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doc_第1頁
初一下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doc_第2頁
初一下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doc_第3頁
初一下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doc_第4頁
初一下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一下課外文言文 一、精衛填海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注釋發鳩(jiu)之山:山名,舊說在今山西省長子縣西柘(zhi )木:柘樹,桑樹的一種 文首:頭上有花紋 其鳴自洨(xiao):它的叫聲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少女:小女兒 堙(yin):填塞,堵塞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以堙于東海2翻譯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譯文:3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表現了女娃4讀完這個神話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 二、學弈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釋 弈之為數: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弈,下棋數,指技藝致志:用盡心志致,盡,極不得:學不會弈秋:秋是人名,因為善弈,所以叫弈秋通國:全國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惟,同“唯”,只“為”是一種賓語前置的固定格式鴻鵠:天鵝援弓繳(zhu )而射之:拉起弓來去射它援,引,拉繳,系著絲繩的箭之,代詞,指天鵝與:同“歟”,語氣助詞,表示疑問閱讀訓練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2 .翻譯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為聽譯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譯文:3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告訴人們 三、景公出獵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不祥也”晏子對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注釋選自晏子春秋卷二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時期齊國晏嬰的政治思想、政治活動的一部書景公:齊景公,春秋時齊國的國君澤:聚水的洼地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稱殆(d i):大概,恐怕 不祥:不吉利是不與焉:這不同你所說的那些賢:賢人,有才德的人任:信任乃若此:就象這些乃,是,就是如:往,去曷:同“何”,為什么,怎么閱讀訓練1請從文章中找出兩個含有指示代詞的句子文章中: 2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釋義“”通“”,意思是3 請用自己的話解釋“國有三不祥”的具體含義 四、景公聞命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注釋選自晏子春秋卷一晏子,春秋時齊鹵人,齊景公時任宰相 霽(ji ):雨后或雪后初晴被(pi ):同“披”裘:皮衣陛:宮殿的臺階有間:有頃,一會兒閱讀訓練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通“ ”,意思是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詞類活用現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霽中“霽”的讀音是 ,意思是 ,現代漢語仍保留了這個意思,請舉出一個成語:4.翻譯句子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 5“雨雪三日”,景公為什么認為“天不寒”? 6.晏子巧妙運用什么方法使景公聞命,“出裘發粟與饑寒”的? 五、公儀休相魯而嗜魚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日:“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免于相,則雖嗜魚,此必不能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不受魚,我能常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已之自為也。”注釋選自初潭集廉勤相 公儀休:周代魯國穆公的相 相魯:做魯國宰相 公儀子:對公儀休的尊稱 夫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下人:退讓人,不敢要求別人枉:違法曲斷給:供給閱讀訓練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雖我不受魚,我能常自給魚恃人不如自恃也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譯文: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 譯文:3公儀休“不受魚”的目的只是為了“能常自給魚”嗎?請談談你的看法4本文表現了公儀休的什么品質?六、子罕不受玉 宋人或得玉(1),獻諸子罕(2),子罕弗受(3)。獻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5),若以與我(6),皆喪寶也(7),不若人有其寶(8)。” 【注釋】(1)宋:春秋時宋國或:有的人 (2)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春秋時宋國執政貴族樂喜的字 (3)弗:不 (4)以:把,介詞它后面省略了賓語“之”(代玉)示:給人看玉人、治玉的工匠 (5)爾:你 (6)若:如果 (7)喪:(sng)喪失,失掉 (8)不若:不如人:各人 (9)稽(j)首:古代一種跪拜禮叩頭之地 問題探究1文中的故事展示了兩個人的價值觀,獻玉者和子罕,分別看重的是什么呢? 2文中通過一件事使子罕的形象十分完美,請用兩個四字短語概括出來 3指出加點的詞的反義詞我以不貪為寶 皆喪寶也 若以與我 3根據句意解釋加點的詞 若 若以與我 ( ) 不若人有其寶 ( ) 4寫出文言中相關的人稱代詞各兩個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七、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6),得狐(7)。狐曰:“子無敢食我也(8)!天帝使我長百獸(9),今子食我(10),是逆天帝命也(11)。子以我為不信(12),吾為子先行(13),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14)?”