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doc_第1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doc_第2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doc_第3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doc_第4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摘要以網絡傳播和手機傳播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信息與娛樂兩種重要的功能,它們既是信息傳播的平臺,又是娛樂游戲的平臺。關鍵詞網絡電視網絡游戲網絡文學手機媒體AbstractNewmediawhichisbasedonthetransmissionoftheInternetandmobilephone,containstwoimportantfunctions:informationandentertainment.Itisaplatform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theplatformofentertainmentalgamesaswell.KeywordsIPTVon-linegameinternetliteraturemobilephonemedia新媒體,是指最近十多年因為傳播技術發展而產生的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采用不同傳播方式的媒體,主要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兩大類,以網絡傳播和手機傳播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信息與娛樂兩種重要的功能,網絡催生出了日益流行的新的娛樂形式和娛樂浪潮,改變著人們的娛樂習慣,塑造出新的娛樂文化形態,娛樂文化開始進入“數字化生存”和“自由化傳播”的新時代。與此相對應,娛樂文化促進了新媒體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是新媒體成為顛覆傳統媒體統治地位的最有力的文化武器,甚至可以說是新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核心。顯然,就這一新型的媒體文化傳播形態而言,娛樂游戲甚至比信息傳播更顯得突出和重要。一、網絡電視,互動的電視狂歡在傳統的電視娛樂中,狂歡是單向性的,觀眾只能接受“狂歡提供者”提供的“狂歡形式”和“狂歡內容”,沒有選擇更沒有互動。但隨著網絡電視(IPTV)的出現,傳統的電視娛樂方式將逐步被改變,觀眾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娛樂主人”,電視娛樂變得“隨心所欲”。網絡電視是一種利用數字化寬帶網絡傳播信息和節目,以家用電視機或電腦為接收器,給人們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媒體形式,它集合了傳統電視傳輸節目的優勢,又克服了傳統電視單向傳輸的缺點,給電視傳播方式帶來了革新。“IPTV不僅變革原來電視用戶的收看模式,還極大地推進網絡用戶的發展,IPTV是互聯網與電視這兩種新舊媒體的最佳融合。”在中國,IPTV雖然剛剛起步,但勢頭看好,“根據易觀國際數據分析,中國網絡用戶今年預計可達12億,其中寬帶用戶3400萬,手機用戶今年可達402億,到2008年,中國IPTV用戶將達到855萬,其市場規模可達200億元至400億元。”“中國電視觀眾的互動性、個性化消費需求在逐年增強,據麥肯錫提供的數據,年輕人在互動媒體上的消費時間是成年人的5倍。”IPTV的互動特性正好契合了年輕觀眾的個性需求。IPTV可以提供時移功能、視頻點播、信息瀏覽查詢等互動服務,使電視觀眾隨時收看自己喜歡的內容,讓大眾的電視成為“我的電視”。“現在很多人把IPTV稱為TV20,它代表著下一代電視的發展方向。”在娛樂節目的播出中,互動性是網絡電視最主要的特征,也被人們稱為“視頻點播”。網絡電視的用戶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他們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收視節目內容。顯然,網絡電視顛覆了傳統電視觀眾的“受者”定位和電視傳媒的“傳者”定位,使傳播者和接受者不斷地發生位置的互換和移動。目前,從各大城市已經開通的網絡電視提供的節目單來看,應該說,電視頻道和用戶需求都大大集中在娛樂節目的選擇上,音樂、電影、電視娛樂節目和娛樂資訊的互動點播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播出和收視份額,網絡電視所呈現的是家庭娛樂的新平臺與新世界。網絡電視多少有點令人激動和向往的娛樂世界,與傳統電視娛樂節目相比,網絡電視的每一個用戶既是使用者又是生產者,他們可以對選擇的節目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第二次加工、編輯,并進入與其他傳播者、收看者互動的狀態。所以,網絡電視將促使傳統電視節目從“大眾化”向“小眾化”轉變,并且人人都變成了電視工作者和娛樂傳播者。二、網絡游戲,虛擬世界的狂歡人類的游戲活動開始于原始時期,游戲是人類克服自身所處的各種困境和放松身心甚至逃避現實的最好方式,也是娛樂文化的核心。