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發電廠220th鍋爐燃燒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秀甲級資質資金申請報告_第1頁
某發電廠220th鍋爐燃燒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秀甲級資質資金申請報告_第2頁
某發電廠220th鍋爐燃燒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秀甲級資質資金申請報告_第3頁
某發電廠220th鍋爐燃燒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秀甲級資質資金申請報告_第4頁
某發電廠220th鍋爐燃燒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秀甲級資質資金申請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 目 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 1 1.1項目背景 . 1 1.1.1項目名稱及項目單位 . 1 1.1.2項目單位概況 . 1 1.1.3可行性研究編制的依據 . 1 1.2 項目提出的背景 . 3 1.2.1項目提出的宏觀背景 . 3 1.2.2項目提出的微觀背景 . 5 1.3項目概況 . 6 1.3.1 項目總資金 . 6 1.3.2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 . 6 1.3.3建設規模及目標 . 7 1.4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結論及建議 . 8 1.4.1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8 1.4.2主要結論 . 9 第二章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及意義 . 10 2.1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 10 2.1.1國家節能戰略規劃實施的需要 . 10 2.1.2電力行業發展需要 . 18 2.1.3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 21 2.1.4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 23 2.2項目實施的意義 . 24 2.2.1節能改造內容簡述 . 24 2.2.2項目實施的意義 . 24 第三章 建設規模與目標 . 27 - - 3.1建設規模 . 27 3.2建設目標 . 28 第四章 建設條件 . 29 4.1建設用地 . 29 4.2廠址建設條件 . 29 4.3企業技術、管理條件 . 30 4.4外部配套協作條件 . 31 第五章 設備及技術方案 . 33 5.1技術方案 . 33 5.1.1改造前生產工藝分析 . 33 5.1.2改造后生產工藝分析 . 33 5.2主要設備方案 . 34 5.3關鍵技術和具體措施 . 36 5.3.1 關鍵技術 . 36 5.3.2具體措施 . 37 第六章 節能措施 . 39 6.1用能標準及節能設計規范 . 39 6.2改造前后能耗需求及能耗指標 . 39 6.3相關節能措施 . 40 6.3.1管理措施 . 40 6.4.2技術措施 . 42 6.4.3節能效果評價 . 43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 . 47 7.1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簡況 . 47 7.1.1地理位置 . 47 7.1.2氣候條件 . 48 - - 7.1.3地形、地質條件 . 48 7.1.4環境現狀 . 48 7.2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 49 7.2.1施工期環境影響簡要分析 . 49 7.2.2營運期間環境影響分析 . 49 7.3環境保護措施方案 . 51 第八章 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 52 8.1安全隱患 . 52 8.2預防措施 . 52 第九章 企業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 . 54 9.1組織機構 . 54 9.2人員配置 . 54 9.3員工培訓計劃 . 55 第十章 項目實施進度 . 56 10.1 總則 . 56 10.2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 56 10.2.1項目實施進度 . 56 10.2.2項目實施計劃表 . 56 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 . 57 11.1投資估算范圍與依據 . 57 11.2建設投資估算 . 57 11.3流動資金估算 . 58 11.4資產形成 . 58 第十二章 融資方案 . 59 12.1資本金籌措 . 59 12.2債務資金籌措 . 59 - - 12.3 融資方案分析 . 59 第十三章 財務評價 . 60 13.1財務分析方法及說明 . 60 13.2財務效益與費用 . 60 13.2.1成本、費用估算 . 60 13.2.2財務效益分析 . 61 13.3財務效益評價 . 61 13.4 財務評價結論 . 67 第十四章 風險分析 . 68 14.1技術風險分析 . 68 14.2管理風險分析 . 68 14.3建設條件風險分析 . 69 14.4環保政策變化的風險 . 69 14.5外部環境和政策風險分析 . 70 14.4風險對策 . 71 第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 . 72 第十六章 附件和附圖 . 73 - 1- 第一章 項目總論 1.1 項目背景 1.1.1項目名稱及項目單位 1. 項目名稱 : 220t/h鍋爐燃燒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2. 項目單位: de 發電有限公司 3. 項目單位企業類型: 中外合作企業 4. 注冊資本: 5. 項目單位 法人代表: 6. 組織機構代碼 : 7. 項目 負責人 : 8. 聯系 電話: 9. 項目建設地址: 廣東省 f市 d區 gk 村 1.1.2項目單位概況 1. 