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鎮(zhèn)原中學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近代,“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后,被推翻的專制勢力和專制制度的企圖復辟,甚至實現(xiàn)復辟,應該說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現(xiàn)象?!狈线@一說法的歷史現(xiàn)象曾出現(xiàn)在①英國②法國③美國④中國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鄙鲜霾牧戏从沉薃.洋務運動中的新氣象 B.戊戌變法產生的社會變化C.民國初年的社會風貌 D.新中國建立以來的社會變化3.20世紀初,清政府對原洋務企業(yè)進行了改制,如1903年規(guī)定江南制造總局在生產槍炮的同時,可以“制造礦務、農務及一切應用機器”。由此可知,當時改制A.旨在解決企業(yè)資金困難 B.有利于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C.意在抵制西方經濟侵略 D.加重了企業(yè)的生產負擔4.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周時期,玉器主要服務于禮儀活動??鬃犹岢觥熬颖鹊掠谟瘛?,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佩玉替代禮玉成為“風潮”。這體現(xiàn)出A.儒家正統(tǒng)地位確立 B.禮樂制度逐漸完善C.崇德重教漸人人心 D.玉器制造技術進步5.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消滅也?!洳荒苌谱兌c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田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 B.剔除傳統(tǒng)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 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6.公元2世紀的雄辯家阿里斯泰德熱情地贊美羅馬:“無論海洋還是陸地上任何的間隔距離都不能將一個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彼潛P的是羅馬的A.《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自然法7.西周時期,周王分封諸侯的同時還進行“徙封”(指古代有爵位者,從原封地改封為其他地區(qū))有學者認為,吳國原是受封于今山西境內的虞國,后在周康王時受命遷國到宜地(今江蘇鎮(zhèn)江),成為江南地區(qū)的吳國。由此可知,當時“徙封”A.消除了諸侯國叛亂的政治隱患 B.維護了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C.體現(xiàn)了周王對封國的主權地位 D.成為分封制的政治基礎8.明朝官員的公服上所綴圖案被稱為“補子”,各等級對應的圖案有明確規(guī)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臨農民起義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威脅下,常出現(xiàn)武官越級使用高品級的圖案,而朝廷對此無能為力。下列選項中對這種歷史現(xiàn)象理解正確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經濟發(fā)展淡化了中央集權C.心學的傳播張揚了個性 D.社會危機加劇沖擊了封建等級9.夏、商王位的傳承多實行兄終弟及或父子相傳,而周代強調“嫡長子繼承制”。這一變化從本質上說明了A.宗法觀念開始形成B.貴族政治走向衰落C.宗法體系逐步完備D.家國體制正式確立10.唐高祖李淵為籠絡前來歸降的隋朝官吏,“割置州縣以寵祿之”,自此“州縣之數(shù),倍于開皇、大業(yè)之間”。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在合并州縣的同時,又設置了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準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以監(jiān)察地方。唐太宗此舉A.吸取了隋亡的歷史教訓 B.意圖在于控制江南各地C.易于造成地方辦事低效 D.起到了革新政治的作用11.梁啟超主筆《時務報》期間,該報銷量幾個月間即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嚴復也評價“其自甲午以后,于報章文字,成績?yōu)槎?,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這表明A.近代報業(yè)開始在中國興起 B.民主共和成為社會主流意識C.大眾傳媒助推了思想解放 D.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1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說:“理即是氣之理,理不先而氣不后。”他還說:“禮雖純?yōu)樘炖碇?jié)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見……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蓖醴蛑畬Α袄怼钡年U述①承襲了朱熹的天理觀②體現(xiàn)了樸素唯物精神③宣揚了經世致用觀念④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3.《濟遠航海日志》記載:“7點45分,倭三艦同放真彈子,轟擊我船,我船即刻還炮?!薄抖四旰?zhàn)史》稱:“7點45分,彼我相距約3000米距離。濟遠首先向我開炮。旗艦吉野立即迎戰(zhàn),以左炮向濟遠轟擊。”對豐島海戰(zhàn)記述各異說明了文獻記錄A.最接近歷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C.能還原歷史真相 D.會受立場的影響14.下圖為一幅農民壁畫,繪制于1958年。圖中文字為:“稻子玉米搭彩門,悟空說是南天門,社員高坐哈哈笑,這是俺的幸福門?!北诋嬻w現(xiàn)了:A.農民的美好夢想 B.農業(yè)的巨大成就C.“左”傾的虛幻激情 D.社會宣傳需要15.1780年,英國學者們“不再回避骯臟和臭氣沖天的作坊,也不再為工人的頭腦簡單而鄙視他,……卻是去訪問他的作坊,與他討論如何改進和采用何種方法改進他的工作。”這主要說明A.科學家們具有吃苦耐勞精神 B.生產需求為科技發(fā)展提供動力C.工業(yè)革命帶來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D.工人運動推動了工人地位改善16.古代雅典城邦主張“用體育鍛煉出兒童健美的體格;用美育發(fā)展兒童的行為美、語言美;用德育剔除兒童心中的邪念,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用智育使兒童獲得真正有用的學問,成為身心既美且善,和諧發(fā)展的人?!痹摻逃砟預.維護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B.