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徐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徐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徐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徐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徐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認為: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區別于國民黨軍事系統的最大特點是主力軍、地方軍與民兵、自衛隊相互轉化、相互依靠、三位一體的軍事.中共能在敵后長期游擊的“秘訣”并不在于“游擊戰術”,而在于數量龐大的地方武裝、人民武裝。其意在強調A.人民力量的強大 B.中共軍事體系完善C.槍桿子里出政權 D.兩黨抗戰路線不同2.下圖宣傳畫發表期間中國農村的社會狀況是A.全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運動 B.農村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3.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文壇興起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學學派——黑色幽默,這一學派用痛苦的幽默來表現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破滅后的惶惑,自我掙扎的徒勞。這反映了A.美國社會精神信仰面臨危機 B.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C.社會大眾對工業文明的贊美 D.現實主義文學引發社會共鳴4.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國對話并采取改善關系的措施后,毛澤東隨即公開表示:“如果尼克松訪華,他高興同他談,不論作為旅游者,還是作為總統都行。”這表明當時A.美國放棄遏制共產主義B.美國與蘇聯的關系惡化C.中美之間分歧基本化解D.中美雙方都有合作需要5.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的封面:中國量子衛星“墨子號”從星空向地面發出兩道光,標志著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關于量子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以下評述正確的是A.量子論繼承了經典力學關于時空的認識B.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說C.量子力學的成果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D.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突破后來居上6.人民幣是建國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的縮影。1962年4月武漢長江大橋入選第三套人民幣,紙幣上的圖案A.體現了文人畫的藝術風格 B.標志著“一五”計劃的完成C.反映了工業化建設的成就 D.適應“大躍進”的時代需要7.漢武帝接受衛綰、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置太學并設置郡國縣學。公元前135年,又設五經博士,使儒學上升為經學。這些做法A.實現了對各地的有效控制 B.推動了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C.創立了一種新的思想流派 D.使諸子百家的學說完全消失8.口號能反映一個時代的主題。下列出現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口號有①“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②“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④“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有觀點認為“作為文藝復興之精神原動力的人文主義思潮,實并未徹底拋棄基督教神學。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義者對基督教神學進行批判繼承的產物”。據此推斷,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A.是對基督教神學的繼承和發展B.不能脫離宗教土壤而獨立存在C.根源于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商業D.將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完全對立起來10.關于“法”的認知,古代中國思想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主張。下列項中,體現了韓非子“法”的主張是A.“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B.“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C.“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 D.廢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11.唐朝薛元超曾說:“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門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國史。”宋代蔡襄則抱怨:“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對上述變化理解正確的是A.