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發熱中醫辨證_第1頁
術后發熱中醫辨證_第2頁
術后發熱中醫辨證_第3頁
術后發熱中醫辨證_第4頁
術后發熱中醫辨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術后發熱,1,發熱是一個癥狀,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約72%的病人體溫超過37,41%高于38。一般來說,術后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兩種。感染性發熱一般由術中不潔,術后調護失慎所致,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非感染性發熱主要與外科手術的炎性反應、血腫吸收、內植物等因素有關,屬于中醫的內傷發熱范疇,主要機理是由術后氣血虧虛,臟腑功能失調所致。一般表現為起病緩慢,發熱時間較長,為中低熱,有的還自覺發熱,但體溫不高,治療頗為棘手,近兩年來我科運用中醫辨證治療各種術后非感染性發熱,療效滿意。,2,骨科術后常見發熱原因非感染性發熱為主要原因:手術時間長(2小時),廣泛組織損傷,術中輸血,藥物過敏,麻醉劑(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非感染性發熱具有下列特點:1熱程越長,可能性越大。2長期發熱一般情況好,無明顯中毒癥狀。 3常伴有貧血。,3,中醫學病因病機:內傷發熱主要由勞倦、飲食、情志等因素而引起,少數始為外感,久則導致臟腑虧虛而引起。其共同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虛。過度勞累、飲食失調致脾胃氣虛,氣虛而虛陽外越、或氣虛而陰火上沖;久病心肝血虛,或脾虛不生血,或因失血過多致營血虧虛,血屬陰,陰血不足以斂陽而發熱;素體陰虛,熱病日久傷陰,或誤用、過用燥藥致陰精虧虛,陽亢乘陰而發熱;寒證日久或脾腎陽虛,火不歸元,虛陽外越而發熱;外感熱病,正虛邪戀,邪留半表半里,正邪相爭而發熱;脾虛不運水濕內停,久則郁而化熱;,4,情志郁結,惱怒過度致氣郁化火,肝火熾盛發熱;情志、勞倦、外傷、出血致瘀血產生,阻滯經絡而發熱,亦有瘡毒內熾,郁而發熱,或濕熱蘊而生毒,聚而不散,發為瘰疬、癥瘕等。以上病因病機中,氣、血、陰、陽諸虛所致均屬虛證,而邪留半表半里、氣郁、血瘀、濕滯、瘡毒等屬實證。部分患者可由兩種病機同時引起發病,或互相轉化。,5,辨證治療根據發熱的病機治療,是治療內傷發熱的根本原則。對于治療有幾點注意事項,雖然內傷發熱各型間病因病機不同,但其間常互相關聯,可互相轉化,或互相夾雜。如氣虛發熱日久,病損及陽,陽氣虛衰,可發展為陽虛發熱,癥狀由頭暈乏力,倦怠氣短,少氣懶言,食少便溏,發展為畏寒肢冷,倦怠嗜臥,腰膝酸軟,五更瀉泄或完谷不化,治療初以益氣健脾,甘溫除熱,后加以溫補腎陽;氣郁發熱,熱邪傷陰耗津,則兼見陰虛的表現,癥狀可見發熱,胸脅脹痛,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6,治療上不僅要疏肝清熱,并要滋陰壯水,因此治療中不能生搬硬套,拘泥一法,必須用聯系的、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分析、處理病情。,7,常見證型,1.氣血兩虛型。方藥:選用人參養榮湯加味。黨參12g、黃芪12g、白術9g、茯苓15g、當歸15g、白芍12g、熟地12g、遠志9g、五味子9g、陳皮9g、桂圓肉9g、酸棗仁15g、生姜3片、大棗5枚。慢性失血可加三七粉3g、仙鶴草20g、茜草9g、棕櫚炭9g;發熱重可加銀柴胡9g、白薇9g;血虛重可加枸杞子12g、何首烏15g,對伴有乏力氣短,食少便溏,也可選用八珍湯加味。黨參12g、茯苓12g、白術12g、炙甘草6g、黃芪12g、當歸12g、川芎9g、白芍15g、熟地黃20g、阿膠12g、生姜3片、大棗5枚,隨癥加減。,8,2.陰虛發熱型。方藥:秦艽鱉甲湯。秦艽12g、鱉甲15g、地骨皮12g、柴胡9g、青蒿9g、當歸12g、知母9g、烏梅9g。盜汗重去青蒿,加煅牡蠣20g、浮小麥20g、五味子9g;失眠加酸棗仁20g、柏子仁12g、合歡花12g;發熱重加銀柴胡12g、知母12g、胡黃連9g;陰虛重可加玄參12g、炙首烏12g、生地12g;干咳、痰少、聲嘶、咳血可加麥冬12g、五味子9g、杏仁12g、桔梗12g、百合15g、枇杷葉12g;大便干結加玄參12g、麥冬12g、生地12g。眩暈,肌肉動,可加用白芍20g、熟地12g。 中成藥:知柏地黃丸,每次9g,每日3次。大補陰丸,每次6g,每日23次。或左歸丸,每 次9g,每日2次。,9,3.瘀血內阻型,治以活血化瘀。方藥:血府逐瘀湯。桃仁12g、紅花9g、當歸9g、生地黃9g、川芎6g、赤芍9g、牛膝9g、桔梗6g、柴胡3g、枳殼6g。熱重加丹皮9g、白薇9g,瘀重可將紅花改藏紅花3g,加地龍12g。若見痛有定處,病程長可試用當歸12g、紅花9g、桃仁9g、柴胡15g、山甲珠9g、桔梗9g、浙貝9g、白芥子9g、川棟子9、白薇9g。 中成藥:大黃蟄蟲丸,每次6g,每日3次。或血府逐瘀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10,臨床上如體溫不超過38,可不予處理。高于38.0,病人感到不適時,可予以物理降溫,對癥處理,大多數患者治療后汗出熱退,但過后熱勢又起,病程長且容易反復,持續發熱需加強抗生素預防治療的時間與級別。我科采用中醫中藥治療術后發熱,不但減輕患者術后發熱、惡寒的全身不適癥狀,而且降低了由此帶來的并發癥及術后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強度。,11,臨床應用舉例陰虛發熱型:患者崔振國,男,69歲,主因“腰椎術后1.5年,再發腰痛伴左小腿麻木3個月”于2017年6月7日入院。術前診斷: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腰椎骨性關節炎,心律失常。完善相關檢查,于2017年6月9日在手術室全麻下行“椎弓根釘棒系統取出術”。患者術后發熱、惡寒,T:3838.6,夜間明顯。,12,查:舌紅,苔白,脈弦,辨證為發熱,證屬陰虛發熱,治以滋陰清熱,活血化瘀。 柴胡18 黃芩10 黨參15 半夏10 枳實10 生大黃6 桃仁10 桂枝10 防風10 赤芍10 葛根30 生姜10 大棗10 甘草6配合抗生素使用2日后,患者熱退,無其他不適。,13,氣血兩虛型:患者劉淑英,女,67歲,主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2年”于2017年5月17日入院。術前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骨性關節炎,雙膝骨性關節炎。完善相關檢查,于2017年5月19日在手術室全麻下行“腰椎后路,L4S1椎間盤摘除,cage植入,L3S1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患者術后發熱、惡寒,體溫達:38.5,不喜飲食,舌紅,苔白,脈弦,辨病為發熱,證屬氣血兩虛,治以補益氣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