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論文-海內外張愛玲研究述評.doc_第1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海內外張愛玲研究述評.doc_第2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海內外張愛玲研究述評.doc_第3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海內外張愛玲研究述評.doc_第4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海內外張愛玲研究述評.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當代文學論文-海內外張愛玲研究述評隨著張愛玲年出走香港,年移居美國,大陸的評論家忽視了她,大陸的新一代讀者不知道她。然而在臺灣、海外,張愛玲一直受著讀者的青睞和研究者的推崇。年代以來,由于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和文化交流的加強,大陸也掀起了一陣不小的“張愛玲熱”,眾多出版社爭相推出她的作品,研究文章也越來越多,關于她的傳記也有了四部。本文是對整整半個世紀的海內外張愛玲研究情況的綜述,其目的是為研究界提供一個簡明的研究資料,并嘗試性地探討如何深化對這一課題的進一步研究。(一)年代上海張愛玲的名字與她最初發表的作品一同被讀者注意,一同為文壇重視。她是上海某些雜志的座上客,傳奇一出版,即有活躍文人參加的“傳奇集評茶會”。第一篇正式評論張愛玲創作成就的論文作者,是著名的翻譯家傅雷。他以“迅雨”為筆名,發表了論張愛玲的小說這篇長文。以翻譯著稱的傅雷,評論文字似不多見,但他以純正的審美品味和藝術眼光,發現了張愛玲的獨特價值。傅雷開宗明義地指出,在時代的重壓之下,張愛玲的出現,似乎是個奇跡,人們被怔住了。他所做的工作,正是要說明這個奇跡之“奇”和何以會發生。緊接著,傅雷從技巧與主義的角度,對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了一番檢討。他說:“我們的作家,一向對技巧抱著鄙夷的態度。五四以后,消耗了不少筆墨的關于主義的論戰,仿佛一有準確的意識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區區藝術更不成問題。哪一種主義也好,倘沒有深刻的人生觀,真實的生活體驗,迅速而犀利的觀察,熟悉的文字技能,活潑豐富的想象,決不能產生一件象樣的作品,而且這一切都得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從藝術必須首先是藝術這一現代基本藝術的觀念出發,他批評了新文學中長期存在的忽視技巧的傾向,以及僅從文學的外部因素這一單一角度評判作品的缺陷。傅雷立意的起點頗高,且具有針對性,還涉及到對新文學的整體評價問題。或許,觸動他寫作此文的思緒的,正是他對某些作家忽視技巧的流弊的反感和對張愛玲驚人才華的欣賞。傅雷認為,文學不僅要反映人與社會的關系,而且更應關注人的內部狀態情欲。由此他正確評價了張愛玲創作的得失。他充分肯定了金鎖記,認為“它是一個最圓滿肯定的答復。情欲(passion)的作用,很少象在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在對七巧性格的主客觀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個基本特色。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她用暗示把動作言語、心理打成一片。”第二是省略法(racconrci)的運用。第三是風格特點,色彩鮮明,收得住、潑得出。“新舊文字的揉合,新舊意境的交錯,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處,仿佛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設的一般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畫,固是作者風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個作品上,從沒象在這篇里那樣地盡快妙用。”論文對金鎖記評價極高:“毫無疑問,金鎖記是張女士截止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獵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范。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此外,論者對傾城之戀中華彩勝過骨干,對連環套的內容較貧弱、過分注重情節而有損人物形象的弱點進行了批評。最后,文章認為張愛玲對目前創作的缺陷,作了一定程度的彌補。傅雷之看好張愛玲,也正因她這難能可貴的彌補上。套用傅雷評金鎖記的話評這篇作家論,我們可以這樣說,毫無疑問,這一文章是年代張愛玲研究的最中肯之作,至少也該列為中國現代批評史上精彩篇章之一。與傅先生的文章相映成趣的是著名女性文學研究者譚正璧先生的論蘇青與張愛玲,他將五四時代的女作家與這兩位年代的女紅人作了這樣的比較:“我們讀了以前的馮沅君、謝冰瑩、黃白微諸家的作品再來讀這兩位的,便生出了后來何以不能居上的疑問。因為前者都是向著全面的壓抑作反抗,后者僅僅是為了爭取屬于人性的一部分情欲的自由;前者是社會大眾的呼聲,后者只喊出了就在個人也僅是偏方面的苦悶。”譚先生認為張愛玲是重視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來不能居上的看法,與傅先生看重其對人性情欲的挖掘剛好相左。