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林學類論文-晚清末年湖北農業改良述略摘要:晚清末年是湖北傳統農業向近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階段,側重發展生物技術,大力發展農業教育,成為這一時期湖北農業改良方面的顯著特點。在張之洞等人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隨著西方農學思想逐步傳播和商品性農業較快的發展,湖北農業無論在農作物的良種選育、推廣,以及發展農業教育和傳播農業知識等方面,都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且在許多方面開風氣之先。同時也為近代湖北植棉業和棉紡織業確立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創造了條件。通過張之洞等人的多方努力,使處在人口不斷增長和嚴重水患壓力下的湖北農業,仍有緩慢的增長。關鍵詞:晚清末年;湖北;農業改良19世紀末葉是中國傳統農業向近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時期,推廣良種和其它生物技術是這一轉變過程中的主要內容。由于張之洞等人的積極倡導,這一時期的湖北農業在引入西方農學和新的作物品種,發展農業教育和傳播農業知識方面,都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并對湖北農業后來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而近年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著述卻很少,人們的視線更多的集中在清末湖北工商進步和張之洞學術思想研究方面。本文僅就張之洞督鄂期間的湖北農業改良進程及局限試作論述,以就正于方家。一、引進陸地棉種農業是中國經濟的基礎,又是封建社會最基本的生產部門。由于近代中國工業的主要原料和市場均依賴于本國農業,傳統農業向近代農業演進的速度,就成為近代中國工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決定著整個社會近代化的步幅。與此同時,近代工業的興起又必定反作用于農業,推動著農產商品化和近代農業技術革新的進程。機器棉紡織業是近代民族工業中產生較早,發展最快的部門,適應國內棉紡織工業的興起,棉花成為近代中國農作物育種歷史上最早被大量引種的農作物,首先大批引進美國陸地棉種的就是張之洞。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后,將他在兩廣總督任內所定購的英國紡織機器移設武昌。“銷湖北之土貨,養湖北之貧民。”11892年,湖北織布官局試車投產,張之洞又著手興辦官紗局。二廠年用棉量在10萬擔以上。機器紡織業的大舉興辦,沖擊著傳統的紡織原料產銷結構,鄂棉品極與機器棉紡織工業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暴露。到十九世紀末葉,湖北植棉雖有近七百年的歷史,但由于棉紡織始終末能超出家庭手工業的范圍,對于棉花品質的要求一直很低。“鄉農栽種者,只供日常需要。”2棉產多為土種粗絨,品種雜劣,花株矮小,纖維質硬短粗,衣分僅在32左右,不能滿足機器紡織,特別是紡織細紗的需要。官布局投產之初,由于配棉等技術問題未能解決,每年不得不從南通等地購棉數萬擔。為了解決布局所需原料,“多銷本地土花”,張之洞對改良鄂棉品質一事十分關心。“武漢黃德荊州各屬多產棉花,若能講求種法,使產多棉美,未始非地方興利一端。”3早在來鄂之初,他就曾飭令云夢、安陸等州縣,購運通州上海等地棉種,墾辟荒蕪,講求種植,以供布局所需。