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 引言1、 實習目的 通過對松嶺峪地質圖的綜合讀圖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松嶺峪地區的地質概況,包括地貌起伏、構造類型、構造地層、形成時期等。在這些方面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地質圖的概念,了解地質圖的圖式規格,溫習閱讀地質圖的基本步驟。加強了對地質圖上巖層產狀要素的理解和應用,尤其是在把巖層展繪在構造綱要圖和地質剖面圖方面,特別強調空間想象能力和知識靈活運用能力。其中包括巖層整合關系、巖漿侵入關系、褶皺幾何關系、斷層幾何關系和倒轉幾何關系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扎實的地質知識,靈活運用各種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從而使我們加深對課本所學知識的了解,培養地質興趣和思考方式。二、實習要求1、分析松嶺峪地區構造形態、構造特征及構造運動史。2、明確該地區沉積環境及演化史。3、初步掌握具體分析某一地區地質構造的方法與步驟。三、實習任務1、繪制松嶺峪地質圖并著色。2、繪制松嶺峪地質剖面圖(兩張)。3、繪制松嶺峪地區地質構造綱要圖。4、概述松嶺峪地區地質構造。四、區域地理概況我們的分析基于松嶺峪地質圖。這幅地質圖屬于小比例尺地質圖(1:100000),該地質圖長18.0厘米,實際長度18.0公里,寬13.5厘米,實際長度13.5公里,覆蓋實際面積243.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總體表現為:呈NW-SE向的山嶺與谷地相間排列,香溪沿線最低,兩側地勢逐漸升高。整個地區西高東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圍內,西部以云嶺山最高,達1320米,東部以趙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SE方向上。有條河流貫穿圖的西北角至東南角,沿河兩邊有許多村落分散。 第二章 地層松嶺峪地區屬于山嶺地區,地層發育比較齊全,主要出露的地層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依次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現列表對各出露巖層進行概述:年代地層單位代號及接觸關系巖性分布態勢構造階級震旦系Z以片巖、大理巖為主分布于陳村、任村及杉嶺一帶 加 里 東 階段 下寒武統1以千枚巖、變礫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右上角的王村、范村中上寒武統 23以板巖、變砂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右上角的范村、毛村下奧陶統O1以板巖、千枚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右上角的毛村下泥盆統D1以礫巖、砂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中間的松嶺、彩云嶺 印支海西階段 中泥盆統D2以砂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中間的松嶺、彩云嶺下石炭統C1以砂巖、頁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中間的松嶺、彩云嶺等附近上石炭統C2以砂頁巖、泥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中間的松嶺、彩云嶺等附近下三疊統T1以灰巖、泥灰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中間的香溪、白玉山古新統E1以礫巖、砂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左邊的云嶺山、紅石崖等附近燕山階段始新統E2以砂巖、頁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左邊的云嶺山、紅石崖 喜 馬 拉雅山階段漸新統E3以頁巖、泥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左邊的云嶺山新近系N以泥灰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左邊的云嶺山山頂第四系Q以砂礫粘土巖為主主要分布在圖右下方的趙村 注:表格中的波浪線代表上下兩套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虛線代表上下兩套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綜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松嶺峪地區有六個構造層:Z、1O1、D1-D2、C1-C2、T1、E1-N、Q。其中Z與1O1角度不整合,1O1與D1-D2角度不整合,D1-D2與C1-C2平行不整合,C1-C2與 T1平行不整合,T1與E1-Q角度不整合。