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國際機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三大理論流派的主張述評.doc_第1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國際機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三大理論流派的主張述評.doc_第2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國際機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三大理論流派的主張述評.doc_第3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國際機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三大理論流派的主張述評.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國際機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三大理論流派的主張述評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和經濟相互依賴的加深,國際社會的制度化進程在加速,國際機制在各國戰略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從戰略角度看,參與國際機制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中衡量一個國家開放程度的重要標志。本文就是以此為出發點,闡述了三大理論流派關于國際機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的主張。關鍵詞:國際機制;三大理論;國際關系20世紀80、90年代,恰逢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論爭的時代,國際機制理論應運而生,應時而發展。作為一種邊緣性的理論,其發展脈絡必然是多元的。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三大理論范式均在國際機制理論上有自己的創見,從而形成了國際機制的三大理論流派。一、新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的基本理論主張是:國際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中,國家是自私理性的行為體,受制于國際系統的結構,追求權力是國家的基本的行為模式,基于此新現實主義的國際機制理論被稱為基于權力的機制理論。其集中體現在霸權穩定論中,它認為,霸權國家建立了自己的霸權體系,并制定該體系的基本原則、規則、規范和決策程序,霸權國家的實力與威望是其他國家接受這些國際機制的重要前提;霸權國家利用這些制度維持霸權體系,最大限度地獲得自己的利益;為了維持該體系,它愿意向體系內的其他國家提供公共物品,容忍“搭便車”行為;霸權國的衰落或急劇變化,則該體系的國際機制發生相應變化。關于國際機制的作用,新現實主義認為,國際機制只是一種從屬變量,它基本上是權力分配的反應,而非達致和平的重要因素,它起到的不過是邊緣性的作用。二、新自由制度主義新自由制度主義是在挑戰新現實主義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它承認了新現實主義的合理內核,即二者的理論前提十分相近甚至是一致的:國際體系處于無政府狀態,而活動于其中的主要行為體是民族國家;國家是統一、自私、理性的行為體;生存的壓力是決定國家行為的決定性動因等等。二者的區別在于,新自由主義制度認為國家之間同樣需要且能夠形成合作。基歐漢說:“國際合作并不必須依靠利他主義、理想主義、個人榮譽、共同目的、內在化規范或對隱含在一種文化中的一套價值觀的共同信仰,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任何這些人類行為動機的特征都可能在國際合作的過程中真正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合作也完全可以在不考慮它們的情況下得到理解,這些毫不令人驚奇,因為國際合作并不一定是從倫理上引發的仁慈行為。”3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國際合作是國家權衡利弊后的一種選擇,是建立在嚴格的利益判斷基礎之上的,正如阿瑟?斯坦恩所論,正是出于無政府狀態下的國家自主利益引導他們創建國際機制。新自由制度主義中關于國際機制的理論是當前國際關系研究中最系統、最有解釋力的,代表著當前國際機制理論的發展高度。它認為各國為求達到絕對收益的目的必須尋求合作,而國際機制是保證國際合作的有效途徑;不確定性是國際機制形成的理論核心,世界政治存在廣泛的不確定性,而國際機制正是通過降低不確定性來促進國際合作。在新自由制度主義看來,國際機制不僅是霸權國的供應,也反映了國際社會的需求。國際機制是在國家互動過程中產生的,它一旦形成就難以被某一個大國左右或推翻,因而,國際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行為。可以說,國際機制相當于經濟學中的市場或現實主義中的結構,是一種自在和獨立的建構。6因此,在國際政治中,國家行為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機制的選擇。國際機制是一種獨立性的變量,在幫助國家實現其利益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三、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在對傳統的理性主義的反思和批判中發展起來的。其基本的理論主張是:在本體論上不贊成國際關系主流理論關于人性和行為的概念,認為國際關系是一種社會建構,是人的信仰與行為選擇的產物,強調主觀性變量對國家行為的作用,強調過程的意義;在方法論上,強調多元學術范式以及理論解釋的多元化;在認識論上,強調國際關系的含義在變化之中,各種解釋和變化都有探究的價值;在價值論上,強調恢復研究國際倫理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認同和規范等因素在調整國家關系以及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建構主義在國際機制問題上也提出了不同于傳統倫理的看法:其一,重視文化、規范等主觀性因素在國際機制形成和變遷中的作用;其二,強調過程的意義,認為過程的價值與結構同等重要,甚至結構依賴過程;其三,強調對國家認同與國家利益認同的分析。7建構主義在關于國際機制是否是獨立變量的問題上,答案是最為堅定的,似乎一旦國際機制建立,就會對國家的行為形成制約。綜上所述,新現實主義認為國際機制不是一個獨立變量,作用最小;建構主義則認為國際機制是獨立變量,作用最大;而居于其間的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國際機制為獨立變量,但對國際機制的作用做出了較為謹慎的評價。對于新現實主義關于國際機制的理論不僅遭到了許多學者的反對,而且也有違國際關系的現實。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國際機制不僅是霸權國手中的工具,同時也代表了國際社會的需要。國際機制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國際活動環境,而且也不斷地影響著國家參與、融入國際機制,而參與、融入國際機制,塑造國際規則就可以影響他者的偏好和對本國國家利益的認識,從而具有“軟權力”或者具有“制度權力”,所以參與國際機制,對提升國家“軟權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作者簡介:萬海玲,女(1981),山西高平人,碩士,西安理工大學高等技術學院人文系教師。參考文獻:1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