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沿河四中初三歷史復習資料文藝復興背景:中古時期,西歐長期處于分裂狀態,封建統治、教會神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性,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引起廣泛的不滿概念:1417世紀,許多藝術家和思想家發掘和繼承古羅馬古希臘文化傳統,追求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現了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了風潮和 時尚,這一思想文化運動被稱為“文藝復興”根本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的 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興起時間:1417世紀,首先在意大利興起,持續了近三百年,幾乎蔓延到了西歐所以國家實質:一場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核心思想:人文主義(主張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特點:反封建、反神學代表人物、作品:但丁神曲,意大利但丁被稱為“文藝復興的先驅”“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被認為是歐洲從中世紀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蒙娜麗莎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新航路的開辟概念:1517世紀,歐洲各國相繼開始了持續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要求擴大海外市場(經濟根源)直接原因,歐洲對財富(黃金)的渴望(社會根源)客觀原因,澳斯曼土耳其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商業危機)條件:人們對地球的了解,使他們走出歐洲成為可能;歐洲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地理知識在歐洲的傳播實質: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經過、結果:迪亞士,1487年;達伽馬1497年;哥倫布,1492年,到達美洲(發現新大陸);麥哲倫,15191522年,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把世界各個地區連成一體(最深遠的歷史影響)打破了以往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歐洲航運中心、商業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證實了地圓學說新航路開辟的危害:一場持續數百年的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從此開始,歐洲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航海精神:敢于冒險、敢于拼搏、敢于創新、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根本原因:英國的封建專治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階級矛盾尖銳人物:克倫威爾對立階級:以國王為首的 封建勢力以國會為代表的新貴族(資產階級)革命焦點:限制國王和保證國會權力經過:開始,1640年,新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開始標志),革命爆發;高潮,1648年,議會軍取得內戰勝利;發展,1649年1月30日,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斯圖亞特王朝被推翻英國進入共和時代;曲折,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上臺;結束,1688年宮廷政變推翻王朝統治(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1689年,國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治上: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經濟上:英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國際上: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序幕歷史意義權利法案時間、制定機構:1689,英國國會直接目的:為限制王權,保障國會權力內容:限制王權,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保障國會的權力,規定未經國會同意,國王不能隨意征稅,確定了國王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規定公民的權力結果: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近代英國崛起的因素:較早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最早進行工業革命;進行殖民擴張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啟示:任何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實現程度都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的美國獨立戰爭起止時間:17751783革命任務: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發展資本主義原因:英國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根本原因);啟蒙運動為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思想武器;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前提);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增加稅收,并實行高壓政策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代表:華盛頓)革命經過:爆發,1775,列克星敦槍聲;1775,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建國,1776年7月4日(美國的國慶節來源),杰斐遜發表獨立宣言;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勝利,1781年英軍投降;結束,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性質: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原因:正義的反侵略戰爭;人民群眾積極參加;法、荷等國際援助;華盛頓英明領導重要文獻(獨立宣言)內容: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特點:爭取國家獨立和維護人權相結合評價:體現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也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美國獨立戰爭結果及意義:結束了英國的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美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法國大革命時間:18世紀末(1789年開始)背景:封建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根本原因);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法國封建等級制度森嚴,階級矛盾尖銳革命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發展資本主義領導階級:資產階級(代表羅伯斯庇爾、拿破侖)經過:開始,1789年7月14日(法國的國慶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革命開始;1789年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發展,1792年9月,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路易十六被處死。1793年5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雅各賓派上臺,將革命推向高潮;結束,1794年7月,“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結束評價:進步性,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進步思想,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局限性,這場革命所爭取的民主權利為少數人所享有重要文獻(人權宣言)內容: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意義: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體現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反映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要求,它宣告了法國資本主義國家的誕生英國權利法案是限制王權;美國獨立宣言意在謀求獨立;法國人權宣言重在反對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倡導自由、平等;法國拿破侖法典是拿破侖時期通過的法律;美國1787年憲法開創了總統制。