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民族中學高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民族中學高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民族中學高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民族中學高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民族中學高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民族中學高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世紀法國多數基督教神學家認為游戲是“魔鬼的禮物”,除個別技巧類游戲外,原則上反對游戲。但從15世紀開始,兒童玩具或游戲場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宗教肖像畫之中,游戲也成為純真乃至圣潔的象征。這一變化A.受到了文藝復興的影響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動C.推動了兒童教育的普及 D.表明俗世與宗教的分離2.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適應D.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3.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下列選項中,能夠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明清時期,徽州木刻版畫蓬勃發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圖》《蘇武牧羊圖》《狀元及第》《昭君出塞》等。這一現象反映了A.市民階層價值追求 B.藝術的教化功能C.雕版印刷術的發展 D.進步思想的影響5.據記載,中國的紡織公司從1911年的22家增長到1919年的54家,到1921年已達109家;面粉廠從1916年的67家增長到1918年的86家,這反映了當時A.一戰為工業發展創造條件 B.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C.清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D.民族工業擺脫對外資依賴6.長篇小說《南方與北方》中的一些情節反映了19世紀中期英國的某種歷史現象。下表是小說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生活片段,這反映出當時英國()地點故事情節陳爾斯通(南方農業小鎮)馬格麗特與表妹伊迪絲一直在談著結婚的儀式和禮服,還談到使一架鋼琴的琴音調整是多么困難,以及伊迪絲婚后到蘇格蘭旅行時應該帶些什么衣服米爾頓(北方工業城市)馬格麗特在為家里尋找傭人時發現,米爾頓的女人們寧愿干工廠里薪水更高又有著更大獨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傭人A.婦女外出活動增多 B.女性工作權利獲得保障C.傳統社會觀念變革 D.工業革命激化社會矛盾7.狄德羅曾說:“詩需要一些壯大的,野蠻的、粗獷的氣魄,想象力被傷心慘目的景象所激動”;“只有具有強烈情感和天才的詩人才能寫出真正的好詩”。這反映出狄德羅的言論A.具有強烈的反理性色彩 B.體現了浪漫主義精神C.通過現實主義勾畫未來 D.把啟蒙運動推向頂峰8.既是同時并存的三個部族集團,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個王朝。下列符合這一條件的是A.夏、商、周 B.魏、蜀、吳 C.遼、宋、金 D.遼、金、元9.明朝萬歷以來,松江地區就有男子以縫襪、制鞋為生的。太倉城中,有許多男子靠操軋花生活。溫州地區,除婦女勤于紡織外,許多紡織品是出于男子之手。這種現象表明A.傳統社會分工變化 B.租佃關系日漸發展C.工商市鎮普遍興起 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10.古代羅馬統治者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不包括A.為國家權力提供法律依據B.緩解社會矛盾,鞏固帝國的社會基礎C.保護私有財產,籠絡上層人士D.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立法提供范本11.明代黎淳有《爆竹》詩:“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該詩歌頌了火藥制成爆竹產生的絢麗美景,這一時期火藥發揮的最重要作用應是A.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B.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C.使世界戰爭走向現代化 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12.抗日戰爭時期,一部分歷史學家將研究重點集中到宋金、宋元之際、明清之交、晚清等異族入侵的特殊歷史時期。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樹立民族自信心 B.吸取歷史教訓C.探尋抗戰的方法 D.抨擊日本侵略13.1991年《歐洲聯盟條約》、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3年《哥本哈根協議》的簽訂表明,歐洲共同體將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共同的貨幣、外交和安全政策與防務的歐洲聯盟。歐盟的建立有利于構建A.區域統一的世界B.多元并存的世界C.歐洲協作的世界D.歐俄均衡的世界14.16世紀以來,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種植本國所出產的橄欖、葡葡和桑樹等,強迫種植西班牙和歐洲市場上特別需要的棉花、可可、藍靛、煙草等產品。其目的是A.為本國工業品開辟市場 B.壓制殖民地的獨立思潮C.變殖民地為其經濟附庸 D.維護全球商業中心地位15.陳旭麓指出:“‘新’有兩種含義,(一)是質變和飛躍的產物,這是性質之新;(二)在性質不變的條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這是形式之新?!币韵聦儆诘诙N含義的是A.洋務運動B.維新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16.1841年,英國保守黨黨魁皮爾在未獲得維多利亞女王支持的情況下參加競選,最終獲勝并迫使女王命其組閣、記者克羅克評論此舉為英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為國王挑選首相的做法”,這反映出,當時英國A.議會政治進一步完善 B.首相必須對國王負責C.人民可直接選舉首相 D.執政黨與國王的對立17.下表“史實”與“推論”適切度更高的應該是史實推論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大型宮殿A.二里頭遺址與文獻記載的夏在地域上最為吻合,證明夏朝的存在B.二里頭遺址的地層年代與傳說的夏代在時間上相當,證明夏朝的存在C.二里頭出土文物可以證明夏禹治水的傳說D.大型宮殿建筑說明社會分化和強大權力機構已經存在A.A B.B C.C D.D18.據清末某官員記述,自1888年漠河金礦創辦運行,“時不過二年,驟能如此其盛,若沿邊一帶,礦務漸次開拓,商務即可漸飲騰茂,星羅棋布。邊境雖虛,何嘗不可借開礦招商而實之哉?!边@表明了當時A.鼓勵實業的政策成效顯著B.官辦企業促進了商業繁榮C.民族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D.開辦漠礦有利于鞏固邊防19.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指出:“我們對于外國的資本應采取的態度如對水一樣,有時候、有的地方,在某種條件之下,我們應該掘井取水,或開河引水;在別的時候、地方和條件下,我們則必須筑堤防水。”蔣廷黻意在強調A.應理性看待列強的資本輸出 B.列強對華投資的目的不純C.外國在華資本的作用將凸顯 D.用近代化史觀看待列強侵華20.宋子文認為通貨膨脹的威脅已經過去,因此不再拍賣敵偽財產;另一方面,繼承敵人的統制體系,要造成化公為私的國營企業,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紡與中蠶。