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這部巨著中,十位青年男女一起逃離瘟疫肆虐的城市,住到鄉下的一座別墅里,以講故事的辦法振作精神。它的故事主題涉及14世紀意大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主題是反對教會、揭露僧侶的腐敗和虛偽。這部小說的作者是A.塞內卡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亞2.據資料統計: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對材料中“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的準確理解是A.因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喪失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B.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C.西方的工業革命沒有對中國產生較大影響D.沒有轉化為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和市場3.“文藝復興藝術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種宗教藝術”,不僅僅指它所表現的主要是宗教因素,而且指它所張揚的主要是基督教信仰。僅以繪畫作品為例,1420—1539年的意大利,注明日期的圖畫共有2033件,其中87%是宗教畫。這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A.人文主義者的宗教情懷 B.注重宣揚宗教的權威C.以傳承傳統文化為宗旨 D.孕育享樂的現實主義4.1924年2月,中共通過的決議指出:“本黨以后一切宣傳、出版、人民組織及其他實際運動,凡關于國民革命的,均應用國民黨名義,歸為國民黨的工作。”這一精神的貫徹A.限制了工農運動的發展 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C.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開展 D.適應了國民革命形勢的需要5.某一時期,我國廣告業開始新的洗牌:報紙廣告版面減少,一些城市的商業電臺被取消,廣播廣告日益萎縮。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我國A.經濟體制發生變化 B.民族工業陷入絕境C.國共內戰規模擴大 D.新興經濟影響深遠6.2019年,浙江某高中師生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收集“新中國老物件”活動,同學們把家傳老物件帶到學校集中展示和講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園里刮起了陣陣“古董風”。這些老物件訴說了每個家庭的歷史,也折射了新中國七十周年的風風雨雨。這說明A.口述史料比文獻記載更具史學研究價值B.新中國史研究須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記述C.宗法觀念依舊深刻影響國人的思維方式D.實物史料可以成為史料實證的重要方式7.“在人類數千年歷史上,那些與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大致相當、且同樣以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的民族或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實行君主制……春秋時期,曾經出現過無數次弒君現象,但是每次弒君過后,仍舊不得不尋找一位與王室有關的人出任國君,而從未有任何人主張通過民主選舉來確定國家領導人。”通過材料作者意在強調君主制:A.象征專制、黑暗、野蠻 B.維系血緣關系、鞏固民族統一C.是當時社會最好的選擇 D.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國家鞏固統一8.“二戰”后初期,處于巔峰狀態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的制度”,“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未來的世界格局將取決于我們”。杜魯門上述言論充分反映了A.美國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戰”使美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大國C.隨著實力增強美國的對外擴張野心日益膨脹D.美國想按照實力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9.“個人如果把私利凌駕于社會利益之上,他就應該受強制去遵守公共意志?!敝鲝埓苏f的最有可能是A.伏爾泰 B.狄德羅 C.孟德斯鳩 D.盧梭10.一本《新撰外國地理》課本的章節目錄包括:“中國本部、滿洲、波斯、印度、暹羅、法屬亞洲、英屬馬來半島、英屬加拿大及黑暗大陸總論”等。下面對此書的認識哪一個最準確A.這是十八世紀初期英國人對世界地理的看法B.這是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人對世界地理的描述C.這是二十世紀初期日本人對世界地理的分類D.這是中國在二次大戰后對新國家出現的敘述11.以1930年1月為例,中國絹織物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比下降2.9%,庫存量增加5.2%:襪子的銷售額下降9.5%,庫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間,生絲消費量從62萬袋降到45萬袋,減少了27%。這反映了A.傳統經濟具有抵抗性 B.民族工業衰退明顯C.國內繅絲技術的進步 D.國際市場需求萎縮12.19世紀上半期起,法國美術界興起“農村熱”,描繪農村景象或生活的畫作明顯增多,著名的如米勒的《拾穗者》。以社會上層人土為主、一向保守的“巴黎沙龍”也逐漸選入此類畫作。這主要說明當時A.農村是法國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B.城市壓力使人們向往農村悠閑生活C.畫家同情農業的衰敗和農民困苦D.社會生產的改進和城鄉聯系的密切13.《齊民要術·卷八》記載了一種當時中原地區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兩指大小的塊,再把斫碎的豬肉熬成濃湯,加一把蔥白和各種各樣的調味料,就用鹿頭肉蘸著肉湯吃。