企業概況 1.1.3 可行性研究編制的依據 1 編制依據 (1)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05年本 )(國家發改委第 40 號令) ; (2) 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修訂版)(粵府辦200515號) ; (3) 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 2006年版) ; (4) 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 (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07年 4 月) - 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7年 10月 28 日 ) ; (6)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年 3月出版) ; (7) 國家及地區的有關政策、法令和法規 ; (8) fde 發電有限公司 提供的部分企業內部資料 。 2. 編制原則 ( 1) 認真總 結國內外 電力行業 先進 節能 技 術 , 做到節能高效、技術先進可靠、方案優化合理 , 保證長周期穩定、高 效益生產 ; ( 2) 充分依托項目建設地區現有的公用設施 , 以節約建設資金 ,提高經濟效益 ; ( 3) 工廠生產要遵守環境保護法 , 執行 ISO14000國際環保體系 ,且符合國家規定的有關標準 , 以期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 ( 4) 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 確保本項目投產后符合職工安全衛生的要求 , 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 ( 5) 本項目符合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及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05年本 ) 產業政策 ; ( 6) 充 分利用 de發電 有限公司現有的各種設施和人力資源 , 以節省投資 , 提高經濟效益。 3.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范圍 本技術改造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 嚴格遵循與我國 電力生產 行業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 , 針對該項目提出的各種目標、項目單位實際狀況、行業的發展特點及其未來走向展開。 主要包括:研究 電力 行業節能 現狀及國家相關政策 , 評估該項目建設的意義 ; 調查項目擬建地各項技術指標(包括地理、氣候及社會經濟環境等) , 對項目能源的消耗情- 3- 況進行評估 ; 研究該項目單位的技術水平、組織結構狀況 ; 對該項目建成后的各項能耗指標、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相關設備進行綜合評估 ;研究該項目的實施進度、投資估算、融資 方案和財務評價 , 分析可能存在的各項風險等。 1.2 項目提出的背景 1.2.1項目提出的宏觀背景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 帶動了能源消費長期高速增長。目前我國能源供給已呈現出緊張局面。大力推進節約降耗 , 緩解資源瓶頸制約 , 實現能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用能工作的核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 要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把節約資源作為 我國的 基本國策 。 黨的 “ 十一五 ” 規劃綱要 中 進一步指出要在 “ 十一五 ” 時期單位 GDP 能耗降低 20%左右 , 凸顯了 節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2006 年 是 “ 十一 五 ” 開局之年 ,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 (GDP)能耗僅下降 1.23%,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 ,節能減排兩大指標均未能完成。 經 國家統計局 初步核算 2007 年 我 國單位 GDP 能耗下降了 3.27%, 雖然這比 2006 年只完成下降不到 2%的情況大有好轉 , 接近 完成 年 4%的降幅 ,但離 十一五 期間單位 GDP 能耗下降 20%的目標還有差距 。 因 此, 國家發改委已經將 2008 年作為單位 GDP 能耗目標完成的攻堅之年 , 有關節能減排的各項投資和政策支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 以確保國家 十一五 規劃 , 這一約束性指標的按時完成。 為 確保國家 十一五 規劃 , 這一約束性指標的按時完成 同時 實現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國家積極鼓勵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積極鼓勵- 4- 企業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采用節能、環保的機器設備及生產技術,以應對能源短缺 及環保 帶來的挑戰。 廣東省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 2007 15 號)精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保實現 “十一五 ”期間節能減排目標,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結合 自身 實際,制訂 了 廣東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 方案 第 八 條 “ 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 , 對 電力行業的熱 電聯產 做出了說明與規定,指出: “ 著力抓好我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十一五 ”期間形成 2000 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在電力、有色、石化、紡織、食品、醫藥、建材等行業實施電機系統節能工程 ;在冶金、石油石化、化工、醫藥、建材等行業組織實施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建設珠江三角洲天然氣利用管網,配套建設一批液化天然氣( LNG)電廠; 建設和改造熱電聯產機組 ; ” 凸 顯了廣東省對電力行業的熱電聯產節能減排工作重視程度。 