這A.激化了國民政府與民眾的矛盾B.使民族資本主義獲得新生C.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D.為抗日戰爭提供物質基礎21.“‘正心誠意’是‘體’,修、齊、治、平是‘用’。故欲研究中國學術史,首須注重其心性修養與人群實踐,中國學術傳統主要在學為人。”作者認為中國學術傳統創始于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2.著名學者任鴻雋在1915年創刊的《科學》發刊詞中指出:“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據此可知,任鴻雋認為A.新文化運動方向已轉移 B.科學對民主有奠基作用C.科學革命成為當務之急 D.民主須與科學相互結合23.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重現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边@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A.反對舊道德崇尚現代文化 B.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 D.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24.14世紀中葉,英國頒布了教職選舉規章,規定英國教士的選舉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國解決;15世紀中葉,法國頒布了“實利準許法”等法規,在任命教職、解決司法糾紛和征稅三個問題上限制教皇的權力。這反映了一些西歐國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國家意識的興起C.天主教會的腐朽 D.封建專制制度的解體25.一位學者認為:“除了西方自由主義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體系?!辈⒄J為:“世界性的意識形態斗爭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將是經濟流通、無止境地解決技術問題、環境問題.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費者需求之滿足?!鄙鲜稣f法應出現于A.英國光榮革命成功時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C.兩極格局瓦解時 D.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時26.二戰期間,某次會議召開之時,蘇軍和美英聯軍雙方對德作戰的軍事進展已經大體勾勒出了二戰后歐洲的地緣政治輪廓,即蘇聯控制東歐,而西歐則在英美的影響之下。而且,在繼續完成對德作戰和戰后對徳國占領等問題上也達成了一致。此外,美國把爭取蘇聯加入對日作戰作為會議的重要議程。據此判斷,會議地點位于如圖A.① B.② C.③ D.④27.新聞圖片和文字說明構成的有機整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請為下列一組新聞圖片選擇一個最貼切的主題A.二戰后世界經濟的區域化 B.二戰后世界經濟的一體化C.二戰后世界經濟的制度化 D.二戰后世界經濟的多極化28.1987—1988年,鄉鎮辦、村辦、聯戶辦、個體辦農村小企業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農民稱之為“‘四個輪子’一起轉,大家奮力奔小康”。與此同時,鄉鎮、村級集體辦的較大企業出現了“迎頭趕上”的新趨勢,其數量日漸增多。這A.實現了農村的工業化B.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C.得益于經濟體制改革D.促進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29.從1928年起,美國證券商大幅開辟貴賓室,配備大量供女性閱讀的雜志,并派專人講解投資規則、股市變化和提供投資咨詢,大力倡言“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富人”。這主要反映了美國A.婦女解放運動成效顯著 B.金融業躍升為國家的支柱產業C.股票投機狂熱已現端倪 D.平等理念逐漸滲透到經濟領域30.周代法律規定士以下的人犯死罪處死刑時,要暴尸于鬧市;貴族犯死罪時,則秘密處決;王族犯罪用刑時不得使用使其喪失生育能力的刑罰。這反映了當時A.法律限制貴族特權B.法外特權的普遍化C.宗法倫理的法律化D.量刑定罪的隨意性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海外發現”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一般看來,這一變化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的人則意味著災難,如……因此,舊的慶祝歐洲“海外發現”的描述,受到一些以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觀點探討歐洲擴張經歷的歷史學家的廣泛挑戰?!溃㏑.R.帕爾默《現代世界史》請問:(1)1500年前后大西洋之世界地位的變化與哪一系列重大史實直接相關?(2)請列舉3項史實,替代材料中省略的內容。(3)根據材料最末一句所述“觀點”,對“發現新大陸”將如何評價?(4)請列舉評價“發現新大陸”的兩對(組)視角。32.材料早在明末,后金(清)勢力影響日漸擴大之時,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勢力紛紛向金政權示好或臣服,出現了貢貂活動。康熙中期,貢貂制度最終形成。貢貂制度是清王朝差別對待生產、生活風俗習慣不同民族部落的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服從、從屬和責任。它規定,貂戶每年只進貢一張貂皮,“戶部頒賜進貂人袍帽、靴襪、鞓帶、汗巾、扇子等物各一捆”。朝廷對進貢者的獎賞豐厚,同時設宴款待。貂戶通過一張貂皮就換來了平素難得的一些生活用品,貢繳積極踴躍。貂戶把全年獵獲的貂皮帶來備選,進貢后剩下的其他貂皮“不入等者,聽鬻”,出現“歲至寧古塔交易者二萬余”的局面。為了便于管理貢貂者,清政府把他們編入八旗,出則為兵入則為獵。每年貢貂時日臨近之前,當地的部族首領都要出面組織協調,一同前往繳貢。首領們受到清政府的優待,賞品不僅質優,且多為朝衣、朝褂、蟒緞等?!幾岳铠P飛《貢貂制度與清代東北治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政府貢貂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政府推行貢貂制度的作用。33.材料二戰即將結束之際,為把曾服務于戰爭的科學家留下,美國啟動建立智庫的蘭德工程。1948年,蘭德工程發展成蘭德公司。與傳統智庫不同,蘭德公司堅持自己只是一個非營利的民辦研究機構,獨立地開展工作。1947年,蘭德公司就已經向政府提供了人造衛星的高質量報告。1960年,蘭德公司開始研究核戰爭爆發后美國通信系統受到攻擊之后如何應變,從而建立了互聯網的前身——阿帕網。1972年,蘭德公司指出反恐的最佳方式是改造滋生恐怖主義的環境,反對美國直接出兵。20世紀70年代,蘭德公司逐漸開始涉足教育、城市管理等領域,如與荷蘭政府合作防洪工程;創辦研究學院,培養高級決策者,學員已遍布美國政界、商界;它還對中美建交、德國統一等重大事件進行了成功預測。今天,蘭德公司從事的研究有《無人駕駛技術:決策指南》《中非關系的發展: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啟示》《中國治理空氣污染可選政策的成本》等。——摘編自阿貝拉《白宮第一智囊:蘭德公司與美國的崛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蘭德公司發展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蘭德公司的特點并說明其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15世紀以后基督教神學從反對游戲變為認可游戲,并賦予游戲純真、圣潔的寓意,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解放作用,A項正確;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B項錯誤;宗教畫中出現玩具和游戲場面,與兒童教育“普及”無關,C項錯誤;神學認可游戲不能說明俗世與宗教的分離,D項錯誤。2、B【解析】