這反映了()A.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 B.民族間文化的交融C.漢民族飲食的多樣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學性14.明清之際的儒學家們,對泛濫已久的王學末流抨擊甚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強大潮流,如顧炎武不僅在理論上把王陽明視同禪學并大加撻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學泛濫的惡果。這反映了A.陽明心學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B.宋明理學內部開始出現分歧C.提倡經世致用成為時代主流 D.社會變革促進儒學煥發生機15.“如果說有致命的一擊,那么一擊是在1204年,那時帝國的范圍仍然從亞得里亞海延伸到了敘利亞門戶,而不是1453年,那時君士坦丁堡落入了龐大帝國,就像過于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掉下來?!边@段話中出現的兩個“帝國”指的是A.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B.都為拜占庭帝國C.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 D.都為奧斯曼帝國16.以下兩幅圖片用于研究性學習,與之最契合的主題是A.清代建筑風格的全盤西化 B.八國聯軍的侵華罪行C.西歐歷史上的“中國熱”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7.《工廠游記》一書針對童工的勞役和剝削問題,提出國家應出錢買斷私人企業,創造“國家車間”和“國家工廠”。贊同此說的是A.盧梭 B.彼得一世 C.馬克思 D.羅斯福18.胡適在《談新詩》中寫道:“初看起來,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問題,算不得重要。卻不知形式和內容有密切的關系。若想有一種新內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庇纱丝芍m的主張旨在A.打破舊束縛促進思想解放B.廢除格律詩推廣新體詩C.廢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話文D.推翻舊制度建立新社會19.“這種制度,從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互相攻訐、互相傾軋的弊病,能夠保證集中領導與廣泛民主的有機統一。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這個制度……”“這個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基層民主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協商制度20.城市國家最早產生的地區是A.① B.② C.③ D.④21.湯因比曾這樣評價一件史事:“順利地在舊瓶里裝了新酒,還不至于引起舊瓶的爆炸?!辈⒄J為:“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這種勝利應該當作一種驚人的技藝”。湯因比所評價的是A.美國聯邦共和國的確立B.法國共和制度戰勝君主制度C.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D.近代德國憲法和議會裝飾下的皇帝專制22.外國資本主義深刻影響近代中國經濟。結合所學知識,對下表數據的解讀正確的是甲午戰爭前后外資在華十萬元以上企業概況甲午戰前五十年間甲午戰后二十年間工廠數23家136家資本額7631000元10315300元A.民族資本主義陷入蕭條 B.外商加大對華資本的輸出C.中國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D.外資企業形成了行業壟斷23.南宋理學家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人類社會的法則 B.封建綱常倫理C.社會發展規律 D.宇宙間的真理24.由于從事革命活動引起歐洲各國政府的恐懼,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驅逐。下列空間地點中與馬克思的活動對應正確的是A.①——學習德國古典哲學,組建“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B.②——主編《德法年鑒》,參加1848年歐洲革命C.③——創辦“正義者同盟”,發表《法蘭西內戰》D.④——開始《資本論》寫作,創建和領導第一國際25.西周實行“世祿制”,各級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戰國時期,官員大都實行俸祿制,發放糧食依量官職高低而存在等級差別,高者萬石。這一變化A.減輕了土地兼并現象 B.調動了官員的工作主動性C.瓦解了傳統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權制的形成26.在宗教改革時期,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經》譯成英語,并主張《圣經》是信仰唯一的根據。同樣,馬丁·路德也于1534年譯出德文本的《圣經》。這些做法在當時A.削弱了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B.徹底摧毀了羅馬教皇的政治權威C.推動了歐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27.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出版的許多書籍有關于蘇聯民眾生活狀況的描述:“他們想知道更多攸關生活的問題,像是薪水與住家環境等”;“當我們回家時,卻沒有電可用,也沒有水”;“集體農莊農戶減少,人們失去了對土地的興趣”。這最能說明A.蘇聯的改革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效B.集體農莊推動了蘇聯的城市化進程C.蘇聯經濟的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提供了借鑒28.中國共產黨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中國共產黨提出這一主張有利于A.推動國民革命不斷深入 B.