本次技術改造項目符合 廣東省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第 四 項“ 節能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 ”中第 二 小項“ 重點工程 ”第 1條“ 區域熱電聯產工程 ” ,“ 十一五 期間重點發展新建工業園區熱電聯產和現有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技術改造 ”中的條款。 本項目同時符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 40 號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05 年本 )中第一類 ( 鼓勵類) 第四款“電力”第 3 條“采用 30 萬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熱機組的熱電聯產,以及熱、電、冷多聯產” 和 第二十六款“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第34 條“節能、節水、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開發、應用及設備制造” 的政策條款范疇。 本 改造項目針對原鍋爐設計能耗高、效率低的實際情況,把原有- 5- 1臺 220t/h煤粉爐的直流型煤粉燃燒器改造成新型燃燒器 噴口帶百葉窗穩燃型 , 可以 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 , 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有效地增強企 業的市場競爭力 。 本項目 符合國家節能減排 宏觀 政策,有利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節約能源, 同時 對企業的 發展前景 具有積極影響 。 1.2.2項目提出的微觀背景 1. 項目實施的各項條件 ( 1)技術條件 de 發電 有限公司地處 f 市 d 區 g 鎮, 于 1995 年建廠,現有 在職員工 200 多人, 其中 工程技術人員 80 多人, 主營業務為發電、供熱 。e 公司 現有 1 臺 50MW 非調整抽汽機組, 配置 有 1臺 220t/h 高 溫 高 壓燃煤蒸汽鍋 爐 , 供汽能力為 50 t/h,年發電量近 4 億千瓦時。 ( 2)資金條件 本次節能技術改造項目計劃投入資金 105 萬元 人民幣,主要來源于企業多年經營盈余的自有資金,資金來源有保障 。 ( 3)管理制度 為響 應 國務院 提出的“建立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戰略目標,項目單位在注重生產的同時,也注重企業的能源的管理, 詳細 制定了質量 管理 體系和能源管理 制度 。 2. 項目實施的理由 e 公司 的 220t/h 鍋爐,系杭州鍋爐廠生產的單汽包自然循環煤粉爐,型號為 NG-220/9.8-M10。 鍋爐采用兩級噴水減溫系統來輔助汽溫調節,配備兩套制粉 系統 。 球磨機為河南焦作礦山機械廠生產的DTM2941 型球磨機,鍋爐配 50MW 汽輪發電機組, 1995 年 12 月試運投產。近兩年來 ,由于鍋爐燃用煤種與設計煤種存在較大差異,運- 6- 行中鍋爐排煙溫度遠遠高 出設計 排煙溫度 值; 排放煙氣中 飛灰可燃物含量 高, 項目單位經濟 效益差。為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 de 發電有限公司于 2007 年委托梅州市華欣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對燃燒器進行改造 , 同時在爐膛內部燃燒器附近水冷壁管上增設了 190 衛燃帶, 來 提高鍋爐的熱 效率 。 本項目通過 把項目單位 原有 的 1臺 220t/h煤粉爐的直流型煤粉燃燒器改造成新型 燃燒器 噴口帶百葉窗穩燃型 , 不但能有效地確保低負荷下燃燒穩定和不會發生因著火提前而燒壞噴口,而且增加了一次風噴口出口處的煤粉(揮發分)濃度,從而有效地強化了燃燒,提高燃料的燃燼率 ,使燃料的燃燒更加完全,提高爐膛內的溫度水平,形成均勻溫度場和空氣動力場;使鍋爐排煙溫度和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大幅度降低。 可以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有效地增強企 業的市場競爭力 。 1.3 項目概況 1.3.1項目總資金 項目總投資 105 萬元, 其中固定資產投資 105 萬元, 包括設備投資 60 萬元,改造工程費用 30 萬元,公用輔助工程費 15 萬 元 。 1.3.2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 本項目新增投資 105 萬元。建設期 8 個月,從 2008 年 5 月開始建設, 2008 年 12 月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 。 本項目固定 投資 105 萬元在 8 個月內完成, 2008 年 計劃投資完成。 詳見表 1 1 投資估算表。 - 7- 表 1-1 投資估算表 序 號 項目名稱 投資估算 1 設備投資 60 2 改造工程費 30 3 公用輔助工程費 15 總 計 105 1.3.3建設規模及目標 1. 建設規模 本 項目總投資 105 萬元,其中 設備投資 60 萬元, 改造工程費用30 萬元,公用輔助工程 費 15 萬元 。 本項目對 項目單位 原有的 1 臺220t/h 煤粉爐的直流型煤粉燃燒器 進行技術改造,具體內容為: ( 1) 將兩層一次風噴口更換為新型燃燒器 噴口帶百葉窗穩燃器。并將原二層中二次風移作上二次風,將原下二次風噴口移至上、下一次風之間(即作中二次風),將原上二次風移作下二次風,各噴口出口截面積保持不變 。 ( 2) 在百葉窗噴口的上(或下)壁配有乏氣風口,并在三次風噴口內加裝豎鈍體以確保能分流 10 20%的制粉乏氣(三次風)接入乏氣風口,用球閥(或閘閥)調節接入的乏氣量,不但能有效地確保低負荷下燃燒穩定和不會發生 因著火提前而燒壞噴口,而且增加了一次風噴口出口處的煤粉(揮發分)濃度燼率。 ( 3) 用鋼板和耐火灌注料將風箱與一次風噴口之間的間隙封堵 ; ( 4) 在三次風噴口內加裝豎鈍體 。 - 8- ( 5) 為保證煤粉在燃燒器出口迅速著火,在燃燒器附近區域水冷壁上涂刷 130m2遠紅外涂料作為衛燃帶,以提高爐膛溫度。 項目實施后, 項目單位 年可節約原煤 4821.6 噸,折合標準煤3444.08 噸,節能收益約 361.62 萬元,同時可減少廢氣廢渣的排放。 2. 建設目標 為 做好 國家 “十一五” 發展 規劃制定的 節能減排工作,項目單位對現有的 1 臺鍋爐燃燒 器 進行技術改造,以 達到 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降低經營成本的目的, 同時可減少廢氣廢渣的排放。 1.4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結論及建議 1.4.1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表 1-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一覽表 序號 指標和數據名稱 單位 指標和數據 備注 1 項目總投資 萬元 105.00 1.1 固定投資 萬元 105.00 1.2 流動資金 萬元 0.00 2 項目產生總效益 萬元 361.62 正常年份 3 改造后總成本 萬元 9.98 正常年份 4 所得稅 萬元 87.91 5 稅后凈效益 萬元 263.73 正常年份 6 盈利能力分析 6.1 財務內部收益率 全部投資所得稅前 3.44 全部投資所得稅后 2.61 - 9- 6.2 財務凈現值 全部投資所得稅前 萬元 1926.38 IC=10% 全部投資所得稅后 萬元 1435.32 IC=10% 6.3 動態投資回收期 不含改造期 全部投資所得稅前 年 1.32 全部投資所得稅后 年 1.42 6.4 總投資收益率 3.35 6.5 資本金凈利潤率 2.51 1.4.2主 要結論 本項目技術先進,節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本項目符合 相關政策 法規 , 符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和產業政策 ,項目可行 建議項目單位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按項目計劃盡快進行,在項目建設和投產的過程中,計劃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并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現實狀況適應性地調整項目計劃,并極力執 行。 - 10- 第二章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及意義 2.1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2.1.1國家 節能戰略規劃實施的需要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 , “ 十一五 ”規劃綱要進一步把 “ 十一五 ” 時期單位 GDP 能耗降低 20%左 右作為約束性指標 , 凸顯了 節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節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 , 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 。 1. 我國能源發展情況 二七年四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該“規劃”主要闡明國家能源戰略 , 明確能源發展目標、開發布局、改革方向和節能環保重點 , 是未來五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 領。其中指出, “ 十五 ” 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現況、面臨的主要問題 ,挑戰 和能源發展的目標 : ( 1)我國能源發展現況 能源生產快速增長 , 供需矛盾趨于緩和 。 2005 年 , 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20.6 億噸標準煤 , 消費總量 22.5 億噸標準煤 , 分別占全球的 13.7%和 14.8%, 是世界第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煤炭產量突破 22 億噸 , 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石油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 ,西氣東輸工程順利建成 , 塔里木、準噶爾、鄂爾多斯等西部油氣田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發電裝機容量超過 5 億千瓦 , 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明顯緩和。 見下頁“十五”時期能源發展主要指標表。 - 11- 表 2-1 “十五”時期能源發展主要指標 結構調整力度加大 , “ 上大壓小 ” 取得成效 。 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中小煤礦聯合改造、落后小煤 礦關閉淘汰穩步實施。大型電站建設步伐加快 , 火電 “ 上大壓小 ” 繼續推進。西電東送等重點輸電工程進展順利 , 農網改造基本完成 , 六大電網聯網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風電裝機容量達到 126萬千瓦 , 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 7 萬千瓦 , 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 8000 多萬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質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 102萬噸 , 煤炭液化和煤制醇醚、烯烴等煤基多聯產示范工程穩步推進。 