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1頁
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2頁
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3頁
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4頁
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鄉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章項目概要1.1項目背景XX鄉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鄉鎮,近幾年來,由于田間灌排工程不配套,農田灌溉周期長,影響種植結構調整和糧棉產量的提高。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民的致富步伐,農民迫切需要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在項目區內通過配套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產業化,可顯著提高農產品的產量、產值,增加農民收入。1.2項目范圍、規模、內容和工期項目區土地總面積1.1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萬畝,涉及西燕、石碑、蔣官、李官、北辛、東流橋、南塔、北塔、烏河、楊家10個行政村。該項目區東起豐收溝,西至東青高速路,南起新廣碼路,北至小碼路。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是疏挖修建溝、渠、路,新建橋、涵、閘等水工建筑物,改善灌排條件,推廣農業新技術和優良品種,發展高效農業。計劃從2005年4月開始進行初步設計,7月份動工建設,2006年3月底全面竣工。1.3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2項目總投資305萬元,其中農田水利227萬元,林業建設25萬元,農業科技16萬元,農業措施32萬元,項目管理費5萬元。省以上財政扶持192萬元,市財政配套11萬元,縣財政配套23萬元,資金由農民自籌79萬元,。1.4效益項目建成發揮效益后,可年新增產值252萬元,利潤100.8萬元,項目區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為165萬元,項目區農民純收入人均增加149元。1.5組織領導和管理工程會戰期間,縣、鄉建立農業綜合開發指揮部,由農開辦、農業、水利、財政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負責全面調度管理工程建設,并搞好質量監督和資金管理,實行分級負責制,確保工程質量和種植結構調整任務的完成。第二章項目區概況2.1自然概況2.1.1地理位置及范圍項目區位于XX縣東北部的XX鄉境內,總面積1.1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萬畝。2.1.2水文氣象項目區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3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在41.9,極端最低氣溫在-23.3,0的活動積溫4744.3,10的有效積溫4280.4,年無霜期19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78.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627.7mm,年平均相對溫度65%。2.1.3地形、地貌及土壤該區域為黃泛平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地面坡比為0.3,地面高程6.06.8米(黃海高程)。由于受黃泛淤積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大平小不平的緩崗、洼地、坡地相間的地貌。2.1.4水資源本項目區屬于黃河淤積平原。淺層潛水及微承壓水含水層分布因受黃河水影響而沒有規律,含水層主要為粉細砂,累計厚度一般小于10米,礦化度2-5克/升。中深層承壓含水和深層承壓含水組:中深層含水組以咸水為主體,深層含水組以淡水為主體。含水層主要由粉細砂、中砂組成,淡水含水層累計厚度20-40米。2.1.5耕地種類、數量及開發潛力項目區耕地面積為1.0萬畝,其中中產田0.6萬畝,低產田0.4萬畝。目前,糧食作物平均畝產430公斤,棉花單產61公斤,距全縣平均水平還有相當差距,經開發治理后,可顯著提高作物單產和實現優質高效。2.1.6自然災害4項目區自然災害有旱、澇、風、霜、雹、干熱風、農作物病蟲害等。主要災害是干旱,發生概率為70%左右。2.2社會經濟狀況2.2.1人口及勞動力項目區涉及10個行政村,總人口11500人,農業人口11500人,有農村勞動力4500人。2.2.2土地利用現狀項目區總面積1.14萬畝,其中,耕地占1.0萬畝,村莊占地0.12萬畝,林地0.02萬畝。耕地主要種植糧棉作物。2.2.3農業生產水平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30萬畝,復種指數130%,糧食單產430公斤,總產129萬公斤,棉花單產61公斤,總產42.7萬公斤。2.2.4地方財政與農民收入XX縣2004年地方財政收入7.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204元,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234元。2.2.5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狀況項目區建有水利、農業機械、農業技術、畜牧獸醫,作物良種、水產等技術服務站,擁有專業技術人員40人,有農民技術員160人,科技示范戶180戶,農技站現有曬場150m,倉庫100m,水利站占地6393m,畜牧獸醫站占地2500m,農技站占地2400m。