虎以為然(15),故遂與之行(16),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注釋】(6)求:尋找 (7)得:捉到狐 (8)無敢:不敢 (9)長(zhng)百獸:做百獸的首領長:名詞用作動詞,做主管者 (10)子: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 (11)是:這逆:違背 (12)不信:說謊信:語言真實 (13)先行:走在前面 (14)走:跑,這里指逃跑 (15)然:對,是這樣 (16)故:所以遂:就 問題探究1“狐假虎威”是個童叟皆知的成語故事,請你就“狐”和“虎”的形象進行簡要分析 2解釋下列加點詞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虎求百獸而食之 ( )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 )八、晏子使楚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子,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對曰:“坐盜。”王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反顧之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通“嬉”)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釋】楚:楚國坐:犯罪枳:樹名,似橘樹而矮小,果小味酸得無:恐怕吧【閱讀訓練】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吏二縛一人過王而行 2晏子反顧之曰 3齊人固善盜乎 二、下列句中加點部分與“王曰何坐?”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曰,“坐盜” B何以然者 C技止此耳 D學然后知不足三、荊王想要羞辱晏子的最關鍵的一句話是: 晏子針對荊王的答話是: 四、晏子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作譬喻,“橘”比喻 ,“枳”比喻 。這段話反映出晏子的 。 九、王冕故事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蹊(x):踐踏 策:通“冊” 長明燈:佛像前的燈,晝夜不滅 恬:心神安適 韓性:紹興人,大學者 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 被:披【閱讀訓練】 一、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兩項是( ) A聽已輒默記(完畢)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離開)C安陽韓性聞而異之(不同) D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躲藏)二、翻譯下列句子 1或牽牛來責蹊田 2曷不聽其所為? 3門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隨車后 三、這兩段文字說了王冕哪兩件事?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十、南轅北撒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注釋)邯鄲:趙國的都城 季梁:魏國的官員 中道:中途,半路上 焦:皺縮 申:同“伸”,伸展 頭塵不去:頭上的灰塵還來不及撣掉 大行:大道 持其駕:用手持著韁繩,駕著馬車 奚(燈)為:為何,為什么 此非楚之路也: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用:路上用的資費 善:本領好 動:舉,舉動 信:取信廣地尊名:擴張領地,抬高聲望 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此處指依仗國大、兵強等條件去進攻別人的次數愈多,離所要達到的目的卻愈遠了一、翻譯下列句子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二、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給你的啟示 三、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今者臣來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駕 北面:向著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處 十一、螳螂捕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王曰:“善哉!”乃罷其兵。注釋吳王:指吳王闔閭 荊:指楚國 舍人:官名,掌宮中之政 懷丸操彈:懷揣彈丸拿著彈弓丸,彈子彈,彈弓 旦:早晨 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附,同“跗”,腳背 務欲:一心想要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 2如是者三旦 3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二、翻譯下列句子1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2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三、少孺子對吳王講“螳螂捕蟬”的故事,他的用意是(用文中語句回答)十二、杯弓蛇影樂廣字修輔,遷河南尹,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于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頓愈。注釋河南聽事:河南官府的廳堂。當時樂廣擔任河南地方長官 角:弓 意:猜想 不:同“否” 沈疴(chen ke):重病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意甚惡之 2沈疴頓愈 3久闊不復來二、翻譯下列句子1酒中復有所見不?2廣乃告其所以三、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的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 既飲而疾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A與相同,與不同 B與相同,與也相同C與不同,與相同 D與不同,與也不同 四、“杯弓蛇影”后來作為一個成語,比喻 十三、田子退金 田子為相,三年歸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鎰(古代重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母曰:“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當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侍奉父母)也,盡力致誠。不義之物,不入于館(家)。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開)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上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通“悅”,喜歡)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為相,以金賜其母。1.找出與“歸休”的“歸”意思相同的一項()(2分)A.眾望所歸B.暮而歸2.翻譯下列句子(2分)王賢其母,說其義3.指出加點“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2分)A.輟耕之壟上B.吾欲之南海C.