技術創新取得進步 , 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 煤炭工業已具備裝備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日產萬噸礦井工作面的能力 , 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煤礦 。石油天然氣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跨入國際領先行列。三峽工程順利投產 , 標志著我國水電- 12- 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大型火電機組投入運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 500千伏和 330 千伏主網架 , 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運 , 800千伏直流和 1000千伏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始啟動。 體制改革步伐加快 , 市場機制逐步完善 。 煤炭企業戰略性重組步伐加快 , 產業集中度提高。煤炭上下游產業融合趨勢明顯 , 一批產權多元化 , 煤電、煤鋼、煤焦化一體化的綜合能源企業正在發展壯大。煤炭市場價格機制趨于完善 , 區域煤炭交易市場發展態勢良好 。石油天然氣產業形成了幾個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的大型企業集團。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建設取得進展。電力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 廠網分開基本完成 , 電力市場建設開始起步。 能源效率有所提高 , 環境保護得到加強 。 2005 年 , 全國煤礦平均礦井回采率比 2000 年提高了約 10 個百分點。在難采儲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 , 原油采收率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火電供電標準煤耗從2000 年的 392克 /千瓦時下降到 2005 年的 370 克 /千瓦時;煙塵排放總量比 1980 年減少 32%;部分水資源缺乏地區實現了廢水 “ 零排放 ” ;單位電量二氧化硫排放比 1990年減 少了 40%。 ( 2)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 十一五 ”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 新時期新階段能源發展既有新的機遇 , 也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消費需求不斷增長 , 資源約束日益加劇 。 我國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 , 但人均占有量較低 , 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7.7%和 7.1%。隨著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 能源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 , 資源約束矛盾更加突出。 結構矛盾比較突出 , 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 目前 , 煤炭消費占- 13- 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 69%,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42 個百分點。以煤為主的能 源消費結構和比較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 , 帶來了許多環境和社會問題 ,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 國際市場劇烈波動 , 安全隱患不斷增加 。 最近幾年 , 國際石油價格大幅震蕩、不斷攀升 , 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我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剛剛起步 , 應對供應中斷能力較弱;影響天然氣電力安全供應的因素趨多;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 維護能源安全任務艱巨。 能源效率亟待提高 , 節能降耗任務艱巨 。 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 ,我國能源效率還有很大差距。 “ 十一五 ” 規劃綱要提出了 2010 年單位 GDP 能耗降低 20%左右的目標。一方面 , 從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管理水平提高潛力看 , 經過努力 , 實現上述目標是可能的。另一方面 , 我國尚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 , 高耗能產業在經濟增長中仍將占有較大比重 , 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 , 提高能源效率 , 減少能源消耗 , 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科技水平相對落后 , 自主創新任重道遠 。 科技發展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較 , 我國在能源高新技術和前沿技術領域還有相當差距 , 能源科技自主創新任重道遠。 體制約束依然嚴重 , 各項改革有待深化 。 煤炭企業社會負擔沉重 , 競爭力不強。