如今,世界雖然發展到了網絡時代,人類的游戲也由原始時期的實在工具游戲發展到了虛擬的網絡游戲,但人類對游戲的心理需求不僅沒變,而且緊張的工作和復雜的人際關系讓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來獲得快感,網絡已經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游戲場”,娛樂的“另一個迷人世界”。所謂網絡游戲,就是“玩家”們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自由性和圖像性的傳播與接收優勢,讓現實文化與虛擬文化兼容,進而通過數字化對圖像與故事重新構造,形成新的以自我“隨心所欲”安排為中心的虛擬世界的游戲,具有對人“心理撫平”和“自我幻想”的娛樂功能。玩游戲是大眾娛樂中最令人“心醉神迷”的“狂歡節”,也是自我快樂的“烏托邦”,它消除了人類現實生活中的“苦海”而帶給人類幻想生活中的“快樂”。“游戲是親密而安全的我們分享著自己最深層的幻想,但卻沒有人知道我們究竟是誰。總之,這種使人產生幻想的驅動力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驅動力。互動游戲允許我們做的就是分享我們自己的幻想(匿名而且安全),在它們上面構造幻想并且實施它們。”同時,由于現代社會意識形態對人產生的文化與心理上的壓力和控制也在虛擬世界的游戲中被顛覆和解構。“在電子游戲中心,正常的權力關系在其中,現實/社會控制支配快樂/自我控制(從字面上說是被自我控制,而非控制自我)是暫時的,但重要的是它是被逆轉的。”“玩游戲時的那種身體的緊張狀態產生了享樂的時刻,這也是規避意識形態控制的時刻。”從游戲特點上來說,網絡游戲具有超時空、開放性、隱蔽性、自主性、互動性的特點,而這種特點正好是娛樂活動“無強制性、自由性”的集中表現,正符合人們追求文化個性化的需求。同時,網絡游戲具有對現實進行一種可以亂真的虛擬現實功能和虛擬社區功能,比如作為網絡游戲重要形式的MUD網絡游戲(俗稱“泥巴”)就是如此。“MUD指的是多用戶網絡地牢(游戲)(MultiUserDungeon)或多用戶域(MultiUserDomain)。在地牢游戲中,游戲者選擇一個名字和一個角色,然后行走于模擬世界的虛擬空間之中,并且在此可以與其他的游戲者進行實時交流。這些游戲可以使一些人深陷其中。它們可以讓人感覺好像經歷了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包括性別轉換。”玩家在這種游戲中就可以虛擬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社會,扮演多種角色,故事進程雖在玩家的“控制”之中,情節發展卻又極其不可預料,由此能夠滿足玩家“控制”與“獵奇”的雙重心理需求,達到一種虛幻的心理快感。網絡游戲的種類繁多,諸如智力游戲、動作游戲、體育游戲、冒險游戲、模擬游戲、賭博游戲、計謀游戲等等。但網絡游戲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它既可以使人健康、歡樂、放松,而且能培養玩家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創造精神,充斥其中的又有大量的傳播暴力、色情、邪魔等有害文化,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許多人非常擔憂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血腥和暴力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的負面影響極大。據統計,目前網絡游戲用戶仍以青少年為主,16歲至30歲的用戶占總網絡游戲用戶的87.4%,“網游猛于虎”是一些人形容網絡游戲對青少年毒害的程度,而且沉溺于網絡游戲會讓人成癮而難以自拔,“網癮”已經成為一種大面積流行的心理疾病,更可怕的是,青少年對網絡游戲內容的模仿而導致的失足和犯罪。三、網絡文學,文學中的“卡拉OK”網絡文學的出現幾乎“顛覆”了傳統文學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手法,傳統文學作品被發表時的“過三關斬六將”的審查“退場”,典型的“你方唱罷我登臺”的自由的文學“演唱會”“登場”。網絡傳播所具有的虛擬性、交互性、平等性、開放性的特點,不管是從BBS的“灌水”還是到利用傳統文學形式的“一唱三嘆”,或者是網絡聊天室的“神侃”,網絡短信“博得一笑”的“言子”,想說就說的“博客”等,都改變了文學的傳統特質,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學表達方式,這種方式用“文學演唱會”或者文學中的“卡拉OK”來描述應該是比較貼切的。這個方式的關鍵之處就是文學創作由“青燈下的獨影”變成了“演藝場上的喧嘩”,也是一種游戲作樂的“蒙面舞會”,文學的“跳舞者們”不知道另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和真實情感。簡言之,在網絡文學中,文學的自我抒情功能被削弱,而游戲功能得到了極大的張揚。娛樂狂歡是網絡文學寫手“創作”的心理依據,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文字輸入與聲音、圖像、卡通動畫、流行歌曲等結合起來,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空間限制地自由自在地發送到你想要發送的地方去,與其說是在尋求個人情感和思想的表達,不如說是沉浸在游戲的、虛擬的、叫人猜自己是誰、性別和年齡、真情還是假話的“放縱”快感之中。