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一中2025屆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世紀80年代,康有為在《禮運注》等著作中闡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認為大同世界應“無國家,全世界置一總政府,總政府及區政府皆由民選”;“死則火葬,火葬場比鄰為肥料工廠”。這反映出當時A.社會主義思想盛行 B.維新思潮開始出現C.傳統觀念受到挑戰 D.君主立憲思想成熟2.19世紀50年代,咸豐帝不得已采取依靠地方的做法:下令各省興辦團練,允許地方征收厘金、辦理捐輸以補軍費不足。上述做法直接導致了A.軍閥割據局面形成B.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C.清朝統治土崩瓦解D.中央集權體制出現嚴重危機3.下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分區圖(Ⅰ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Ⅱ稻作農業經濟文化區,Ⅲ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據此可知A.早期中華文明呈現區域性特征B.文化分區取決于自然地理環境C.中原文化區是中華文明的中心D.黃河流域的稻作農業相對發達4.唐初,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后來發生了變化:執掌行政職能的尚書省地位下降,與決策職能相關聯的中書省、門下省地位上升。這表明A.中書省、門下省決策權擴大 B.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廢除C.君權與相權的關系有所調整 D.政府的行政效率極大提高5.有人說,是哥倫布給美洲帶來了今天的繁榮;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卻說,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侵略與種族滅絕的先鋒。上述評價的差異反映了價值判斷的A.客觀性B.隨意性C.相對性D.時代性6.社會消費基金是除給職工支付工資外,國家用于居民的公共福利基金。閱讀下面“1933年和1937年蘇聯社會消費基金狀況”表,該表反映出這一時期蘇聯年份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人均從消費基金獲得的收入(盧布)1933年22.161.731937年29.1234A.新經濟政策推行按勞分配 B.工業生產以消費品為主C.國家收入分配關注到民生 D.斯大林體制的活力衰退7.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廟之禮”的史官,他被留在魯國以后,經過數代相傳,“郊廟之禮”并未失傳,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廟之禮”便流傳于民間。這反映出A.周禮在春秋時期走向崩潰 B.春秋時期的學術氛圍寬松C.魯國對周禮的保存較完整 D.文化逐漸下移的發展趨勢8.西漢建國后,儒者叔孫通等人定朝儀、封禪等制度;儒者陸賈、賈誼等宣揚儒家德治相對于法家政治的優越性,儒家經典在“受命”“改制”等觀念的影響下被儒生塑造為“為漢制法”。這表明漢代儒學A.分化為不同的派別 B.正統地位開始確立C.理論體系豐富完善 D.緊密結合現實政治9.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可能用到的(技術)是A.蒸汽機船 B.飛機 C.原子能 D.互聯網10.西周以來王位繼承制度規定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清朝皇位繼承制度不斷變化,曾先后出現汗位推選制、嫡長子皇位繼承制、秘密建儲制、懿旨確立嗣君等四種模式。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強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專制統治危機嚴重C.君主專制權力不斷強化D.皇位繼承制度的多樣性11.近代歐美國家的稅收理念大多經歷了從“稅收法定主義”到“稅收憲政主義”的演變,即從征稅的權力基本控制在議會里,議會通過立法的形式規范征稅的各項內容,轉變為必須對代議機關的征稅權進行憲法上的限制。這表明歐美國家A.憲政制度的完善B.征稅程序嚴格化C.否定了議會至上D.稅收立法民主化12.西方學者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革》中說:唐代科舉制是作為中國文明偉大成就之一的量才錄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開端。作者對中國的科舉制度給予肯定是因為它A.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B.考試選拔官員更為公正C.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 D.打破了貴族的特權壟斷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書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明朝人葉盛說:“今書坊(印刷并出售書籍的地方)相傳射利(謀取財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農工商販,鈔寫繪畫,家畜(蓄)而人有之;癡騃(癡呆)女婦,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為《女通鑒》……有官者不以為禁,士大夫不以為非,或者以為警世之為,而忍為推波助瀾者,亦有之矣。”(1)根據材料,概括當時社會出現的文化現象,并分析其作用。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在法國面世,引起了法國社會強烈的震蕩。拿破侖說:無盧梭則無法國大革命。(2)結合所學,為拿破侖的觀點提供依據。1776年,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認為“個體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引導,最終達到的結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圖。個體通過追求自身的利益來促進社會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進社會收益時更有效率。”1936年,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認為不可能通過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達到充分就業;主張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以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3)結合所學,指出上述兩種經濟主張的區別,并分別說明這兩種經濟主張的背景。1915~1923年1938~1945年1915年,辜鴻銘寫成《中國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1923年,柳詒徵完成《中國文化史》,其主旨是“讓學生看到中國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讓青年們自己理解中國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一批重要的歷史學術書籍在這個時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國通史》,錢穆的《國史大綱》,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繆鳳林的《中國通史要略》,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和柳詒徵的《國史要義》。