提高了雅典所有民眾的文化素養(yǎng)C.抑制了公民個人自由意識D.反映了民主政治對公民素養(yǎng)的要求17.錢乘旦、許潔明合著的《英國通史》中說:“……過去以天為單位,現(xiàn)在以分鐘、秒為單位;……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為了現(xiàn)代生活的準則,人們開始隨身帶上一塊表,時間概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說明()A.火車發(fā)明引發(fā)了了技術創(chuàng)新的連鎖反應 B.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C.工業(yè)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科技發(fā)明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18.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依靠政治經濟特權,“侵奪細民,廣占田宅”,建立其規(guī)模很大的莊園,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種的農戶被稱之為“佛圖戶”?!胺饒D戶”的生產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嚴格監(jiān)管,喪失了原有受政府監(jiān)管的戶籍?!胺饒D戶”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統(tǒng)治基礎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進自耕農經濟發(fā)展D.減少了政府賦稅收入19.“個人主義”強調沖破傳統(tǒng)道德倫理束縛,是五四時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但不久社會各界對其評價逐漸走低,到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更是成為“自私自利”的代名詞,反復遭到批判。這一變化產生的主要因素是A.社會主流思想的變化 B.圖強御侮的現(xiàn)實感召C.傳統(tǒng)文化的理性回歸 D.西方文明弊端的顯現(xiàn)20.1917年,有報紙報道,“此疫(華北蒙綏鼠疫)傳播全國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計劃如何……實則以予所知,政府獨未嘗有所舉動耳”。同時駐華外交團特開聯(lián)席會議,“促請我政府趕即采取積極辦法,務期從速撲減,勿任蔓延”。這些主要說明當時A.政府對疫情風險認識不足 B.報紙對疫情的報道客觀公正C.鼠疫蔓延引發(fā)百姓的恐慌 D.外交團關心中國民眾的健康21.近年來,“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的觀點漸成學術界共識,這主要是基于晚清A.政治體制的改革 B.文化傳媒的發(fā)展C.民族工業(yè)的進步 D.社會轉型的成果22.下表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城市化率基本情況(部分)。對表中城市化率數(shù)據(jù)變化解讀有誤的是年份1950-19571958-19601966-19761978-1984城市化率(%)11.8-15.3916.25-19.5717.98-17.1317.92-23.01A.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為“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B.1958-1960年城市化率變化是因為“大躍進”運動C.1966-1976年城市化率變化是因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D.1978-1984年城市化率變化是因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23.觀察下圖,其轉變最早可能出現(xiàn)在A.18世紀末 B.19世紀末 C.20世紀初 D.20世紀70年代24.1980年《人民日報》發(fā)表元旦社論《迎接大有作為的年代》,認為"80年代是光明的,充滿希望的"。下列選項中,能夠印證這一觀點的是①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②中國迎來第三次建交高潮③中共中央發(fā)出加強和完善農業(yè)生產責任的文件④中國進入國際衛(wèi)星發(fā)射市場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5.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新消費主義使得各階層開始購買它們從前從未有機會購買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圍的商品。……社會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來只買“必需品”的人購買“體面商品”,使本來只買“體面商品”的人購買“奢侈品”。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工業(yè)革命推動經濟發(fā)展和生產效率提高B.社會需求與商業(yè)發(fā)展的結合更加的密切C.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fā)展D.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各國經濟聯(lián)系加強26.明代中葉以后,押租制流行,佃農交納租金才能佃種地主的土地,俗稱“買耕”。佃農的佃權,可以有償轉佃和出典。這反映了當時A.土地兼并現(xiàn)象嚴重 B.土地經營權的商品化C.小農經濟逐漸瓦解 D.農村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7.“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之呼聲,以及“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之檄文,出現(xiàn)在A.《南京條約》簽訂后 B.《馬關條約》簽訂后C.臺兒莊戰(zhàn)役開始前 D.二戰(zhàn)末期日本投降前28.1943年,美國提出懷特計劃,主張建立總額為50億美元的國際貨幣基金,由會員國按規(guī)定的份額繳納,份額的多少由各國黃金外匯儲備、國民收入等因素決定;表決權則取決于會員國繳納份額的數(shù)量。懷特計劃的提出A.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 B.體現(xiàn)了互惠互利的原則C.符合美國經濟擴張的需要 D.為馬歇爾計劃奠定基礎29.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評論朝廷得失,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軍國大事,不當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請不奉制”。對此,武后亦無可奈何。這說明A.女性執(zhí)政受到質疑 B.監(jiān)察權具有獨立性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 D.