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2015年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1頁
【薦】2015年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2頁
【薦】2015年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3頁
【薦】2015年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4頁
【薦】2015年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湘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 1 單元 生物的進化 1 生命的歷程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來。 2 通過對四個時期化石的比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變化。 3 模擬辯論,收集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探究生物由來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的結論依靠事實證據(jù)進行證明。 科學知識 1 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變的重要證據(jù)。 2 了解地球生物進化的四個時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學準備 有關說明地球上生物來源的科普書籍。 (有條件的可以在網絡教室上課,課前可制作專題網頁) 化石形成過程 短片。 2 第 1 課時 一 教學導入 閱讀思考 : 學生閱讀 單元頁中的詩 ,師 提出問題:“通過閱讀,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科學問題?” 在 對學生的問題 進行 歸納整理后, 借助本課教材引入部分揭示 要研究的問題: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仲,生命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板書課題) 二 交流討論 1. 教師講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廣袤的陸地上、遼闊的天空中有 眾多的生命形式 ,它們 是如何形成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生命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曾經有兩種 觀點: “古時候人們認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 “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進化而來。” 你們 認為呢?(后者的觀點是正確的) 3 2. 討論 那么你們看待古時候人們認為一切生物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這一說法?還知道哪些有關神創(chuàng)造生物的神話故事?(約 3 分鐘) 引導學生 交流并 認識到,人類自古就關注自己的來歷,神話故事是古代人們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一種方式。 3. 思考: 科學家 們認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進化而來的,那么這樣的 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呢? 可以憑空得出嗎?(需要證據(jù)) 4. 我們怎樣查找? 5. 學生 查找資料 ,并分析提取證據(jù) 6. 交流小結 三 布置作業(yè) 課后利用網絡或其它資料繼續(xù)查找生物進化的證據(jù)。 4 第 2 課時 一 組織交流:又查到了 哪些生物進化的證據(jù)? 二 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樣變化的 師:前面的證據(jù)讓我們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動物由某一種進化到某一種,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樣變化過程?我們無法目睹在遙遠的過去,地球上所發(fā)生的事情,那么人們靠什么去研究去認識呢?(化石) 活動 2 化石告訴我們什么 1 化石的形成(放映短片) 2 依據(jù)化石的形成過程思考化石為什么能告訴我們過去的事情? 3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 4 頁內容,師生共同列出 流程圖 : 時間的順序 5億多年前 4 08 億年前 3 60 億年前 1 44 億年前 海洋生物 陸生動植物 兩棲動物 哺乳動物 5 生物演化 請比較 4 個時期的化石,試討論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樣變化的? 4引導學生歸 納總結: 地球上生物的變化規(guī)律是: 由水生到陸生發(fā)展。由簡單低級向復雜高級發(fā)展。 三 閱讀:關于生物進化的辯論 1學生閱讀教材第 5 頁內容 2組織交流閱讀收獲: 化石的形成非常偶然,人們通過化石所獲取的信息是跳躍的、不連續(xù)的 ;人們探索生物進化歷程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學說;認識到科學上光有觀點是不夠的,需要由證據(jù)證明觀點;了解到辯論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 四: 機動部分 :補充講解 喬治居維 葉 、 拉馬克的故事 課后反思: 6 2 物競天擇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通過資料分析,了解馬 的進化與生活環(huán)境變化之間的關系。 