水蒸氣對平面液體雖達過飽和 P水 P0 但對要形成的微小水滴卻尚未飽和 P水 Pr 此時 小水滴無法形成 當往高空中撒入一些凝結核心 如AgI等 時 使凝聚水滴的曲率半徑增大 降低凝結成水滴所需要的飽和蒸氣壓 即降低Pr 使未飽和的蒸氣變成過飽和的蒸氣 P水 Pr 使蒸氣在凝結核心上凝結成水 液體沸騰時的過熱 亞穩態 沸騰現象是液體從內部形成氣泡 劇烈汽化的結果 氣泡內的蒸氣壓Pr 至少要達到外壓P0與氣泡所受附加壓力的絕對值之和時 液體才會沸騰 即 當液體中的氣泡很小時 Pr 很小 溫度升至正常的沸點時 Pr 仍然小于 P0 P 此時 液體不沸騰 當溫度繼續升高時 Pr 增大 直至Pr P0 P 液體才開始沸騰 此時的溫度超過正常的沸點 液體產生過熱現象 在液體中加入沸石或毛細管 可防止過熱 為什么 這是因為加入沸石或毛細管后 能產生較大氣泡而避免生成微小氣泡 使 P 減小 使Pr 與P0接近相等 從而達到防止過熱的目的 例 在100 101325Pa下 水的表面張力為5 89 10 2N m 1 密度為958 4kg m 3 水的摩爾蒸發熱為40 5kJ mol 1 試求在100 時水中有空氣泡的半徑為10 6m 氣泡內的水蒸氣壓是多少 2 大約過熱多少度 才可以開始沸騰 解 1 Pr 101252Pa 2 Pr P0 P Tr 396K 毛細管凝結現象 當液體在毛細管內形成凹面時 液體在管內的平衡蒸氣壓比平面液體的蒸氣壓要小 在液體的蒸氣壓小于平面液體的蒸氣壓 卻大于管內的平衡蒸氣壓時 液體可以在管內發生凝結 毛細管凝結 毛細管凝結現象在自然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它使土壤能夠有效的保持水分 8 3溶液的表面吸附 一 溶液的表面吸附現象 溶液的表面張力隨溶質的加入而發生變化 以水為例 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C 1 加入無機的酸 堿 鹽等 2 低級的醇 羧酸 醛等可溶性有機物 3 8個碳以上的直鏈有機化合物 表面活性物質 溶液中溶質的受力情況 當表面層的溶質分子比表面層的溶劑分子所受到的指向溶液內部的吸引力要大 這種溶質的溶入 將增大溶液的表面張力 為降低表面能 這種溶質分子傾向于較多地進入溶液內部 而較少地留在表面層中 致使溶質在表面層的濃度小于本體溶液的濃度 即C 表 C 相 情況1屬這一類型 當表面層的溶質分子比表面層的溶劑分子所受到的指向溶液內部的吸引力要小 這種溶質的溶入 將降低溶液的表面張力 為使體系的表面張力更小 體系趨于更穩定 這種溶質分子傾向于較少地進入溶液內部 而較多地留在表面層中 致使溶質在表面層的濃度大于本體溶液的濃度 即C 表 C 相 情況2 3屬這一類型 我們把溶質在表面層的濃度與本體溶液中的濃度不同的現象稱為 溶液的表面吸附現象 若C 表 C 相 C 正吸附 若C 表 C 相 C 負吸附 二 Gibbs吸附公式 在定溫下 兩組分 稀溶液中溶質B在表面層的吸附量 mol m 2 與濃度C之間的關系如下 Gibbs吸附公式 定義 nB 在面積為A 的表面上溶質B的物質的量與在本體溶液中同量溶劑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的差值 表面超量 從Gibbs公式得 1 若 即C 則 0 溶質發生正吸附 C 表 C 相 2 若 即C 則 0 溶質發生負吸附 C 表 C 相 當溶質B將液體表面全部占據時 此時吸附量達到最大 稱為飽和吸附量 用符號 m表示 C m 飽和吸附 溶質B分子的橫截面積S為 式中L是阿伏加德羅常數 例 293K時 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張力與濃度的關系可表示為 A 0 0131N m 1 B 19 62dm3 mol 1 0 純水的表面張力 C 丁酸濃度 1 求丁酸溶液的表面吸附量與濃度的關系方程 2 求C 0 2mol dm 3時的吸附量 3 求飽和吸附量 m和丁酸分子的橫截面積 解 1 2 3 達到飽和吸附時 濃度C較大 則 8 4表面活性劑 一 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與類型 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特點是具有不對稱性 它是由親水基團 極性基團 和親油基團 非極性基團 所組成 其中親油基團一般是8 18碳的直鏈烴 由于表面活性劑分子具有兩親性質 因此被稱為兩親分子 其分子的結構可形象地表示為 親水基團親油基團 表面活性劑分子在溶液表面上作定向排列 親水基團朝向水中 親油基團朝向油相或氣相 濃度較稀飽和濃度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很多 從應用功能出發 可分為乳化劑 洗滌劑 起泡劑 潤濕劑 分散劑 增溶劑等 按照它的溶解特性分為 水溶性表面活性劑 油溶性表面活性劑 按照它的化學結構來分類 主要有下列5種類型 這種分類首先是按親水基的類型來分的 1 陰離子型 起活性作用的部分主要是陰離子 主要有 鹽類 如 羧酸鹽 磺酸鹽 酯鹽類 分子中既有酯的結構又有鹽的結構 如 硫酸酯鹽 磷酸酯鹽 2 陽離子型 起活性作用的主要是陽離子主要有 