完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 市場體系 , 還有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的各項改革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 農村能源問題突出 , 滯后面貌亟待改觀 。 農村能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 一是生活用能商品化程度偏低。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 , 西部農村普遍存在能源不足問題 , 東中部山區和貧困地區用能狀況也需要進- 14- 一步改善 , 全國尚有 1000 多萬無電人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 , 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用能條件 , 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 3)能源發展的目標 消費總量與結構 。 2010 年 , 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為 27 億噸標準煤左右 , 年均增長 4%。煤炭、石油 、天然氣、核電、水電、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 66.1%、 20.5%、5.3%、 0.9%、 6.8%和 0.4%。與 2005 年相比 , 煤炭、石油比重分別下降 3.0 和 0.5 個百分點 , 天然氣、核電、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增加 2.5、 0.1、 0.6 和 0.3 個百分點。 生產總量與結構 。 2010 年 , 一次能源生產目標為 24.46 億噸標準煤 , 年均增長 3.5%。煤炭、石油、天然氣、核電、水電、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占 74.7%、 11.3%、 5.0%、 1.0%、 7.5%和 0.5%。與 2005 年相比 , 煤炭、 石油比重分別下降 1.8 和 1.3 個百分點 , 天然氣、核電、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增加 1.8、 0.1、 0.8 和 0.4 個百分點。 2. 我國能源消耗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 ( 1)我國能耗情況。 2005年,我國 GDP 占全球 GDP的 5%,但一次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 14.7%(煤炭則占 36.9%),鋼材消耗量占世界的 27%,水泥消耗量占世界的 50%。 2006年,我國 GDP 占全球 GDP的5.5%,但能源消耗量占 15%,鋼材消耗量占 30%,水泥消耗量占 54%。多年來,能源的過度消耗使我國能源日顯短缺,越來越依靠進口, 導致主要礦產品對外依存度從 1990 年的 5%提高到現在的 50%左右。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精銅礦等 40%甚至 50%以上要依靠進口。 能源消費量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從改革開放到 2000- 15- 年的 0.5 以下躍升為 “ 十五 ” 期間 (2001 2005 年 )的 1.0 以上 。如下表 2-1 所示: 表 2-2 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 時期 GDP 增長率 能源消費增長 率 能源消費彈性系 數 1981-1990 143 64 0.44 1991-2000 162 32 0.2 1996-2000 48.8 0 0 2001-2005 58 62.3 1.07 2001 8.3 3.4 0.41 2002 9.1 6.0 0.66 2003 10 15.3 1.53 2004 10.1 16.1 1.59 2005 10.4 10.6 1.02 2006 10.7 9.3 0.87 注:資料來源 :中國統計摘要 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 2006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民日報 2007 年 3 月 1 日。 2006 年,單位 GDP 能耗降低 1.23%,但沒有實現年初確定降低4%的目標。 “十一五 ”能源規劃 提出,到 2010 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 27 億噸標準煤左右,即在 2005 年消費總量 22.5 億噸標準煤基礎上,每年增加 4%,每萬噸 GDP 能耗從 1.22 噸標準煤降到 0.98噸標準煤。 2006 年經濟增速達 10.7%,消費的標準煤達 24.57 億噸,消費量增長 達 9.3%。按照這樣的速度,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所指出的,在 “十一五 ”期末控制的 27 億噸標準煤指標 將提前達到。 ( 2) 我國的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生態和環境 不斷惡化。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能耗高往往帶來環境污染加重。近年來,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不斷上升。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006 年比 2001 年上升 33.2%,已占世界總排放量的 14%,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排放國。 2006 年,七大水系的 408 個水質監測斷面中只有 46%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 類標準、 28%的斷面為 V類- 16- 水質、超過 V 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占 26%,全國農村尚有近 3 億人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 356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 37%;沙化土地面積 174 萬平方公里,且有擴展之勢;草原超載過牧、退化草原面積已占草原面積的 90%。 