2 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感受到適者生存,不適則 被 淘汰。 3 通過資料分析,探究動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構造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適者生存的科學進化論觀點。 科學知識 知道 生物進化是環(huán)境的 變化、 自然選擇的結果。 教學準備 生物進化過程影像資料 7 分組材料: 鯽魚、小玻璃缸; 綠色的桌布,同樣多的綠、白、紅、黑四種短細線。 課時安排 : 2 課時 第 1 課時 一談話引入 : 直接 入題 :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地球上曾出現(xiàn)過眾多的生物,這些生物中的絕大多數(shù)在進化過程中滅絕了,又不斷有新的生物出現(xiàn)。 這是怎么發(fā)生的呢?讓我們 以馬的進化為例,研究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對馬進化的影響 吧 。 二研究討論: 活動 1 馬的進化與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 1 學生 閱讀 教材提供的信息,繪制流程圖。找出兩條主線: 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 原始森林 森林減少 現(xiàn)代草原 馬的體態(tài)的變化:體形小 , 多腳趾 側趾退化 體形大 ,單趾 。 2對流程圖進行分析 ,小組討論 : 自然環(huán)境在馬的進化中是怎樣起作用的? 8 3 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體形有利于躲避天敵。隨著森林面積減少,原始馬失去森林的庇護,只有快速 地 奔跑 才能躲避天敵,于是體形變 大,更加有力,腳趾的中趾變得更為粗壯。 森林完全消失,體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塊的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馬遭到自然的淘汰。在自然的選擇中能適應新環(huán)境的馬生存了下來。 4讓學生思維進一步遷移,理解: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環(huán)境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形成了生物的進化。 5 播放 生物進化過程影像資料,幫助學生 進一步理解環(huán)境對生物進化起到的作用。 三活動體會 活動 2 自然的選擇 1 師介紹活動方法及要求 2 學生活動 3 完成 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 ,填寫在第 8 頁表格中 4 組織學生對 現(xiàn)象 進行 分析:當四中顏色的短細線散落在綠色的桌布 上時,與背景色反差越大的短細線越容易被 9 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實驗說明,在自然界中當一種生物容易暴露給天敵,它的數(shù)量就會減少,長此以往就會有滅絕的可能。反之,色差接近的生物也有被天敵發(fā)現(xiàn)的可能,但是總會保存下足夠的數(shù)量進行繁殖,這樣整個物種就不會滅絕。這正說明了 : 適者生存、不適者 被 淘汰。 5 補充 案例分析: 案例重現(xiàn):英國有黑、白兩色的胡椒蛾,它們喜歡在樹干上停留。工業(yè)革命前,白胡椒蛾的數(shù)量要遠遠高于黑色胡椒蛾的數(shù)量。隨著工業(yè)革命開始,工廠中排放的廢氣污染了環(huán)境,樹桿也因此變?yōu)楹谏@時,黑胡椒蛾的數(shù)量就遠遠地高于白色 胡椒蛾的數(shù)量。 請 學生 分析:工業(yè)革命前后的環(huán)境變化對胡椒蛾的生存、繁殖會造成哪些影響?這個影響又說明了什么? 第 2 課時 一、 觀察引入 ,了解動物適應環(huán)境 1 觀察水中的魚,分別從上面和下面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0 從上面看魚的身體顏色與水面顏色相似,從下面看身體顏色與天空顏色相似。 2 提出問題:這樣的顏色對于魚有什么意義? 3 教師講述:不錯,魚的身體顏色能更好的保護自己,那么其它 動物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中,適應新環(huán)境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構造特征,請大家分析教材第 9 頁中的圖片,小組展開討論,說一說這些動物用怎樣的方式適應 周圍的環(huán)境。 4拓展:介紹你知道的 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知識 二觀察分析,了解 植物適應環(huán)境 1觀察駱駝刺的圖片,分析駱駝刺哪些結構適合沙漠的生活環(huán)境? 引導 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出駱駝刺適應沙漠環(huán)境的結構:駱駝刺的葉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層蠟質層,減少蒸發(fā),防止水分流失;針狀的枝,防止天敵落在植物體上啃食葉片;發(fā)達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這些特征,讓駱駝刺能夠適應沙漠高溫、少雨、強蒸發(fā)的生存環(huán)境。 (學生沒提到的部分,教師可以補充講解) 2 師小結: 地球上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存著不同的植物,植物的這些不同 的 結構特點 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不同 11 的植物適應在不用環(huán)境中生存。 三課外作業(yè): 課后搜集更多的關于動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 資料 ,可以合作完成手抄報的制作,也可以將內容摘要發(fā)送到班級論壇 ,參與討論。 注:將學生制作的手抄報辦一個專刊。 