季銨鹽類 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 烷基吡啶鹽類 如 十二烷基吡啶鹽酸鹽 胺鹽類 m 1 3 n 1 3 幾個R基團可以不同 兩性型 起活性的部分帶有兩個親水基團 一個帶正電 一個帶負電 正電性基團主要是胺基和季銨基 負電性基團主要是羧基和磺酸基 如氨基酸型 甜菜堿型等 4 非離子型 分子在水中不離解 極性基不帶電 如聚氧乙烯型 多元醇型等 5 混合型 分子中帶有兩種親水基團 一個帶電 一個不帶電 有非離子 陰離子型 非離子 陽離子型 如醇醚硫酸鹽 二 表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 在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達到飽和之前 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劑分子是以單個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當濃度大于飽和濃度時 此時表面層已達飽和 溶液中的活性劑分子將相互靠攏 形成聚集體 這些聚集體是以非極性基團為內核 以極性基團為外層的分子有序組合體 膠束 或膠團 膠束一般有球型 棒形或層型 參看209頁圖8 12 形成膠束所需要的最低濃度稱為 臨界膠束濃度 用CMC表示 膠束會爭奪溶液表面層的表面活性劑分子 從而影響表面活性劑的效率 在臨界膠束濃度左右 表面活性劑溶液的許多物理化學性質都會發生突變 如表面張力 滲透壓 密度 電導率 去污作用等 參看P209圖8 13 因此表面活性劑的CMC值可以通過測量其中的某種性質來確定 性質發生突變時所對應的濃度即為臨界膠束濃度 由于性質間的差異 用不同性質得到的CMC值也有差異 因此 一般提到的CMC值是一個濃度的范圍 由于在CMC值左右 表面活性劑溶液的性質存在突變現象 因此 CMC值是表面活性劑的一個重要參數 CMC值與活性劑的結構有關 也與溫度 外加電解質 添加的有機物等因素有關 三 表面活性劑的HLB值 親水親油平衡值 表面活性劑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諸如 潤濕 起泡 消泡 乳化 破乳 加溶 去污 絮凝等 如何從數以萬計的表面活性劑中選擇我們所需要的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目前主要靠經驗 或根據實驗結果來確定 不過 Griffin提出的HLB值的方法 也可作為選擇活性劑的參考依據 HLB值是用來表示表面活性劑分子的親水親油平衡關系的一個相對值 為了制定HLB值 可以選擇某一親油性強的活性劑和某一親水性強的活性劑作為相對標準 規定以一定數值的HLB值 其它活性劑以它們作為相對標準 就可以相對地定出每一種活性劑的HLB值 例如 規定沒有親水基 親油性很強的石蠟的HLB 0 親水性較強的十二烷基硫酸鈉的HLB 40 其他表面活性劑的HLB值則介于0 40之間 表面活性劑的HIB值與應用的對應關系 表面活性劑加水后的性質 HLB 應用 0 2 4 不分散 1 4 1 3消泡劑 2 7W O乳化劑 分散得不好 4 6 不穩定乳狀分散體系 6 8 穩定乳狀分散體系 8 10 半透明至透明分散體系 10 13 透明溶液 13以上 12 18O W乳化劑 8 10潤濕劑 12 15洗滌劑 16 18增溶劑 6 8 10 12 14 16 18 HLB值的確定 僅僅是從活性劑本身的性質出發 而沒有考慮活性劑與水及另一相的相互影響 因此 HLB值只是在心中無數時 拿來做參考 絕不能以它做為唯一的依據 8 5氣固界面吸附 一 吸附作用 由于固體表面的分子或原子所受的作用力不對稱 使表面有剩余力場 當將固體物質置于氣體氛圍中時 氣體分子將會自動黏附在固體表面上 如在精密儀器中放置干燥的硅膠做干燥劑 用來吸附空氣中的水蒸氣 利用某些分子篩吸附空氣中的氮氣 從而提高空氣中氧氣的濃度 新燒好的木炭可以用作墓室中的防腐劑和吸濕劑 等 固體 吸附劑氣體 吸附質 固體 氣體固體 氣體 吸附 解吸 在一定條件下 當吸附速率等于解吸速率時 吸附達到平衡 氣體在固體表面的吸附量有確定的數值 定義為 我們把這種氣體分子自動聚集在固體表面上的現象稱為氣體在固體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mol kg 或 m3 kg 式中 吸附量 m 固體質量 n 被吸附氣體的摩爾數Vs 被吸附氣體在標準態 101325Pa 273K 下的體積 1 吸附過程是一個自發過程 所以過程的 G 02 而氣體分子被吸附的過程又是混亂度減少的過程 所以 S 03 根據公式 G H T S得 H 04 分析說明 吸附過程通常是放熱過程吸附過程產生的熱量稱為 吸附熱吸附熱越大 吸附越強 二 吸附類型 以上列舉的是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的一般特點和區別 例外情況常有所見 兩類吸附有時會交替進行 物理吸附常用于脫水 脫氣 氣體的凈化與分離等 化學吸附是多相催化反應的前提 并且在多種學科中有廣泛的應用 三 吸附定溫線和吸附定溫式 對給定的吸附體系 