專制皇權遭到削弱30.“它是時代的產物,它興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喚主權國家之時,它肩負著兩個重大的歷史使命——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確保國家獨立?!薄八笔茿.封建等級制B.等級君主制C.君主專制D.君主立憲制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沖擊——反應”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認為,中華文明是……內向型大陸文明?!捎谥袊鐣某€(wěn)定結構,中華文明缺乏內在動力去突破傳統(tǒng)框架,它只能在巨大的沖擊下,被迫對西方作出反應,這就是費正清著名的“沖擊——反應”模式。材料一在充滿‘不平等條約’的整整一個世紀中,中國這一古老社會和當時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不斷擴張的西歐與美國接觸日益頻繁,在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這種接觸對古老的中國社會產生了災難沉重的影響,在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對古老的秩序進行挑戰(zhàn),??中國歷史進程是由一個更加強大的外來社會的入侵所推動的?!幾再M正清、鄧嗣禹《中國對西方的反應》材料二費正清認為,西方是中國近代轉型的推動者,是西方規(guī)定了中國近代史的全部主題。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的“沖擊”幾乎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走向與中國思想主題。……19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沖擊,是使人難以支持的打擊。然而,對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國人來說,西方卻成為仿效的榜樣,以便更好地加強自己的實力來對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紀,西方已經成為鼓舞中國進行革命的思想來源?!幾浴秾M正清中國史觀的理性考察》(1)列舉出中國近代一個世紀以來不平等條約四例?(2)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中國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實有哪些?(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你如何看待“沖擊——反應”模式?32.材料伍連德(1879—1960年),祖籍廣東,出生于馬來西亞,醫(yī)學博士。1907年,他受聘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yī)學堂幫辦,引進世界醫(yī)學最新成就,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1910年,東北地區(qū)鼠疫流行,日本、俄國企圖以主導疫情處理來插手東北,伍連德受命北上,奮戰(zhàn)數(shù)月后終于遏制住疫情。治疫期間,伍連德敢于擔當,他解剖尸體、隔離檢疫、建立自主防疫機構,在疫情遏制未見成效時,他慎審地反思各個環(huán)節(jié),大膽地提出“焚尸”舉措,獲準后大見成效。疫后,伍連德長期呼吁并收回了海港檢疫權。他積極投身于中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各項創(chuàng)建中來,他出任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萬國鼠疫研究會”的大會主席、撰寫《中國醫(yī)學史》、創(chuàng)設自主防疫機構、制定《海港檢疫章程》、創(chuàng)辦《中華醫(yī)學雜志》等,開創(chuàng)多個中國史上第一?!幾躁愑⒃频取段檫B德精神: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滋養(yǎng)》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伍連德對中國近代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的貢獻。(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伍連德人物體現(xiàn)的時代精神。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大夫群起毀教堂,殺傳教士。巡撫沈葆楨稱贊士大夫的正氣,郭嵩燾則斥責沈氏頑固。郭氏做廣東巡撫的時候,汕頭的人像以前廣州人,不許外國人進城。光緒元年(1875)云貴總督曾毓英因為反對英國人進云南,秘密在云南緬甸邊境上把英國使館的翻譯官殺了。郭嵩燾當即上奏彈劾曾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國有公使駐外從他起。他在西歐的時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經濟社會。他覺得不但西洋的輪船槍炮值得我們學習,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學習。他發(fā)表了他的日記,送給朋友們看。他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他勸李鴻章擴大留學范圍?!Y廷黻:《中國近代史》(1)根據(jù)材料,歸納郭嵩燾的救國理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郭嵩燾的救國理念是否得以實現(xiàn)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據(jù)材料“被推翻的專制勢力和專制制度的企圖復辟,甚至實現(xiàn)復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當中存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法國存在波旁王朝復辟,中國存在袁世凱復辟帝制,故①②④正確;美國不存在被推翻的專制勢力和專制制度的復辟,故③錯誤。故選C,排除AB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被推翻的專制勢力和專制制度的企圖復辟,甚至實現(xiàn)復辟”,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英國、法國、美國、中國的相關史實出發(fā),即可排除無關選項。2、C【解析】
“男女平等”和追求“民權”、“公理”,陰歷、陽歷兼用等新舊并存的社會現(xiàn)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C項正確;“中體西用”旗號下進行的洋務運動與“民權”等無關,A項錯誤;戊戌政變后,變法內容幾乎被全部廢除,沒有對歷法等社會生活產生明顯影響,B項錯誤;倡導男女平等、使用陽歷等現(xiàn)象,在辛亥革命后已經存在,不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才有的社會新風貌,D項錯誤。3、B【解析】