課后反思: 3 人類的起源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通過資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進化而來的。 2 通過對化石的分析,了解人類的主要的進化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2 1 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2 認識到人類能夠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是文明的開拓者。 科學知識 1. 知道類人猿與人 類有著共同的祖先。 2. 初步了解人類的進化歷程。 教學準備: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課件 一 問題引 入 1 講述:我們已經了解了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人是由什么生物進化而來的呢? 這是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人們一直都在試圖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模范科學家的研究 1 那么人們尋找答案會順著怎樣的思路,怎樣的方法進行呢?(可以提示學生:希望能從人類研究馬的進化獲得啟示) 2小組討論 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動物中尋找和人類長得相似的動物,然后借助已發(fā)現(xiàn)的相關化石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 4模仿科學家的研究方法,著手 分析與整理 13 師 提出問題:有哪些動物與人相像?( 學生回答后適時 出示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長臂猿圖)請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動物有哪些地方與人相像?教師最后講述稱它們?yōu)轭惾嗽车脑颉?5討論并提出假設,思考研究方法 請依據(jù)上面的現(xiàn)象,請?zhí)岢鲎约旱目捶ǎ耗阌X得人類的祖先是誰?如果要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假設,下一步需要怎么做? (借助已發(fā)現(xiàn)的化石進行研究) 假設 1:人類是類人猿進化來的。 假設 2:類人猿和人類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6 課件提供化石的記錄, 并告知學生現(xiàn)代人的腦容量平均為 1200ml,然后要求 學生用流程圖進行整理分析 和討論:這些已發(fā)現(xiàn)的化石能說明什么問題?還有什么疑惑? 7 組織學生的交流 注:只要有道理的觀點都可以允許學生保留 8 教師進行必要講解和補充: 課件介紹現(xiàn)在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的認識: 類人猿與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是怎么分成了兩支 類人猿與人類。 主要是介紹因為在有些時間段還缺少化石證據(jù),所以關于人類起源與進化的問題仍在繼續(xù)研究中。 14 三鼓勵學生繼續(xù)查找資料,以求對人類的起源與進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認識。 課后反思: 4 動物的馴化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通過對野生動物與馴化動物的對照分析,判斷 人類的哪些 需求 決定動物的進化過程。 2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現(xiàn)代人們馴化動物的目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動物馴化的研究, 引發(fā) 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 2 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保護自己的意識。 科學知識 1 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動物馴化的歷史。 15 2 知道現(xiàn)代化的動物馴養(yǎng),可以彌補野生動物資源的不足。 教學準備: 動物馴化過程音像資料 一 教學導入 提問:被人們稱之為“家畜”、“家禽”的動物而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呢? (讓學生說說他們已知的一些內容) 二學生 閱讀 觀看 家畜從哪里來 1 學生閱讀,了解人類馴化動物的歷史。 2 閱讀 指南車信箱,了解我國最早馴化動物的歷史。 3觀看 動物馴化過程音像資料 三總結 人類馴化動物的成績 1 小組討論:馴化的動物有哪些適合人類需要的優(yōu)點 ? 2組織交流: 狼與狗。狗是由狼進化而來,狗對主人忠誠、溫順、樂于與人類親近,又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可以保護主人的利益與安全。有些方面還是人類的助手。 野豬與家豬。家豬體肥,不具有攻擊性,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肉食。 16 野馬與馬。馬溫順,可以人類是代步工具 , 力氣大 , 可以拉車。 野牛與牛。牛溫順,可以為人類耕地、拉車等。 3師講述:上面的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 人類 的需求,決定馴化動物的進化過程。 四學生 閱讀 現(xiàn)代的動物馴養(yǎng) 閱讀與思考:現(xiàn)代動物的馴養(yǎng)目的在哪?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在語言上準備一下,可以為大家介紹介紹。 師強調馴養(yǎng)要科學,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傳播。 