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表明其不通過極端手段已經無法維系其統治,說明封建制度已經喪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為B項。A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極端,排除;C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是經濟基礎不適應上層建筑,導致矛盾尖銳,不得不通過極端手段維系統治,而不是相適應,排除;D項,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是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孩兒枕是宋代定窯著名作品,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盛世滋生圖》描繪的是清代盛世境況。由此可知,能夠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①②③,故C正確,ABD錯誤。4、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十四孝圖》中主要強調孝等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內容,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龍袍》通過故事情節體現了忠孝的觀念;《昭君出塞》通過歌頌昭君為了漢匈兩族的邊疆安寧和百姓免遭戰爭之苦而遠嫁塞外的故事,宣揚忠孝觀念。根據所學知識,明清時期,歌頌忠孝觀念的木刻版畫蓬勃發展說明這時期的藝術具有教化功能,故B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明清時期忠孝觀念廣泛傳播的原因,與市民階層的興起無關,故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明清時期,徽州木刻版畫蓬勃發展,與雕版印刷術的發展無關,故C不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傳統的忠孝思想,不是進步思想的體現,故D不正確。5、A【解析】

材料反映1912--1921年民族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紡織業、面粉業等輕工業有了顯著的發展,主要原因是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故選A;甲午戰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B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912年清朝已經被推翻,排除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16年……1918年”,聯系所學我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分析解答。6、C【解析】

