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栽培技術.doc_第1頁
芒果栽培技術.doc_第2頁
芒果栽培技術.doc_第3頁
芒果栽培技術.doc_第4頁
芒果栽培技術.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芒果栽培技術一、概述 芒果栽培歷史悠久,4000年前印度已有栽培我國是芒果原產地之一,據報道,冬芒為我國僅有,海南栽種芒果的歷史超過300年。 芒果營養豐富、含糖量和熱量高,維生素A和C極豐富,果肉芳香甜滑,風味獨具一格,有“熱帶果王”的榮譽,在國內外市場都很受歡迎。除作鮮果外,還可制果汁、果醬、罐頭、腌漬、酸辣泡菜及芒果奶粉、蜜餞等。 芒果容易栽培,一般嫁接樹植后3年可結果,在管理良好的情況下56齡樹畝產可達400500公斤,畝產值可達人民幣2000元或更高。 二、生物學習性 (一)生長和發育 l、枝梢生長習性芒果枝梢呈蓬次式生長芽由苞片包裹,生長時苞片先綻開,芽梢伸長,葉片開展,苞片隨即脫落。中、下部葉片互生,葉距較大。一般苗期和幼樹每年抽68次梢,幼齡結果樹抽2-4次,成齡樹12次。35月抽生的枝梢為春梢,68且為夏梢,911月為秋梢,122月為冬梢。在海南秋梢是主要結果母枝。但春、夏梢也可成為結果母枝,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某些品種在121月抽生的冬梢也能開花結果從芽萌動至枝梢停止生長、葉片老熟歷時1535天。夏、秋梢歷時較短,冬梢較長。枝梢生長與根系生長交替進行。 2、開花結果習性 (1)花芽分化在正常情況下,本省芒果花芽分化從10月下旬至11月開始。使用催花劑則任何時候都可能分化。從花芽分化至花序的第一朵花開放歷時2039天,但第一朵花開放后花序還在繼續伸長。適當的低溫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氣溫高有利于兩性花的形成。 (2)開花芒果樹自然開花在每年12月至次年1-2月,有時會早至11月或遲到次年3月,盛花期在春節前后。一個花序從第一朵花開放至全花序開放完畢需15-25天,一株樹的花期約50天。芒果花有兩性花與雄花,兩性花有發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可進行正常的傳粉受精和結實;雄花沒有雌蕊,開花后不能結實。多數栽培品種兩性花占15%以上。一朵花從花瓣展開至柱頭干枯約1.5天。 (3)果實發育開花受精后子房開始膨大,約經1.5個月后迅速增大,采果前10-15天增長極緩慢或不增長,這時主要是增厚、充實、增重。從開花稔實至果實青熟,早熟種需85-110天,中熟種100-120天,遲熟種120-150天。在果實發育期間有兩次明顯的落果高峰:第一次在花后兩周左右,主要是受精不良的小果枯黃脫落,落果量較大;第二次在花后4-7周,除小部份是發育不良的畸形果或敗育果外,而更多是因養分和水分不足造成落果?;ê?.5個月以后很少再發生生理落果,到80-85天只有風害、裂果或病蟲害才招致落果。果實收獲期在5-7月,因品種和地區而異。 (二)對環境條件要求 1、溫度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低于20生長緩慢,低于10葉片、花序會停止生長,近成熟的果實會受寒害。低于3幼苗受害,至0嚴重受害。 2、水分與濕度芒果枝梢生長,開花結果和果實發育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但花期和新梢生長期連續降雨、大霧或空氣濕度大易發生病害,影響授粉,并引起枯葉、枯花、枯果。果實發育期多雨易誘發煤煙病和炭疽病,影響果實外觀,降低品質,延緩成熟,果實采后也不耐貯運。 3、光照芒果為陽性樹種,光照充足則開花結果多,果實外觀美,含糖量高,品質好耐貯運。特別紅芒類,在光照不足時紅色淡或不顯露。 4、風葉大,枝葉濃密的品種,6級風會導致落果和扭傷枝條,8級以上會導致大量落葉和折枝。因此海南種芒果必須營造防護林。 