五布置課外作業(yè) 調查當?shù)伛Z養(yǎng)動物的情況,進一步了解現(xiàn)代馴養(yǎng)動物的目的。 組織單元評價 1 了解學生關于現(xiàn)代動物馴養(yǎng)的調查情況,用交換書本的方式閱讀,全班同學共享調查結果。 2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 70 頁的單元評價。 17 3 教師簡單小結學生單元學習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一些最只得提倡的科學學習方法,思維習慣等,鼓勵學 生朝著這些方面發(fā)展。 課后反思: 第 2 單元 水環(huán)境污染與保護 1 小河的哭訴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周邊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 2能夠在實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樣品或證據(jù)。 18 3能夠根據(jù)考察實際情況,對考察現(xiàn)狀作出相對合適的評價。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 能夠關心周遍的環(huán)境,樹立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 2 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注意安全。 科學知識 1 知道人類活動正對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 2 初步意識到這些污染對人類的生活會造成危害。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 (STSE) 意 識到人類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教學準備 1小河的哭訴教學掛圖或照片;實地踩點實地考察路線,尋找?guī)滋幬廴颈容^嚴重的水域;布置學生自帶一些搜集證據(jù)的器材或工具,如照相機、空瓶子、記錄本 2事先邀請 5 名左右熱心、有責任心的家長一同參與組織實地考察活動,如果家長中有從事相關工作、研究的為最優(yōu)。 第 1 課時 一 教學導入 19 1出示小河被污染前后的掛圖,提出討論話題:觀察這兩幅圖,你有什么感想? 2閱讀“指南車信箱”里的內容,了解國家關于水環(huán)境的治理的有關規(guī)定。 二考察當?shù)氐乃颦h(huán)境 1 明確考察目的和要求,并做好相關準備。 目的:了解本地水環(huán)境保護或污染情況。 要求:考察時要做到細致認真,及時記錄和搜集證據(jù)或樣品。要集體行動,小組合作,不離隊,注意安全。 相關準備:記錄本、采集樣本的器皿工具 (有相機的同學在家中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帶來) 地點:教師根據(jù)事前的考察明確活動范圍。 為學生介紹考察活動參與人員。 考察方法舉例: ( 1)看:顏色、漂浮物、動植物等。 ( 2)聞:怪味、臭味。 ( 3)采:采集水樣等證據(jù)。 ( 4)記:記錄考察情況、拍下照片。 20 2實地考察活動: 活動 時,應提示學生注意搜集相關數(shù)據(jù),如水色、氣味、漂浮物的多少、排污口的數(shù)量、水中生物生存情況 3返校 ,水質取樣存放實驗室。 4布置作業(yè):寫好調查日記 第 2 課時 一整理調查資料 1分組清點調查樣品 2對照樣品,填寫調查評價表: 第 小組水域污染實地調查評價表 地 點 實 際 狀 況 我們的評價 (在選項上前畫“ ”) ( )無污染 ( )輕度污染 21 二展示交流: 分組依次介紹,并出示樣品和相關照片資料(實物投影) 三交流感受 課后反思 : 2 污染來自哪里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根據(jù)當?shù)厮h(huán)境污染的實際情況,調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2能夠對對調查獲取的一些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適當?shù)恼怼?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意識到人類環(huán)境的影響,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 )中度污染 ( )污染嚴重 22 2初步樹立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的社會責任心。 科學知識 1 知道污染的危害。 2 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幾點原因。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 (STSE) 關注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正威脅到自身。 教學準備 調查表和統(tǒng)計圖表。 第 1 課時 一 教學導入 1 討論上節(jié)課調查的結果, 說說 水污染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2那又是什么造成了當?shù)厮虻奈廴灸兀浚ò鍟n題) 請學生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污染源進行猜想,比如附近的工廠、醫(yī)院以及生活污染等等。 那么到底是怎樣的情形,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和全面?讓我們踏上尋找污染源的征程吧! 23 二 制定 調查 方案 1小組制定調查方案。 教師 應 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調查的內容展開調查。比如:城市孩子可以調查家庭污染物的排放 ,水域邊生活垃圾的傾倒,在多長的距離里有多少污水排放口等等 。 2準備調查用表,小組分工。 調查目的 調查地點 調查方式 人員分工 調查記錄 24 3 交流調查方案,提出建議,適當修改和調整 25 三 布置作業(yè): 課后分組展開調查,記錄相關信息和數(shù)據(jù)(再次強調室外活動的安全) 第 2 課時 一提出整理要求 1 教師 出示表格或示意圖 (見教材第 23 頁圖)要求各組利用表格整理調查數(shù)據(jù): 26 2學生分組整理。 