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PPC 13-2023 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范_第1頁
T-CEPPC 13-2023 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范_第2頁
T-CEPPC 13-2023 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范_第3頁
T-CEPPC 13-2023 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范_第4頁
T-CEPPC 13-2023 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準T/CEPPC13-2023SpecificationforAccountingofElectricityCarbonFactorsandCarbonEmissionsinPowerGridI前言 I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原則 15計算方法與步驟 25.1計算方法 25.2計算步驟 36數據要求 46.1一般原則 46.2計算數據準備 47核算報告編寫要求 47.1核算報告主要內容 47.2報告基本信息 47.3概述 47.4研究范圍及邊界條件 47.5計算數據 47.6電網區域發電碳排放因子核算 57.7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核算 57.8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量核算 57.9結論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文件由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本文件由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歸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科東電力控制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湖州新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許繼集團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勁松、錢嘯、沙宇恒、王函韻、劉思革、路暢、余秋霞、張崇見、徐家慧、曹宇、王濤、黃繼華、武毅、譚琛、王守琴。本標準為首次制定。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標準化管理辦公室(北京西城區白廣路二條一號,100761)。1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范本標準規定了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及電力碳排放量核算的基本原則、計算方法與步驟、數據要求、計算報告編寫要求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指導電網區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的核算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6934電能計量柜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215電能表系列標準GB/T25095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監測系統GB/T32151.1-2015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部分:發電企業GB/T32151.2-2015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2部分:電網企業DL/T448電能計量裝置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電碳因子electricalcarbonfactor是指每單位電能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2發電碳排放因子carbonemissionfactor發電過程中生產單位電能所使用能源燃燒產生的碳排放量。3.3用電碳排放因子carbonemissionfactor用電過程中使用單位電能所對應的能源燃燒產生的碳排放量。4基本原則4.1開展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工作應滿足如下要求:a)科學性:采用的碳排放因子計算方法科學有效,減少方法的不確定性和系統誤差;2b)完整性:應適用于不同核算周期的電網企業碳排放因子計算,計算過程應考慮相關的電力碳排放源;c)規范性:數據選取過程和碳排放因子計算流程規范;d)可操作性:具有普遍適用性,可直接根據本標準開展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工作。4.2計算電碳因子所需的各類數據應滿足如下要求:a)來源明確,有公信力;b)適用性強,數據處理難度??;c)時效性強。4.3電網區域的選取可為區域級電網、省級電網、地縣級電網、配網臺區等,也可結合電網結構自定義合適的電網區域。4.4根據數據選取時段的不同,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的研究時段可為年度、季度、月度、天、小時、分鐘級。4.5電量的測量方法和計量設備標準應遵循GB16934、GB17167、GB17215、GB/T25095和DL/T448的相關規定,電量以兆瓦時為單位,電碳因子以噸二氧化碳每兆瓦時為單位。