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工程論文-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緩解人類生存環境危機的戰略選擇摘要:由于人類活動影響,以水資源問題為主的第四次人類生存環境危機發生和發展,節水型社會建設不僅是解決水資源問題而且是緩解人類生存環境危機的戰略選擇。必須以“水資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復合系統的觀念和戰略管理的理念來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特別要注重建立有效的節水型社會建設組織結構、機制和制度。關鍵詞:節水型社會建設人類活動水資源生存環境危機水孕育了人類。人類誕生及其人類社會形成和發展以來,通過生產勞動改造自然環境,開發和利用資源,滿足人類繁衍、物質生產和社會進步等不斷增加的各類需求。然而,不斷發展的人類社會與有限的自然生存環境不斷沖突,引發一次又一次生存危機,直到當今以生活、生產、生態所需水資源短缺為特征的第四次生存環境危機發生和發展。因此,分析人類社會活動與生存環境相互影響的規律和特征,揭示其中的科學問題,透析節水型社會建設是解決人類生存環境危機的戰略選擇,具有重要意義。一、人類活動與第四次生存環境危機的遞進過程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1,每一個人都是這兩種屬性的對立統一。人類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影響著人類活動的內容、方式,外在表現為人類活動的作用及其效果。人類活動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作用。人類誕生以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斷爭取生存條件,擴大生存空間,提高生存質量,人類活動從一開始就帶有改造自然的意義,正是人類對自然逐步的改造,才使洪荒原野上出現了城鎮、道路、農田、水庫、大壩、礦山、工廠等人類社會的標志,所以人類活動對自然的作用表現為自然環境的改變。二是對社會經濟形態的作用。社會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環境、人口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思想文化因素等五大類基本要素1。人類活動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其社會經濟形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人口數量和質量不斷增加,社會規范愈來愈完善,社會文化不斷繁榮,物質生產愈來愈豐富,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由于人類活動的作用,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發生變化,時而發生沖突,歷史上,已引發四次大規模的生存環境危機。由于不斷新陳代謝,人口數量不斷擴大,人類為了生存,早期是依賴于周圍的自然環境,并逐漸使用天然火來改變進食方式,燒熟的食物提高了食品的可消化性,減少了食物中毒危害,促進了原始人類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增長。這時普遍引起原始部落原有生存環境內的食物資源相對不足,原始人類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是遷徙。當地球人口密度很小時,遷徙是恢復生存環境活力的有效方式,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加,高頻率的遷徙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這就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真正的第一次生存環境危機2,從而迫使人類尋找新的生存途徑,原始工具的使用為人類解決第一次生存環境危機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原始工具的使用和采獵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的食物供應有了進一步保障,這就促進了人類的交流和人口數量的進一步增長,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后,地球上人口數量已由100萬年前的12.5萬增加至500萬人2,舊的采獵方法已無法獲得更多的食物,于是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生存環境危機,這次生存環境危機的解決得益于農業的誕生。在農業誕生后的最初5000千余年時間里,農業經營方式主要停留在游耕農業階段。隨著醫藥和農業技術的進步,人口數量迅速增加,這時可供游耕的土地不斷減少,不同部落和部落聯盟之間爭奪土地資源的矛盾日趨尖銳,不斷引發大規模沖突。大約在距今5000余年前后進入第三次生存環境危機時期,這次生存環境危機的最終解決得益于金屬工具的發明。人類逐步結束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開始從事定居生活的傳統農業生產。隨著金屬工具特別是機械的使用和逐步完善,工業化進程加快。約在公元1763年,結束了長達8000多年的農業社會時期。