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一模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朝飲食,人們喜好的是庶民不易得之的大魚大肉、珍饋佳饌。宋代的食風表現為,不必山珍海味,一些常見的食材原料,就能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這種食風的變化A.體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B.說明士族文化的普及C.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結果 D.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2.鴉片泛濫后,林則徐曾前往漢口等地實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經濟的蕭條和行商店鋪的艱難處境,迅速得出鴉片輸入獨占市場破壞商業經濟的結論。這種認識()A.具有保護利權意識 B.體現對統治基礎的維護C.推動商戰思想形成 D.揭示了國內市場的廣闊3.下列材料內容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湯伐夏,國號商”②“自羲農,至黃帝”③“夏傳子、家天下”④“周武王、始誅紂”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4.1953年,周恩來總理宣布:“我們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我們愿意同一切愿意維持和平關系的國家恢復和建立貿易關系,發展和平經濟。”周總理發表此番言論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異,以解決國際爭端B.沖破歐美封鎖,改善外貿局面C.實行一邊倒,加入社會主義陣營D.尋找盟友,應對中蘇關系惡化5.唐太宗在吸收前人“明主治吏不治民”思想的同時,認識到以法管官才是治國之本,因此提出“以法治吏”的思想,明確“二風十愆”的罪名,從作風上、道德上、政治上約束官員。這表明唐代A.監察制度的發展完善 B.官員選拔以德行為先C.外儒內法的治國方式 D.重視傳統的民本思想6.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第70屆代表大會決定,將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承辦權授予中國的武漢市。武漢市獲得該運動會主辦權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中國洋務運動的重要中心之一B.武昌起義推動了中國社會轉型C.武漢是國民大革命的中心地區D.武漢會戰彰顯了反法西斯精神7.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臃腫,財政支出龐大,總統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應當“使權力和資源開始從華盛頓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體人民手中。我們要使各州和地方擔負更多的責任,我們將同他們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國聯邦政府試圖A.消除國家干預經濟的弊端B.將權力下放到州政府C.擴大福利政策的覆蓋范圍D.恢復自由放任的傳統8.下圖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戶農民的農地中,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從其得名的原因看,該青銅器屬于()A.禮器 B.兵器 C.酒器 D.炊器9.有人說:“從政治文化意義上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失敗的革命。假如這場革命能象那樣,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會生活上帶來改變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變的話,中國就不必承受此后長期內亂的痛苦”。假如這一觀點成立的話,空格內應該填入最典型、確切的歷史事件是A.洋務運動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維新10.如下圖所示,這幅漫畫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殖民頭目羅得斯的侵略野心,他要在下列哪個地區建立殖民帝國A.美洲 B.歐洲 C.亞洲 D.非洲11.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其余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據此可知,宋代A.家庭手工業規模的擴大 B.商業競爭異常地激烈C.政府不再直接監管市場 D.城市的經濟功能凸顯12.下圖空格①政權建立者的民族是A.契丹 B.女真 C.匈奴 D.鮮卑13.保羅?S?芮恩施在《一個美國外交官使華記》一書中評價中國近代某位歷史人物“名義是共和主義者,但內心卻是專制君主”,該歷史人物是A.梁啟超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袁世凱14.伴隨著國家疆域的漸次擴張,羅馬法也經歷了歷史的演進。下圖所示疆域的歷史時期,羅馬實施的法律是()A.《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C.萬民法 D.習慣法15.有人稱俾斯麥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發起人,恩格斯則稱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歐洲力量的均衡B.結束長期的政治分裂C.改變德意志落后狀態D.調整德國與法國關系16.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編寫的“共和國歷史上的1956年”列舉出如下大事,請你為它選擇一個最為準確、全面的主題4月25日——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舉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C.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D.社會主義民主建設起步17.從漢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視為國之大害,千方百計加以抑制。宋朝開歷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農作物產量倍增,工商業盛況空前,市民階層壯大。這說明A.土地兼并減輕了地主對農民的剝削B.租佃經營方式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導致了貧富分化嚴重D.放任土地兼并會導致政府稅源銳減18.商代是青銅文明的繁榮時期。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常鑄有銘文,標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對象,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說明器物的用途。從材料看,商代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A.強化國家政權機能 B.擴大統治區域C.突破血緣組織框架 D.完善宗法制度19.北宋真宗成平年間(998—1103年),丁謂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福建交通運輸事務。他在任期內大力加強對北苑貢茶的管理,使北苑貢茶的質暈、品種和數量都有極大提髙,并因此得到提拔。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A.茶葉生產的影響力B.荼葉商人地位提髙C.選官制度發生變化D.制茶技藝達到頂峰20.地理大發現之后,新舊大陸間糧食作物的互相傳播,為全球范圍內的交流提供了物質基礎;經濟作物的種植與貿易,則促進了各地商業的發展和白銀的跨洲際流動,各大洲紛紛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材料反映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 B.資本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動力C.