5計算方法與步驟5.1計算方法5.1.1電網區域發電碳排放因子對于某一電網區域,一個時間段內發電量EL電源按式(1)計算:EL電源=EL火+EL水+EL光伏+式中:EL火——該區域內一個時間段所有火電的發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L水——該區域內一個時間段所有水電的發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L光伏——該區域內一個時間段所有光伏電的發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L風——該區域內一個時間段所有風電的發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L其他——該區域內一個時間段所有其他能源的發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對于某一發電企業,一個時間段內碳排放總量為C電源,可參考GB/T32151.1-2015進行發電碳排放量核算;對于某一電網企業,一個時間段內碳排放總量為C電網,可參考GB/T32151.2-2015進行電網碳排放量核算(含六氟化硫設備檢修與退役過程產生的六氟化硫排放,以及輸配電損失所對應的電力生產環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電網區域發電碳排放因子EF發電可表示為區域發電碳排放總量除以區域總發電量,可按公式(2)計算:5.1.2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對于某一電網區域,一個時間段內用電量EL用電按式(3)計算:3EL用電=EL電源+EL輸入EL輸出式中:EL電源——該區域內一個時間段所有電源的發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L輸入——一個時間段從區外輸入到該區域的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L輸出——一個時間段從該區域輸出到區外的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對于某一電網區域,其用電碳排放總量C排放由電源發電量碳排放總量C電源、區域外部輸入電量碳排放總量C輸入以及向區域外部輸出電量碳排放總量C輸出構成:C排放=C電源+C輸入-C輸出(4)區域外部輸入電量碳排放總量C輸入按式(5)計算:(5)式中:EIj——第j個區域對外聯絡通道輸入區域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IFj——第j個區域對外聯絡通道輸入區域碳排放因子,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每兆瓦時(tCO2e/MWh);M——區域對外聯絡通道數。區域向外部輸出電量碳排放總量C輸出按式(6)計算:(6)式中:EOj——第j個區域對外聯絡通道輸出區域電量,單位為兆瓦時(MWh);EOFj——第j個區域對外聯絡通道輸出區域碳排放因子,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每兆瓦時(tCO2e/MWh)。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可表示為區域用電碳排放總量除以區域總用電量,可按公式(7)計算:EF用電=(7)5.1.3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量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量可表示為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乘區域用電量,可按公式(8)計算:C企業=EF用電EL企業用電量(8)5.2計算步驟各省級電網用電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量核算步驟包括:a)計算區域內總發電量,可參考公式(1)進行計算;b)計算區域內總用電量,可參考公式(3)進行計算;c)計算區域內電源發電碳排放總量,根據區域發電碳排放因子及發電量進行計算;d)計算區域從外部輸入電量碳排放總量,可參考公式(5)進行計算;e)計算區域向外部輸出電量碳排放總量,可參考公式(6)進行計算;f)根據步驟c)至e)計算區域電網的用電碳排放總量;4g)可參考公式(7)計算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h)計算區域用電碳排放量,根據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和用電量進行計算,可參考公式(8)進行計算。6數據要求6.1一般原則電網區域碳排放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應以明確可信的實際電網運行數據為基礎開展,并應充分考慮區域相關電源和電網項目對計算邊界和內容的影響。6.2計算數據準備需要準備的計算數據包括:a)考慮各類電源的發電量明細;b)同口徑考慮各類電源的發電碳排放因子;c)區域內所有外部聯絡線交換(受入及送出)電量,對于區域及省間電網,主要為省間通道及跨區通道,并盡可能提供交換電量不同類型占比及購電明細;對于地市級電網,主要為主變上下網電量及市間聯絡線交換電量。7核算報告編寫要求7.1核算報告主要內容電網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量核算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報告基本信息、概述、研究范圍及邊界條件、計算數據、電網區域發電碳排放因子核算、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因子核算、電網區域用電碳排放量核算、結論。7.2報告基本信息報告基本信息應包括報告名稱、報告核算時段、報告編寫人和聯系人信息。7.3概述包括該用電碳排放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報告背景、要求和目的、核算內容提要等。7.4研究范圍及邊界條件報告中的研究范圍和外部邊界應包括:a)研究區域說明:說明報告核算的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量所適用的電網區域,可為區域級電網、省級電網、地縣級電網、配網臺區等,也可結合電網結構自定義合適的電網區域;b)外部邊界說明:說明研究區域與外部電網的聯絡關系,區域與外部電網的分界點可為變壓器、交流線路、常規/柔性直流輸電、柔性直流配網等;c)研究時段說明:說明報告核算的用電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量所適用的具體時段,可為年度、季度、月度、天、小時、分鐘級。報告中的計算數據應包括:a)考慮各類電源的發電量明細;5b)同口徑考慮各類電源的發電碳排放因子;c)區域內所有外部聯絡線交換(受入及送出)電量,對于區域及省間電網,主要為省間通道及跨區通道,并盡可能提供交換電量不同類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