工業社會自17世紀19世紀的工業革命產生和發展,隨著蒸汽機、電力等機械動力代替人力、自然力之后,大規模的工業體系開始形成,工業社會的發展依賴于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和化石能源)的大規模消耗。在短短的200多年時間內,經濟總量大幅度增加,世界人口不斷膨脹,人類不僅只需解決生存問題,還努力提高生存水平,因此加大向自然界的索取和改造,其范圍從生物資源到礦產資源擴展到生態資源;同時人工合成物和其它生產的廢棄物引發大氣、水和土壤等污染加劇。致使能源、水資源等基本生活物質和生產資料短缺問題日趨嚴重,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態問題日趨惡化,引發第四次生存環境危機。二、水資源與第四次生存環境危機關系水圈是僅次于大氣圈的廣闊的生命維持系統。有機體本身大部分是由水構成的。植物和動物,包括人類的有機體在內,其組成至少有60%甚至高達90%以上都是水3,水也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水資源問題成為第四次生存環境危機的關鍵與水資源屬性相關。由自然資源分類系統可知,水雖是非耗竭性資源,但是易誤用、易污染的資源。自從地球相繼產生水和誕生人類以后,水發揮著生命資源、生活資源、生產資源和生態資源等作用,當生產力不發達、人口規模較小時,水足以維持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其“不可替代性”、“有限性”、“稀缺性”等資源屬性呈“隱形”狀態,而未被人們所關注。筆者認為水源和水資源是有區別的,地球上所有的氣態、液態和固態天然水應稱為水源,具有“量”與“質”并可被人類利用的水源稱為水資源。一部分在時間或空間上不可以被利用的水源在經過適當的物質和知識資本作用后可轉變為水資源,水源具有非耗竭之特性。但水資源在時空尺度和質與量等方面都是有限定性的。地球上陸地水量為0.48億km3,占地球總儲存水量的3.5%,就是在陸面這樣有限的水體也并不全是淡水,淡水量僅有0.35億km3,占陸地水儲存量的73%,其中的0.24億km3分布于冰川、多年積雪、兩極和多年凍土中,現有技術條件很難利用。便于人類利用的水只有0.1065億km3,占淡水總量的30.4%,僅占地球總儲存水量的0.77%4。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也有很大差異。巴西、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美國、印尼、印度、哥倫比亞和扎伊爾等9個國家就占去了水資源總量的60%,在中東、南非等地區水資源貧乏。在時間分配上,降水主要集中于少數豐水月份,而長時間的枯水期是少雨或無降水,這種集中降水又往往集中在幾次比較大的暴雨中,極易造成洪澇災害,給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帶來不便。人類活動影響。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水資源需要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生產污染水源加劇,水資源可用量減少;再是浪費水資源現象嚴重,水資源無效使用量增加。現代工業生產以大量消耗能源和水為其特征,每生產1噸合成纖維需要2500-5000噸水,生產1噸鋁比生產1噸鋼需要多15倍以上的能源和10倍以上的水。目前全世界每年在生產和生活方面對水的需求達3500立方公里,幾乎占世界徑流量的1/103。這是以工業社會為背景,以生活、生產、生態所需水資源短缺成為第四次生存環境危機主要特征的根本原因。當代水資源問題的形成是由于自然和人類社會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人類活動在現代水問題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正如環保科學家保拉迪薩多所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煉油廠智能化與大數據應用考核試卷
- 電氣機械系統的智能化旅游應用考核試卷
- 糖批發企業市場競爭力評估與提升考核試卷
- 8-1數模轉換電子課件
- 朋友和我初二語文作文
- 汽車配件售后服務提升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加工中的設備投資與經濟效益分析案例考核試卷
- 疏散通道的安全標識與規范設置考核試卷
- 碳素材料在化學合成中的催化作用考核試卷
- 手腕康復器材考核試卷
- 三聯圖書館管理系統2013壓縮版常見問題與解答
- 化妝品年度全套內部審核檢查計劃、內審記錄表及內審報告
- 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教育專業)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紅蘿卜牙簽高塔的研究 全國通用
-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標技術方案(純方案)
- 中藥養護記錄表
- 實驗室安全自查表樣表
- 外賣食物中毒起訴書
- xk5036數控立式銑床總體及橫向進給傳動機構設計論文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 小學五六年級青春期女生健康心理講座PPT
- 基于模型預測控制的無人駕駛車輛軌跡跟蹤控制算法研究共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