根據時間信息“19世紀中期”和“米爾頓的女人們寧愿干工廠里薪水更高又有著更大獨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傭人”可以看出,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傳統社會觀念正在發生變革,故答案為C項;材料不能說明婦女外出活動增多,排除A項;材料中米爾頓的女人們寧愿到工廠工作也不愿做傭人,說明工業革命給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不能得出女性工作權利得到保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矛盾激化不能反映,排除D項。7、B【解析】

狄德羅認為詩人作詩要有“想象力”,詩人要具有情感,才能創造出好詩,體現了文藝的浪漫主義精神,故答案為B項;狄德羅作為法國卓越的啟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狄德羅的浪漫主義情緒,排除C項;D項從材料信息解讀不出來,排除。【點睛】浪漫主義作家往往把理想作為現實加以描寫和歌頌,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對現實的批判;注重內心生活的描寫,著重描寫他們認為最美好的,也是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浪漫主義文學表現出這樣的特點,是因為當時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的弊端暴露得還不充分,文學家們雖然感到有點失落,但對資本主義未來還有割舍不掉的向往與憧憬。8、A【解析】

夏朝時期已經存在商和周的部族集團,后來商周又依次代替,故答案為A項;魏、蜀、吳是并存的三個政權,排除B項;遼被金代替,但都曾與宋并存,排除C項;遼、金、元不是并存的王朝,只是逐次更替的王朝,排除D項。9、A【解析】

材料體現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區手工業發展情況,社會分工“男耕女織”發生了變化,男子也參與手工紡織,故選A;材料不涉及土地租佃關系及資本主義萌芽,排除BD;材料只涉及松江、太倉、溫州地區手工業發展,不能反映工商市鎮普遍興起,排除C?!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松江地區就有男子以縫襪、制鞋為生的”“除婦女勤于紡織外,許多紡織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聯系“男耕女織”的特點分析解答。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為近代歐洲大陸立法提供范本屬于羅馬法的影響,不是古代羅馬統治者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D選項符合題意;為國家權力提供法律依據、緩和社會矛盾和保護私有財產等,都是羅馬統治者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ABC三項不符合題意。11、B【解析】試題分析:“這一時期”是指明代(13世紀到17世紀)時期,這正好是西方的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時期;火藥及火藥武器的外傳改變了使西歐的歷史進程,政治上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經濟上由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發展,相對孤立的世界成為聯系緊密的整體,故B項正確。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技成就·四大發明(火藥外傳)。12、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抗戰時期,歷史學家通過研究中國古代異族入侵的特殊歷史時期來展現中華民族反抗異族侵略的不屈意志,使國人對抗日戰爭勝利充滿必勝信心,因此A選項正確;其他選項均非主要目的,排除。故選A。13、B【解析】歐盟的建立有利于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現,這符合B選項表述的“多元并存”。14、C【解析】