1891年,負責安裝布局織機的英國工程師摩里斯在考察鄂棉后,認為鄂棉朵瓣細小,纖維短粗,不如美棉(陸地棉)纖維勻細柔軔,成布光滑耐看,建議引進美棉,張之洞即電出使美日秘大臣崔國因,請其代購與湖北氣候、土壤相仿的優質美國棉種2噸,速寄漢口。次年5月,美國棉種34擔運抵漢口。張之洞即行文產棉各州縣試種美國棉子,要求江夏、興國、大冶、黃陂、孝感等15個產棉州縣,速將發去棉子下發種棉之戶,剴切勸諭,分投試種。將來收成以后,即由布局派人前赴該處從優給價,盡數收買,斷無慮其種成以后,難于銷售。總令領種之戶有利無虧。札文強調:“此項棉子由數萬里外不惜勞費遠道購來,各州縣務必諄囑領種棉戶,小心培植,不要輕易棄置。如本年播種不及,尚可留俟來年。凡領種者,飭令于收成之后各繳土種洋種棉樹各一株,由該州縣轉送織布局。匯同考驗,評定甲乙,擇其培植最佳,花朵最旺者,由布局給予該棉戶獎賞,以示獎勵。”來年并“仍將棉子發回各屬再種,如此展轉傳播,不數年間,楚棉之美當不遜于洋棉。”札文最后要求各地方官吏“務須切實勸種,不得以難辦藉詞搪塞。倘收棉之時,該州縣并無此項試種之棉,堪供布局收買,即系該地方官奉行不力。”4此次試種,由于棉種分發至各州縣已近五月中旬,而美棉生長期較中棉為長,播種已嫌太遲,且美棉株高葉密,包桃較厚,不宜密植。各地棉農沒有經驗而不得要領,致使試種結果并不理想。同時,許多地方官吏因為對試種洋棉不甚理解,故而熱情不高。殆至10月初,15個試種州縣,只有漢川、孝感2縣會同布局下鄉收買洋花,其余各州縣均未見行動。面對此種局面,張之洞并未氣餒,他一面致電崔國因,請再為代購燥種美國棉子10噸。“務求迅速起運為感。”并請參考外國種法,代為收集各式種棉洋書,先行寄來;一面飭令布局迅速派員前往興國、黃陂、黃岡等州縣收購洋花,查明原發棉種若干,要求“不經吏胥之手,隨到隨收,按照向來最高之棉花價值,每斤連子收買,從優給價。”“倘有胥役藉端需索,及有意壓擱,克扣棉價等情弊,致民間以繳售領種為難,裹足不前者,查出該州縣定干未便。”51893年春,第二批美國棉種100余擔運抵漢口,隨同譯印“暢種美棉說”及“美棉種法”十條,從深耕、施肥、播種時節及間距、防治蟲害直到收花,詳細說明種植美棉的各種技術要領,免費分發給江夏、漢陽、黃岡、武昌、應城5縣棉農,廣為曉諭。在“札各營縣續發美國棉子暨章程種法”中,張之洞詳列了美棉比較土棉所具有的優勢,明確指出:“上年歉收之故,實人事有未盡,非土性之不宜。”“所收新棉數千斤,絨長色美,確有明征可知。”6要求種棉各戶,按照章程種法“分投試種,小心培植。”7并責成督標、撫標二人主持此事。由于第二次試種范圍較小,準備比較充分,棉農對于洋棉種法開始有所了解,故所收洋花較第一次試種明顯增加。1894年2月,張之洞飭令各營縣再次試種美國棉子一年,“以資參考互證”。不久因甲午戰爭爆發,張之洞暫調兩江總督,試種之事不得不有所停頓。張之洞改良鄂棉的努力,對于近代湖北農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盡管受到時代和技術條件方面的限制,他三次引種美棉的直接效果都不盡理想,其中還包含著許多不懂科學,急于求成的成份,主要表現為引種之前未經試驗馴化,散發給農戶后又沒有采取措施,防止混雜退化。但他“不憚煩費”,屢挫屢進的嘗試態度開風氣之先,不僅使湖北在清末各省中最早的大批引進陸地棉種,推動了近代鄂棉改良的歷史進程,為湖北植棉業和棉紡織業在國內領先地位的確立創造了條件。同時,對于整個湖北傳統農業向近代農業的過渡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湖北農業改良史上留下了可貴的一筆。二、舉辦蠶桑事宜,改良茶葉采制各法倡言各盡土宜,主張發展多種經營,這是張之洞改良湖北傳統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一般封疆大吏督課農桑,重本抑末的傳統作法有所不同,張之洞認為“中國生齒繁而遺利少,若僅持農業一端,斷難養贍,以后日困日促,何所底止。”8為此,他一方面提倡農工商貫通講求,即“工為體,商為用,農為本”,從發展近代工商業的角度,正確估價農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在農業經營活動中則力主各盡土宜,講求種植。