孝子之事親也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十四董永,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愿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于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注釋:偏孤:年幼時死了母親肆力田畝:(父子)一起盡力種地供其奴職:再去做主人的奴仆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收藏:收養小人:貧窮無知的人服勤:勤勞服侍爾:這樣,如此縑:細絹24.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1)凌空而去 (2)與錢一萬(3)知其賢 (4)天之織女25.憑助注釋翻譯下面句子(2分)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26.讀了這則神話故事,你得到什么啟迪?(4分) 十五、魏文侯期獵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選自魏文侯書)注釋: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曾任西門豹為螂守虞人:掌管山澤的官()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是日,飲酒樂,天雨()公將焉之()乃往,身自罷之()()翻譯下面的句子豈可不一會期哉?()從一個角度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意義十六、炳燭而學晉平公問于師曠(盲樂師,名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晚)矣。師曠曰:何不炳燭(點燃蠟燭學習)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劉向說苑注:師曠,盲樂師,名曠()解釋下面加點詞如日出之陽如炳燭之明()翻譯下面句子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從某一個角度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意義 十七、齊景公出獵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殆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劉向()解釋下面加點詞殆所謂之不祥也()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用而不任()()翻譯下面句子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從某一個角度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意義 十八、不死之藥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 者,謁者 操之以入。中射之士 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 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 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注】荊王:戰國楚頃襄王 謁者:管進謁的人 中射之士:中射士,諸侯宮里的侍御之臣 說王:向荊王解說 是:這 是死藥也: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藥 1、請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答: 2、請指出本文主要贊揚了什么? 答: 3、“可食乎?曰:可”這里可以理解為兩種意思,謁者理解的是什么意思?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 答:十九、東坡畫扇(宋)何薳先生職臨錢塘日,有陳訴負綾絹錢二萬不償者。公呼至詢之,云:“ 某家以制扇為業,適父死,而又自今春已來,連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負之也。”公熟視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也。”須臾扇至,公取白團夾絹二十扇,就判筆作行書草圣及枯木竹石,頃刻而盡。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也。”其人抱扇泣謝而出。始踰府門,而好事者爭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勝而去。遂盡償所逋。【注釋】先生職臨錢塘日:蘇東坡到杭州任職時 陳訴:狀告 負:這里是拖欠的意思 某:我 姑:暫且發市:開張就判筆:順手拿起判筆判筆,判案用的筆 踰:走出逋(b):拖欠 2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1)某家以制扇為業 (2)適父死 (3)至懊悔不勝而去 23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A、公呼至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負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謝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24借助文后注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姑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也 25從文中看,制扇者欠債的原因是什么?蘇東坡是怎樣幫助制扇者的?(3分) 二十(甲)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諫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父不從,作輿,捐祖于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慚,悔之,乃載祖歸養。注釋:原谷:人名捐:拋棄諫:好言相勸輿:手推的小車兇:不吉利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6分)有一老父衣褐( ) 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父以足受,笑而去( ) 谷年十有五( )是負義也( ) 乃載祖歸養( )2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 良愕然,欲毆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東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良殊大驚,隨目之(2)豈有老而捐之者乎?24.甲文中老父的怪異行為主要表現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親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分)25.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3分) 初一下課外文言文閱讀答案一、精衛填海1.,來2.女娃在東海里游歷,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來4.