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4月一模試卷一套_第1頁
2019屆高三語文4月一模試卷一套_第2頁
2019屆高三語文4月一模試卷一套_第3頁
2019屆高三語文4月一模試卷一套_第4頁
2019屆高三語文4月一模試卷一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屆高三語文4月一模試卷一套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3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7題材料一 (1)曲藝是演員以本色身份采用口頭語言說唱敘述的表演藝術門類。古今中外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民族與人群,大都有著各自的曲藝表演形式。如古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臘的曲藝表演,這部史詩的主要搜集整理與吟誦傳唱者荷馬,就是古希臘的曲藝藝人。 (2)曲藝藝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傳統深厚。中國從隋唐至今,曲藝的成熟發展至少綿延了1500年。已知最早的曲藝品種,是隋唐時期的“說話”。之后歷代均有其代表性樣式,如唐代有“轉變”,宋代有“諸宮調”“鼓子詞”,元代有“散曲”“平話”,明代有“詞話”“道情”,清代有“彈詞”“子弟書”“蓮花落”等。中華各民族古今擁有的曲藝品種有1000個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個以上。 (3)中國曲藝品類雖然龐雜,特征卻很鮮明。曲藝扎根在深廣的地域和獨特的方言環境中,就是說,不管何種曲藝樣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區的方言土語(或民族語言),運用或說、或唱、或連說帶唱、或似說似唱的方式進行以語言性敘述為主的口頭表演。說的如相聲、評書;唱的如京韻大鼓、單弦牌子曲、揚州清曲等;連說帶唱的如安徽琴書、云南揚琴等;似說似唱的如山東快書、鑼鼓書等。其他如表情、動作、身姿、意態,乃至樂器伴奏、口技模擬等等,均為口述表演的輔助手段。這也使曲藝演員的表演姿態不似戲曲和影視劇,即由演員化裝成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進行第三人稱統領的口語性說唱式敘述,即便要表現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舉止,也僅是通過口吻、語音、動作、神態等進行模擬和演示。與之相應,曲藝的“唱亦即“曲唱”,也與唱歌的“歌唱”和唱戲的“扮唱”不同,屬于“說唱”,即“說著唱”或“唱著說”。一個人、一張嘴,或兩三個人、三五件樂器,就會演出一個曲種,表演一個節目。 (4)但形式的簡便,并不意味著藝術的簡陋。曲藝也是綜合性很強的藝術樣式,語言(材質)、文學(腳本)音樂(唱腔、伴奏)、雜技(口技)、美術(化妝、服飾、道具、燈光、背景、音響)、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種的基本構成要素。 (5)曲藝的文化功能和歷史作用,較之其他的藝術樣式,可以說尤為獨特。這是由于曲藝在歷史上不只是供人娛樂和精神審美的表演門類,即單一的“藝術之屬”,同時還是“文化之舟”和“戲曲之母”。許多有語言無文字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與傳播,在過去主要是依托曲藝化的口述表演來完成的;“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式的中國章回體長篇小說樣式,也是直接“克隆”曲藝說書的產物;大部分戲曲劇種的形成,更是各式曲藝孕育脫胎的結果。這使曲藝在其“本體價值”之外,還有著十分特殊的“載體價值”和“母體價值 (6)曲藝的歷史曾經非常輝煌,曲藝的文化價值十分厚重多樣。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曲藝的當代發展遇到空前挑戰,曲藝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包括語言“植被”遭受極大破壞。比如人數較少的赫晢族,保護其瀕危曲藝,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伊瑪堪,也是對該民族已經基本退出日常生活的特有語言的保護與傳承。對于曲藝類非遺的保護,其作用超出了本身,意義尤其重大。1.下列對材料一中畫線語句中相關詞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色身份: 指舞臺上表演的演員,不必非要化妝。B.口頭語言: 指表演使用的是方言土語或民族的語言。C.說唱敘述: 指在舞臺上演員“說著唱”或“唱著說”。D.表演藝術: 指演員運用表情、動作、身姿、意態表演。2.根據材料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荷馬史詩的演述方式是古希臘的曲藝表演,荷馬是曲藝藝人。B.中國曲藝品類眾多,常見的有京韻大鼓、評書、越劇和京劇。C.中國曲藝演員的表演是以第三人稱統領的口語性說唱式敘述。D.章回體長篇小說中的“且聽下回分解”是對“曲藝說書”的克隆。3.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詞話”“彈詞”是以樂器演奏為主要表演形式的地方曲種。B.比較其他藝術樣式,曲藝的文化功能和歷史作用是獨特的。C.瀕臨失傳的伊瑪堪,是赫哲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對象。D.曲藝的歷史很輝煌,但當下面臨生存困境,急需大力保護。4.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你認為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對曲藝的傳承是否會產生重大影響,請說出理由。(4分)材料二 (1)赫哲族伊瑪堪是赫哲族獨有的、以赫哲語表現的民間口頭說唱藝術,說唱內容包括赫哲族歷史上的英雄故事、薩滿求神、漁獵生活、風俗人情和愛情故事等,表現手法是說與唱相結合,無樂器伴奏。由于赫晢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伊瑪堪成為赫哲族傳承自身歷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習俗的唯一形式,其價值不言而喻。 (2)近年來,黑龍江省非遺保護中心制定了一系列關于伊瑪堪搶救、保護和傳承的規劃,組織專家、研究員開展對伊瑪堪數字化采集工作,采訪了赫哲族老人、民間藝人共12人,采集視頻總容量達130G、圖片1500余張、文字2萬余字。2017年創作的赫哲族歌舞劇拉哈蘇蘇向更多人宣傳介紹了赫哲族伊瑪堪,獲得專家、觀眾的高度評價。 (3)對于包括曲藝在內的諸多傳統藝術來說,保持原汁原味不走樣還是與時俱進向前走,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繼承傳統是重中之重,是發展、創新的基礎和前提。而另一方面,“對于曲藝來講,傳承的應該是寶貴的技藝而不是刻板的模式,很多古老的藝術形式發展到今天依然好看、接地氣,恰恰是其緊跟時代、大膽創新的結果。”曲藝理論家魏真柏的話,道出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共識曲藝傳承要與時俱進。 (4)京東大鼓名家崔繼昌曾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等演出場所表演京東大鼓,用京東大鼓的曲調演唱英文字母歌。崔繼昌說,這雖算不上什么創新發展,但至少意味著傳統曲藝有可能通過開拓題材來求新求變、獲得認可。 (5)與時俱進既指作品,也指表演。河南墜子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表演藝術家宋愛華認為,對當今觀眾來說,部分傳統唱腔甩腔過多、過門兒太長,進行“短平快”的藝術處理后則更容易被當下年輕人接受。 (6)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呼吁,非遺曲藝保護不能僅局限于保護傳承人,應當建立穩定的全方位、常態化機制,從曲本創作、導演、表演到服裝、音樂、舞美等,從人才培養保障到演出場地維護等,實施覆蓋各個工種與環節的總體保護方案,在目前所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曲藝生存發展的完整生態,催生出適宜曲藝保護傳承的社會文化大環境。5.根據材料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伊瑪堪是用赫哲族語言表演的無伴奏說唱藝術。B.伊瑪堪是赫哲族傳承民族歷史與宗教信仰的唯一形式。C.專家和研究人員對伊瑪堪成功地進行了數字化采集。D.拉哈蘇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