西班牙強迫拉丁美洲殖民地種植西班牙和歐洲市場上特別需要的棉花、可可、藍靛、煙草等產品,明顯是把拉丁美洲變成西班牙的原料產地,成為其經濟附庸,故選C;西班牙要把拉丁美洲變成原料產地,不是商品市場,排除A;B項與題意無關,排除;西班牙沒有成為全球商業中心,D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C。15、A【解析】

材料可以分析出第二種“新”的含義其實就是中體西用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就是中體西用,故A項正確;BCD項是屬于“新”的第一種含義,排除。16、A【解析】

根據題干,保守黨黨魁皮爾作為第一個未得到國王支持而競選成功的首相,體現了國王對首相限制的大大削弱,議會政治進一步完善,故A項正確;英國首相對議會負責,排除B項;英國首相不是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議會選舉后產生,排除C項;材料中無法體現執政黨與國王的對立,排除D項。故選A。17、D【解析】

“大型宮殿”在古代一般是權力機構的表現,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國家政權,故D項正確;二里頭遺址中的宮殿遺址與文獻記載的夏在地域的吻合,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缺乏充分的證據,排除A;二里頭遺址的地層年代與傳說的夏代在時間上相當,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排除B;二里頭出土文物不能證明夏禹治水的傳說,排除C。故選D。18、D【解析】從材料信息“邊境雖虛,何嘗不可借開礦招商而實之哉?!笨芍敃r開辦漠河金礦有利于鞏固邊防,更是直接針對沙俄的侵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沙俄率先開采同漠河金礦同屬一脈的黑龍江左岸的礦產,造成壓迫我方的形勢,故答案選D;鼓勵實業的政策是清末新政時期才出現,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A;漠河金礦是清政府洋務運動時期興辦的官督商辦性質的民用企業,BC排除。點睛:抓住關鍵信息“清末某官員記述”“1888年”“邊境雖虛,何嘗不可借開礦招商而實之哉。”緊扣材料并結合所學洋務運動的知識分析解答。19、A【解析】

外國在華資本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作用是雙重的,這就要求我們理性看待列強的資本輸出。故答案為A項。B項列強對華投資有純經濟目的,有具有政治目的,投資的目的并非不純,排除;C項材料并未強調列強在華資本作用的呈現狀況,排除;D項材料沒有體現中國的近代化,排除。20、A【解析】

材料表明宋子文以統制經濟體系化公為私,為四大家族企業的擴張提供了國家政權方面的幫助,加速了官僚資本的擴張,激化了國民政府與民眾的矛盾,故A正確;材料反映宋子文以統制經濟體系化公為私,加速了官僚資本的擴張,官僚資本的擴張壓制了民族資本占有發展,B錯誤;“化公為私的國營企業”的中紡和中蠶是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的擴張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排除C;材料“繼承敵人的統制體系”,應是抗戰勝利后,故D錯誤。21、D【解析】

材料“注重其心性修養與人群實踐,中國學術傳統主要在學為人”,這反映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觀點,故D符合題意;孔子和孟子是早期儒學代表人物,主張仁政和德治,故AB不符合題意;董仲舒是漢代儒學代表人物,主張罷黜百家,故C不符合題意。22、D【解析】