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和頑強毅力3提示:這則神話故事刻畫了英勇頑強的精衛鳥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強烈愿望和不畏艱苦、勤奮不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譯文:發鳩山上生長著很多柘樹,有一種鳥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長得很像烏鴉,花腦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字叫“精衛”,它的叫聲很像自己呼叫自己。這只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里游歷,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來,因而變為精衛鳥它常常銜西山的樹枝和石子,來填塞東海二、學弈1.教導引,拉 共同,一起2.一門心思聽弈秋的講解雖然他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一起學習,郊果卻不及那個人3.做任何事情,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譯文:現在下棋作為一種技藝(來說),只是小技藝,但是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就不能學好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講解,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講,卻一心想著有天鵝就要飛來,想拉起弓去射它。(他)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一起學習,效果卻不及那個人。能說是這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如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三、景公出獵 1.是不與焉。是,這 乃若此。此,這,這個。課文中:微斯人,吾誰與歸?斯,這,這樣 非獨書為然然,這樣 2.A(A與動詞覽組成名詞性短語 B名詞,處所 C放在介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處所”, D“為所格式,表示被動) 3.“曷為不祥也”中“曷”通“何”,為什么,怎么 4.有賢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譯文:齊景公外出打獵,登上高山,遇見了猛虎;下到沼澤,遇見了毒蛇他回到王宮就召見晏子,并問晏子說:“今天我外出打獵,登上高山,就遇見了老虎;下到沼澤,就遇見了蛇恐怕就是所說的不吉利吧”晏子回答說:“國家有三種不吉利,這不同于你所說的那些有賢人而不知道,這是一不吉利;知道而不任用,這是二不吉利;任用而不信任,這是三不吉利平常所說的不吉利,就是象這三種今天大王登上高山遇見猛虎,是因為山是老虎的住處;下到沼澤遇見蛇,是因為沼澤有蛇的洞穴。到老虎的住處去,到蛇的洞穴去,遇見它們,怎么能說是不吉利呢?”四、景公聞命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穿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詞“雨雪”活用為動詞,“下雨雪”3ji 雨后或雪后轉晴 光風霽月 4吃飽了而知道他人的饑餓,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樂了而知道他人的勞苦5因“公被狐白之裘”6晏子巧妙運用古之賢君的做法來暗示景公,使景公頓悟,而“出裘發粟與饑寒”譯文齊景公在位的時候,夾雨帶雪一連下了三日還不見晴景公披著白狐貍皮袍,坐在殿堂側面的臺階上晏子進來見景公,在他旁邊侍立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雨雪一連下了三天而天氣不冷”晏子反問他說:“天氣真的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時候的賢明君主,自己吃飽了而知道他人的饑餓,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樂了而知道他人的勞苦現在的君主不如他們啊”景公說:“講得好我聽你的話”便命令人發放衣服和糧食給挨餓受凍的人五、公儀休相魯而嗜魚1即使 依靠2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送給您的)魚,這是為什么呢?如果接受(別人送我的魚),必定有不敢要求別人的表現 3言之有理即可 4秉公執法、清正廉潔譯文 公儀休做魯國宰相!而喜歡吃魚,全魯國的人(都)爭著買魚獻給他,公儀休(都)不接受,他的弟弟說:“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送給您的)魚,是為什么?(公儀休)說:“就是因為喜歡吃魚,才不接受(人們送我的魚)。如果接受(別人送我的魚),必定有不敢責求別人的表現,有不敢責求人的表現,就將違法曲斷;違了法,就要(被)免去宰相(的職務);免去了宰相的職務,那(我)雖然喜歡(吃)魚,這些人必定不能送給我魚,(這時)我就不能自己供給魚了。如果不接受(別人送給我的)魚,而不被免去宰相的職務,即使不接受(別人送給我的)魚,我(也)能經常自己供給(自己)魚。這(就)是明白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別人替自己(打算),不如自己給自己(打算)” 六、子罕不受玉左傳 問題探究 1獻玉者看重的是玉的經濟價值,子罕則看重的是清正廉潔的品質2拒收財物 扶貧致富應試訓練 1“完璧歸趙” 或 “珠聯璧合”等 “置之度外”等2廉 往 得 取 3代獻玉的人:代玉 倘若,如果:如:比得上 4我,吾,余 汝,爾七、狐假虎威戰國策問題探究 1分析要點:狐,假借他人權勢,欺侮弱小。虎,被他人利用毫無覺察2顯得比較直路無緩沖,讓人難以接受。用了狐假虎威的故事設喻,讓荊宣王在得到自慰的時候接受了江一的觀點應試訓練1借助;與“真”相反行走;跑:逃跑2D 3A 4緣木求魚走馬觀花八、晏子使楚一、1經過 2回頭看 3本來,天生 二、B 三、齊人固善盜乎?今民生長于齊不盜,人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四、齊人 到楚國后變為盜竊的齊人 不卑不亢和機敏善辯九、王冕故事一、A B 二、D 三、有人牽著牛來責怪王冕踐踏了他們的田地 2為什么不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3他的門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韓性一樣 4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車子后面 四、勤奮好學,孝敬母親十三 田子退金1.B 2.( )() 3.君王認為他母親很賢慧,喜歡她的義氣 4.C 譯文:田子當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兩千兩獻給他的母親。母親問他說:“您怎么得到這些金子?”他回答說:“這是我當官應得的報酬。”母親說:“當宰相三年就不吃飯么?做官像這個樣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順的兒子。侍奉父母應該努力做到十分誠實。不應當得到的東西,不要拿進家門。當國家的大臣不忠誠,也就是當兒子的不孝順。你趕快拿走它。”田子很慚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還金子,下朝就請求自己進監獄。君王認為他母親很賢慧,喜歡她的義氣,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還當宰相,把金子賞給了他的母親。十四24.(1)離開(2)給(3)他(4)的25.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一定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