農業變革推動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開辟改變了經濟結構21.此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 B.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 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22.郵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物古跡、文化典籍等作為題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載著往昔的歷史。下列三張不同年份發行的郵票,見證了1949年以來,中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遷。這些變革都A.遵循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B.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黨的路線C.促進了農民生活的不斷改善 D.堅持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23.哥倫布《航海日志》:“兩位隆下(指國王和王后)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作為直接史料,該日志可用于研究當時A.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風俗習慣 B.葡萄牙王室對航海活動的支持C.東非人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 D.歐洲人遠洋航行的技術與條件24.某作者在其博客《晚清“春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到1900年庚子國變前夕,大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占全世界的6.8%,先輩們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完資本主義國家百多年才走完的路,這是一個令世人感嘆、世界矚目的成就。”該作者描述的現象A.是近代自然經濟瓦解的必然結果B.違背了中國近代客觀的歷史事實C.反映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D.承認洋務運動對經濟的客觀作用25.下列有關近代中國交通的現象,體現出社會進步的是()A.“男女雜處,不以為嫌”B.“如果華人馬車從后面趕超洋人馬車,即以違法處理”C.“拉人力車的討厭馬車、汽車,趕馬車的又討厭汽車”D.“華人之坐馬車,大率無事之人居多,故馬車若專為游觀而發”26.湖南省沅陵縣曾出土兩張元代油漆顏料廣告。廣告宣稱“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并提醒消費者“認門首紅字高牌為記”。材料反映出A.繁榮發展的廣告服務業B.較為激烈的商業競爭C.私營手工業地位的上升D.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27.“如果國聯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犧牲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或許是值得的。”美國威爾遜總統眼中的“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是指A.上海 B.山東 C.北京 D.28.宋代主流輿論普遍主張女子應該學習文化,掌握一定的知識;明清時期普遍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文化專制逐漸加強 B.資本主義萌芽發展C.婦女社會地位提升 D.理學思想日益僵化29.自西漢以來,君為臣綱被認為不可動搖。而黃宗羲卻認為:“君臣的名分,是因為天下的緣故而有的,我如果沒有治理天下的職責,那么我對于君主來說就是路人。而我一旦為官,則為君之師友。”這主要反映出黃宗羲A.反對入世為官 B.主張限制君主權力C.強調民主思想 D.倡導新型君臣關系30.1945年,毛澤東提出戰后新中國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并著重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闡明了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這表明A.中華民族已完成全面抗戰的任務B.第二次國共合作已走向徹底破裂C.中國共產黨主導了戰后新政權的建設D.中共對新中國建設進行了多方位設計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這種統一文字由于中國文字所具有的特質而被實踐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國家統一的粘合劑.這種新的統一文字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能閱讀并理解的,盡營他們常常聽不懂彼此所操的方言:基于同一原因,這種文字也是外國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過教育的日本人,朝鮮人或越南人都能閱讀漢文,但卻不會說一個漢字。這種文字對中國后來的民族統一,對中國文化在整個東亞的影響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新中國成立時,文盲占全國人口的60%以上。黨和政府認識到“國家的教育建設計劃是與國家的經濟建設計劃密切配合的”。20世紀5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作為全國掃盲的行政領導機關和統一機構;還成立了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協助政府更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按照國家計劃如期完成掃除文盲的任務。掃盲教材除了識字之外,還包括擁護共產黨、愛祖國、愛崗敬業等內容。1964年,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統一文字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分析新中國成立后掃盲運動的特點和意義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決獄是西漢董仲舒首先提出來的一種判決模式,他認為在法律無明確規定時,可用《春秋》等六經中的思想作為判決案件的依據。此外,審判除了應根據案件的事實外,還應重視追究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即所謂“原心定罪”。與此有關的斷獄案例被匯編成十卷的《春秋決事比》,該書中有案例如下:女子甲嫁漁民乙,乙出海遇風暴,船破身亡死不見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議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來的法律規定,夫死未葬不許改嫁。否則就是私嫁。律當棄市。董仲舒則根據《春秋》之義認為:夫死無男(無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從母命所嫁,并無淫行之心,故而“無罪名,不當坐”。——摘編自楊健康、黃震《春秋決獄及其現代價值》等材料二羅馬《十二銅表法》規定:如“恩主詐騙被保護人的(財物)應宣誓充作‘犧牲’,奉獻于神”。夜間竊取耕地的莊稼或放牧.處死以祭谷神。只對有主觀故意的犯罪行為人進行刑罰,如“故意殺害他人”與“不希望殺害他人但不幸發生殺害他人的行為”。前者處予死刑,后者可通過交一只公綿羊替罪,這一原則長期沿用。進入帝國時期,出現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內的新罪名,羅馬私法發達、公法相對不發達的狀況深刻地影響了古羅馬刑法中公犯與私犯的規定,以至造成兩者的失衡。——摘編自郭靜《羅馬刑法的發展進程及其評價與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判決女子甲無罪的依據,并分析其“春秋決獄”反映的漢代法律的發展趨勢。(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羅馬法蘊涵的法制理念。(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春秋決獄”與羅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產生的歷史影響。