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奪取解放戰爭最后勝利29.“到1700年英國的制度框架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環境。……現在舞臺已經為產業革命布置就緒。”這里的“制度框架”不包括A.君主立憲制度 B.私人企業制度 C.私人產權制度 D.現代工廠制度3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陽居民,“徙三萬家麗邑(今陜西驪山附近),五萬家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這兩次移民得以實施的有利條件包括①建立中央集權②吞并六國③北擊匈奴④焚書坑儒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靖倭亂”的發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導致的全球化與中國市場需求之間相互矛盾和沖突的結果。1567年,嘉靖皇帝癡逝,隨后隆慶皇帝即位。隆慶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開海,允許津泉兩府商人出海貿易,“準販東、西二洋”,從而形成隆慶開海的局面。有人測算,晚明從月港流入中國的白銀,16世紀七十年代年均約28.5萬兩,八十年代年均約88.9萬兩,到1600年以后年均達到100萬兩的規模。伴隨著白銀的大量流入,中國的商品也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東南亞各港口。與此同時,明末的海外市場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闊、亭、數等地區的絲織業、棉織業、染織業、制殼業、鐵器業、制糖業等行業的發展?!幾躁惛邉佟堵c開海:明朝海外貿易政策的重大變革》材料二1898年,清廷下話:“歐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國均不侵占。現當海禁潤開,強鄰環何,欲圖商務流通,隱杜視艦,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苯涍^新政期間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國自開商峰(意即中國主動開放的通商口岸,它與條約口岸的實質區別在于是中國政府還是西方列強控制了口岸的政治決策權及行政管理權)的數量已由成成時期的3個增加至19個,如果加上同時期東北開放的16個,其數量已多達35個?!幾詶钐旌辍督袊蚤_商峰研究述論》材料三自2013年設立上海自貿區至令今,我國已設立四批自貿區,再加上剛剛宣布的海南自貿區(港),我國的自貿區數量將達到12個,正是這些自貿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門戶。除了海南的跨“級”連跳,直接批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和自由貿易港外,其他已經獲批設立的10個自由貿易區最有機會實現升級“自貿港”?!碜院蛎摇段覈鴦撧k經濟特區的歷史進程和當代價值新論》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隆慶開海的歷史背景,并分析其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比較隆慶開海與晚清自開商埠的異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晚清自開商埠。(3)根據材料三,簡析新時期中國自貿區(港)設立的作用。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盧浮宮的歷史始于13世紀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的城堡。14世紀,被查理五世改為王宮并進行擴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來,即便擴建,盧浮宮仍不足以體現王權的尊嚴與榮光。于是,他斥巨資新建凡爾賽宮,盧浮宮不再是法國政治中心,但依舊是王室收藏藝術珍品的地方。1791年,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既是王室居所,也是匯集科學、藝術的紀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場所。次年,國民議會進一步宣布,盧浮宮將屬于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1793年,盧浮宮正式向公眾開放。19世紀初,盧浮宮的擴建規模空前,在拿破侖的東征西伐中,被征服國家的大量藝術珍品變為盧浮宮的藏品。滑鐵盧戰役失敗后,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奪而來的藝術珍品留在了盧浮宮。第三共和國時期,共和派特別重視利用各種平臺與途徑開展公民教育。為此,他們通過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導人民》之類的作品,將盧浮宮打造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場所?!獡我幻瘛侗R浮宮:“法國的象征與驕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貴文物以各種方式流出宮外。后來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員會在組織點查清宮物品時,發現清室復辟的企圖。為杜絕這一妄想,委員會認為必須迅速成立故宮博物院。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宮成了故宮,終于向平民百姓開放。此后,國民政府組織人員整理、刊布清宮檔案,共出版各類檔案書刊達50余種,300多冊,1200萬字,同時也產生了我國近代第一批從事歷史檔案工作的專業隊伍。抗戰爆發后,故宮博物院數十萬件文物,歷時十余年,行程數萬里,南移西遷,文物基本無損,創造了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的奇跡。新中國成立前夕,故宮部分文物被轉運。