2005 年初,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 “環境可持 續指數 ”評價,在全球 144 個國家和地區排序中,我國位居 133 位。 ( 3) 綜上可以看出,我國 要通過抓節能減排,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社會進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3. 本項目符合 國家節能戰略 規劃 和政策 de 發電有限公司是 從事電力生產和區域供熱的熱電聯產企業,主要產品有電力和供熱蒸汽 , 年發供電電量 30000 萬千瓦時 ,每年向熱用戶供熱約 34.3萬噸。年可節約原煤 4821.6噸,折合標準煤 3444.08噸,節能收益約 361.62 萬元 ,同時具有可減少廢氣廢渣的排放的功能 。 ( 1) 本項 目 符合 的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本項目符合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中第八條 “ 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中的相關 內容。方案第八條具體內容為:“著力抓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十一五期間形成 2.4 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今年形成 5000 萬噸標準煤節能能力,重點是:實施鋼鐵、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以及工業鍋爐(窯爐)改造項目共 745 個; 加快核準建設和 改造采暖供熱為主的熱電聯產和工業熱電聯產機組 1630 萬千瓦 ;組織實施低能耗、綠色建筑示 范項目 30- 17- 個,推動北方采暖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 1.5億平方米,開展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管理與改造示范,啟動 200 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瘧檬痉锻茝V項目;推廣高效照明產品 5000 萬支,中央國家機關率先更換節能燈?!?( 2)本項目符合中國節能政策大綱( 2006) 中國節能政策大綱( 2006) 中第 5 款 “ 城市與民用節能 ” 第1 項 “ 城市供熱和制冷技術 ” 第 1 小項 “ 發展集中供熱技術 ”指出:發展熱電聯產 、區域鍋爐房集中 供熱技術 ,取代小型、分散鍋爐供熱。合理選擇集中供熱方式,提高熱電比重。需用電供熱時, 應發展蓄熱技術,利用低谷電。 江南發電廠位于 f 市 d 區 gk 村, 是 從事電力生產和區域供熱的熱電聯產企業 , 為附近有居民和工業園區提供電力和 供熱蒸汽 。項目單位,本次對 鍋爐燃燒器的技術改造 ,是響應國家節能政策和執行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舉措,符合 中國節能政策大綱( 2006)中的“發展 熱電聯產 技術” 條款。 ( 3) 本項目符合 廣東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廣東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第 八 條 “ 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 , 對 電力行業的熱電聯產 做出了說明與規定,指出: “ 著力抓好我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十一五 ”期間形 成 2000 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在電力 、有色、石化、紡織、食品、醫藥、建材 等行業實施電機系統節能工程 ;在冶金、石油石化、化工、醫藥、建材等行業組織實施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建設珠江三角洲天然氣利用管網,配套建設一批液化天然氣( LNG)電廠; 建設和改造熱電聯產機組 ”。 - 18- ( 4)本 項目符合 廣東省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廣東省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指出: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國一項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也是當前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高度重視并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 要求。 規劃還對廣東省 常規能源 情況作出了詳細說明,指出:廣東 省常規能源資源十分匱乏,全省煤炭、油頁巖、油氣和水能等一次常規能源儲量折算成標準煤約 29.45 億噸,僅占全國7020 億噸的 4%,是國內常規能源資源最短缺的省份。 規劃對電力行業的熱電聯產工程的發展和技術改造做出了詳細指示。本項目符合其第 四 項“ 節能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 ”中第 二 小項“ 重點工程 ”第 1 條“ 區域熱電聯產工程 ” “ 十一五 期間重點發展新建工業園區熱電聯產和現有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技術改造 ”的條款。 2.1.2電力 行業發展需要 1. 電力 行業 發展 現狀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優先發展重點。