由材料中洋務企業(yè)改制的內容可知,此改制一方面可以增加企業(yè)的利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決國內辦廠所需的機器設備問題,從而有利于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故B項正確;材料與解決企業(yè)資金困難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的措施意在發(fā)展國內企業(yè),客觀上會抵制西方經濟侵略,但不是目的,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加重企業(yè)負擔,排除D項。4、C【解析】
材料表明隨著玉代表德的思想產生之后,玉器逐漸受到了人民的歡迎,表明當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德教。C正確;儒家正統(tǒng)思想在漢朝確立正統(tǒng)地位,A排除;依據(jù)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樂制度逐漸被破壞,B排除;材料表明因為德的關系,玉才受到人民的歡迎,而不是玉器的制造技術進步,D排除。故選C。5、A【解析】從“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該思想家主張“善變”,對中國能否適應世界環(huán)境感到擔憂,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張拋棄舊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適應世界的發(fā)展,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錯在“重建儒家信仰”上;C選項沒有注意到時間:20世紀初,這個時期康梁變法已經結束;D選項錯在材料體現(xiàn)不出這種思想。6、C【解析】試題分析: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公民法逐漸演變?yōu)槿f民法,從題干時間2世紀可知C項正確?!妒~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紀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自然法是一種法律思想,與題干無關,排除ABD三項。故答案選C??键c: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萬民法7、C【解析】
周王可以改變封國的封地,說明封國對封地并不具有所有權,這既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體現(xiàn),也是周王對封國擁有主權地位的體現(xiàn),C項正確;A項“消除”一詞說法過于絕對,錯誤;君主專制統(tǒng)治確立是在秦朝,B項錯誤;分封制的政治基礎是宗法制,D項錯誤。故選C。8、D【解析】
由于農民起義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威脅,朝廷無力整治武官越級使用高品級圖案的情況,說明社會危機沖擊了封建等級,故選D;武官是越級使用高品級圖案,而非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社會危機的沖擊,而不是商品經濟發(fā)展淡化中央集權,排除B;C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9、C【解析】據(jù)材料“嫡長子繼承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嫡長子繼承制解決了貴族在權力、地位、土地和財產方面的矛盾,從本質上說明了宗法體系逐步完備,故C項正確;周代之前宗法觀念已經開始形成,故A項錯誤;“嫡長子繼承制”不能說明貴族政治走向衰落,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家國體制的確立,故D項錯誤。故選C。10、D【解析】
據(jù)材料可知,唐太宗合并州縣添設十道,是對地方行政監(jiān)察體制的改革,D項正確;A項表述錯在把革除唐高祖舊弊解讀為吸取隋朝滅亡教訓,排除;材料體現(xiàn)了唐太宗加強對全國地方的控制,并非針對江南地區(qū),B項錯誤;僅憑材料難以推斷出C項結論,排除。故選D。11、C【解析】
梁啟超主筆使得《時務報》暢銷,嚴復也夸贊其“報章文字,成績?yōu)槎啵患堬L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可見梁啟超通過《時務報》積極宣傳維新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C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前后,近代報業(yè)開始在中國興起,A項錯誤;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代表,而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張,B項錯誤;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故選C。12、A【解析】試題分析:據(jù)材料提到,“理即是氣之理,理不先而氣不后?!?、“禮雖純?yōu)樘炖碇?jié)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見,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王夫之對“理”的闡述體現(xiàn)了樸素唯物精神,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故②、④正確;材料否定了朱熹的天理觀,故①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經世致用觀念,故③錯誤。故①②組合錯誤,故A排除。①④組合錯誤,故B排除。②③組合錯誤,故C排除。②④組合正確,故D正確。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名師點睛】王夫之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王夫之還指出,天地間存在著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實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決不可說具體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認為“形而上”與“形而下”雖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著上下之間有界限可以分割開來。從知識的來源上看,原理、規(guī)律是從對事物的抽象而得來的,因此,應該是先有具體形器,后有抽象觀念。13、D【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日本的《濟遠航海日志》的記載與《二十八年海戰(zhàn)史》的不同,由于所處的認識立場,兩者的認識存在著沖突。故D正確。考點:史學理論?歷史研究方法?歷史研究的立場【詳解】14、C【解析】