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國有了兩個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1995年,兩岸故宮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國寶薈萃》,故宮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獡嵭理怠豆蕦m博物院80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19世紀盧浮宮博物館的主要變化,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故宮博物院成立的意義,并簡述抗戰迄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故宮博物院與盧浮宮博物館在人類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上所做出的共同貢獻。33.中原經濟區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河南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涌現出了許多歷史文化名人。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類別人物成就兩漢時期河南地區文化的特點天文學“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醫學張仲景文學東漢文學家,精于天文數理,又善詩賦,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悲憤詩》。材料四河南地處中原,河流密布,形成了發達的水路交通,漢代以洛陽為中心還形成了發達的陸路交通,齊魯儒學、關中法家思想、楚老莊思想和舞樂文化都在中原匯萃。……經濟的發展使河南出現了不少富商大賈和擁有萬金的大地主,他們憑著雄厚的經濟實力踏入仕途,或建功立業,或著書立說。西漢昭帝以后,韓延壽、黃霸任潁川太守,召信臣任南陽太守,都能興辦學校,廣推禮教,聘用賢良,懲貪除奸,改變了當地鄙樸的民風,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獎⑻椤对囄龊幽蠞h代學術文化繁榮的原因》(節選)(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代河南地區文化繁榮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五(3)圖1所示紀念塔是為紀念哪一事件而建?該事件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提供了怎樣的經驗教訓?根據圖2并結合所學分析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方向為什么選擇中原地區,有何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據“十位青年男女”、“14世紀意大利”、“反對教會、揭露僧侶的腐敗和虛偽”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薄伽丘的《十日談》的內容,故選C;A項是斯多亞學派代表,排除;B項主張以人性對抗神性,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是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排除。故選C。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重農抑商政策。“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的信息表明中國并沒有因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喪失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發展為工商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利于貿易發展的一面,排除B。C項不是題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銀沒有轉換為資本。未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選D??键c:重農抑商政策點評:由于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人和商業征收重稅,商人經商致富后并沒有把財富轉化為資本,而是買田置地,這樣沒有轉化為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和市場,阻礙了中國社會的轉型。3、B【解析】
據材料“文藝復興藝術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種宗教藝術,不僅僅指它所表現的主要是宗教因素,而且指它所張揚的主要是基督教信仰。僅以繪畫作品為例,1420—1539年的意大利,注明日期的圖畫共有2033件,其中87%是宗教畫?!笨芍乃噺团d時期的作品所張揚的主要是基督教信仰,B符合題意;A不是材料主旨;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傳承傳統文化主要是希臘羅馬文化,材料沒有涉及,C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孕育享樂的現實主義”,D錯誤。4、D【解析】
材料顯示,國共合作形成后,中共將自己的主要工作定位為在國共合作中幫助國民黨發展其組織,擴大其影響.適應了國民革命運動,D項正確;以國民黨名義進行宣傳仍利于工農運動開展,但不利于中共地位提升,排除A、B;土地革命是在國民大革命失敗之后興起的,排除C。5、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企業產品由國營商業包銷,大部分企業已不再需要進行廣告宣傳,從而導致廣告業務的全面萎縮,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是在抗戰勝利后,但并未出現材料中情形,排除;國共內戰規模擴大也不會造成商業電臺被取消等情形的出現,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新興經濟的產生及影響,D選項錯誤。故選A。6、D【解析】
老物件屬于實物史料,根據材料“這些老物件訴說了每個家庭的歷史,也折射了新中國七十周年的風風雨雨”,可知實物史料可以成為史料實證的重要方式,選項D正確;選項A表述錯誤,口述史料帶有主觀性,其史料價值不及文獻史料,選項A排除;選項B表述絕對,排除;選項C與題無關,排除。7、B【解析】