(4)結合時代背景,分別說明出現上述兩種文化現象的原因。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在中國第一次引入股份制。這種籌資方式,開闊了國人視野并促進了招商局的迅速壯大。此后十年間,中國的股份制企業增至20多家。《申報》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據李鴻章估計:“創辦招商局十余年來,中國商民得減價之益而水腳(水路運費)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此外,招商局還率先投資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和中國通商銀行等。招商局創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區,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口號,試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許多改革措施在全國得到推廣。招商局還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和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組建了當今全球最大集裝箱生產企業中集集團,從單一的航運企業迅速發展成綜合性企業集團。到80年代末,招商局總資產達180多億港元(70年代末僅為1.3億港元),再一次創造了歷史的輝煌。——以上材料均據虞和平等《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輪船招商局創辦的歷史背景,并分析其在促進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方面的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概括招商局創造“兩次輝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說明。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領域及風俗習慣領域出現了挑戰傳統觀念的新思想,因此C選項正確;大同思想不等于社會主義思想,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維新思潮開始出現,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憲的原則,D選項錯誤。故選C。2、D【解析】
本題考查清朝政局變動和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歷史解釋素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50年代,面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八旗兵和綠營兵不堪一擊,咸豐帝被迫倚重漢族官僚,導致地方擁有軍事和財政大權,使得中央集權體制出現嚴重危機,故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軍閥割據局面形成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A項錯誤;地方勢力發展,并不意味著其能與朝廷分庭抗禮,B項錯誤;清朝統治土崩瓦解發生在武昌起義之后,十幾個省脫離清朝統治而獨立,C項錯誤。3、A【解析】由材料來看,我國西北大致是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華北大致是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而江南是稻作農業經濟文化區,故選A;文化分區取決于生產力發展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中華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材料沒有比較不同文化區的發展程度,排除D。4、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三省長官的職責地位有所調整,說明君權和相權之間關系的變動,C正確;門下省負責的是審核政令,A排除;B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與政府效率提高無關,D排除。故選C。5、C【解析】
從材料我們可以看出,有人認為哥倫布給美洲帶來的繁榮,有人認為,他是美洲種族滅絕的先鋒,對哥倫布的評價具有相對性,主要看從什么角度站在誰的立場上來進行分析,故選C。材料反映的是對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形成的兩種認識,觀點正好相反,并不是反應了歷史評價的客觀性,排除A;材料中的觀點都有歷史事實作為依據,并不是隨意評價,排除B;材料對哥倫布的兩種評價沒有時間上的比對,無法體現出新時代的特征,排除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要求學生結合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后,對歐洲和對美洲產生的影響分析材料.6、C【解析】
據材料中社會消費基金“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和“人均消費基金獲得的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可知,當時蘇聯在國家收入分配上關注到民生,故選C項;1928年新經濟政策就已經廢止,故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故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故排除D項。【點睛】數據圖表型選擇題解題秘訣:(1)“看一看”:看圖表名稱及出處、時間、項目、數據縱橫變化并綜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反映不同歷史內容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類型。(2)“減一減”:將表格中數據相減,看數據升降等信息,讀出表格中所蘊含的變化、態勢等。(3)“比一比”:橫比找差異,縱比看趨勢,類比辨種類。注意表格數據圖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圖、表有其特定的技術要求和特點。進而通過其量變及相互關系,歸納出其所反映的現象及規律。(4)“聯一聯”:聯教材、掘信息。據譯成的文字信息,聯系教材,揭示其深層隱含信息。7、D【解析】
材料反映出周朝的“郊廟之禮”不再專為朝廷服務,而影響著民間,體現出文化逐漸下移的發展趨勢,故答案為D項;材料反映出“郊廟之禮”并未失傳,排除A項;材料只能反映出“郊廟之禮”的傳承情況,不能說明學術氛圍寬松,排除B項;材料沒有列舉其他諸侯國對周禮的傳承狀況,不具有可比性,排除C項。8、D【解析】
西漢建國后,儒家經典被儒生塑造為“為漢制法”。這表明漢代儒學在積極適應社會現實,故D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儒學的不同的派別,故A錯誤;漢武帝時期,儒學正統地位開始確立,故B錯誤;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學理論體系,故C錯誤。9、D【解析】