第三章:地質構造松嶺峪地區自早古生代后期以來發生了一系列的構造地質作用。在內動力地質作用使地層下降或抬升,使較為韌性的水平巖層隆起形成褶皺,或較為脆性的巖層發育形成斷層等各種地質構造;而在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地層遭受風化剝蝕或侵蝕,最終讓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種形狀的巖石或地層,在地質構造形態中也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較為復雜的褶皺構造和斷層構造。現將松嶺峪地區內的各種地質構造描述如下:第1節 褶皺從該松嶺峪地質圖上可知主要有五大褶皺(松嶺背斜、彩云嶺背斜、紅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皺組成。,現列表對各褶皺進行概述褶皺類型兩翼地層核部地層形態軸面傾角一翼傾角另一翼傾角分布態勢松嶺背斜D2、D1、C1、C2D1直立褶皺89約33約35分布在松嶺一帶彩云嶺背斜D2、C1、C2D1倒轉褶皺75約4570分布在彩云嶺-白玉山一帶紅石崖向斜E1、E2E2直立褶皺881010分布在紅石崖一帶范村背斜1、23、O11斜歪褶皺786063分布在范村-陳村一帶毛村向斜1、23、O1O1平行褶皺555555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帶其中:松嶺背斜:長約14公里,寬為5公里,呈ES20-35延伸,主要由D1、D2、C1、C2地層構成。核部地層為D1 ,兩翼地層為D2、C1、C2 ,即中老側新,所以為背斜。北西方向背斜逐漸消失不見,發育有花崗閃長巖和花崗巖的出露。由此可以知道此地活動較為激烈。又因兩翼傾向相反,軸面近于直立(傾角約為89),且兩翼傾角近似相等,即該褶皺在橫剖面上的形態為直立褶皺。因該褶皺的延伸長度與兩翼寬度之比小于3:1(2.8:1),且為背斜,即該褶皺在平面上的形態為穹隆構造。形成時代約為T1-E1之間。彩云嶺背斜:長約18公里,寬約3公里,呈ES30-40延伸,主要由D1、D2、C1、C2地層構成。核部地層為D1 ,兩翼地層依次為D2、C1、C2 ,即中老側新,所以為背斜。南西翼巖層傾角依次約為4540、30、30,北東翼由于受到F1逆沖斷層的影響,巖層倒轉,其巖層傾角依次約為70、80、60,兩翼巖層傾向都是220。背斜中還出露有花崗閃長巖背斜性質為倒轉褶皺,形成于T1-E1之間。紅石崖向斜: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1、E2地層構成。核部地層為E2,兩翼地層為E1,即中新側老,所以為向斜。因兩翼傾向相反,軸面近于直立(傾角約為88),且兩翼傾角近似相等,即該褶皺在橫剖面上的形態為直立褶皺。根據翼間角的大小又可以說是平緩褶皺。范村背斜:分布在范村-陳村一帶,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O1地層構成。核部地層為Z,兩翼地層為1、O1,即中老側新,所以為背斜。因兩翼傾向相反,軸面傾斜(傾角約為78),且兩翼傾角不相等,即該褶皺在橫剖面上的形態為斜歪褶皺。毛村向斜: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帶,呈ES40延伸,主要由O1、23、1地層構成。核部地層為O1,兩翼地層為23、1,一翼有部分地層被噴出的巖漿巖侵入,翼部由于逆沖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巖體裸露在原地巖塊之上,構成一個小型飛來峰。一些小褶皺:小型褶皺普遍發育,主要分布在云嶺山、黃村、白玉山一帶。第2節 斷裂 斷層是地殼巖石體中順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的一種破裂構造。斷層發育廣泛,是地殼中最重要的構造類型,其種類很多,形態各異,規模不一。斷層主要由構造運動產生,也可以由外動力地質作用產生,只是規模較小。斷層一般有幾個斷層要素,最基本的斷層要素是斷層面和斷盤。斷層面是一種面狀構造,是一個將巖塊或巖層斷開形成兩部分并借以滑動的破裂面。斷盤是斷層面兩側沿斷層面發生位移的巖塊。從圖中可知有四個(F1-F4)主要斷層和一系列中、小型斷層,。現列表分別對各斷層系進行概述:標號類型全長上盤方向下盤方向斷層面傾向及傾角方位F1逆沖斷層約19km南西盤北東盤22030彩云嶺背斜北東翼上F2逆沖斷層約12km南西盤北東盤22024陳村-范村-毛村一帶F3逆沖斷層約4.5km南西盤北東盤320-22026-30北起劉村,穿過任村,延伸到圖外F4正斷層約5km南西盤北東盤45杉嶺附近,為北西-南東向延伸其中: F1斷層:為逆斷層,位于彩云嶺背斜北東翼上,為北西-南東向延伸,全長約19km,為四個斷層中最大的一個。斷層產狀為22030,南西盤為上升盤,北東盤為下降盤。上盤地層形成褶皺,有地層缺失,下盤地層中只出露有下石炭統砂巖。F1大斷層同時也受到性質未明的小斷層切割而錯開,與金溝處巖漿巖共同產生,F1斷層形成于T1之后。 F2斷層:為逆斷層,位于毛村-范村-陳村一帶,為北西-南東延伸,全長約12km。斷層產狀為22024,南西盤為上升盤,北東盤為下降盤。上升盤為一背斜構造,核部為震旦系,下降盤為一向斜構造,核部為下奧陶統,有地層的缺失與重復。斷層在丁村中有輝長巖巖體侵入。斷層形成于O1之后。 F3斷層:為逆斷層,位于劉村-任村一帶,為北西-南東向延伸,全長約4.5km。