以提高絲茶種植、加工技術為主要內容,構成近代湖北農業改良的重要方面。湖北向稱澤國,農民終歲勤于田疇,所入為利甚微,一遇偏災,立形匱乏,“欲為代謀生業,廣辟利源,酌地土之宜,籌經久之策,計惟有興辦蠶桑,籍以阜物生財,補農工之不逮。”蠶絲一向是中國傳統的出口產品。湖北土產除茶葉遠銷外洋,歲獲巨款外,殊少暢行之貨,土性素亦產絲,而制造不精,銷流不旺,除荊襄等地外,全省大半州縣風氣未開,蠶織未能盛行。“特以樹藝飼養之法不逮浙人,多自諉于絲劣利薄。”“非極力振興,無以廣風氣而浚利源。”1890年,張之洞會同巡撫譚繼洵,籌款開辦蠶桑局于省城,多次派員赴浙江采購桑株,分發各屬栽種,并采購浙省桑種,交江夏、漢陽二縣辟地播種成苗,飭令各州縣來省請領。為傳播蠶桑知識,又特意刊印農桑簡編,詳列栽桑養蠶,摘繭繅絲諸成法,一并散發于農戶,如法領植,不許取民一錢,“輿情均甚樂趣”。到1893年,計已發放桑苗一百余萬株,“據報成活分數有十之六七者,有十之八九者,亦有全數成活者。”其后數年,復招募江浙工匠,制備應用器具,來鄂訓授本省學徒剪接桑枝、飼蠶摘繭、繅絲織綢諸法,以開風氣。每逢冬令時節,仍派員采運浙桑分發各屬,廣為種藝,并考察各州縣勸課勤惰,隨時分別獎罰。到1896年,全省統計發放桑苗已達一千數百萬株。“先栽者業已成林,后植者亦皆灌溉,剪接得法,滋生暢茂,小民見利紛趨。不惟向所產繭之區推行益廣,即歷無蠶絲之處,風氣亦已漸開。”各省絲商駐漢收購者,“歲計絲價不下百余萬金,實已利源大開,成效共睹。”9張之洞等人的銳意倡導,推動了湖北桑蠶業的發展。經過近十年的引種和改良,全省60余州縣,“殆無縣不有養蠶之家,而長江沿岸及漢水下游一帶,交通便利,斯業尤盛。”10全省每年產繭總額達15萬擔左右,成為國內主要的蠶繭絲產地之一。沔陽、天門、漢川、當陽、江陵、枝江、黃岡等州縣養蠶戶已占農戶總數七成以上,養蠶業成為農戶重要的家庭副業。隨著省內桑蠶事業的發展,為避免絲繭遽難銷售,張之洞除飭令各州縣及時推廣蠶織外,又令創辦之偏僻地方,“暫令州縣墊價收買解省織綢,俾蠶戶見利勇為,其墊發價值由省局撥還。至絲繭暢銷之外,即勿庸由外縣收買,如以因勢利導,免致觀望遲疑,以期推行益廣。”11為了增強湖北蠶絲制品的競爭力,1894年11月,張之洞奏準創辦繅絲局于武昌。隨著廠絲輸出的不斷增長,絲繭貿易日益活躍。“漢鎮蠶市現已告竣,各鄉運來絲頭繭衣甚多,西人收買亦甚踴躍,業此者以有利可圖,復派人赴河溶沔陽一帶收買。”12各地農戶種桑養蠶風氣愈見大盛。為了進一步提高養蠶植桑技術,改良蠶種,湖北農務學堂特增設蠶科,以培養本省蠶桑技藝人員。1904年,張之洞又創辦模范蠶桑試驗場于武昌南湖,占地427畝,栽植湖桑,專事蠶桑良種的試驗和推廣。茶葉向為中國出口貨物之大宗。作為華中各省茶葉市場之樞紐,“漢口商務之盈絀,尤專視茶葉為盛衰。”131890年以前,漢口每年輸出茶葉均在80萬擔左右,最高年份曾達到120萬擔之多,盛極一時。1890年后,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傳統地位受到嚴重沖擊,價格跌落,銷況疲滯,茶利日趨枯竭。影響所及,湖北許多茶商茶農求售不得,虧累甚多,弊竇叢生。為了扭轉華茶頹勢,改良茶葉種植加工技術,提高茶葉質量品級,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張之洞經過博訪周諮,深感“茶務不講求種植制造,已非探源之策,其余俱屬末節。”14“但患茶葉之不佳,不患銷路之不暢。”15為此,他以精茶色,恤園戶為根本,采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勸民廣為種茶,務求講究植法。1890年,張之洞行文產茶各州縣,勸諭茶農講求采制各法。“至茶葉之佳,尤以采摘趁早為第一要務,早則嫩,嫩則小,然葉愈小而價愈貴。紅茶以葉小而嫩,上有白毛者為佳-不必貪多,貨真則銷自暢,不必尤人。”