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總論和生物氧化_第1頁
代謝總論和生物氧化_第2頁
代謝總論和生物氧化_第3頁
代謝總論和生物氧化_第4頁
代謝總論和生物氧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代謝總論與生物氧化,第七章,第一節 新陳代謝的有關概念,新陳代謝(metabolism) 又稱為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也是活細胞內所有化學變化的總稱。 生物體的一切生理現象,如生長、發育、繁殖、呼吸等等,都是代謝反應的結果。新陳代謝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一旦代謝停止,生命也就結束了。,新陳代謝,合成代謝 (同化作用),分解代謝 (異化作用),能量代謝,物質代謝,生長旺盛時: 合成代謝分解代謝 成長的生物: 合成代謝分解代謝 衰老或饑餓: 合成代謝分解代謝,能量代謝 研究光能或化學能在細胞中向生物能(ATP)轉化的原理和過程,以及生命活動對能量的利用。,物質代謝 糖、

2、脂、蛋白質及核酸等類物質在細胞內發生酶促轉化的途徑及調控機理,包括細胞自身舊分子的分解和新分子的合成。,合成代謝 合成代謝也稱生物合成,小、簡單的前體物質形成更大、更復雜的分子,如脂、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等。,分解代謝 分解代謝是代謝作用的分解過程,是有機物(糖、脂和蛋白質)被轉化為更小、更簡單的終產物(如乳酸、CO2和NH3等)的過程。,代謝作用中的能量關系,分解代謝釋放能量,部分被轉化為ATP和還原的電子載體(NADH、NADPH、FADH2),其余的作為熱量散失。 合成代謝需要獲得能量,通常需要ATP分子磷酸酯鍵的轉移和還原型輔酶(NADH、NADPH和FADH2)供應還原力。,代謝途徑

3、細胞中由相關酶類組成的完成特定代謝功能的連續反應體系。細胞中具有某種代謝途徑也就是指具有其酶系。,S,A,B,D,C,P,e1,e2,e3,e4,e5,代謝作用的特點,代謝過程所包含的化學反應通常不是一步完成,由一系列的中間代謝過程所組成,反應數目雖多,但有極強的順序性。 代謝作用需要溫和的條件,絕大多數反應都由酶所催化。 代謝作用具有高度靈敏的自我調節。 整體水平上,主要靠激素或激素伴同神經系統進行的綜 合調節; 細胞水平上,主要通過胞內酶布局的區域化而實現; 分子水平上,主要通過酶的反饋抑制和基因表達的調控 等實現。,生物的營養類型,自然界中的生物根據其所利用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生物可分為

4、兩大類型: 自養生物(Autotrophs):可利用大氣中的CO2作為唯一碳源構建所有含碳分子,如光合細菌和高等植物。 異養生物(Heterotrophs):不能利用大氣中的CO2,必須從環境中獲得相對復雜的有機碳分子如葡萄糖,如高等動物和多數微生物。,第二節 中間代謝的實驗研究方法,1. 研究材料: 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病毒與噬菌體 2. 研究水平: 體內研究(in vivo):用生物體、組織器官或微 生物群體研究。 體外研究(in vitro):用組織切片、勻漿、提取 液等研究。,核糖體,微粒體,高爾基體,線粒體,溶酶體等,細胞核,未破碎細胞,組織勻漿,600g10min,15,000

5、g5min,100,000g60min,1. 代謝平衡實驗 通過體內實驗研究代謝物攝入和產物排出的平衡關系。例如測定呼吸商可判斷體內能量來源。,研究代謝途徑的方法,R.O.,=,產CO2量(L),耗O2量(L),糖、脂、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分解需要消 耗O2,放出CO2,CO2與O2的體積比稱為呼吸商。,R.O.,糖類,1,脂肪,0.7,蛋白質,0.8,正常代謝,0.85-0.95,三大營養物質,能量來源,饑餓狀態,0.7-0.8,脂肪、蛋白質,糖尿病人,0.7,脂肪,2. 代謝障礙實驗 正常生物體的中間代謝過程中,中間產物不會過多積累,不容易進行分析。若造成代謝障礙,阻斷代謝途徑,則使