5、土壤和海拔芒果對土壤要求不苛,在本省600米以下的地區均可栽培芒果。但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于3米以下,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 國內外經驗認為:年平均溫度21-27,最冷月均溫12以上,無霜;年雨量不低于1300毫米或雖干旱而有灌水條件,冬春無低溫陰雨,天氣,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這是發展芒果商品生產最理想的環境。本省昌江至三亞一帶沿海臺地的氣候環境適宜發展優質芒果生產。 二、栽培品種 芒果屬有39個種。商業栽培的品種主要屬M.indica L.這一種,原產印緬邊界。全世界的芒果栽培品種有1000多個,從植物學分有兩大種群: (一)單胚類型:種于僅有一個胚,播種后僅出一株苗,實生樹變異性大,不能保持母本優良性狀。印度芒及其實生后代(如紅芒類)、我國的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粵西1號和廣西“紅象牙”等均屬單胚品種。 (二)多胚類型:種子有多個胚,播種后能長出幾株苗,能發育成苗的胚多屬無性胚,故實生樹變異性小,多數能保持母本性狀,菲律賓品種,泰國芒及海南省的土芒多屬這一類型。 海南省栽培的芒果有80多個品種與類型,從其適應性和經濟性狀可分為三大類: (一)優質品種果實品質好,果形和外觀吸引人,且多為世界著名品種,在市場受歡迎,售價較高。但這類品種適應范圍較狹窄,在我省西南部和南部冬春高溫干旱地區栽培產量和質量較好,但在冬春常有低溫陰雨的地區產量不穩定,商品價值也較低主要品種有: 1、呂宋芒原產菲律賓。果實卵狀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約200克。常有淺短腹溝,果喙小而尖銳。未熟果淺綠色,成熟后金黃色。果肉深黃色,質膩滑,味甜芳香,無纖維感,品質極佳。種子扁薄、種仁小、多胚可食部份高。果耐貯運,貨架壽命較長。嫁接畝植后3年結果,56齡樹畝產可達400500公斤。57月成熟。 2、白象牙芒原產泰國,是我省生在優質商業栽培品種之一,嫁接苗植后3一4年結果,56齡樹畝產達300488公斤,57月成熟。果長而形似象牙,果頂略呈鉤狀,平均單果重300350克,成熟時果皮淺黃或黃色,向陽的果實時有粉紅的暈。果肉淺黃色,質膩滑,味清甜,無纖維感,品質上乘。種子彎刀狀,約占果重的110,多胚。果實耐貯運,貨架壽命較長。 此外,還有黃象牙、紅象牙(果肉較紅)、廣西紅象牙(果皮紅)。黃象牙兩性花少、產量低;其余兩種品質較差。 3、白玉芒又名“文昌白玉芒”,1964年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從文昌縣農家搜集培育成。嫁接樹植后3年結果,5-6齡樹畝產達300-500公斤,熟期與白象牙芒相近。果實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200-250克,成熟果乳黃或淺黃色。品質、風味與白象牙芒相似,但甜味更濃。種子扁薄,多胚。是一個早結豐產、穩產、優質的品種。 4、泰國白花芒又名青皮芒,原產泰國,其特點是自果實的腹肩至果腹有一條明顯的溝槽,果皮多為暗綠色,果肉淡黃色,質膩滑,味濃甜,芳香,纖維少,品質優。種子扁薄,多胚。產量中等,植株易感流膠病。其果皮青色,肉色淡,在一些地方影響其銷路和價值。 5、椰香芒又名“雞旦芒”,臺灣名“大益利”,原產印度,在我省西南部栽培較早結果和豐產。其嫁接樹植后3-4年結果,6齡樹畝產可達500-600公斤。5-7月成熟,果實卵形或長卵形,平均單果重120-150克,水肥充足者達200克。成熟時果皮黃綠色,果肉橙黃色或橙紅色,肉質結實、細膩,纖維極少,味甜,有椰乳香氣。種子單胚,果皮厚,較抗果實蠅為害。在光照充足環境下較高產,但在豐年加施肥、修剪不及時植株易衰竭,導致次年減產或失收。該品種易感染白粉病與流膠病。 