根據(jù)“1958年”和圖片及文字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大躍進時期的“左”傾錯誤造成的“浮夸風”,故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15、B【解析】
材料主要體現(xiàn)了工業(yè)革命期間,英國學者改變態(tài)度,深入工場作坊,解決工人工作面臨的技術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使科技研究逐漸服務于工業(yè)生產,故選B;材料反映了學者對工人態(tài)度的變化,但科學家吃苦耐勞精神不符合題目主要意圖,故排除A;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是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消極影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未涉及工人運動的信息,排除D。16、D【解析】
城邦強調兒童在體、美、德、智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有利于為城邦培養(yǎng)合格的參政公民,故D項正確;題干中的“兒童”,不僅僅局限于貴族子弟,A項錯誤;受教育權是城邦公民階層享有的特殊權利,而不是所有人,B項錯誤;“個人自由”與城邦教育不沖突,也沒有抑制個人自由意識,C項錯誤。17、C【解析】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信息“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了現(xiàn)代生活的準則”等,說明工業(yè)革命的到來,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選C.考點:兩次工業(yè)革命點評: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在客觀上向世界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結束了人類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狹隘性,開始向現(xiàn)代文明轉化。18、D【解析】
根據(jù)材料“在佛寺土地上耕種的農戶被稱之為‘佛圖戶’”“‘佛圖戶’的生產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嚴格監(jiān)管,喪失了原有受政府監(jiān)管的戶籍”可知,材料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大肆侵地、招攬農民為其生產,而佛寺是不必提供賦稅的,長此以往,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故答案為D項。A項,根據(jù)所學可知,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是小農經濟,“瓦解”的表述夸大了“佛圖戶”對國家的影響,也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中“佛寺”“廣占田宅”也是一種土地兼并現(xiàn)象,但材料未涉及地主土地兼并情況,排除;C項,材料中“佛寺”“廣占田宅”會使部分農戶少地或無地,對自耕農經濟發(fā)展不利,排除。19、B【解析】
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需要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圖強御侮的現(xiàn)實感召下,“個人主義”遭到批判,B正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社會主流思想變化依然是意識領域的,不能作為“個人主義”被批判的主要因素,排除A;新文化運動時期,傳統(tǒng)文化就已經遭受了批判,地位被動搖,C排除;西方文明弊端的顯現(xiàn)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就已經顯現(xiàn),D排除。20、A【解析】
面對鼠疫,北洋政府“實則以予所知,政府獨未嘗有所舉動耳”,可知北洋政府對疫情風險認識不足,A正確;“此疫(華北蒙綏鼠疫)傳播全國乃意中事耳”這種推斷明顯不符合實際,排除B;題干反映的是外國使團的恐慌,而非中國百姓,排除C;外交團認為政府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因為疫情蔓延會危及其利益,而非關心民眾健康,排除D。21、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伴隨了列強的入侵、外來文化的傳播等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與發(fā)展為五四運動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和階級基礎,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不斷啟迪人們的思想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準備了思想條件,故D符合題意。這三項都是晚清社會轉型的其中一方面,不全面,故排除ABC。22、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953年——1957年我國進行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所以城市化率提高,A項正確;1958年我國大搞大躍進運動,追求發(fā)展的高速度,導致城市化率提高,B項正確;1966~1976年我國發(fā)生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提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城市化率變化變低,C項正確;D項錯誤,因為我國在1984年才開始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23、B【解析】
根據(jù)題干圖片信息可知,由圖1的人力變?yōu)閳D2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這一變化最早出現(xiàn)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時間是19世紀70年到19世紀末,故B項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4、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981年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港臺知名人士時,首次公開提出解決臺灣、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fā)出加強和完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文件,故①③正確,B項符合題意;20世紀70年代中國迎來第三次建交高潮;1990然后中國進入國際衛(wèi)星發(fā)射市場,故②④錯誤,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5、A【解析】