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9年,撒切爾當選為首相,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撒切爾把40%的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取消石油等領域壟斷,廢除了多項限制經濟活動的規定。大量削減福利開支,擴大公共品市場化。英國經濟增長從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貨膨脹率從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國有企業倒閉,失業率由1979年的4.9%上升為1983年的11.7%,此后逐漸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爾政府關閉非盈利煤礦、停止對煤礦工業的政府補貼,煤礦工會發動了362天的罷工。在她第3任期內,英國政府自50年代以來的財政赤字終于轉為盈余。——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等材料二1978到1984年,城市企業改革主要是通過擴權讓利,使企業擁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突破把計劃同市場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1984到1988年,國家指令性計劃工業產品品種由1123種減至50種。1983年后,私營經濟成批出現。1988年,國家以法律形式確認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1990年,資產超百萬元的私營企業已經達到453萬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摘編自王玉茹《中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撒切爾政府經濟改革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撒切爾政府經濟改革和中國經濟改革措施的相似之處,并說明各自的歷史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通過材料唐宋時期食風的變化可以看出,宋朝時期人們不講究吃,以平常飯食為主,這實際上體現了消除人的口舌之欲的思想,是理學“滅人欲”思想的表現,故D正確;食風的變化不能體現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排除A;食風變化與士族文化普及無關,排除B;食風變化不能體現出南北文化交流,排除C。2、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林則徐認識到鴉片輸入對中國商業經濟的破壞,具有保護國家利權意識,因此A選項正確;封建社會統治基礎是小農經濟,不是商業經濟,B選項錯誤;抵制鴉片輸入是為了保護利權,不屬于商業戰爭,C選項錯誤;D選項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A。3、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朝代排序為夏商西周,而黃帝是傳說時代,其早于夏商西周,因此選項B正確;選項A、C、D排序有誤,排除。4、B【解析】“求同存異”是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故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采取經濟封鎖、外交孤立的方式;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狀況,周恩來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張.故B正確.;與我們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不符,故C排除;中蘇關系惡化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故排除D。5、A【解析】
依據材料“從作風上、道德上、政治上約束官員”并結合唐代的制度可知,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唐太宗對唐代的監察制度進行了發展完善。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官員的監督,而不是選拔,B錯誤;材料只體現了采用法家思想對官員進行監督,未體現儒家的治國方式,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對官員的監督,重視民本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故選A。6、D【解析】
武漢市獲得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承辦權,是基于其在世界軍事領域中的重大國際影響力,武漢會戰符合該條件,故D項正確;A強調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B強調武昌起義對中國社會轉型的作用,C強調在國民大革命中的影響,三者都不能體現武漢市在國際軍事領域的影響力,排除A、B、C。7、A【解析】C項與題意不符。B、D兩項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擔負更多的責任,而不是要把權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復自由放任傳統。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導致了政府要減少干預國家經濟,所以A項正確。【考點定位】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二戰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經濟政策的調整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較高。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臃腫,財政支出龐大”。材料反映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在面對二戰后的經濟危機的打擊下采取的減少政府干擾經濟的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權力下放到州政府。8、A【解析】
據所學可知“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由此可知,這是一件祭祀用品,屬于禮器,A正確。B、C、D錯誤。9、D【解析】
日本明治維新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會生活上帶來改變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變,故選D;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技術,排除A;BC與“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會生活上帶來改變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變”不符,排除。10、D【解析】
羅得斯腳下的版圖是非洲大陸版圖,D正確;美洲、歐洲、亞洲于版圖形狀不符,排除A、B、C。11、D【解析】
依據材料“坊巷”“三更不絕”可知,宋代商品經濟得到極大發展,“市”與“坊”的界限被打破,這說明城市的經濟功能凸顯。D正確;材料反映手工業的發展,不一定是家庭手工業,A排除;商業競爭是否激烈,僅由材料信息無法判斷,B排除;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府對市場的管理,C排除。故選D。12、D【解析】