斷層傾向為320-220,傾角為26-30,南西盤為上升盤,北東盤為下降盤。北西方向上有輝長巖與花崗巖巖體出露。F3斷層切割輝長巖巖體,但又被花崗巖巖體侵入,形成于O1之后。 F4斷層:為正斷層,位于杉嶺附近,為北西-南東向延伸,全長約5km。傾角為45 ,南西盤為上升盤,北東盤為下降盤。北西方向上有輝長巖巖體出露,斷層被巖體侵入,形成于-O1。中、小型斷層:在松嶺背斜的兩翼非常的發育,造成好多地層破碎帶(構成地壘),并使松嶺背斜的核部變大。在彩云嶺背斜也有發育,但發育不太完整。有些斷層為平移斷層(松嶺背斜左上角斷層),大部分為正斷層或逆斷層,走向大致為南偏東方向,且形成時間很晚。第四章巖漿巖 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固化而形成的。主要由硅酸鹽物質組成。可以形成侵入巖(深成巖)和火山熔巖(火山巖或噴出巖)以及淺成巖和次火山巖。它們都構成簡單的或復雜的巖漿巖體。巖漿巖中長石含量最多,占整個巖漿巖成分的 60%之多,其次為石英。本區中發育的巖漿巖主要有花崗閃長巖,花崗巖以及輝長巖三種類型。 一、花崗閃長巖 巖體主要分布于彩云嶺背斜、松嶺背斜及距松嶺峪1公里處。彩云嶺背斜的花崗閃長巖體的走向大致為東西方向,與圍巖的接觸關系為侵入接觸,形成于三疊早期(T1)之后;松嶺背斜及距松嶺峪1公里的花崗閃長巖體的走向與彩云嶺背斜的花崗閃長巖體的走向大體一致,為東西方向,與圍巖的接觸關系為侵入接觸,形成于周圍花崗巖體之前。 松嶺峪地區花崗閃長巖要形成于T1 后。 二、花崗巖 巖體分布于金溝,劉村以及松嶺處,形成時代晚于F1,F3形成的時代,分別形成于F1形成時代之后,O1之后,D1之后。 三、輝長巖 巖體主要分布于丁村和劉村處,丁村處輝長巖被F2切割形成于Z之后,劉村處輝長巖F4斷層,形成時代晚于F4形成時代,而早于F3形成時代,兩邊與花崗巖接觸。第五章 構造演化史根據沉積組合、構造變形、巖漿活動及變質作用等特征,松嶺峪地區在地質發展史上大體經歷了好幾次大的構造運動,構造運動作用的先后形成了本地區的地質地貌,其地質發展史為:F4斷層最先形成,形成于寒武系以后;F4斷層形成的末期,輝長巖侵入到震旦系的片巖中;經過不斷的沉積和沉積間斷,在早石炭世以后,經歷了一次大的構造運動,形成了白玉山向斜、彩云嶺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嶺背斜;在晚石炭世C2之后,發生了新的構造運動,形成了F1、F2和F3斷層,在其形成過程中有花崗閃長巖的侵入;在古新世前E1的構造運動中,花崗巖侵入到新的地層中;古新世E1以后又發生了小的、規模不大的構造運動,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斷層;在第三紀N后的構造運動中形成了云嶺山和紅石崖。綜上所述,按照由老到新的順序排列依次為:F4/輝長巖白玉山向斜、彩云嶺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嶺背斜F1、F2和F3/花崗閃長巖花崗巖小斷層紅石崖/云嶺山。 第六章 結束語由于杜老師在周二下午實習動員大會上的講解,在接下來的這兩周里通過對松嶺峪地質圖的分析,再加上對課本知識的復習,我終于完成了松嶺峪地區的地質構造報告、構造綱要圖及兩幅地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四川雅安市市屬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3節 汽化和液化教案配套
- 發票勾選平臺培訓
- 2024華電江西發電有限公司所屬企業面向系統內外公開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市場化人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一年級下冊13 荷葉圓圓教案設計
- 冀教版一年級下冊五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設計
- 人音版八年級上冊老鼠娶親教學設計
- 服裝入門培訓課件
- 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School and Numbers Lesson 2 Boy Girl and Teacher教學設計 冀教版(三起)
- 青島商場分級管理制度
- 2024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必考題
- (二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適應性檢測 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征信系統AI應用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廣東省歷年中考作文題(2000-2023)
- 書法藝術療愈在書法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研究
- 射頻電路封裝設計與工藝實現方法研究
- 線路工初級測試題含答案
- 體檢中心質量控制指南
- 書信作文(滿分范文)專練-上海新高考英語一輪總復習(解析版)
- 2025年廣東中考試題數學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