據材料“同樣以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的民族或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實行君主制”“每次弒君過后,仍舊不得不尋找一位與王室有關的人出任國君?!笨芍?,作者意在強調君主制維系血緣關系、鞏固民族統一,故B正確;材料中作者對君主制基本持肯定態度,“象征專制、黑暗、野蠻”材料不能體現,故A錯誤;作者并沒有指出君主制是當時社會最好的選擇,C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君主制“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D錯誤。8、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杜魯門主義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的制度”,“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未來的世界格局將取決于我們”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美國要主宰世界,建立全球霸權。故此題應選D項。A與題干時間不符,BC在題干中沒有反映。考點: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杜魯門主義9、D【解析】
材料“個人如果把私利凌駕于社會利益之上,他就應該受強制去遵守公共意志?!斌w現的是盧梭的社會契約思想,故D正確。10、C【解析】
材料中的“中國本部、滿洲”是作為兩個國家出現的,所以可以推斷是日本在大陸政策指導下的設想,將中國東北從中國分離出去,建立滿洲國。故C正確;十八世紀初期英國人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排除A;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人也不存在對中國侵略的意圖,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被打敗,不存在“滿洲國”,排除D。故選C。11、D【解析】
材料信息是,1930年1月,中國絹織物、襪子以及生絲的銷售額均有下降,但庫存量卻增加了。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和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中國紡織品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有關,故D正確;材料和傳統經濟的抵抗性無關,故A錯誤;此時民族工業有了快速發展,故B錯誤;材料不涉及國內繅絲技術,故C錯誤。12、D【解析】
材料說明社會上層的人士的聚會中逐漸選入現實主義繪畫的創作題材,主要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導致城鄉生活的變化,這說明社會生產的改進和城鄉聯系的密切,D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農村是法國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A錯誤;材料說明的是現實主義畫作的題材問題,并不是說明城市壓力使人們向往農村悠閑生活,B錯誤;材料也沒有突出畫家同情農業的衰敗和農民困苦的信息,C錯誤。13、B【解析】
據材料“當時中原地區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就用鹿頭肉蘸著豬肉熬成濃湯的肉湯吃”可知,鹿頭煮熟是游牧民族的吃法,豬肉熬成濃湯是農耕民族的吃法,這體現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飲食文化的融合,B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A錯誤;據上分析可知《齊民要術·卷八》體現的是民族融合,C錯誤;D與材料無關。14、D【解析】
明清之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部分儒生抨擊傳統儒學的弊端,是對儒學的批判和繼承,即社會變革促進儒學煥發生機,故D選項正確;農民起義導致明朝滅亡,故A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未體現理學內部的分歧,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經世致用的思想,故C選項錯誤。15、C【解析】
根據材料“那么一擊是在1204年,那時帝國的范圍仍然從亞得里亞海延伸到了敘利亞門戶”結合所學可知,1204年,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因此材料中第一個“帝國”是指拜占庭帝國,材料“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了龐大帝國”可知,145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因此第一個“帝國”是指奧斯曼帝國,C項正確;排除A、B、D項。16、D【解析】
從材料中的建筑樣式可以看出,這些建筑是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因此能夠反映出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故D正確。17、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張建立公有制,進而消滅階級剝削的根源。材料中的“國家車間”和“國家工廠”體現的是馬克思的公有制思想主張,C選項符合題意;盧梭的主張是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A選項排除;彼得一世統治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領域進行西化改革,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屬于封建君主,B選項排除;羅斯福新政最大的特點就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并非主張建立公有制企業,D選項排除。18、A【解析】
從材料“若想有一種新內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可知,胡適強調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故A正確;材料中沒有具體強調廢除和推廣的詩體,故B排除;“廢止”說法過于絕對,故C排除;材料中強調的是思想文化方面,沒有提到政治制度,故D排除。19、D【解析】