科舉制的產生瓦解了門閥制度B.商品經濟發展改變了社會觀念C.唐宋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D.唐宋開放的社會風氣已然形成12.歷史學家指出:西周王朝雖然顯示出一定的統一性、集權性,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質的特點。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分散的自然經濟 B.貴族擁有世襲特權C.貴族擁有土地所有權 D.王室日益腐敗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鄭吉,今江蘇蘇州人,年輕時曾多次隨軍進山西城,因表現出色,升為郎官,熟悉西域事務,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鄭吉以侍郎身份與校尉司馬熹屯田渠犁(今新疆庫爾勒和尉犁西),鄭吉就任渠犁后,厲兵秫馬積蓄糧食。秋收時節親自率領屯田士卒1500人出師車師(今新的吉水薩爾),使車師歸順漢朝。回到渠掣后,鄭吉繼續屯田,擴大屯田范圍,維護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因功績突山,西漢升鄭吉為衛司馬,任命其為“護鄯善以西使者”,護衛絲綢之路南道。公元前60年,控制東部天山北路的匈奴日逐王降漢,鄭吉奉命率領渠犁、龜茲等兵士5萬人接應匈奴日迎王豐部歸順漢朝,并護送日逐王一行到長安。鄭吉因此被封為安遠侯,日逐王為功德侯。同年,漢朝設立西城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城的軍政機構,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漢武帝“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構想終于實現。自此以后,歷代中央政權都將新疆地區視為故土行使著管轄權。鄭吉為西漢統一西域,促進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主要的貢獻。——摘編紀錄片《史話新疆》第七集都護鄭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吉在西域的主要成就及意義。(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鄭吉取得成就的原因。14.(20分)“階層流動”是指社會成員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位置的變化,包括社會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社會位置的移進或移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經此項制度(注:科舉制)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漸漸門第衰落,整個政府轉移到平民社會手里。……因考試乃一種公開競選,公平無偏濫。寒苦子弟,皆得有應考之可能。又考試內容,全國統一,有助于全國各地文化之融結。按年開科,不斷新陳代謝。此一千年來,中國社會上再無固定之特殊階級出現。——摘編自錢穆《國史新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科舉制的作用。結合所學闡釋科舉制在明清時期的發展。材料二1801年,英國還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各類城鎮,到十九世紀中,城鎮人口已達全國人口半數。在迅速成長起來的城市中,產生了一個以工資為生的工業無產階級,與他們同時產生的是英國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商業資產階級也伴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壯大起來,他們與工業資產階級共同組成了“中間階級”的核心和主力。到三十年代,英國整個社會已經明顯地重新分裂組合為三大主要的對立力量:土地貴族、“中間階級”和下層工資勞動者。作為“中間階級”的工商業資產階級是力量成長對快的集團,工商業形式的資本相對于土地資本的優越性已經日益顯現。——據潘潤涵、張執中《工業革命與英國社會的近代化》(2)據材料二概括英國社會階層變化的表現。結合所學指出這種變化給英國政治進程帶來的影響。材料三《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主編陸學藝教授認為:“當代中國經歷了五次結構性的社會大流動: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國社會階級階層關系的重塑,這種重塑實際上意味著原有階級階層關系和位序結構的徹底顛覆。……第四次是1978年至1991年社會分化與流動模式的轉換,不僅原來的階層發生了分化,新的階層也開始出現。第五次是1992年以來新的社會階層結構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種由十個主要基于職業的社會階層組成的新階層結構,在該結構中,不同階層所處的等級位序也初步被確立起來。”(3)據材料三舉出一例影響第一次社會大流動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簡述這一事件如何重塑“社會階級階層關系”。分析后兩次社會大流動反映了怎樣的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社會發展與社會階層流動的關系”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據“數量龐大的地方武裝、人民武裝”可知該學者認為中共能夠在敵后長期游擊的主要原因在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實際上是人民力量的強大,故選A;材料僅反映了中共的軍隊體系,無法體現整個軍事體系的完善,排除B;C項提出于八七會議,當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與抗日戰爭無關,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國共兩黨抗戰路線的內容,排除D。故選A。2、B【解析】