工業革命原因:政治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經濟根源,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根本原因)時間:18世紀60年代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表現: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蒸汽機、“旅行者號“機車最先開始的國家:英國動力:蒸汽機結果:機器大生產基本取代手工工場,進入蒸汽時代影響: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大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對立階級;工業革命以后,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對中國的 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殖民擴張與反抗三角貿易時間:16世紀初19世紀中期(300多年)原因: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殖民者在全球開始進行掠奪、擴張,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種植園,開采金礦,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美洲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和奴役,人數銳減,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而從非洲販賣黑人到美洲有利可圖出程:歐洲非洲(帶著廉價工藝品,購買、換取甚至直接獵取黑人)中程:非洲美洲(把黑人運到美洲,賣給種植園主當奴隸)歸程:美洲歐洲(把美洲的黃金和歐洲需要的 經濟作物運回歐洲)影響:對非洲(喪失了大量的健壯勞動力,長期處于貧困);對歐洲(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美洲(為美洲的開發提供了勞動力,黑奴把非洲文化帶到美洲,促進了美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殖民擴張的雙重性:一方面掠奪了殖民地的財富,造成殖民地的貧困和落后,是一種罪惡;另一方面,殖民國家把掠奪來的財富用于發展國內生產,進一步刺激了工業的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歷史的進步)。拉美的獨立運動背景: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統治激起了拉美人民的反抗時間:18世紀末19世紀初領導者:玻利瓦爾(南美解放者)結果:除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美的數百年的殖民統治結束意義:徹底粉碎了西、葡在拉美長達3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的國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國家的格局 三角貿易指的是販賣黑人奴隸的貿易,最先進行貿易的是葡萄牙,獲利最大的是英國;玻利瓦爾反抗的是西班牙而不是葡萄牙。 國際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英國憲章運動背景:工業革命導致社會的貧富分化日益嚴重,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運動在歐洲興起時間:18361858 綱領:人民憲章(內容:爭取普選權,參與國家管理)性質: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特點: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愿意:歐洲一次早期工人運動,沉重打擊了資產階級統治,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誕生條件:經濟前提,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階級基礎,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主義;實踐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參加工人運動,總結斗爭經驗,并把它上升為理論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綱領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的意義:是第一部較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成為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3月,巴黎人民成立“巴黎公社”,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精神:無產階級追求真理、無私無畏的革命英雄精神和偉大的創造精神國際歌:巴黎公社失敗后,由歐仁*鮑狄埃作詞,狄蓋特作曲創造了國際歌,是一首無產階級的革命歌 俄國農奴制改革根本原因:落后的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目的:為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沙皇的統治導火線:克里木戰爭的慘敗 前提:保護貴族、地主利益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換或買賣農民;農奴在獲得人身自由的同時還能以贖金的方式分到一塊耕地,農民只有使用權,所有權歸地主性質:一次至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盡量維護貴族和地主利益評價: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的雙重敲詐與掠奪作用:進步性: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現代的目標有積極作用;掠奪性:農奴為了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背負沉重的經濟包袱;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緩慢 美國南北戰爭(內戰)根本原因:南方種植園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存廢)時間:18611865過程:1861年,南方種植園主發動叛亂,挑起內戰;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1865年,內戰以北方順利而結束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作用: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二次掃清了障礙林肯在內戰中的主要活動:1860年就任美國總統,南方挑起戰爭,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積極迎戰;在戰爭中,為調動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斗爭積極性,在1862年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戰局,最終取得了戰爭勝利;南北戰爭結束后,林肯遇刺身亡啟示: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美國成為當今世界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前提;消除種族歧視,實現自由平等,是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明治維新 背景:19世紀中期,腐朽的 幕府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日本國內出現了一些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手工工場主、商人、地主和富農(根本原因);列強入侵,國家面臨淪為殖民地的 危險;倒幕派推翻幕府統治(前提)目的: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機(變法圖強,富國強兵)性質:自上而下實現的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改革內容政治上,廢藩置縣,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天皇擁有無限權力;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經濟上,向西方學習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派遣留學生;允許土地私有制和買賣(殖產興業)軍事上,實現征兵制,建立常備軍隊;建立警察制度(富國強兵)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實現強制性義務教育(文明開化)。