6 臺農一號 為臺灣省風山熱帶園藝分所用海頓(Hden)和愛文(Irwin)雜交選育的矮生早熟新品種。樹矮,節間短,葉窄下,抗風抗病力強,著果率高。引入海南省后,在三亞試種,表現為較豐產。嫁接苗定植后3年結果,單株產量可以達到5-10千克或更高。4月底至5月上旬成熟,果實呈尖寬卵形,稍扁,單果重150-200克。完熟的果實黃色,近果肩半部長帶胭脂紅色,外觀美麗。果肉深黃色,組織較細密,味甜,纖維少,質地較細滑,品質好。根據臺灣資料介紹:果肉糖度達22度。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分析:可溶性固形物16.8%,總糖16.76%,有機酸0.12%,維生素C4.5毫克/100克,可食部分60.6%。對炭疽病抗性強,耐貯運,貨架壽命長。目前是海南的主載品種。 (二)適應性強,高產穩產品種這類品種有多次開花結果的特點,無論在冬春干旱或有低溫陰雨的地方種植都會有較好的收成。多數年份能年年結果。但商業品質較差,經濟價值較低主要品種有: l、秋芒又名(901)、“印度1號”,原產印度,現為我省主要栽培品種和果汁加工品種。其植株矮小、樹型緊密、早結果、非生產期短豐產穩產而品質較好,風害較輕,適應性較強。在適當密植的情況下,植后第3年畝產可達700公斤,45齡可達1000公斤以上。果實斜卵形,平均單果重約200克或更大。成熟時果皮金黃色至橙黃色。果肉橙黃色,肉質較細滑,味濃甜而帶椰乳芳香,纖維較少,品質較好。較耐貯運,種子單胚。在果實發育期干旱而陽光充足者其外觀較好,但在多雨地區果實易得炭疽病、煤煙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果皮粗,外觀差。 2、粵西1號芒是呂宋芒實生變異株系,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越帶作物研究所選育成其植株形態酷似呂宋芒,但葉色稍黃,葉尖鈍尖。嫁接苗植后23年結果,樹冠達4米直徑時單株產量可達405O公斤,在海南57月成熟,果較小,單果重120150克,長卵形,果頂尖小,橫切面幾呈圓形。成熟果全黃色,果肉深黃至橙黃色,肉較細滑,纖維偏少,味甜帶酸,但稍淡,品質比呂宋芒差。種子單胚。 該品種耐低溫陰雨比其他品種強,較穩產高產、早熟,可在本省各地栽培。 3、紫花芒由廣西農業大學選育成,植株生勢健壯,豐產穩產,果實發育期干旱時外現較鮮明。嫁接苗植后34年結果,6齡樹畝產可達1000公斤或更高。6-7月成熟,果實略呈“S”狀橢圓形,平均單果重約200克,成熟時金黃色,果肉黃色。肉質較細滑,味談甜帶酸,芳香。食用品質中等。種子單胚。在春季有低溫陰雨地區可發展此品種。 4、桂香芒是鷹咀芒與秋芒的雜交種,由廣西農業大學育成,較豐產。在海南6-7月成熟,果實倒卵形至長卵形,果頂較尖,偏向果腹一側,平均單果重35O400克果皮綠色或黃綠色,果肉深黃色,汁多;纖維長、肉較稀欄,味淡甜,品質一般。單胚。 此外,適應性較強,較高產的尚有串芒(811)和象牙芒變種2號(又名象牙芒22號)等。 (三)紅芒類泛指果皮紅色或帶紅色的芒果品種。有近百個品種(類型),多屬單胚,各品種產量和品質差異很大。在干旱、光照足的地方,果皮紅色深,鮮艷,復蓋面大;在多雨地區(或年份)顏色淡或不明顯。一般以花果期高溫干旱地區種紅芒經濟效益較好。我省較好的紅芒果種有: 1、海頓芒1963年和1972年引人。嫁接苗植后3年結果,4-6齡樹單株結果10-15公斤。果實圓球形,平均單果重約250克,有明顯的“果鼻”。成熟時果皮底色深黃或橙黃,蓋色鮮紅。果肉橙黃色,汁多,肉結,纖維較少,味甜芳香,品質較好,但未充分成熟時近果蒂部常有松香味。種子單胚,較耐旱耐瘠,但水肥充足時果更大。 2、吉祿芒也有譯作“吉爾”芒,廣東稱為“紅芒6號”,原產美國佛州。在湛江試種認為較高產穩產。在海南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試種結果亦良好。6-7月成熟,果實寬橢圓形,稍扁,平均單果重約200克,有明顯的果咀,成熟時底色黃,蓋色鮮紅。果肉黃色,肉質較膩滑,纖維少,味甜芳香,品質好。種子單胚。 