3交流污染物有哪些?主要來自哪里?有哪些類別? 分類 污染物 來自哪里 工業(yè)污染 農業(yè)污染 生活污染 27 二單項統(tǒng)計 1統(tǒng)計方法參照教材: 可采用統(tǒng)計圖表的形式。 2引導學生對一些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放大式的推算,比如,以一個家庭的清潔劑排放量測算出一個小區(qū),一個城市,乃至更大范圍的清潔劑的使用量。 3引導學生 利用教材第 24 頁統(tǒng)計圖, 認真 組織 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試做出相關結論。 鼓勵學生除了填寫教材我們的結論外,更可以將數(shù)據(jù)進一步整理、分析,寫出簡要的調查報告,投遞當?shù)卣嚓P部門。 教學反思: 3 清潔劑的威 力 教學目標 28 科學探究 1能通過對比實驗,探究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2能夠搜集一些水域污染危害的資料。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水域污染危害的嚴重性,牢固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科學知識 知道水域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 (STSE) 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這些破壞給人類自身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水污染事件資料 教師: 水域污染影響生物生長的資料 ,數(shù)值色條。 玻璃瓶,清潔劑,比較潔凈的河水 (為防止過多的浪費和污染,教師提供一組實驗就可) 一 教學導入 直接提出問題:水是生命之源,水被污染后會對生物們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讓學生初步談談。 29 師:我們每個家庭都用清潔劑吧!你們可曾清楚它對水域污染的“威力”,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親眼看看! 二設計 并完成 實驗 1 討論 實驗 方案的 設計 : 實驗的具體操作及分工,明確實驗目的和步驟。 師強調:這是 一組對比實驗,注意水質(使用自然水,如清澈河水)、水量、光照等條件都要基本相同 ; 然后再控制每瓶內的清潔劑的含量,可以設置這樣幾組對比數(shù)據(jù): 15ml、 10ml、 5ml、0ml;蓋上蓋子后,放到陽光比較充分的地方,注 意觀察水質變化,持續(xù)觀察 5-7 天,并在教材第 26 頁及時做好記錄。 2教師完成實驗,告知學生實驗瓶放置地點 3講述 數(shù)值 記錄方法 , 我們 可以先根據(jù)水的顏色變化設定用1-5 五個數(shù)值, 大家 對照這個數(shù)據(jù)值來表達。 0 1 2 3 4 5 4 告知學生在組織單元評價時, 我們 在 課堂上交流觀察結果,并整理成統(tǒng)計圖,以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結論。 30 三閱讀 指南車信箱 資料 水俁灣的災難 四資料分析: 1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分析水污染帶來的危害。 2影像資料展示我國目前受嚴重污染的水域 五 布置作業(yè): 請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組的研究結果 可以借助 手抄報、漫畫、宣傳海報、倡議書 、網頁、論壇 等自己擅長的方式加以表達, 來 擴大影響 ,讓更多的人在觸目驚心的事實面前,喚醒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反思: 4 保護我們的生命之河 3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通過實地考察或圖片資料的分析和學習,大致了解污水處理技術。 2通過實驗制作,親歷污水處理的過程。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人類正為保護水環(huán)境而不斷努力,樹立為保護環(huán)境而盡一份力的責任感。 科學知識 1 了解污水處理技術的大致過程。 2 了解其他方面的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相關知識。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 (STSE) 關注環(huán)境的變遷,意識到環(huán)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從小 憧憬著建設美好家園 ,爭做一個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教學準備 污水處理廠流程圖或聯(lián)系參觀污水處理廠事宜;制作簡易濾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綿 課時安排 ; 2 課時 32 第 1 課時 一 教學導入 直接提出研究的主題:水體污染嚴重影響 了整個自然環(huán)境,也給人類和其他生物帶來嚴重的后果。治理水環(huán)境,減輕水污染是我們人類不可回避的共同話題 ,保護我們的生命之河是每個人的責任 。今天,我們就先一起來了解一種污水處理技術。 二了解 污水處理技術 1 學生讀圖,教師解說 污水處理大致分為這樣幾個過程: ( 1)格柵:去處大型漂浮物。 ( 2) 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顆粒物質。 ( 3)生物處理設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機污染物。 ( 4)二次沉淀池:繼續(xù)去處污水中的污染物質。 ( 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藥物,使更細小的物質凝結沉淀。 ( 6)消毒池:投氯消毒,殺滅 微生物。 ( 7)出水泵:將處理之后的水排放到自然水域。 