依據圖中“農業合作社是大家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可知是1956年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故B正確;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開始,排除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是1978年,排除D。故選B。3、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黑色幽默流派突出描寫荒謬的世界和社會對人的壓迫,反映了美國社會精神信仰面臨危機,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是浪漫主義的特征,排除;C選項材料并未體現;黑色幽默不是現實主義文學,D選項錯誤。故選A。4、D【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尼克松表示希望和中國改善關系后,毛澤東表示贊同,可見中美雙方都有合作需要,故答案為D選項。美國放棄遏制共產主義的說法與史實不符,A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國與蘇聯關系,B選項排除。中美之間分歧基本化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選項排除。5、D【解析】

關于量子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西方發達國家起步較早,但是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說明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突破后來居上,故D項正確;量子論彌補了經典力學關于微觀世界方面的認識不足,排除A項;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假說,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運用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排除C項。6、C【解析】

根據材料“1962年4月武漢長江大橋入選第三套人民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漢長江大橋是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是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標志,C項正確;紙幣上的武漢長江大橋圖不屬于文人畫,A項錯誤;武漢長江大橋是一五計劃的重要成就,能夠反映建國初期工業化建設的成就,但不能標志一五計劃的完成,B項錯誤;“大躍進”發生于195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項錯誤。7、B【解析】

材料中漢武帝接受了獨尊儒術的建議,通過全國的學校教育、置五經博士等,確立了儒學獨尊的地位,并使之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B正確;地方設置郡國縣學不能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力度,A排除;這是儒家思想新的發展,不是新的思想流派,C排除;‘完全消失’的說法不符合史實,D排除。故選B。8、B【解析】

新四軍是抗戰時期中共南方游擊隊的稱呼,因此①正確,②中明確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③提出抗日口號,因此選項B正確;④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藐視,因此選項A、C、D排除。9、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的意大利,資本主義還處于萌芽時期,資產階級力量薄弱,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宗教的外衣,宣傳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故選B項;人文主義倡導人性反神性,和基督教神學有著本質的不同,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未達到高度發達的程度,否則就不會借用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旗號來表達自己的主張,排除C;材料強調的是基督教神學與文藝復興之間的密切關聯,而非對立,排除D。10、C【解析】

“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體現了韓非子法治思想,故選C;A指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大夫擁有特權不受刑,不符合韓非子法治的思想,排除;儒家重視教化,排除B;D體現了民主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11、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唐代以“不娶五姓(唐代門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為恨,到宋代“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這說明社會婚姻觀念由唐代重視出身門第到宋代重視資財,這是受到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社會觀念發生了改變,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出現后,唐朝依然存在“不以進士擢第”的現象,門閥制度并未立即瓦解;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影響婚姻觀念的變化,并未體現婦女社會地位的變化;D選項不能說明唐宋時期社會觀念的不同。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2、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在周滅商后,實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在統治形式上構筑了統一的形式,但因為諸侯擁有世襲特權,其結果是諸侯國王侯地位世襲具有獨立性,由此造成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故答案為B項。西周時期屬于集體耕作的方式,尚未出現分散的小農經濟,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貴族有土地所有權的問題,而是強調貴族擁有世襲特權才是造成西周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王室日益腐敗的問題,而是強調貴族擁有世襲特權才是造成西周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D項錯誤。【點睛】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主要成就:大興屯田;攻破車師;降匈奴日逐王;促使西域都護府的建立,并出任西域第一任都護。意義:增強了西域的防守能力,維護邊疆安定,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加強了西域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聯系,對西域的開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原因:西漢國力的強盛;張騫鑿空西域打下的基礎;漢宣帝的支持;鄭吉的勇武與謀略。【解析】

(1)主要成就:根據“屯田渠犁”得出大興屯田;根據“使車師歸順漢朝”得出攻破車師;根據“匈奴日逐王降漢”得出降匈奴日逐王;根據“漢朝設立西城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城的軍政機構”得出促使西域都護府的建立,并出任西域第一任都護。意義:可從維護邊疆安定,促進民族交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加強西域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聯系,促進西域的開發等角度分析總結。(2)原因:可從西漢國力的強盛,張騫鑿空西域打下基礎,漢宣帝支持,鄭吉的勇武與謀略等方面分析總結。14、(1)作用:為平民階層提供了參政機會;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國家權力向平民階層轉移;有利于全國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權階級的形成。發展: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以八股取士,制度日益僵化;逐漸失去選拔人才功能,成為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桎硞。(2)特點: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工商業資產階級不斷壯大;土地貴族相對衰落。影響:進行1832年議會改革,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進一步完善。(3)【示例1】政治事件: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簡述:三大改造消滅了私有制,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建立起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示例2】政治事件:新中國成立簡述:新中國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起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政權。體制轉軌: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社會轉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4)一定的社會階層流動狀況是與該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進步程度相聯系的。社會的發展進步會促使社會階層流動。有序的社會階層流動推動社會的進步,盲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