作用:是日本歷史上的一次轉折,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使日本迅速崛起(進步方面)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這成為亞洲的威脅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標志: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電力的廣泛運用為主要標志主要表現:電力得到廣泛應用,電器(電燈、留聲機、冰箱)等發明主要領域:新能源,電力、石油;新機器,內燃機;新通信,有線電話、無線電報突出成就:美國,愛迪生發明電燈;貝爾發明有線電話;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德國,卡爾本茨設計內燃機汽車;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有軌電車;意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特點:科技對生產的作用上升;新技術超出一國的范圍,規模巨大,發展迅速;一些后起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愛迪生:美國科學家,一共有2000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愛迪生把“電”的福音傳播到人間卡爾本茨發明汽車:德國著名工程師,1885年制造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發明的意義:迅速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 距離,改變了人們的 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類在交通領域開始進入“汽車時代”萊特兄弟發明飛機:1903年成功制造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飛機發明的意義:成為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在社會進步方面,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生活,使之更加方便快捷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工業化、進入壟斷時期(帝國主義階段)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使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世界各地聯系更加密切在社會問題方面,在工業化各國,貧富分化加劇,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在國際方面,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對外擴張,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19世紀整個世界被瓜分完畢,亞洲和非洲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變成資本主義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們之間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銳。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與協約國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非洲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形成時間:19世紀晚期在歐洲形成成員國:三國同盟,德國(核心,新興資本主義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協約國,英國(核心)法國、俄國(老牌帝國)性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后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了瘋狂的擴軍備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站世界大戰時間:1914年1918年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主要戰場:歐洲,東西南三條戰線,西線是關鍵重大戰役: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被稱為“絞肉機”。整個戰役雙方先后投入近百萬人,共傷亡70萬人。此后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索姆河戰役,發生于1916年,英國第一次使用坦克性質:帝國主義之間的掠奪戰爭(非正義性) 十月革命原因: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但資產階級政府繼續執行反人民的對外政策,并力圖撲滅國內革命焰火任務: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時間、地點:1917年11月(俄歷十月),彼得格勒主力: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 領導:列寧經過:1917年6月,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起義總部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7月,“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射空彈作為進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所在地冬宮的 信號結果:11月7日,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意義:把人類的社會主義理想變為了現實;鼓舞著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解決了歷次資本主義革命所未解決的革命徹底性問題,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 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的探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目的:粉碎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進攻和武裝干涉時間:19181921 內容:主要實現余糧收集制作用:積極方面,粉碎了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武裝干涉和進攻;弊端,不符合和平時期經濟建設的需要,不符合客觀規律新經濟政策時間:19211929 特點: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內容:糧食稅收制多種經濟所有制市場經濟制(自由貿易)啟示: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與市場、商品貨幣關系直接聯系起來,這是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的創新和探索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與弊端成就:經濟上從1928年開始實行兩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蘇聯的國防力量增強。政治上,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建立。也標志著斯大林創建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之為“斯大林模式“弊端:經濟上,排斥市場調節和價值規律,強調用行政手段來干預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經濟部門發展的嚴重失調和農業長期停滯不前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民主與法治匱乏,個人崇拜和家長制作風盛行影響:積極方面,在當時它的歷史時期,斯大林通過這種建設模式,使蘇聯躋身于工業強國行業,為后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消極方面,這種模式阻礙了蘇聯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經濟建設持續發展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巴黎和會:1919年,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巴黎和會,1919年6月與德國簽訂凡爾賽合約,其實質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大會由英國、法國、美國操縱;作為戰勝國的 中國和其他弱國在和會上沒有地位,帝國主義之間矛盾重重凡爾賽合約內容:第一部分為國際聯盟盟約;第二部分是對德和約;把戰爭罪責全部推給德國及其盟國,并對德國嚴懲對凡爾賽和約的評價:該條約對德國十分苛刻;巴黎和會上決定成立國際聯盟,用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凡爾賽條約沒有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還中國,而是由日本繼承,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義憤,并由此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沒有在合約上簽字。華盛頓會議:為了協調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在美國的發動下,19211922年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中國等九國在華盛頓舉行會議,1922年2月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九國公約內容:各國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遵守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的原則九國公約影響:對中國主權的尊重是表面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加深了對列強中國的侵略,打破了日本獨占中國的局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后新秩序 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19291933經濟危機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大影響:資本主義國家失業人口增多,引起政治危機,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羅斯福新政目的: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以消除經濟危機實施: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實現新政措施:整頓銀行;整頓工業,實現全國工業復興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整頓農業;關注民生;縮小貧富差距評價:“新政”是在資本主義的范圍內對資本主義的一些弊端進行改革,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恢復了人們美國國家制度的信心。 