十六國之后是鮮卑族北魏政權統一黃河流域,選項D正確;選項A、B是在隋唐之后出現的少數民族,排除;匈奴在南北朝時期并未統一黃河流域,排除C。13、D【解析】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撕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行獨裁專制統治,故D符合題意;梁啟超和康有為屬于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制,故AB不符合題意;孫中山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14、C【解析】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伴隨著國家疆域的漸次擴張,羅馬的疆域不斷的擴大,羅馬人為了加強統治而實行了萬民法,并且該圖所示疆域是疆域最大的歷史時期,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C。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萬民法15、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德意志三次王朝戰爭的目的。德意志統一之前,四分五裂的狀態不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可以結合長期分裂的政治狀態,進而可以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統一的國內市場。B項正確。16、B【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和事件來看,隨著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我國開始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展開社會主義建設。B正確;AC兩項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才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才基本建立,排除;D項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故選B。17、B【解析】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政策推動了農工商業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說明租佃經營方式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B項正確;“不抑兼并”等政策能夠促進農工商業的發展不能說明地主減輕了對農民的剝削,A項錯誤;貧富分化嚴重和政府稅源銳減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CD兩項錯誤。18、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商代青銅器的主要功能是“禮器和兵器”,尤其是青銅銘文中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內容,強化了國家政權機能,A正確;B與材料無關;C違背史實;D材料未涉及。【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讀取和描述能力,商代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強化國家政權機能。19、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丁謂因督造貢茶、改進貢茶制造技術、提高貢茶品質,獲得皇帝賞識,由此可見,當時統治者對包括貢茶在內的制茶業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葉生產的巨大影響,故答案為A項。材料中丁謂并不是茶葉商人,排除B項;北宋仍采用科舉制度,選官制度未發生變化,排除C項;材料僅提到貢茶的制造,不能說明整個制茶技藝達到頂峰,排除D項。20、C【解析】
“地理大發現”和“各大洲紛紛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體現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新舊大陸間糧食作物的互相傳播”和“經濟作物的種植與貿易”,故選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是在工業革命后,A錯誤;B項“資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資本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主次地位沒有體現,排除;D項中“新航路開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經濟結構”的相關內容也沒有直接涉及,排除。21、C【解析】根據題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新唐書·高祖本紀》記載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故可知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的說法錯誤,排除B。上述四則史料都提到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故C項正確。只有《新唐書·太宗本紀》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沒有提到,孤證不立,故D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C。22、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不論是人民公社還是改革開放,都沒有改變社會主義公有制。D正確;人民公社沒有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A排除;人民公社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不是與時俱進,B排除;人民公社反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排除。故選D。23、D【解析】
哥倫布《航海日志》反映出哥倫布是在國王和王后(西班牙)的支持下進行的航海活動,該日志可用于研究當時歐洲人遠洋航行的技術與條件,故選D;哥倫布并沒有到達印度,排除A;西班牙王室支持哥倫布航海活動,排除B;哥倫布到達美洲,該日志不能用于研究當時東非人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哥倫布《航海日志》”,聯系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分析解答。24、D【解析】
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解體較快,有利于中國近代化,但不符合“短短三十年”范疇,排除A;通過材料“1900年庚子國變”“短短三十年”判定可知,洋務運動開展了30多年,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故排除B,選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性質上不同于洋務經濟,排除C。【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5、A【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以來交通工具的變遷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題干材料可知A正確,它說明了人們開始改變了傳統的觀念,男女混雜,同乘一車。而B說明了列強在華的特權,與題無關。C說明的是人們對新事物的排斥,不正確。D說明的是中國仍多數人乘坐馬車,可排除。綜上,本題選A.考點: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近代以來交通工具的進步·公路與汽車26、B【解析】
從材料反映的通過廣告告知消費者產品的優點和提醒消費者認清品牌來看,說明這一時期商業競爭激烈,商家已經知道通過一定的方式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涉及廣告業的發展程度,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私營手工業地位的變化,排除C項;元朝時期還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排除D項。27、B【解析】