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和基礎產業,電力行業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與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不僅是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大問題,而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電的需求量不斷擴大,電力銷售市場的擴大又刺激了整個電力生產的發展 截至 2007 年底,發電設備容量達 7.13 億千瓦,同比增長 14.4%。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全國電力裝機實現了從 6 億千瓦到 7億千瓦的飛躍。截至 2007 年底,全國 22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 33.38- 19- 萬公里,增長 17.45%; 220 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達 11.60 億千伏安,增長 19.59%。電力建設規模持續歷史高位水平。全年基本建設新增(正式投產)發電設備容量基本與 2006 年持平,為 10009 萬千瓦。電網新增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容量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新增 220 千伏及以上電網輸電線路 41334 公里,比 2006 年增加 6490 公里;變電容量 18830 萬千伏安,比 2006 年增加 3482 萬千伏安。 “十一五”期間,中國將迎來電網建設的新高潮。到 2010 年,國家電網在跨區域電網建設方面,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規模將達到 4200 千米,變電容量達到 3900 萬千伏安,跨區送電能力達到 7000萬千瓦;在城鄉電網建設方面, 22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輸電線路要超過 34 萬千米,交流變電容量超過 13 億千伏安。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 至 2007年底,全國發電設備容量仍 然 保持 了快速增長趨勢,但是 局部地區、局部時段缺電的情況將依然存在,煤電銜接、電價改革、電源與電網的協調等仍是行業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決的 問題。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 1) 電力結構不合理依然突出。新增發電裝機中火電達到88 2,全國平均單機容量不足 7萬千瓦,火電裝機中近 30為 10萬千瓦及以下小機組,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所占比重較小 。 ( 2) 電網建設與電源建設不協調。輸配電建設嚴重滯后于電源建設,城鄉配電網建設滯后于主網建設,負荷中心受端電網建設滯后于送端電網建設。廠網分開后,電網建設速度雖然加快,但相當長時間內仍存在有電輸不出的現象。 ( 3) 科技含量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目前,“高投入、高消耗、- 20- 高排放、難循環、低 效率”問題較為突出,我國每千瓦時平均供電煤耗比發達國家約高 50 克標準煤,線損率比發達國家高 2 3,火電廠耗水率每千瓦時比國際先進水平高 40多,主要電力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不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三分之一 。 ( 4) 電力體制和發展機制沒有完全理順。電力規劃和產業政策執行乏力,電力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尚未建立,電力監管還較為薄弱,電力工業有效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可持續發展機制尚未形成。 3. 面臨的主要問題 同時,國家“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實施和物價的不斷上漲,給電力生產行業帶來了具大壓力, 行業發 展臨近拐點 。電力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 1) 煤炭價格兩年來已每噸上漲 150 元左右,煤炭大約占電力成本的 70%,對發電企業影響巨大,很多發電企業因此掙扎在微利或虧損邊緣。 據中電聯發布的 2008 年 1-2 月份電力工業經濟利潤情況簡要分析報告顯示, 1-2 月份,電力企業虧損企業明顯增加,進入國家統計局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電力企業 4773家中就有 1990家企業虧損。報告顯示,在成本上升、收入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電力行業利潤下滑十分明顯。 1-2 月份,電力行業利潤總額由 2007 年同期的216.10 億元下降到 95.41 億元,同比下降了 55.85%,低于煤炭行業利潤增速 (66.8%)122.85 個百分點。由于煤價大幅上漲,導致火電企業利潤僅為 25.49 億元,同比下降了 75.39 。 ( 2)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把減少污染排放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抓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還很艱巨。 國- 21- 務院高度重視, 2007 年初作出了上大壓小、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的重要決策,明確提出了全國“十一五”關停 5000 萬千瓦、今年關停1000 萬千瓦的目標。 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是電 力工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節能減排,走科學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 經初步測算,這些小火電機組關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