據(jù)材料“18世紀中后期的新消費主義使得各階層開始購買它們從前從未有機會購買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圍的商品”可知,隨著工業(yè)革命的迅速發(fā)展,生產率極大提高,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A與材料相符;材料強調的是“社會需求”出現(xiàn)是因為工業(yè)革命的開展,而不是“社會需求與商業(yè)發(fā)展的結合更加的密切”,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社會分工”,C與材料無關;材料體現(xiàn)的是工業(yè)革命的迅速發(fā)展,生產力極大提高,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沒有涉及“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各國經濟聯(lián)系加強”,D錯誤。26、B【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押租制”、“……有償轉佃和出典”等信息可知,這體現(xiàn)了土地經營權的買賣和轉讓,反映了土地經營權的商品化,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材料并未強調,排除;C選項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D選項表述過于籠統(tǒng),排除。27、B【解析】
根據(jù)“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可知,這與《馬關條約》中國割讓臺灣臺給日本有關,臺灣軍民開展了反割臺斗爭,故B項正確;《南京條約》割讓的是香港;臺兒莊戰(zhàn)役與臺灣無關。二戰(zhàn)末期日本投降前的情況與材料中的主旨無關。故排除ACD三項。28、C【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懷特計劃明顯是建立在美元的基礎之上,是符合美元經濟擴張需求,故選C;材料信息與各國經濟聯(lián)系無關,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xiàn)互惠互利的原則,B錯誤;1947年馬歇爾計劃是專門針對西歐,與懷特計劃無關,D錯誤。29、B【解析】
御史宋璟常常評論朝政得失,武則天多次想讓他離開朝廷去出使,宋璟提出御史不是國家重臣,如果出使中處事不當,恐怕違背朝廷的意愿,恕我不能遵命?;实垡矡o可奈何,從而說明監(jiān)察權具有獨立性,故選B;A不符合題意,排除;C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30、C【解析】
依據(jù)“英吉利民族呼喚主權國家之時”、“肩負著兩個重大歷史使命——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確保國家獨立”,結合所學可知,“它”應該是都鐸王朝時的君主專制,國王在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和自立的過程中扮演了引領民族的角色,故C正確;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與“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確保國家獨立”的歷史使命無關,排除AB;1689年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此時英國國家已經統(tǒng)一,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條》等(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運動(3)本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能依據(jù)材料結合時代背景,形成觀點。例如:費正清的“沖擊一反應”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認為是西方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其實質是把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視作西方入侵,從而夸大了西方沖擊的歷史作用,有其片面性等。評分項二:史實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與所學知識建立聯(lián)系,史實正確。評分項三:論述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能夠進行深刻的論證。如:伴隨著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西方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等全面沖擊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西文明沖突和影響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面對這一沖擊,近代中國人通過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做出了積極反應。由此可見,“沖擊——反應”模式符合中國歷史演進的實際。然而,費正清“沖擊——反應”模式又有其局限性,是片面的。他過分強調“外因決定論”,違背內因、外因辯證關系;西方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國獨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西方沖擊雖然催生洋務運動等,但沒有使中國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保電線采購合同協(xié)議
- 玉米收割收購合同協(xié)議
- 瓷磚廠設備安裝合同協(xié)議
- 申請房子貸款合同協(xié)議
- 瓷磚鑲貼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物流運輸承包合同協(xié)議
- 電商競業(yè)合同和保密協(xié)議
- 理財產品購買合同協(xié)議
- 電梯安置房出售合同協(xié)議
- 電視活動招商合同協(xié)議
- 工程造價畢業(yè)論文8000字
- 重機1900縫紉機使用說明書課件
- 刑事證據(jù)課件
- GB/T 15114-2023鋁合金壓鑄件
- 實驗心理學第九章-思維
- 校園直飲水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 機器學習課件周志華Chap11特征選擇與稀疏學習
-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課后習題及答案
- 特種用途船舶安全規(guī)則(SPS2008)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特點【考點精研+知識架構+提分專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
- 光伏工程強條執(zhí)行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