33 三 水的凈化實驗 1 介紹實驗 步驟: ( 1)靜置,沉淀 ( 2)加入明礬等混凝劑,繼續(xù)靜置,沉淀 ( 3)分離沉淀后的水和沉淀物 ( 4)用自制濾水器過濾。 2分組實驗:靜置,沉淀,及時提醒學生在約 3 分鐘的時候添加明礬。 3在污水進行沉淀的時候, 輔導學生制作濾水器。方法如下: ( 1)取一個塑料瓶洗凈去底。 ( 2)將瓶子倒置,在瓶口處墊上適量海面或棕。 ( 3)在海面或棕上鋪設 2 3 厘米厚的木炭層,輕輕壓平。 ( 4)再在木炭層上鋪設 2 3 厘米厚的沙子層, 輕輕壓平。 ( 5)最后再在沙層上面鋪設 2 3 厘米砂石層,輕輕壓平。 4按步驟完成水的凈化。 5 常識介紹: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并告知學生沉淀和過濾,一般只能分離出污水中可見的顆粒狀雜質,有許多用肉眼無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學物質,還需要通過其它措施去除,才能 34 使水變得更潔凈。 第 2 課時 一閱讀引入: 1閱讀教材指南車信箱資料: 污水處理等技術只是防治水體污染的一項補救措施,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時,有些方面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比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來家庭生活以及農業(yè)、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yè) 對水體的污染也隨之加劇。因此,我們在進行污水治理的同時,還必須讓更多的人已經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讓大家都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2閱讀教材第 32 頁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問題 二做一個環(huán)保少年 1完成 我們的水質保護建議 先分組討論:通過前面的調查研究,你認為地表水污染 35 存在的最大問題使什么?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保護本地的水質? 后一起擬定關于保護本地水質的建議? 鼓勵學生將建議用一定的方式進行宣傳 2 搜集資料,制作資料卡,了解人類為保護環(huán)境所做的工作并交流。 3策劃或參與環(huán)保活動 思考:用什么形式? 在什么區(qū)域?怎樣獲得好的效果? 教學反思: 單元評價 1 清潔劑污染水體的實驗總結匯報 2在學生的結論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富營養(yǎng)化可以促進藻 36 類迅速大量繁殖,以致使水體氧氣不足而危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3回顧本單元學習中所經歷的探究活動,填寫單元評價頁的內容。 4組織學生進行互評。 第 3 單元 宇宙探索 第 1 課 太陽與太陽系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能從資料中獲取太陽與太陽系的有關知識。 2 學會用間接的方法來觀察太陽。 情感、 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科學知識 1.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陽系的組成及行星的排列順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況。 37 教學準備 有關太陽、太陽系的圖像資料 或 課件 、望遠鏡、鐵架臺、紙板、白紙、卡片紙等。 課時 安排 : 2 課時 第 1 課時 一 教學導入 本課的教學導入可以讓學生先來說一說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太陽知識。 二 理解:萬物生長靠太陽 1討論:怎樣去完成并補充示意圖?用此來表示太陽與地球上萬物的關系。 2 展示與交流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進而到對人的影響。教學可圍繞 “如果沒有太陽 ”展開討論。討論時, 教師可啟發(fā)學生首先分析:如果沒有太陽,地球會是什么樣的?當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風云雨雪等自然現(xiàn)象;沒有植物,沒有動物地球成為一個陰冷的“死球”后,這樣人也不能生存。 38 三 了解 太陽 1 組織學生 觀看課件。 2 強調 “恒星”的初步概念 像太陽這樣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星球叫恒星。 四 觀察太陽 1介紹器材和觀察方法 2安全教育: ( 1)我們不能直接用肉眼觀察太陽,否則太陽光會傷害我們的眼睛。 ( 2)不能用望遠鏡去直接觀察太陽 , 以免 出現(xiàn)意外事故。 3 組織學生室外觀察 4交流發(fā)現(xiàn) 第 2 課時 39 一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乘坐一輛神奇校車,開始我們奇妙的太陽系之旅。 旅途中請大家弄清楚太陽系的組成,并了解組成太陽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識,填寫好資料卡。 二觀看課件,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填寫資料卡 課件模仿著名叢書神奇校車制作 課件中除了顯示教材內容外,還加進很多的數(shù)據(jù)和比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特別補充: 2006 年 8 月 24 日第 26 屆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大會對行星進行了重新定義,冥王星已經不再屬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會規(guī)定現(xiàn)在太陽系的天體包括 :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 三組織交流 1 什么是太陽系?