6、中間產物積累,便于探討代謝途徑歷程。,造成微生物營養缺陷型 使用抗代謝物 使用專一性抑制劑抑制酶活,3. 代謝物標記追蹤實驗 將代謝底物分子適當“標記”,然后追蹤“標記”在細胞中的去向,就可以了解底物分子在中間代謝中經過什么中間產物,生成了什么終產物。這是探索代謝途徑最有效的方法。,同位素示蹤法: 常用穩定同位素:2H、15N、13C、18O 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H、32P、14C,4. 測定特征性酶 每條代謝途徑都有其特征性酶,它的存在就表明該代謝途徑存在。,糖代謝途徑的特征性酶: EMP途徑:醛縮酶 HMP途徑: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 TCA循環:檸檬酸合成酶,第三節 生物氧化 Biolo

7、gical Oxidation,一、概念 物質在體內的氧化分解過程,主要是糖、脂、蛋白質等在體內分解時逐步釋放能量、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生物氧化中物質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脫氫、失電子,遵循氧化反應的一般規律。 物質在體內、體外氧化時所消耗的氧量、最終產物(CO2、H2O)和釋放的能量均相同。,二、生物氧化的特點,生物氧化與體外氧化的相同點:,生物氧化與體外氧化的不同點:,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 有機酸脫羧, 單純脫羧,-單純脫羧,-單純脫羧, 氧化脫羧,-氧化脫羧,-氧化脫羧,生物氧化中物質氧化的方式:,加氧,RCHO + 1/2O2 RCOOH,脫氫,RCH2OH RCHO,-

8、2H,加水脫氫,CH3CHO CH3COOH,+H2O,-2H,失電子,Fe2+ Fe3+,-e,三、生物氧化的一般過程,糖原,三酰甘油,蛋白質,乙酰CoA,TAC,CO2,2H,呼吸鏈,H2O,ADP+Pi,ATP,線粒體的結構:,(一)呼吸鏈(respiratory chain) 概念: (1)代謝脫下的成對氫原子(2H)通過多種酶和輔酶 所催化的連鎖反應逐步傳遞,最終與氧結合生成 水; (2)酶和輔酶按一定順序排列在線粒體內膜; 傳遞氫的酶和輔酶遞氫體 傳遞電子的酶和輔酶遞電子體 (3)此過程與細胞呼吸有關,此傳遞鏈稱為呼吸鏈。 遞氫體、遞電子體都起傳遞電子的作用,統稱電 子傳遞體,該鏈

9、又稱電子傳遞鏈。,四、生成ATP的氧化體系,呼吸鏈中的組成:,復合體 復合體 復合體 復合體 復合體,酶名稱 NADH-CoQ還原酶 琥珀酸-CoQ還原酶 CoQ-CytC 還原酶 CytC 氧化酶,輔基 FMN,Fe-S FAD, Fe-S 鐵卜啉,Fe-S 鐵卜啉,Cu,NADH 氧化呼吸鏈,琥珀酸氧化呼吸鏈,(1)復合物 NADH-CoQ 還原酶,結合鐵硫蛋白的,輔基為FMN的黃素蛋白,42條肽鏈,850kD. 結合NADH,并將其氧化為NAD+;將電子傳遞給泛醌,使4H+釋放入內外膜間隙.,NAD+與NADP+的結構:,NAD+: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輔酶I NADP+:煙酰胺腺嘌呤二

10、核苷酸磷酸,輔酶II,R=H:NAD+; R=H2PO3:NADP+,H+e,FMN,(1)復合物 NADH-Q 還原酶,Fe-S輔基的鐵硫簇含有等量的鐵原子和硫原子,Fe2S2, Fe4S4,Fe4S4,作用: Fe2+ Fe3+e 單電子傳遞,泛醌(ubiquinone) 亦稱輔酶Q(Coenzyme Q , CoQ) 人體中: CoQ10 A、結構 1.含有很多異戊二烯側鏈的醌類化合物 2.脂溶性 3.是電子傳遞體中唯一可游離存在的電子 載體(無蛋白),NADH+H+,NAD+,FMN,FMNH2,Fe3+,Fe2+,Q,QH2,NADH,FMN,Fe-S,Q,復合體傳遞電子的過程:,N

11、ADH+H+,NAD+,2e-,FMN,2H+,Fe-S,N-2,Q,QH2,2H+,(2)復合物 琥珀酸-泛醌還原酶,即琥珀酸脫氫酶.至少由4條肽鏈組成,含有一個FAD,2個鐵硫蛋白及細胞色素b560. 其作用是催化電子從琥珀酸轉至CoQ,但不轉移質子。,細胞色素cytochrome,Cyt A、結構:一類含鐵卟啉輔基的色素蛋白 B、分類: Cyta: Cytaa3 Cytb: Cytb562 、Cytb566、 Cytb560 Cytc: Cytc 、 c1 C、區別: 鐵卟啉輔基側鏈不同 鐵卟啉輔基與酶蛋白 連接方式不同,細胞色素c,CytFe3+ + e CytFe2+,(3) 復合物

