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二次適應性月考試題.doc_第1頁
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二次適應性月考試題.doc_第2頁
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二次適應性月考試題.doc_第3頁
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二次適應性月考試題.doc_第4頁
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二次適應性月考試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第二次適應性月考試題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在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 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3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18年9月16日,超強臺風“山竹”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受其影響,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出現狂風暴雨天氣,多地停水停電,造成重大經濟財產損失。讀圖1,完成1-3題:1下列關于“山竹”的說法,正確的是()A氣流呈逆時針旋轉B形成于東南太平洋熱帶洋面C中心地帶風力最大D自東向西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2影響臺風“山竹”移動路徑的主要是( )A東南信風 B副熱帶高壓C極地東風 D北赤道暖流3“山竹”()A標志著臺風進入高發季節 B引發珠江河口風暴潮等次生災害C造成的災情可以用GPS監測 D對云貴高原的危害最大熱融地貌是地下冰受熱融作用形成的一種地形,亦稱熱喀斯特地貌,多發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區。熱融作用是凍土中的冰融化后土體發生收縮、沉陷的過程。熱融地貌可分為2類:熱融沉陷,主要發生在平坦地面,形成沉陷漏斗、洼地、沉陷盆地,積水后成為熱融湖,多發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區;熱融滑塌,多在16的緩坡上發育,中國祁連山東側的熱融滑塌較為典型。4圖示熱融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屬于()A風化作用 B溶蝕作用C風力作用 D沉積作用5祁連山東側的熱融滑塌主要發生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下列地形區中能夠形成熱融沉陷地貌的是()A云貴高原 B德干高原 C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D東北平原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2018年10月10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試種基地的海水稻收割,測定產量達到261.39公斤/畝。今年開始,該研發中心已在全國六省區同時開展試種試驗。據此完成7-9題。7青島成立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最有利的條件是()A氣候雨熱同期 B勞動力豐富C技術力量雄厚 D灘涂面積廣大8“海水稻”最不可能具備的特性是()A在海水中能正常生長結實B在高溫時能正常生長結實C耐強風抗倒伏D耐澇耐濕9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方面來考慮,下列地區最宜推廣種植“海水稻”的是()A吉林省鹽堿荒地 B海南島沿海灘涂C洞庭湖平原地區 D青海湖湖邊灘涂讀圖3“世界部分海域大洋環流和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0-11題。10下列有關圖示海域洋流的敘述,錯誤的是()A洋流的形成受東南信風影響 B位于寒流與暖流的交匯處C洋流對沿岸有增溫增濕作用 D該海域可能出現上升補償流11根據圖中信息推斷,此時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有()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向東流黃河山東河段發生凌汛現象甲氣壓帶控制區域降水豐沛乙地風浪正處全年最大時期開普敦的白晝時間短于重慶悉尼正午太陽高度大于廣州A BC D二、非選擇題(共160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一)必考題(共7小題,共135分)36. (2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國農業高度發達,農產品自給率較高,其中畜牧業對飼料的需求量大,且農產品加業十分發達,農產品生產、銷售、服務都有專業化公司進行管理,農民收入高。德國政府嚴格實施土地整治法,明確相關村鎮規劃,劃定自然保護區,改善農村生態環境。xx年,德國政府提出實施生態農業發展計劃,還致力于開發農業信息技術,對農業實施精準管理。圖5為德國位置及其北部種植業、南部養殖業結構圖(1)北德平原呈波狀起伏,指出其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并說明該地土壤對種植業結構的影響。(4分)(2)分析德國南部養殖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3)分析德國農產品加工業發達的原因。(8分)(4)說明德國農村環境十分優美的原因。(4分)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被稱為“亞洲水塔”,它關系到黃河、長江、恒河、湄公河等十一條亞洲重要河流的水源補給,高原上分布著除南北極之外最大的冰川群,第三極冰川總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冰儲量約為9萬億噸。過去50年,青藏高原氣溫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遠遠高于全球變暖的平均速度,自1998年起,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就開始增多。“亞洲水塔”的主要構成青藏高原冰凍圈、湖泊和河流等生態系統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里縮減到4.5萬平方公里,退縮了15%;高原多年凍土面積從150萬平方公里縮減到126萬平方公里,減少了16%;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數量從1081個增加到1236個,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4.74萬平方公里。圖6為青藏高原地理略圖。 (1)分析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的理由。(8分)(2)推測過去50年間,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的原因。 (6分)(3)指出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呈現的時間變化特點。(4分)(4)近年來,青藏高原植被返青期提前、枯黃期推后,高原總體變綠。試分析其原因。(6分)二、選考題(共5小題,共25分)請考生在第43、44兩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在第45、46、47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作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43(10分)【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2010年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自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以來,全國各地自駕游海南的汽車每年都保持了15%的增長,海口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滯港現象,xx春節期間瓊州海峽附近出現多年不遇的連續七天大霧天氣,而該時段需要出島的車輛高達10萬余輛,長長的車隊在海口市排起了長龍(圖9)。(1)推測瓊州海峽xx春節期間連續大霧的自然原因。(4分)(2)分析假日期間,大量自駕游車輛涌入對海南島旅游品質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6分)44(10分)【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的一篇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文章稱,一種叫做“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了丹麥,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種生蠔來自南方海域,經過數十年時間的生長,形成了現在如此巨大的規模。當地居民并不善于生蠔的烹飪。生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