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桿合件之二連桿蓋工藝課程設計說明書.doc_第1頁
連桿合件之二連桿蓋工藝課程設計說明書.doc_第2頁
連桿合件之二連桿蓋工藝課程設計說明書.doc_第3頁
連桿合件之二連桿蓋工藝課程設計說明書.doc_第4頁
連桿合件之二連桿蓋工藝課程設計說明書.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一、序言.2二、計算生產綱領、確定生產類型.2三、零件的分析.2四、選擇毛坯.3五、工藝規程設計5.1定位基準的選擇.35.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35.3制定工藝路線.55.4確定機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5六、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8七、小結.11八、參考文獻.11三明學院2一、序言本次課程設計的目的在于:1.培養學生解決機械加工工藝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設計,熟練運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中的基本理論以及在生產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正確地解決一個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夾緊以及工藝路線安排、工藝尺寸的確定等問題,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初步具備設計一個中等復雜程度零件的工藝規程的能力。2.提高結構設計能力。學生通過訓練,能根據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選擇高效、省力、經濟合理而能保證加工質量的夾具,提高結構設計能力。3.培養學生熟悉并運用有關手冊、規范、圖表等技術資料的能力。4.進一步培養學生識圖、制圖、運算和編寫技術文件等基本技能。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對自己未來將從事的工作進行一次鍛煉。此次課程設計對給定的零件圖分析并進行工藝規程設計,其中考察了定位基準的選擇,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加工工藝路線的擬訂及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等相關知識,歷時半個月的設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今后能夠熟練地運用于工作中。設計過程中遇到一些疑問經過老師的悉心指導都得以解決,在此對老師表示忠心地感謝。適應性訓練,從中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參加祖國的“四化”建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由于能力有限,設計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老師給予指教。二、計算生產綱領、確定生產類型此零件為連桿蓋,由設計任務書要求,此零件為大批量生產。三、零件的分析此零件為連桿蓋合件之二-連桿蓋,連桿蓋的視圖完整,尺寸、公差及技術要求齊全。此零件形狀結構較為簡單,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難,但是基準孔81+0.0210mm以及小頭孔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偏高?;舅悸窞橄燃庸ご箢^孔再以其為基準來加工小頭孔。在小頭孔中間的大的溝槽需要用R67mm刀具去加工,同樣在加工大頭孔內表面的溝槽時也要用特殊的R25mm的刀具去加工。此外還應該注意:1.該連桿蓋為整體鑄造成型,其外形可不在加工。鑄件尺寸公差,鑄件尺寸公差分為16級,由于是大批量生產,毛坯制造方法采用金屬模鑄造,由機械加工工藝簡明手冊三明學院3查得,鑄件尺寸公差等級為13級。2.連桿大頭孔對A基準的平行度公差為0.01mm。3.大頭孔兩端的臺階面對B基準的對稱度公差為0.3mm。4.小頭孔中間的溝槽,對基準B的對稱度為0.2mm。5.鑄件毛坯需要經過人工時效處理。6.材料QT450-10。7.工序(12)采用2mm的鋸片銑刀加工,也可以改為線切割加工,該道工序使的連桿大孔為一個不完整的半圓。若采用線切割可減小加工缺陷,但是采用銑刀可以節約加工時間。由于加工為大批量生產所以采用銑刀加工。8.連桿大小頭孔平行度的檢驗,可采用穿入專用心軸,在平臺上用等高的V型塊支撐連桿大頭孔心軸,測量大頭孔心軸在最高位置時兩端的差值,其差值一半即為平行度誤差。四、選擇毛坯在各類機械中,連桿蓋為為傳動件,由于其在工作時處于運動中,經常受沖擊和高壓載荷,要求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該零件的材料選擇QT450-10,零件的輪廓尺寸不大,形狀不是很復雜,為大批量生產,從減少加工難度來說,經查機制工藝手冊,毛坯采用鑄造成型。因為零件形狀并不復雜,雖為大批量生產,但為減小加工時的切削用量和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毛坯材料,毛坯形狀可以與零件形狀接近。即外形做成臺階形,內部孔鑄造出。毛坯尺寸通過確定加工余量后決定。五、工藝規程設計1.定位基準的選擇該零件是帶孔的盤狀零件,孔是其設計基準,為避免由于基準不重合而產生誤差,應-選孔為定位基準,即選81+0.0210mm孔及一端面為加工精基準。由連桿蓋有孔、溝槽等都需加工,而孔作為精基準應先加工,因此選外圓及一端面為粗基準。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該零件的加工面有內孔、端面、小孔及槽等,材料為QT450-10。參考有關資料,其加三明學院4工方法的選擇如下毛坯的兩端面應該互為基準加工,表面粗糙度為Ra3.2,需粗銑-半精銑。大頭孔81+0.0210mm:內表面粗糙度為Ra1.6,需進行粗鏜-精鏜。小頭孔20+0.0230:內表面粗糙度為Ra1.6,需進行擴-半精鉸。大頭孔內溝槽:表面粗糙度為Ra6.3,一次成型磨即可。切割面:表面粗糙度為Ra1.6,需精銑。兩臺階面;底面為Ra6.3,側面為Ra1.6,故采用粗銑臺階面后,對則面進行精銑并保證距離尺寸940-0.023mm,以及對稱度0.3mmA。兩個螺紋孔的加工:鉆-鉸孔。小頭孔的大溝槽采用R67mm的成型銑刀去加工。大頭孔內表面的溝槽采用R25的砂輪磨削。小頭孔里面的夠槽用精細的鏜刀加工。在將連桿蓋毛坯從大頭孔中間切開的時候采用2mm的鋸片銑刀。3.制定工藝路線連桿的加工工藝路線一般是先進行外形的加工,再進行孔、槽等加工。連桿的加工包括各側面和端面的加工。按照先加工基準面及先粗后精的原則,連桿蓋加工可按下面工藝路線進行。又因為此零件要求大批量生產,所以工序安排要求較集中。工序1:鑄造毛坯。工序2:無損探傷,查是否有夾渣,氣孔,疏松等缺陷:清理毛刺、飛邊,涂漆。工序3:人工時效處理。工序4:劃桿身中心線,以及大小頭孔的中心線。工序5:按線加工,精銑連桿大小頭兩平面,互為基準(加工中多翻轉幾次)至尺寸43-0.20-0.36mm。工序6:重劃大小頭孔中心線,并選擇一個面為基面。工序7:以基面定位,按線找正,粗鏜大小頭孔,分別為780.05mm,170.05mm.工序8:以基面定位,按線找正,精鏜大頭孔到81+0.0210mm。并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