12、 CoQ-cytc還原酶,即細胞色素c還原酶,由至少11條不同肽鏈組成,以二聚體形式存在,每個單體包含兩個細胞色素b(b562、b566)、一個細胞色素c1和一個鐵硫蛋白。 催化電子從輔酶Q傳給細胞色素c,每轉移一對電子,同時將4個質子由線粒體基質泵至膜間隙。,b566b562Fe-Sc1,QH2,Cytc,Cytc 呈水溶性 與線粒體內膜外表面結合不緊密 易與線粒體內膜分離,復合體傳遞電子的過程,Cytc1,Fe-S,bL,bH,Cytc,QH2,Q,QH2的第一次氧化,QH2的第二次氧化,Q, Q,2H+,Cytc1,Fe-S,bL,bH,Cytc,QH2,Q, Q,2H+,QH2,2H+

13、,e-,e-,e-,e-,(4)復合物 Cytc 氧化酶,每個單體由至少13條不同的肽鏈組成,分為三個亞單位:I包含兩個細胞色素(a、a3)和一個銅蛋白(CuB);包含兩個銅離子(CuA)構成的雙核中心,其結構與2Fe-2S相似; 的功能尚不了解。 Cu2+ + e Cu+,CuA a a3 CuB,Cyt c,O2,NADHFMN(Fe-S)Qbc1caa3O2,琥珀酸FAD(Fe-S)Qbc1caa3O2,NADH氧化呼吸鏈,琥珀酸氧化呼吸鏈,總反應,或,進一步:,呼吸鏈中電子傳遞體的排列順序的確定:,利用脫氧膽酸處理線粒體內膜,分離出呼吸鏈的4種復合物、輔酶Q、細胞色素C及ATP合酶。

14、根據標準氧還電位E0的高低排列 根據電子傳遞體氧化還原態時的吸收光譜變化進行檢測 利用阻斷劑研究分析 四種復合物的電子傳遞再造實驗,三、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概念: 呼吸鏈中電子的傳遞過程偶聯ADP磷酸 化,生成ATP的方式,稱為氧化磷酸化; 是體內產生ATP的主要方式。,反應 ADP + Pi ATP + H2O 為什么需要偶聯?,ATP是比ADP與Pi能量更高的化合物。由ADP與Pi反應生成ATP是非自發過程,需要獲得能量才能進行。,ADP + Pi,ATP+H2O,30.5kJ/mol,能量升高,反應能級圖,呼吸鏈電子傳遞過程中,哪些區段放出

15、的能量能實現ADP的磷酸化?,什么是P/O比?其值有何意義?,-物質氧化時,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無機磷的mol數(或ADP mol數),或每消耗1mol氧所生成的ATP的mol數.,ATP合成酶,氧化磷酸化偶聯機制有:化學物質偶聯學說、構象偶聯學說及化學滲透學說。目前公認度較大的是化學滲透學說。,呼吸鏈的氧化與ADP的磷酸化是怎樣偶聯的?,19611978,化學滲透學說: 電子傳遞過程中,電子傳遞鏈起到質子泵的作用,將H+從線粒體內膜基質泵至線粒體內外膜間隙側,造成膜間隙與基質側質子化學濃度梯度,形成了膜電位,這是推動ATP合成的原動力。 當存在足夠高的跨膜質子梯度時,強大的質子流進入A

16、TP合成酶通道流回基質側,釋放的自由能帶動ATP合成酶運轉,合成ATP。,影響氧化磷酸化的因素,(1)、抑制劑 呼吸鏈抑制劑 阻斷呼吸鏈的電子傳遞。 解偶聯劑 破壞內膜兩側的電化學梯度,使氧化與磷酸化的偶聯脫離。如:解偶聯蛋白、2,4-二硝基苯酚。 氧化磷酸化抑制劑 如寡霉素,在合酶中抑制質子回流,從而抑制的磷酸化。,呼吸鏈抑制劑的阻斷位點,魚藤酮 粉蝶霉素 安密妥,抗霉素,CO、CN-、N3-及,ADP+Pi,ATP+H2O,解偶聯蛋白,解偶聯作用機制,熱,寡霉素的抑制作用,阻止質子從F0質子通道回流。,(2) ADP的調節作用 (3) 甲狀腺激素 (4) 線粒體DNA突變,五、生物氧化的生物學意義,代謝物,分解氧化,CO2 H2O,能,熱能(散發),化學能 (儲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