互聯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在二戰之后才出現的,故D項符合題意;ABC項都是一二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二戰中都有可能出現,排除ABC項。10、B【解析】皇位繼承制度應該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長子繼承制”,但清朝皇位繼承制度不斷變化其實也反映了封建專制統治危機已經嚴重,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A在材料中沒有明確的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皇位繼承制度不斷變化是封建專制統治的危機而非君主專制權力不斷強化,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繼承制度的混亂反映了封建專制統治的危機。11、A【解析】
稅收理念從“稅收法定主義”到“稅收憲政主義”的演變,表明近代歐美國家認識到必須對代議機關的征稅權進行憲法上的限制,這一過程體現了憲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為A項。材料反映的是對議會征稅權的限制,不是規范征稅程序,排除B項;C項說法絕對,限制議會征稅權并非否定議會至上,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項。12、B【解析】
根據題干“量才錄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開端”可知學者費正清強調科舉制以考試成績為依據,體現人才選拔公平公正性,故B項正確;題干未強調科舉制對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排除A項;題干中未涉及科舉制對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及打破貴族特權壟斷的影響,排除CD兩項。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現象:小說流行,受到各階層人們的喜歡。作用:促進了印刷業和出版業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對下層群眾起道德教誨的作用。(2)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主權在民的思想,認為如果統治者違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這些理論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頒布了《人權宣言》,強調自由、民主、平等,其思想基礎之一就是盧梭的社會契約思想。(3)區別:亞當·斯密主張自由放任;凱恩斯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第一種經濟主張的背景:18世紀晚期,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展,解放出巨大的生產力,客觀上要求擺脫經濟發展的人為束縛。第二種經濟思想的背景:19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大危機,陷入長期蕭條,自由放任政策對此束手無策。(4)1915~1923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號召“打倒孔家店”,引發了否定和懷疑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思潮;一些思想家對此表示不滿,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其獨特的價值。1938-1945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一些史學家為激發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中國歷史中挖掘資源,弘揚民族精神,發揮歷史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解析】
(1)現象:依據材料一“相傳射利(謀取財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農工商販,鈔寫繪畫,家畜(蓄)而人有之;癡騃(癡呆)女婦,尤所酷好”可以得出小說流行,受到各階層人們的喜歡。作用:依據材料一“今書坊(印刷并出售書籍的地方)相傳射利(謀取財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可知促進了印刷業和出版業的繁榮;依據材料“尤所酷好”可知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依據材料“以為警世之為”可知對下層群眾起道德教誨的作用。(2)依據材料二“無盧梭則無法國大革命”的信息和所學從盧梭提出天賦人權和主權在民的思想、盧梭的理論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以及法國大革命中法國制憲會議頒布的《人權宣言》體現出盧梭的社會契約思想等回答。(3)區別:依據材料二“個體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引導”可知亞當·斯密主張自由放任;依據材料二“主張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可知凱恩斯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第一種經濟主張的背景: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從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展客觀上要求擺脫經濟發展的人為束縛回答。第二種經濟思想的背景:依據19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大危機以及自由放任政策對此束手無策回答。(4)第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氧化鋯陶瓷粉料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眼科光學器具項目發展計劃
- 凹版制版設備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新能源汽車用轉子充磁與自動平衡等設備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粉末高溫合金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管式沉砂裝置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電主軸精密零配件項目發展計劃
- 塑料包裝箱及容器制造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稀有金屬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鼠抗人T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項目發展計劃
- 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24版)解讀
- 《居家養老服務規范》
- 2025年福建能化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應急物資倉庫管理制度(4篇)
- 西安老城根Gpark策略課件0816
- 《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2022更新版)》解讀
- 2024全國高考歷史真題之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 《圖書館管理系統》課件
- 《人民幣國際化》課件
- 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
- 2023年高考真題-政治(福建卷) 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