吸附量與溫度和氣體的壓力有關 f T P 若溫度不變 則 f P 稱為吸附定溫式 若壓力不變 則 f T 稱為吸附定壓式 若吸附量不變 則P f T 稱為吸附定量式 吸附定溫線的五種基本類型 P P P P P 第 類 單分子層吸附 具有極限吸附量 第 類 多分子層吸附 或有毛細凝結現象 四 吸附理論 1 Freundlich定溫式 經驗公式 n 1 氣體的吸附量 m3 kg k n 對一定的體系在一定溫度下是常數P 氣體的平衡壓力 公式應用范圍 中等壓力 單分子層吸附 公式的局限性 無吸附機理 只代表一部分事實 對公式取對數得 以lg 對lgP作圖為直線 斜率 1 n 截距 k 2 Langmuir吸附定溫式 基本假設 1 固體表面是均勻的 被吸附分子間無相互作用 2 吸附是單分子層 3 吸附平衡是動態平衡 設P 氣體壓力 覆蓋度 固體表面被氣體分子覆蓋的百分數 1 空白度 表面尚未被覆蓋的分數 吸附速率 k1P 1 解吸速率 k 1 在定溫條件下 吸附達到平衡時 吸附速率 解吸速率 吸附系數 其大小代表了固體表面吸附氣體能力的強弱 單位為 m 單層飽和吸附量 mol kg或m3 kg 或 以P 對P作圖 為直線 斜率 1 m 截距 1 mb Langmuir定溫式代表第一類型的定溫線 這種定溫線的特點是 1 當壓力比較低時 bP 1 則 mbP 吸附量與平衡壓力成線性關系 2 當壓力很大時 bP 1 則 m 吸附量趨于飽和值 3 當壓力適中時 與P的關系為曲線 Langmuir定溫式是一個理想的吸附公式 可以較好地說明表面均勻 吸附分子彼此沒有相互作用的單分子層吸附 可廣泛應用于化學吸附和吸附力特強的物理吸附 3 BET多分子層吸附定溫式 1938年Bruuauer Emmett Teller將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理論加以發展和推廣 提出了多分子層吸附模型 并推導出相應的吸附定溫式 理論的基本要點 1 吸附是多分子層的 第一層的吸附熱與以后各層的不同 第二層和以后各層的吸附熱相同 3 固體表面是均勻的 在一定溫度下 吸附達平衡時的吸附量是各層吸附量的總和 式中 m 單層飽和吸附量 C 與吸附熱有關的常數 P 實驗溫度時 氣體的飽和蒸氣壓 公式的適用范圍 P P 約在0 05 0 35 作圖為直線 當P P 0 35時 有毛細凝結現象發生 4 吸附作用的應用 比表面的測定 固體比表面S0 單位質量的固體所具有的表面積 kg 先求出單分子層的飽和吸附量 m 1 若 m的單位是 m3 kg 則公式為 2 若 m的單位是 mol kg 則公式為 式中 L Avogadro常數 Am 氣體分子的橫截面積 m 固體的質量 kg 0 0224 1mol氣體在標準狀態下的體積 m3 1 一封閉鐘罩中有一大一小兩個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資料主管培訓
- 一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
- 六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A family outing第2課時教學設計 湘少版
-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書湖陰先生壁教學設計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教案設計歸納總結6
- 一世龍門-【2022年暑假預習】云名著《世說新語》之“德行”卷
- 全國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0課《設置循環播放的背景音樂》教學設計
-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3&4Unit 2 Working the land教案及反思
- 九年級體育 技巧 足球教學設計2
- 人美版七年級下冊5.色彩的調和教學設計
- 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教程(本科)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啤酒廢水(UASB+AO)畢業設計說明書
- 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重點達標名校中考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GB/T 23821-2022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 MT/T 199-1996煤礦用液壓鉆車通用技術條件
- GB/T 4814-2013原木材積表
- GB/T 2430-2008航空燃料冰點測定法
- 氣溫的分布和溫度帶
- 第6-2章生料粉磨和熟料粉磨
- GA 634-2006消防員隔熱防護服
- 2023年軍考數學真題《歷年軍考真題系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