2.3基礎設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現狀5項目區的骨干排水河道是預備河,灌水系統主要是引小清河水入預備河。2.3.2農業機械及農機服務設施項目區10行政村總動力0.4萬千瓦,畝均動力0.4千瓦。其中,大中型農業機械18臺,小型農業機械56臺,農機配套率220%。鄉建有農機管理服務站1處,占地2400m,有技術人員6名,常年對農機手提供技術培訓,配件供應機械維修及機械作業服務等項目。2.3.3田間工程現狀項目區現有支斗渠溝16公里,其中,斗農渠8公里,斗農溝8公里,橋、涵、閘等水利建筑物16座,提水泵站1處,提水能力0.7m/s,農電線路5.5公里。揚水站設施老化,急需維修或更新。斗農門、橋、涵、閘等極不配套,農田林網不夠健全。2.3.4交通與電力、通訊項目區西側是團結路,南側有廣碼路,北側有小碼路,柏油路總里程6.0公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項目區內村村通電,供應充足。全部實現了程控電話并網,通訊設施良好。第三章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項目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限制項目區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點:一6是農田水利設施建筑物不配套,灌溉周期長,不宜發展高產高效優質作物的種植;二是土地脊薄,肥力不足,特別是近幾年有機肥投入少,土壤養分相對降低;三是新技術、新產品引進推廣少,種植結構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四是項目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隨著工農業用水的逐年增加,水資源相對緊張,發展節水農業和種植需水量少的高效經濟作物,是解決水資源緊張的良好途徑。3.2項目區建設的必要性對項目區實行開發改造是廣大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發展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的必要途徑。一是項目區水利,骨干框架良好,比較易于開發治理。二是項目區干部群眾開發積極性高,對建設開發工程有一定經驗。特別是在前幾期開發中群眾得到了實惠,因此群眾參與開發熱情十分高漲。三是通過項目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后,更有利于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雙高一優”農業。3.3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項目區農業骨干基礎設施良好,水源有保證,項目區干部群眾重視發展農業。通過對項目的立項條件,資金配套能力,技術服務能力,領導組織能力等進行全面考察,認為以改善農田排灌設施,增加科技含量為中心的開發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一有群眾基礎;二有強有力的領導組織能力;三有資金配套能力;四有技術保;五有豐富的施工經驗,以上這些都是建設一流項目區的可靠保證。7第四章水資源評價及供需平衡分析4.1項目區水資源概況項目區內的水源是地表水源。地下水水位高,為咸水,礦化度25g/L,不能作為灌溉用水。因此,地表水為項目區內的可利用水源,主要是小清河和黃河水源,小清河年過境流量2.86億m3,年引水時間280天,小清河在項目區附近的王道閘可攔蓄和調節小清河水,年可供水量1500萬m3。小清河水通過辛橋干渠進入預備河。黃河水通過麻灣總干和二干十二支進入預備河,輸水能力15m3/s。地表水源均通過預備河進入項目區,預備河位于項目區西側,引水能力30m3/s,年可引小清河水6000萬m3,能夠滿足項目區農業灌溉用水要求。4.2灌溉設計保證率根據土地開發整理標準,半干旱、半濕潤地區,以旱作為主地面灌溉的灌溉設計保證率P為70-80%,本規劃采用灌溉設計保證率P=75%。4.3灌溉制度及水資源平衡分析4.3.1農作物組成項目區目前作物種植棉花、小麥、玉米為主。通過進行綜合治理后,對項目區內的作物農產品銷售市場價格情況和土地的適應情況進行調整,擴大棉花種植比例,積極發展大蒜等高效經濟作物,提高復種指數。項目治理后,作物播種面積1.3萬畝,其中棉花7000畝,糧8食6000畝,復種指數130%。根據XX農業資源調查及農業區劃報告,查得本地區各作物生育期如下表4-1主要作物種植比例及生育期統計表作物名稱棉花糧食種植比例0.540.46生育期4月2010月316月109月20天數190924.3.2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參照山東省大漁張引黃灌區(二、三干)改建工程設計任務書采用的生育期耗水量,經分析設計任務書選用的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具有代表性,同時結合本項目區多年的灌水經驗,擬定生育期耗水量如下:表4-2主要作物生育期耗水量表名稱生育期耗水量m3/畝代表作物棉花300棉花糧食260小麥、玉米4.3.3作物灌溉制度及灌水率9項目區種植作物為:棉花、小麥、玉米及其它作物。本設計選定灌水率較大的代表作物進行設計。根據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本地區屬海濱平原,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含鹽量高的特點。宜采用減少灌水次數,增加灌水定額的灌水方案,用大水壓堿,減少鹽漬危害,改良土壤。根據多年的經驗,冬灌宜早,春灌宜晚。特擬定如下灌溉制度。表43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及灌水模數作物種植比例灌溉次序灌水次序灌水定額灌水天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