依據材料“從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互相攻訐、互相傾軋的弊病”來看,這個制度指的是政黨制度。依據所學可知,中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D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人民利益的,A錯誤;基層民主制度是協調解決基層問題的,B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C錯誤。故選D。20、C【解析】
城市國家最早產生的地區是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圖中③是兩河流域,故C正確;①是位于非洲的埃及;②位于亞洲的印度;④是中國;均不是最早產生城市的國家,排除A、B和D。故選C。21、C【解析】
材料“順利地在舊瓶里裝了新酒,還不至于引起舊瓶的爆炸……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反映了英國在君主制的“舊瓶”里裝進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新酒”,促進英國社會穩定發展,故C正確;美國聯邦共和國的確立,并沒有君主制的“舊瓶”的歷史,故A錯誤;法國共和制度已經取代了君主制,并不存在“舊瓶里裝新酒”的問題,故B錯誤;近代德國憲法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不符合“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故D錯誤。故選C。22、B【解析】
對比表中甲午戰爭前、后外資在華十萬元以上企業數量,可知甲午戰爭后外商加大了對華資本輸出,B項正確;僅從外資的增多,不能得出當時“民族資本主義陷入蕭條”的結論,A項錯誤;中國自然經濟完全解體是在新中國完成三大改造以后,C項錯誤;只有外資企業的工廠數和資本額,不能說明其形成了行業壟斷,D項錯誤。23、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北宋時,儒家學者融合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學的義理,形成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南宋朱熹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范及等級秩序的三綱五常,要“存天理,滅人欲”,因此程朱理學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故B正確;“存天理,滅人欲”無法體現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故排除A。C項,社會規律體現唯物主義思想,與理學的唯心主義不符,排除;天理屬于客觀唯心主義,不符合宇宙間的真理的說法,排除D。24、D【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在英國開始寫作《資本論》,創建和領導第一國際,故D選項正確;學習德國古典哲學,組建“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是在布魯塞爾,故A選項錯誤;馬克思主編《德法年鑒》在法國,但沒有直接參加1848年歐洲革命,故B選項錯誤;創辦“正義者同盟”,發表《法蘭西內戰》在法國,故C選項錯誤。25、D【解析】
戰國時期實行俸祿制,根據官職高低發放,這是對世卿世祿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強君主集權,D正確;官員俸祿制度的出現和土地兼并之間并無因果聯系,而且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制剛剛確立,土地兼并現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祿制存在等級差異,對于官員工作主動性方面的調動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絕對,排除。26、D【解析】
本題考查宗教改革。依據材料“把《圣經》譯成英語,并主張《圣經》是信仰唯一的根據”、“馬丁·路德也于1534年譯出德文本的《圣經》”可知這體現了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有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族國家的形成。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宗教改革反對的是教會,并不反對基督教,沒有削弱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B選項錯誤,“徹底摧毀”一詞表述過于絕對;C選項錯誤,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對羅馬教會的統治,與歐洲的民主政治無關。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27、D【解析】
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出版了許多關于蘇聯民眾生活狀況的書籍。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其目的是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借鑒,故D正確;“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效”說法過于絕對,故A錯誤;材料體現不出集體農莊的作用,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蘇聯經濟的農輕重比例,故C錯誤。28、C【解析】