3、愛文芒有譯作“歐文”芒可“愛爾文”芒,在臺灣叫“蘋果芒”,原產美國佛州,1984年自澳洲引入南亞所,在湛江和海南試種表示較好。果實倒卵形,果皮底色深黃,蓋色鮮紅。果肉黃色,肉質膩滑,纖維少,味甜,品質較好,種子單胚。 4、凱帝芒原產美國,以高產、優質著稱,是美國主要栽培品種之一,也是臺灣的主要栽培品種。1991年自美國引入華南熱帶作物學院,高接樹2年即結果,單株產量達10公斤,1993-1994年連續結果,7-8月成熟,單果重約400克,橢圓形,果皮底色黃或橙黃,蓋色暗紅。果肉厚,質膩滑,纖維少,味甜芳香,品質優良。種子小,僅占果重的7.5-8%,單胚。 5貴妃芒 又名紅金龍,臺灣省選育品種,1997年引入海南省。該品種長勢強壯,早產、豐產,4-5年生嫁接樹單株產量為20-30千克或者更高,年年結果,結果性能不亞于臺農一號,但比之更早熟。果實長橢圓形,果頂較尖小,果形近似呂宋芒,單果重300-500克。未成熟果紫紅色,成熟后底色深黃,蓋色鮮紅,果皮艷麗吸引人。在收獲期天旱而光照充足時,果實較耐貯運,味甜芳香,一般無松香味,糖度14-18度,種子單胚。目前在海南已經成為主栽品種之一。 此外,品質好,產量高的尚有里賓斯芒、肯特芒;高產、美觀、耐貯運的有湯朱芒。近年來,從臺灣引進了一些高產、優質芒果品種有臺農一號、貴紀芒。 四、栽培技術 (一)培育砧木苗 1、種子處理用本地土芒作砧木較好。芒果種子易喪失發芽率,取出新鮮的種子應馬上洗凈果肉、晾干即剝殼催芽。 2、播種芒果種子有厚殼,影響發芽,剝殼催芽出苗率提高一倍,可在樹蔭或蔭棚下設沙床,沙床高15-20厘米,把去殼的種仁種腹向下,一個接一個排列沙床上,行距3-4厘米,種后蓋上細沙、淋水并保濕,經10-15天發芽出土。 3、移苗苗床整理與一般作物同。當催芽的種子芽長10-15厘米,葉片未開展前移苗。苗距2215-20厘米,每畝可育苗6000-8000株,自沙床上全根起苗,保持種仁完整,主根長10-15厘米,栽植深度如原苗,植后淋定根水。 4、管理及時淋水,蓋50%陰蔽度的臨時蔭棚能有效地減少苗木受灼傷,提高成苗率,適時追肥,待幼苗長出2蓬真葉后,每畝施尿素5-8公斤;及時防治病蟲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葉斑病和葉枯?。缓οx主要有橫紋尾夜蛾、癭蚊、切葉象甲、潛皮細蛾、介殼蟲和蚜蟲等,每抽新梢時應噴藥防治。 (二)嫁接 1、補片芽接其優點是操作簡便易學,接穗利用率高,通常每米接接穗可接20株苗左右;接活后可用裸根芽接樁直接定植。一般以3-10月為芽接適期,在昌江和東方可延至11-12月。雨天及刮干熱風時不宜芽接。 2、切接其優點是不受物候相和剝皮難易的影響,只要溫度達20以上任何時候都可嫁接,且成活后抽芽成苗快。但技術耍求高,砧術和接穗的切面要非常平滑才能接合良好。要待接穗老化后定植才易成活。 3、枝腹接優點與切接同,且可利用穗定老熟的頂梢嫁接,成活后截砧,不成活著重接。對嫁接苗要淋水保濕;及時抹除砧木萌芽。抽梢時及時噴藥防病蟲如果留圃時間長,當接穗超過60厘米時要截頂,促進分枝。嫁接苗多以袋裝苗出圃,出圃標準是:砧木莖粗0.8-1厘米以上,接穗已抽兩次梢,葉片老熟,接莖粗不低于0.45厘米,已形成新的根系;如果是袋裝砧嫁接成苗,砧木根已穿袋伸入地下,則起苗后需置蔭棚下15-20天,待長出新根,枝梢不再萎蔫才能出圃。 也可用地栽芽接樁裸根出圃,直接定植于大田,技術掌握好者成活率達95%以上。但發芽和生長不一致,影響果園整齊度。裸根芽接樁以莖粗1厘米以上,根、莖無損傷者為好。 (二)開墾與定植 1、規劃與開墾選擇氣候條件適宜;土層深厚、肥沃、土質不易板結,不積水;靠近水源之處建果園。較大的果園應根據地形地勢劃分小區,規劃防護林,排灌系統,道路及其他設施。園地兩犁兩耙,樹頭,茅草,大芒等要清除干凈。坡地按等高開環山行或梯田。 2、植地準備 (1)種植密度,因氣候、土壤肥力及品種不同而異。當前各地種植密度有54厘米(33株/畝)、53厘米(44株/畝)或43米(55株/畝)。為了增加早期收益,開始定植43米,收獲3-5年后可在加密行隔株疏伐成64米。 (2)植穴準備:定植前2-3個月挖穴,寬80厘米,深7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豬、牛糞或土雜肥20-30公斤,過磷酸鈣0.5-1公斤,肥料與表土混和回穴。 3、定植以6-8月定植為好。如有灌水條件,在西南和南部9-10月也可定植。如用袋裝苗,在非干旱地區可在3-5月定植。以陰天或雨前定植為好。用裸根苗定植應保持根系舒展;用袋裝苗定植則不能踩壓土團。定植深度以根頸平土面為宜。植后淋透定根水并加復蓋。 (三)施肥 1、幼樹施肥以氮、磷肥為主,適當配合鉀肥,過磷酸鈣、骨粉等磷肥主要作基肥施用,追肥以氮肥為主。植后抽出1-2次梢時開始追肥,3、5、7、9月各施一次追肥,每次每株施尿素10-20克,9月施復合肥。如天旱可施1-2%的液肥或1:4的稀糞水,第二年用肥量加倍。在6-8月結合壓青擴穴增施有機肥。每株施綠肥50公斤,豬、牛糞或土雜肥20-30公斤,或花生餅、過磷酸鈣0.5-1公斤。 2、結果樹施肥以氮、鉀肥為主,鉀的用量不少于氮,并配合磷、鈣、鎂肥。具體抓好如下四次肥: (1)催花肥10-11月施催花肥。樹冠4米以內的(下同),每株施尿素和硫酸鉀各150克或復合肥250克。樹冠增大,施肥量相應增加。 (2)謝花肥當開花量大時,在謝花后每株施尿素100-150克,或結合噴藥加入1%的尿素或硝酸鉀作根外追肥。 (3)壯果肥謝花后約30天為果實迅速增長期,也是幼齡結果樹春梢抽生期。此時至收獲前15天應追施氮、鉀肥1-2次,或作根外追肥,以保證果實發育所需的養分。 (4)果后肥采果后立即施重肥,在豐收年可于收果前后先施速效氮肥,每株施尿素150-200克,其后再施有機肥和磷肥。 (四)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芒果速生、早結果、豐產穩產,優質的關鍵措施之一。 1、幼樹的整形修剪植后苗高80-100厘米開始整形。 (1)自然圓頭形樹冠整形定干苗高80-100厘米時摘心或短截,促進主干分枝。 培養主枝主干抽枝后,在50-70厘米處選留3-5條生勢相當,位置適中的留作主枝,其余摘除。如生勢差異大或位置不適當,可通過拉、壓枝條或人工牽引予以糾正。主枝與樹干夾角保持50-70度。 培養副主枝當主枝伸長60-70厘米時摘頂,促進其分枝。在50-60厘米處選留3條生勢相近的分枝,其中兩條留作副主枝,頂上一條留作主枝延續枝。待延續枝伸長50-60厘米時再留第二層副主枝;如法再留第三層和第四層副主枝。所留副主枝應與主枝同在一平面上,與主枝夾角應大于45度,避免枝條重疊或交叉。副主枝長度不宜超過主枝。 輔養枝及其處理由副主枝抽生的枝條可發展成枝組,也可發育成結果母枝,不宜剪除。對徒長性的強枝宜短截,促進分枝,以保持枝條的從屬性;對擾亂樹形的直立枝,交叉或重疊枝應予剪除。結果2-3年后,一些枝組生勢變弱,或位置不適當,影響樹冠通風透光者或逐步疏除。 在幼樹整形修剪中,主要是培養骨干枝、盡量增加分枝級數,控制徒長枝,修剪位置不適當的枝條。在定植后2-3年內培養50-60條生長健壯而不徒長,位置適宜的末級枝梢,形成矮生,光照良好的圓頭形樹冠,為早結果打好基礎。 (2)自然扇形樹冠整形 選留主枝與副主枝主干截頂抽芽后,選留3個枝,其一作延續主干,另兩條作第一層主枝,這兩條主枝相對成一直線,各與行向成15度角。如角度不合,可通過人工牽引予以校正。待延續主干伸長后,距第一層主枝100-120厘米留第二層主枝,分枝方向與第一層呈斜十字形。以后整個樹冠呈長圓或啞鈴形。 副主枝及枝組的培養同圓頭形樹冠,為防結果后枝條下垂,初結果樹在主干上縛一竹竿作結果后吊枝之用。 (3)結果樹的剪修此時修剪以短剪和疏刪為主。 A、花芽分化前修剪在海南于10月中下旬疏除過密枝、陰弱枝,病蟲枝、交叉、重疊和徒長枝,增加樹冠透光度,促進花芽分化。對生長過旺、多年不結果的植株可通過主枝環狀剝皮、環割、扎鐵絲及斷根等方法抑制植株生長,促進花芽分化。 B、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約3-4月)剪除影響果實發育的花梗與枝條,疏除畸形果,病蟲果及過小的敗育果,兩個果粘在一起的易拈惹蟲害,應去除一個,一穗果保留3-4個發育正常的果即可。