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背景: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社會經濟矛盾尖銳德國法西斯上臺:1933年,希特勒上臺,制造“國會縱火案”、屠殺猶太人;撕毀凡爾賽和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日本法西斯上臺:1937年,南京大屠殺;731部隊被稱為“死亡工廠”;世界大戰亞洲策源地形成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是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慕尼黑會議時間:1938年9月 參加者: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內容: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場的情況下,簽訂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割讓給德國影響:標志著綏靖政策(英法以犧牲小國利益為代價,取得與德意侵略者的妥協)達到巔峰,消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助長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39年9與1日,德國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進程:1937年“七七事變”率先開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亞洲戰場;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歐洲戰場開辟;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場開辟,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了最大規模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和二戰的的轉折點;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結束: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二戰以軸心國的徹底失敗而結束二戰性質: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二戰影響:消極影響,二戰是人類的一場浩劫,給世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破壞;積極影響,正義力量的勝利;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勢力,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對世界格局影響,使戰后世界形成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啟示: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共處;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發展 聯合國家宣言內容: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在華盛頓聯合國家宣言。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法西斯;決不單獨與敵人停戰或媾和作用:標志著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協同作戰,這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勝利的根本原因) 雅爾塔會議內容: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徹底消滅法西斯,分區占領德國,建立聯合國以維護世界和平影響:進一步協調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創造了條件;對二戰后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兩極格局美蘇冷戰原因(背景):戰后美國的全球擴張戰略與蘇聯的保衛國家安全之間的對立,以及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冷戰”兩極格局的形成:“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同時美蘇二戰中建立的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第一次柏林危機的發生極其所導致的德國分裂,美蘇對峙的局面初步形成;是“冷戰”中的第一個高潮;“北約”和“華約”的分別形成,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最終形成“冷戰”結束:1991年底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冷戰”的結束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歐洲聯合的趨勢:原因:二戰后,美蘇爭霸,西歐各國為了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形成過程:1951年,法德等六國歐洲鋼鐵共同體,從經濟聯合著手,邁出了歐洲聯合的第一步;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1991年,歐共體成員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條約生效,歐洲聯盟成立(經濟政治一體化)日本經濟的發展的基本史實: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扶持日本,天皇制度得以保留,財團制度復活;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高速增長,80年代下半期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高科技革命、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資本主義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和改良能力認識: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現代資本主義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和改良能力;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緩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 蘇聯解體赫魯曉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總體上只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補,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勃列日涅夫改革:在繁榮的外表下,社會矛盾尖銳,國家已瀕臨危險的邊緣戈爾巴喬夫改革:改革失敗成為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蘇聯解體的導火線:“八一九事件”蘇聯解體的標志:1991年12月,“獨立體”成立認識:只是社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冰箱清潔服務合同
- 2025辦公室裝修合同書協議
- 2025租賃合同(辦公樓)
- 2025物業管理委托合同模板
- 2025房屋買賣的合同書樣本
- 2024年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版合同范本模板下載
- 纖維基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考核試卷
- 2025合同法規管理包含哪些內容
- 《動感十足的》課件
- 2024年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考試真題
- 產房護理人文關懷課件
- 2025年新版勞動合同范本
-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州)2025年上半年招考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酒店前臺餐廳收銀流程
- 貿易安全培訓
- 中級消控證的試題及答案
- Unit 5 Everyone is specia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PEP(一起)(2024)英語一年級下冊
- 2025年河南焦作市孟州市開創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湖南永州恒通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