材料反映了為了建立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產黨對根據地政策進行了調整,而且改編了軍隊。C正確;國民革命時期國共處于合作的關系,而且沒有蘇維埃、紅軍,A錯誤;材料表明共產黨為了團結一切力量,改變了根據地建設的政策,B錯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有助于抗日戰爭的結束,解放戰爭還未開始,D錯誤。故選C。29、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1700年英國的制度框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政治框架是包括君主立憲制度、私人企業制度和私人產權制度;而現代工廠制度是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后確立的;所以答案選D。【詳解】30、A【解析】
從材料中的時間可以看出,此時秦已經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故A項正確;③北擊匈奴
④焚書坑儒與此材料無關,排除BC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背景:海禁政策加劇了社會矛盾;新航路的開辟;明朝政局的變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影響:白銀大量流入,加速了中國白銀貨幣化;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商品大量出口(海外市場的拓展)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了中國同世界的交流,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2)異:隆慶開海是一口通商,晚清自開商埠開放地域范圍廣;隆慶開海主要是因為海禁加劇了社會矛盾,而晚清自開商埠則是民族危機加深后的調整。同:都順應了世界潮流,維護了國家利益;密切了中外聯系。評述: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促進口岸城市的近代化;客觀上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體現了國人的危機認同感及對外觀念的近代化;但是晚清自開商埠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廣開口岸”和外國經濟勢力占優勢的不利局面;隨著自開商埠的增多和地區的擴大,自開商埠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3)作用:擴大了對外開放格局;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窘馕觥?/p>
(1)背景,根據材料一“全球化與中國市場需求之間相互矛盾和沖突的結果……隆慶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開海,允許津泉兩府商人出海貿易”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矛盾、新航路開辟、政局變動、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等方面概括隆慶開海的歷史背景。影響,據材料一“伴隨著白銀的大量流入,中國的商品也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東南亞各港口。與此同時,明末的海外市場需求也直接刺激了……行業的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白銀流入、財政收入、商品出口、中國同世界交流等方面分析其影響。(2)異同,根據材料二“現當海禁潤開,強鄰環何,欲圖商務流通,隱杜視艦,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中國主動開放的通商口岸,它與條約口岸的實質區別在于是中國政府還是西方列強控制了口岸的政治決策權及行政管理權”,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通商地域范圍、通商原因等方面比較隆慶開海與晚清自開商埠的不同,從世界潮流、國家利益、中外聯系等方面比較隆慶開海與晚清自開商埠的相同。評述,結合所學知識從維護主權、城市近代化、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觀念近代化等方面說明其積極性;從根本的不利局面、便利西方經濟侵略等方面說明其消極性。(3)作用,根據材料三“正是這些自貿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門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對外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等方面簡析新時期中國自貿區(港)設立的作用。32、(1)主要變化:從凸顯王權的政治中心到成為公共文化教育的場所;館藏規模擴大(藏品日益豐富)。原因: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的推動;殖民擴張與掠奪;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業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 2025過失性解除勞動合同協議示范文本
- 2025合同范本之辦公樓裝修施工合同
- 2025年度煤炭代理銷售居間合同
- 2025電力工程施工合同書
- 2025延期借款合同協議
- 2025車庫車位買賣合同協議書
- 2025合同范本匯編
- 2025合同范本大全2
- 2025年企業專項投資基金合同標準范本
- 醫院不良事件上報制度
- MTK安全架構研究-全面剖析
- 智能定時開關插座設計與制作
- 醫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工作制度
- 18《井岡翠竹》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23年版)》
- 江漢區2023-2024學年下學期期中八年級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常見的天氣系統 提升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 《客至》課件 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CNAS-CL02-A004:2018 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在臨床免疫學檢驗領域的應用說明
- 大學生舊物回收創業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