在網絡文學的傳播中,不管是網絡文學的傳播者還是所謂的接受者,所有這些“網民”的心態幾乎都趨于一致,即以游戲的、好玩的心態參與其中,并不期望得到什么“心靈的啟示”和“審美的感受”。有論者就指出:“網絡文學創作有以游戲沖動替代審美沖動的跡象。因為從技術的角度說,電子傳播更適于藝術中的游戲傾向,其追求瞬間性的感官效果,畫面的迅速切換消解了人們心中對于永恒性的崇拜。于是有聲有色的高強度感官刺激則在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欲望的同時,使原先向往純美與崇高的理性思維麻木了。”即使從網絡文學中那些海量的從寫作手法上帶有傳統文學印痕的小說、散文中,我們通常也只會感受到網上閱讀的快感和輕松,感到一種大家爭唱“卡拉OK”的擁擠、散漫、嘈雜和自由。這樣,網絡文學就具有了表達上的“隨意”、“戲仿”、“諧謔”和“拼貼”的游戲化特點,帶來了許多不合傳統漢語語法,顛覆傳統言說規范的“新詞語”或者新的“表達法”。實際上,網絡文學不需要真正地閱讀,只需要感官去感受,它并不強調閱讀思考,而通常只會給人娛樂快感,它并不強調文學性,而追求點擊率,何況網絡文學作為一種“人機共同體”式的電子界面的文本,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字符號,而實際上是一種圖形符號,本身也無法令“讀者”深入其中,電子界面的光與色的變化、閃爍,各種圖形和動畫穿插其中,都只能讓“讀者”眼花繚亂地“觀看”而很難深文隱蔚地“品味”。比如,網絡媒介所帶來的網絡文學特有的超文本性,就使網絡文學具有多種敘事方式、多種情節進程、多種故事結局,人人可以參與其中甚至可以按自己的閱讀興趣和喜好,“卡拉OK”式地多聲部游戲和喧嘩。超文本式的“鏈接小說”顛覆了傳統小說的固定的情節發展性和人物關系及閱讀確定性,強調了讀者對原作者的小說文本和人物關系隨心所欲的“分割”、“跳躍”、“粘貼”、“改寫”和“逆轉”。“數字化文本易于導致文本的多重作者性。文件可以有多種方式在人們之間交換,每個人都在文本上操作,其結果便是無論在屏幕上還是打印到紙上,每個人都在文本的空間構型中隱藏了簽名的一切痕跡。再者,超文本程序鼓勵讀者把文本視為他或她可以在其中創立自己的鏈接的符號域或符號網,這些鏈接可能會變成文本的一部分,而其他讀者也可以尾追或隨意更改。這些程序使人們能在全文或一組文本中查找單詞或短語,并添加進文本或保存。結果產生一個新文本,把作者原來不想放在一起的詞語放在一起。讀者以自己的詞語層序代替了作者的詞語層序。”非常明顯,與傳統線性文本理性的、有秩序的重閱讀、思考,追求閱讀意境和審美欣賞相比,超文本是娛樂的、游戲的,重技術“操作”、“狂歡”,拒絕思想深度,是非常平面化的文本。所以,網絡文學提供給人們的或者人們參與的是娛樂而不是閱讀,是玩耍而不是思考。它就是一個網上的“卡拉OK”廳,或者是一個網上的“蒙面舞會”,人們盡情地游戲和喧嘩,且捉弄那些嚴肅而傳統的影子,拆毀社會人際關系和等級制度的高墻,但卻又很難建設起新的文學寫作和閱讀的境界和秩序。網絡文學就是一種狂歡化的娛樂體驗,或者說是一種隨意性非常大的“淺閱讀”,光標的閃爍和圖像的變幻使它不可能達到傳統文學所特有的創作、閱讀和審美的“理想境界”。四、手機媒體,天下娛樂一掌間今天,手機正在成為一種強勢的信息傳播和個人娛樂手段,被稱為“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短信:手機短信自2000年以來就成為“拇指一族”傳播信息和娛樂的工具。如果說在2003年以前,手機短信的主要功能還在于單純地傳遞信息,那么,自2003年以來,手機短信的娛樂功能則大大地發展,變大眾化娛樂為小眾化娛樂。在手機短信中,更多地傳遞的是生活娛樂類信息和人們對于娛樂的追求,手機短信成為人們進行文字游戲的時尚舞臺,還有隨之而產生的手機短信文學,例如幽默笑話、節日祝福、和所謂的“黃段子”的海量般出現和流行,其新穎別致,機智有趣,大大地張揚了文學寫作的通俗性、娛樂性、口頭性和民間性,既幽默地表達和宣泄了人們對社會現象的各種情緒,又松馳了人們緊繃的神經,還形成了一種文學寫作的“70字文體”。有調查顯示,人們在使用手機時,“平常人際交流是不會成為主流的幽默笑話的比例就高達51.2%,這充分體現了手機媒體的娛樂功能“。“短信文化的實質在于娛樂,是透著骨子的娛樂。幽默短信正是這種娛樂精神的體現。雖然并沒有多少實質的信息傳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卻依然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幽默短信。幽默短信是短信文本中最受歡迎的,他們所追求的是娛樂、娛樂、還是娛樂。”手機電視:美國手機開發商戴維波斯特在概括當今最流行的媒體和預言今后最流行的媒體時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最流行:電視和手機。我們看重的是手機電視的未來。”11手機電視將成為世界公民的全民“娛樂運動”。在經濟發達國家,手機電視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普及著。在美國,手機用戶可以使用手機觀看300種定期更新的電視節目,其中包括兒童節目。至2005年,美國手機電視用戶達到130萬戶之多,2006年突破了千萬。在中國,手機電視剛剛開始起步,如今并未成為普遍的娛樂形式,但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普及和流行。中國最早建立手機電視娛樂平臺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