由哪些星體組成? 2請介紹你印象最深的內容 3教師說明書本中定義的太陽系組成:因為 教材是在 2005年通過國家審查的,所以教材上關于太陽系的組成仍然沿用的是歷史上的規(guī)定。 四 閱讀,了解有關觀察流星與彗星的科技史。 40 五課外作業(yè) 觀察金星 1 提示學生 特別 注意安全 。 2教師 告知學生 金星是很明亮的星體, 它常常出現(xiàn)在朝陽和落日的附近。有時,金星在日出前 4 小時或日落后 4 小時出現(xiàn)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第 2 課 浩瀚宇宙 教學 目標 科學探究 1 能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來認識浩瀚的宇宙。 2 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人類對太空的認識隨技術的進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學知識 1知道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關系。 2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 教學準備 41 有關銀河系、河外星系、探測宇宙的工具等各種 影 像資料。 一 教學導入 板書課題,提出問題:為什么用浩瀚來形容宇宙?(很大)讓我們一同去了解到現(xiàn)今人們所認識的宇宙吧 二 閱讀 講解 銀河系 1學生讀圖文 2 分析:銀河系的形狀;太陽系與銀河系 的關系; 我們還要讓學生知道構成銀河系的每一顆恒星就是一個“太陽”,而且其中有很多 比我們所說的 太陽還要大。 用比喻讓學生理解銀河系的大小。 2 認識天文學中使用的距離單位:光年 組織學生計算: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約為 30 萬千米每秒,照這樣計算, 1 光年大約為 30 萬 60 秒 60 分 24 小時 365天 94608 億千米 三 閱讀 講解 河外星系 1指導學生認識大麥哲倫星云與仙女大星系 ,明白它們是和銀河系一樣大小的恒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兩個河外星 42 系,大麥哲倫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 2 閱讀了解銀河系外還 有無數(shù)的河外星系, 每一個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億顆恒星構成的 。 3 認識總星系: 是現(xiàn)在人類已觀測到的宇宙部分。即總星系是銀河系和河星系的總稱;總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讓學生理解課前提到的問題: 為什么用浩瀚來形容宇宙 ? 四繪制 天體系統(tǒng)層次示意圖 1 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天體系統(tǒng)有哪些,它們的關系怎樣? 2 畫出表示已知天體層次關系的示意圖 3 學生展示、解說自己畫的示意圖,并聽取同學的意見,展開 評價。 五 閱讀 漫漫探索路 1學生閱讀圖文,了解相關探究過程 2 告知學生 目前能觀測到的最遠天體,離我們約 150 億光年。人類對宇宙的構造和發(fā)展的認識,正在日益加深。 人類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來有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請大家 關注人類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動動態(tài)。 43 教學反思: 第 3 課 燦爛星空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知道并能辨認北斗七星與北極星。 2 能用閱讀資料與觀察的方法來了解四季的主要星座。 3 會讀星空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認真讀圖與仔細地觀察,逐步養(yǎng)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科學知識 44 1 知道北斗七星與北極星。 2 知道春季的獅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獵戶星座、冬季的飛馬星座等主要 星座。 3 知道不同季節(jié)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示方向不同。 教學準備: 大熊星座圖、小熊星座圖、夏季星空圖(南天、北天)和 春季的獅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獵戶星座、冬季的飛馬星座等主要星座 圖的圖像資料、指南針等。 一 教學導入 1 燦爛 變幻的星空給人無限的遐想,有多少故事流傳。 教師講述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故事。 2講述: 1928 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決定,將全天劃分成88 個星座。星座的名稱是由亮星組成的圖形,并結合神話故事,用人物、動物和器具來命名。 二認識 北斗七星與北極星 1 了解學生對北斗七星的 認識 45 2 閱讀教材 3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位置關系 要求學生先畫出北斗七星來,然后再根據(jù)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位置關系畫出北極星。 4 閱讀 指南車信箱 的一段 科技史 :明白 我國古代觀察星座的成就 ; 北斗七星的斗柄四季的 朝向 不同 ,因此 北極星可以給人們指示方向。 三指導學生 觀察北斗七星與北極星 1 學會 觀看星空圖 教師示范并講解使用星圖尋找星座的方法:使用南天星圖時,要面對南方,將星圖上的地平線方向與實際地平線方向一致,將星空圖舉在頭頂上來觀看,這時星圖上弧線頂端即是天頂位置,對照星圖尋找天空中的星座;使用北天星圖時 ,方法與使用南天星圖相同,只不過方向相反。 