對未結果或開花不結果的枝條可酌情短截,促進抽梢,培養來年的結果母枝,也可增加樹冠的透光度。 C、采果后修剪這是重點修剪時期,采果后及時短截結果枝至該次梢的基部2-3節。如出現株間枝條交叉,可短截至不交叉為止。對樹冠中的病蟲枝、過密、交叉、重疊枝和陰弱枝予以疏除,對因多年結果而衰竭的枝條和徒長枝一般應予剪除,但如位置適宜,或樹冠衰弱,也可短截更新,復壯樹冠。 (4)老弱樹更新復壯經10余年或幾十年結果,或因失管和病蟲害導致枝條衰老,結果少,產量低的植株,可進行重截更新復壯。方法是:在離主干60-80厘米處重截主枝,重新培養骨干枝和枝組。根系也進行相應的短截,促發新根??稍陔x樹干2米左右挖深、寬各40-50厘米的環狀溝,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誘發新根。截干時間以10月至次年3月為好。經更新的植株,在正常管理下2年后便能有較好的收成。 無論整形或修剪,都必須與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緊密結合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五)其他農業措施 1、套袋護果經驗證明,收獲前30-35天用白紙或舊報紙套包果實是培養優質果,提高產量的有效措施。經套袋的果實不受果實蠅和吸果夜蛾為害,不受枝葉刮損果皮,保持果面鮮美。一張舊報紙可制6-8個袋,每公斤報紙可制袋140-160個。套袋前先噴藥殺菌殺蟲,套后用釘書釘封袋口即可。 2、應用生長調節劑保果或調節花期 (1)用多效唑調節結果期用多效唑(pp330)調節花期,可使收獲期提前至四月。一般用量是每米樹冠施15%的多效唑10克,土施結合噴藥效果更佳。施后60-100天抽花蕾,連續2-3年有效。 (2)花前噴200ppm的乙烯利能促進花芽分化;在盛花期噴20ppm2.4-D;70ppm 赤霉素或30ppm萘乙酸均能提高座果率,增加產量。 (3)開花結果期噴葉面寶,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也認為有增產效果。 五、主要病蟲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1、芒果炭疽病為害嫩梢、花序和果實。濕度高時易發病,高溫多雨季節尤甚,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選用抗病品種;除雜草,清除病枝、病葉、病果;疏通樹冠,增加透光度,減少病菌滋生條件。 (2)噴藥防治常用的殺菌劑有1%波爾多液,40%多菌靈200倍液,25%代森鋅4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在花蕾期每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小果期每月噴一次;抽梢期自萌芽開始每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 2、芒果白粉病多發生于開花結果期,為害花序和葉片。防病方法:(1)在抽蕾和開花稔實期噴320篩目的硫橫粉,每畝0.5-1公斤。但高溫時不宜噴施,以防藥害。(2)噴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3)噴20%粉銹靈1500倍或45%超微粒膠體硫250-500倍液,每20天噴一次。此外還可用0.025-0.125%硝螨特,40%滅病威膠懸劑,400-6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每10-15天噴一次,連續2-3次。 3、流膠枝枯病為害枝條,引起流膠,皮層壞死和枯枝。防治方法:用刀削開病部,涂上10%波爾多漿保護;苗期發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