或許譚先生指出了張氏部分作品內容的某種局限,但評論者自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未必是沒有局限的。不錯,愛情婚姻兩性關系是張愛玲觀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寫的媒妁婚姻、金錢婚姻、高等調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種種畸型變態的兩性糾結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人性與社會文明的沖突。正是在這一點上,張愛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說家。對于此方面,譚先生顯然注意得不夠。不過,該文對張愛玲的技巧贊譽有加,他說:“張愛玲在技巧上始終下著極深的功夫。”張愛玲的中短篇小說集傳奇初版不到五日即已售罄,雜志社趁熱打鐵,請滬上文壇的一些作家評論家出席“傳奇集評茶會”。會上,雖是即興式發言,但也有一些有價值的看法。袁昌碩教授盛贊張的寫人技巧,稱小說中人物呼之欲出;蘇青以“吞讀”表達對張的喜愛與感服;譚惟翰指出張女士小說具有用詞新鮮、色彩濃厚、比喻巧妙三個特點;吳江楓又補充了兩點,一是制造氛圍的手腕高,二是“涼”字用得多,讀來有一種憂郁感;班公視張為一位從西洋來的旅客,觀察并描繪著她喜愛的中國。而“她的筆法在模仿著紅樓夢或者金瓶梅”。這里已初步涉及到中外文學對作家的影響問題。他還談到張愛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說:“她的小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可是我認為她的散文,她的文體,在中國的文學演進史上,是有她一定的地位的。”這些隨意的發言,雖不夠深入,但已涉及到張的文體特點,文學淵源和地位問題,可以看出當時文壇對張是格外注目的。還值得注意的是一篇題為評張愛玲的文章,它的作者是與小說家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的胡蘭成。此文對其作品的分析很空泛,但卻是第一個將張愛玲與魯迅相提并論的。他說:“魯迅之后有她。她是個偉大的尋求者。和魯迅不同的地方是,魯迅經過幾十年來的幾次革命,和反動,他的尋求是戰場上的受傷的斗士的凄厲的呼喚,張愛玲則是一株新生的苗。魯迅是尖銳地面對著政治的,所以諷刺、譴責。張愛玲不這樣,到了她手里,文學從政治走回人間,因而也成為更親切的。時代在解體,她尋求的是自由、真實而安穩的人生。”唐文標將這段比較稱為胡亂的吹捧,似有言過其實之嫌,但胡的表述確有未說到點子上之弊。我認為,魯迅與張愛玲有兩點共通之處,一是皆十分注重對國民性弱點的挖掘。張非常佩服魯迅對國人性格中的陰暗面和劣根性的揭露,她自己亦是描繪人性弱點的圣手。如果說魯迅側重對國民性的傳統文化之根的探索,那么張愛玲更多表現的是中外文化在“犯沖”的洋場背景下開出了什么樣的奇花野果。其二,這兩位作家皆具有極強的文體意識,茅盾說魯迅的每一篇小說都有一種新形式,大體是公正的。張愛玲探索過多種文體,最后形成了她自己的風格。挖掘人性,探索文體,是優秀作家的成功之路。在這些方面,魯迅和張愛玲都有出色的貢獻。不同之處在于,魯迅首先是個思想家,他以文學為批判舊文化改造國民性的利器,具有典型的啟蒙主義作家風范。張愛玲卻是一個純粹的文學家,更帶有自由主義作家的氣息。因而在人性針砭、文體表現上呈現迥然不同的風貌。年代還有一些或長或短的評論張愛玲的文字,但其學術價值不太高,恕不贅述。張愛玲成名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相持階段有相持時的相對平靜。當時斗爭的文學沒有了持久的陣地,偽政府的和平文學無人理會,軟性的消遣之作泛濫成災,純文學的創作幾近空白。張愛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一個純文學作家的身份對上海文壇和現代中國文壇作了一個漂亮的填空。她的出現,是她的幸運,是文壇的奇跡。各路人馬把眼光盯上了她,因此對張愛玲的研究幾乎在張剛成名就開始了,而且有著較高的起點,有著良好的開端。(二)年代海外年代,張愛玲奔波于香港、美國、雖有不少創作,但如同她行居未定一樣,評論界對她亦未有太多注意。然而,張氏作品本身的魅力依然,價值既存,遲早會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的英文本中國現代小說史出版,張愛玲第一次被寫進文學史,且占了長達頁(漢譯本)的最重要篇幅。夏志清認為:“張愛玲應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僅以短篇小說而論,堪與英美現代女文豪蔓殊菲爾、安泡特、韋爾蒂、麥克勒斯之流相比,某些地方她恐怕還要高明一籌。秧歌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已經是本不朽之作。”夏著對傳奇評價很高,他準確把握張愛玲小說的特色在于:強烈的歷史意識、豐富的想象、對人情風俗的熟練處理、對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發等。他稱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作者還簡明探討了張愛玲與中外文學的關系,指出:“張愛玲受弗洛伊德影響,又受西洋小說的影響,這是從她心理描寫的細膩和運用暗喻以充實故事內涵的意義兩點上看出來的。可是給她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舊小說。”“她受舊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