2 學生觀看星空圖,從星空圖里尋找北斗七星、北極星及其他星座,了解星座的形態(tài)特征與相互的位置關系。 3 驗證北斗星斗柄可以指示方向的特征。方法是:面對北 46 方,將夏季北天星圖舉在頭頂上方(注意要讓星圖上的“地面”對準北方、“天頂”對準南方。),我們會發(fā)現(xiàn)星圖上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南方(觀察者身體的后方)。 4在星座圖中找出四季星空中的代表星座:獅子座、天蝎座、獵戶座、飛馬座。 四:布置作業(yè): 1晚上觀察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2在不同季節(jié)里,在成人的陪護下,觀察 四 季星座 教學反思: 第 4 課 宇宙暢想曲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能發(fā)揮想象,繪制一幅開發(fā)月球的藍圖。 47 2 能設計探尋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研究方案,并展開學生自己的研究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想象。 科學知識 1 了解我國的探月工程。 2 了解人類探 尋 外星人的有關活動。 教學準備 有關我國探月工程和人類探尋外星人活動的資料等。 一 教學導入 1講述 嫦娥奔月的故事 (幻想) 2 學生閱讀指南車信箱提供的有關我國探月工程的資料。(現(xiàn)實) 3交流各 自的感想。 二 開發(fā)月球 48 1 組織 學生回憶有關月球的知識 ,分析討論:月球上的自然條件與地球上有哪些不同?人類要在月球上活動需要些什么裝備? 2 閱讀資料 師:我們知道了開發(fā)月球的意義,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設計一張開發(fā)月球的藍圖 3 學生繪圖后組織展示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4 討論:開發(fā)月球會有弊嗎? 三 探尋外星人 1 閱讀了解人類探尋外星人活動 2關于 人類探尋外星人的活動 ,說說你的見聞。 3關于外星人從猜想 要求學生先看教材,思考從中獲得什么啟示,我們的研究什么問題?要按什么步驟展開?采取什么方法最合適?小組 怎樣分工? 學生擬定研究計劃。 49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分組按研究計劃展開研究, 并 整理好研究成果 ,在單元評價課上交流。 教學反思: 單元評價 1 各組研究成果展示 2 師生共同評點各組的表現(xiàn):包括研究成果質量,合作完成情形,展示介紹的精彩度等 50 3 完成單元評價中指南車競賽場的判斷題。 4 個人的自我評價,填寫單元評價頁中的其余部分。 5 教師小結單元學習情況。 第 4單元 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 1 我們的科學學習歷程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51 回顧 4 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經歷,明確、掌握探究的一 般方法和過程,并初步理解科學探究中各步驟之間及各步驟與科學探究主題的關系和作用。將 4 年來所經歷的科學探究實踐,上升為初步淺顯的理性認識,為今后中學的學習作好準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積極反思,樂于與他人交流,能正確對待他人的意見。 教學準備 小紙條(各組必備) 一 教學導入 1組織學生對 本學期 科學學習進行 簡單 的 回顧, 有哪些感受? 2那么 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探究學習 呢?靜心回顧寫寫各自的探究經驗和教訓。 二 回顧自己的探究經歷 1 說說你最感興趣或最難忘的科學課堂學習,在那些有趣的活動中,我們分 別嘗試了哪些方法和步驟?請分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 2 拼接“探究之龍” 52 3交流排序結果,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問 猜想 設計研究方案 實驗調查搜集數(shù)據(jù) 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作出判斷 做出科學結論。 4 教師講述以上便是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具體的研究活動,有時也需要對這些過程作適當調整。 教學反思 : 2 確定我們研究的主題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選擇比較有價值并適合自己研究的研究主題。 2能針對自己選定的研究主題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并制訂比較可行的研究方案。 53 情感態(tài) 度與價值觀 愛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提供一些研究主題供學生選擇 。 一 教學導入 師 :同學們,經過 4 年來的科學學習,我們經歷過很多次有趣的科學探究,我們還學習掌握了進行科學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今天,讓我們自己來做一次科學研究! 二 確定研究主題 1提出選題 討論和交流 : 把平時科學課上乃至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搜集到一起,數(shù)量 盡可能多一些, 形成一個題庫。 2分析甄別選題(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題目),即可行性分析。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對于小組內有疑義的 同學,可以根據(jù)他們選題的具體異同,讓他們進行重新組合成新的小組。 3確定選題,確定選擇的題目,并梳理出研究的基本思路。 54 要引導學生從選題意義、自己的研究條件、研究周期、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