材料“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表明任鴻雋主張民主制度發展必須與科學思想進步相結合,故D正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為民主與科學,材料政治強調的是民主與科學的關系,沒有偏離方向,故A不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科學與民主的關系,沒有突出科學是民主的基礎作用,故B不正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人們的思想,宣傳民主與科學,故C不正確。23、D【解析】A項中“反對舊道德”的說法與題目中的信息“沒有全盤反傳統……使……傳統重現光芒”不符;由題目中的信息“沒有全盤反傳統”可知當時的知識分子對傳統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繼承的科學態度,故B項“混淆”的表述過于絕對化,應排除,本題應選D項;傳統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對舊文化全盤否定,本則材料卻指出白話小說和民間文學得到發揚光大,體現出新文化運動一定程度上傳承和創新了舊文化。【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24、B【解析】

由材料“規定英國教士的選舉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國解決”“在任命教職、解決司法糾紛和征稅三個問題上限制教皇的權力”可知,當時的英國和法國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教分離,體現了本國事務交由本國解決的發展趨向,即民族國家意識開始興起,故選B。宗教改革發生于16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材料只能體現為對教權的限制,沒有提及天主教會腐朽的相關史實,排除C;如果14和15世紀封建專制制度已經解體,那么就不會有后面的啟蒙運動,排除D。25、C【解析】

題干認為西方世界的優越性在于其民主制度,世界性的意識形態斗爭已經結束,經濟流通、技術問題和環境問題等成為世界性問題,說明這一時期冷戰結束,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政治日趨民主化,而且環境問題、科技問題等成為突出問題,C正確;光榮革命成功時,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因此還不存在意識形態問題,排除A;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時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不存在世界性的意識形態斗爭,排除B;世貿組織成立時間是1995年,此時冷戰尚未結束,排除D。26、A【解析】

由材料信息“蘇聯控制東歐,而西歐則在英美的影響之下。而且,在繼續完成對德作戰和戰后對徳國占領等問題上也達成了一致。此外,美國把爭取蘇聯加入對日作戰作為會議的重要議程”可知,此次會議是雅爾塔會議。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會議地點位于①處,故A正確;②是波茨坦,③是開羅,④是德黑蘭,故BCD錯誤。27、C【解析】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貨幣體系,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是貿易體系,這些組織的建立都有利于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故C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國際貨幣體系,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也是國際性的貿易組織,都不是區域集團,故A錯誤;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以及后來的世貿組織都有利于世界經濟一體化,但世界經濟一體化至今未實現,故B錯誤;材料中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并不能反映出世界經濟的多級化,故D錯誤。28、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辦企業的大量出現主要和經濟體制改革有關,盤活了經濟發展的活力,C選項符合題意。1987-1988年實現了農村的工業化的說法不符合史實,A選項排除。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試點開始,D選項排除?!军c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始于1978年,歷經改革啟動和局部試驗階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階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2000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過28年的歷程。29、C【解析】

1928年美國證券商針對女性在內的廣大社會成員進行的大量投資與宣傳活動,體現了美國的股票投機狂熱已現端倪,C項正確;證券業開設的貴賓室中配備大量供女性閱讀的雜志是為了吸引女性投資者,不能說明婦女解放運動的成效顯著,A項錯誤;金融市場的投資熱潮不能說明金融業躍升為美國的支柱產業,B項錯誤;平等理念逐漸滲透到經濟領域不是材料要反映的最主要問題,D項錯誤。30、C【解析】

題意主要反映了周代不同等級的犯人的死刑處置方式,沒有體現法律對貴族特權的限制,更沒有涉及到法外特權的內容,故排除A、B項;等級不同的死罪犯人死刑的處置方式不同,反映了宗法倫理的法律化,故選C項;題意只反映了死刑的處置,沒有說明量刑定罪的隨意性,故排除D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抵達美洲,開辟了歐美航路(或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現”);隨后西歐各國殖民者紛至沓來。(2)西歐殖民者來到美洲開展殖民掠奪(或寫掠奪黃金等貴金屬),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美洲土著被掠奪、遭殺戮;非洲土著被擄略販賣到美洲為奴。(3)開啟了非洲、美洲可怕的災難史。(大意相似即可)(4)主觀動機與客觀后果的視角,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的視角,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影響的視角,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視角,區域歷史與全球歷史的視角,等等(任寫2對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試題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