依據材料中“國聯”、“犧牲中國”、“威爾遜”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法、美等幾個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犧牲中國的合法利益,先后向日本妥協,最終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并強迫中國無條件接受,因此B選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此時上海和北京并未被犧牲,A、C選項錯誤;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已經將割讓給日本,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8、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由宋朝女子可以學習文化到明清時期否定女子掌握文化,這主要和理學對人性的束縛有關,不利于社會的進步發展,D正確;文化專制不光針對女子,是相對整個封建社會而言的,A排除;資本主義萌芽會促進思想解放,而不是束縛,B排除;婦女地位提升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排除。故選D。29、D【解析】
由材料“自西漢以來,君為臣綱被認為不可動搖”“黃宗羲卻認為……為君之師友”可知,黃宗羲倡導建立新型的君臣關系,故選D;材料“我一旦為官,則為君之師友”即已說明黃宗羲并不反對入世為官,排除A;材料中黃宗羲重新定義了為官之道,卻未說明君主權力應當受到限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對君主權力的限制,故其也無法體現民主的思想,排除C。30、D【解析】
依據材料“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并著重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闡明了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抗日戰爭勝利后新中國建設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位的進行設計,D正確;材料不涉及抗日戰爭的勝利,A項錯誤;國共第二次合作沒有破裂,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B項錯誤;C項中的主導不符合史實,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作用:溝通傳達信息;維護國家的統一;增進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承載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歷史進程;傳播中華文化。(2)特點:黨和政府大力推動;全國性運動;時間長;成顯著效。意義:掃盲運動是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的場大眾文化知識教育,開啟了新中國文化教育的新篇章;改變了自古以來國民缺少文化教育的局面,提高了人口文化素養;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有利于鞏固新政權,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盲運動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中國基本掃除文盲的戰略目標,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析】
(1)作用:根據材料“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可得,文字統一有利于溝通傳達信息;根據材料“這種統一文字……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國家統一的粘合劑……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能閱讀并理解的,盡營他們常常聽不懂彼此所操的方言”“這種文字對中國后來的民族統一”可知,文字統一有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可以增進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統一的文字承載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歷史進程;根據材料“這種文字……對中國文化在整個東亞的影響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知,統一的漢字有助于傳播中華文化。(2)特點:根據材料“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還成立了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可知,掃盲運動是黨和政府大力推動下的全國性運動;掃盲運動從20世紀59年代直到1964年,持續時間長;根據材料“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可知,成顯著效。意義:根據材料“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還成立了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協助政府更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按照國家計劃如期完成掃除文盲的任務”可知,掃盲掃盲運動是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的場大眾文化知識教育,開啟了新中國文化教育的新篇章;根據材料可知,掃盲運動取得了巨大成效,改變了自古以來國民缺少文化教育的局面,提高了人口文化素養;根據材料“掃盲教材除了識字之外,還包括擁護共產黨、愛祖國、愛崗敬業等內容”并結合所學可知,掃盲運動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有利于鞏固新政權,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據材料“1964年,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可知,掃盲運動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中國基本掃除文盲的戰略目標,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32、(1)依據:依據三綱五常的儒家倫理;無淫行之心的動機。趨勢:法律儒家化、倫理化;不斷寬松簡化,糾正秦朝以來嚴刑峻法的趨勢。(2)羅馬法法制理念:體現濃厚的宗教色彩;區分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重私法輕公法。(3)歷史影響:漢代:春秋決獄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彌補成文法的不足,解決立法漏洞、立法滯后等問題;司法審判強調情感道德的作用,考慮人主觀上的善、惡,推動了禮法并用、以禮為主的中國法律傳統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強化儒家倫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又難免造成“人治”局面;量刑趨向寬松。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鞏固統治。羅馬法:較好地處理了各類矛盾,維系了國家統治與發展;立法與司法的有關精神影響深遠,澤被后世;強化了宗教對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終止合作合同協議書模板
- 2025授權買賣合同書模板
- 2025設備維護服務合同范本及維修服務種類
- 2025上海市園林綠化工程委托審價合同
- 2025建筑材料訂購合同范本
- 2025商品房買賣合同標準模板
- 2025廣告合同(期刊上刊登)
- 2025茶葉類購銷合同范文
- 2025商場照明系統維護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婚慶服務合同全書
- 2024年陜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通用技術試題
- 《HSK標準教程3》第1課
- 乳腺癌化療個案護理
- 眼睛的結構和視覺系統
- 醫療試劑服務方案
- 2024年醫療信息安全培訓資料
- 《廣州市城市樹木保護專章編制指引》解讀(分享版)
- 醫療設備采購 投標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
- 國開《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管理》形考任務2-配置本地帳戶與活動目錄域服務實訓
- XX醫院高警示藥品(高危藥品)目錄
- 星級酒店MOD值班管理規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