16次年七月,又札照湖北湖南兩省藩司,督飭各屬講求制茶,并將湖北候補道曹南英所擬“制茶條議”,刊發各屬體察實情辦理。“如各州縣有能實力講求以致價高銷暢者,及有漠視民生奉行不力毫無成效者,必應分別勸懲。”17嗣又札飭湖北襄鄖荊宜各屬,查明土性,試種茶樹,要求地方各官“察視地利土脈物性所宜,教民墾治種植,以補雜糧之不足,自可轉貧為富,起敝為隆。”不準“率以土性不宜,民情窳敗等語一稟了事。”同時,頒行谷城知縣瞿元燦所陳“種茶灸焙法”,通令地方多山各縣仿照試行。經過張之洞等人的著意補救,湖北茶務漸有起色。全省植茶面積達到110余萬畝,分布于50余個州縣。因運銷俄國茶葉數量增長,直到1900年,茶葉出口值均占漢口各年出口總值的65%以上。其后10年中,漢口茶葉外銷始終保持在80-90萬擔之間,成為國內最大的茶葉市場。由于改良采制各法,鄂茶品級也有所提高。在1910年南洋博覽會和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二等獎以上的41種湖北土特產品中,茶葉就占了25種之多。除改良桑蠶、茶葉種植加工技術外,張之洞還下令在1902年創辦于武昌的“兩湖勸業場”中,專門設置“天產內品場”,將兩湖所產谷、果、茶、麻、油、漆、竹木、藥材等一一陳列,標出定價,注明產地,以供中外商人考辯采買。更重要的是使農戶“彼此相形,自生激勵。”18三、發展農業教育興學育才,發展農業教育,這是張之洞全部洋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改良近代湖北農業的長遠角度來看,這要比他直接引進陸地棉種,興辦絲茶的作用和意義更大一些。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但時至晚清,真正對近代農業科學有所研究者卻很少,農學體系仍停留在傳統的經驗農學上面。張之洞在引種美棉、興辦絲茶的過程中,有感于農學不精和新政人才的缺乏,于是,“設立農業學校以求精理,又立農業試驗場以資實習,采集各處土質,各種棉花,加以化析之用,擇其土地之宜,收成佳種,售之民間。”191896年2月,他在返回湖廣本任后,開始把改良農業方面的主要注意力轉向興學育才方面,各級農業學堂在這一時期湖北興辦的各類實業學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張之洞認為:“查自強之策以教育人才為先,教育之方,以設立學堂為本。”20“近年工商皆間有進益,惟農事最疲,有退無進,大凡農家率皆謹愿愚拙,不讀書識字之人,其所種之物,種植之法,止系本鄉所見,故老所傳,斷不能考究物產,別悟新理新法,惰陋自甘,積成貧困。今日欲圖本富,首在修農政;欲修農政,必先興農學。”21為此,他提出:一、勸農學。凡有學生愿赴日本農務學堂學習并取得文憑者,視其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合同范本的下載
- 2025商鋪轉讓合同簽訂有哪些注意事項
- 2025產品銷售合同范本
- 2025深圳市試用期勞動合同
- 2025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環氧樹脂地坪漆合同協議
- 電話出租出售合同協議
- 電信勞務續約合同協議
- 瓜果蔬菜售賣合同協議
- 電梯防水工程合同協議
- 教師評價課件
- 華為簡易勝任力素質模型圖表
- 高中課本劇-鴻門宴劇本
- 隧洞工程臨時用電專項施工方案實用資料
- 考研英語大綱詞匯(完美打印版)
- 深圳南山區建設工程施工圍擋改造提升
- 勞動節知識問答
- GB/T 41749-2022熱軋型鋼表面質量一般要求
- YS/T 1161.3-2016擬薄水鋁石分析方法第3部分:孔容和比表面積的測定氮吸附法
- GB/T 8303-2013茶磨碎試樣的制備及其干物質含量測定
- GB/T 4937.11-2018半導體器件機械和氣候試驗方法第11部分:快速溫度變化雙液槽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