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吉林省聯誼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吉林省聯誼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吉林省聯誼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吉林省聯誼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吉林省聯誼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吉林省聯誼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是歷史上某國政體結構示意圖,據此分析,該國最有可能是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2.1935年9月,蘇聯重工業人民委員部與美國無線電公司簽訂技術協議,規定美國無線電公司在研究、試驗到制造的整個過程中給予蘇聯技術支持,這些技術包括無線電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錄音、測量儀器及遙控儀器等設備的生產。據此推論合理的是A.蘇聯為完成“一五”計劃積極引進技術B.美國為擺脫經濟大危機需拓展海外市場C.國家利益一致導致美蘇的意識形態趨同D.戰時同盟關系使美蘇經貿合作日益緊密3.如圖所示的規定出自A.《租借法案》B.三國協定C.《五國海軍軍備協定》D.《大西洋憲章》4.如圖所示是1955年創作的年畫。該作品主要說明A.社會主義建設以工業化為中心 B.“大躍進”運動蓬勃開展C.“雙百”方針精神得到貫徹 D.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社會新風5.明太祖時,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長達1.7萬字,從開頭到第6千字時,還未談及正題,被太祖狠揍一頓。太祖繼續閱讀奏折,發現其在結尾提出五條建議,采納合理的四條,并由此命令制定文書規范,“使言者陳得失,無繁文”。這主要體現出明朝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工作作風極其簡單粗暴C.八股取士扼殺思想 D.注重簡約文書提高效率6.從1840年到1861年,中國至少出現了22種有關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紀行》反映了當時中國的邊疆和世界形勢,《中西紀事》提出中國已被納入世界局勢變化的軌道中。這A.直接引發了中國近代化運動B.揭露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C.反映國人對西學的迫切要求D.推動國人重新審視世界局勢7.歷史記載是人們對當時或近期發生的事件及相關人物的言論.事跡的記錄。下列文獻中,歷史記載特征鮮明的是A.《歷史》B.《古蘭經》C.《大藏經》D.《史記》8.“美國總統威爾遜本是國聯的發起人和積極的鼓吹者,但是參議院拒不批準《凡爾賽和約》,結果美國沒有加入國聯。”這體現了美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是A.分權制衡原則 B.民主原則 C.聯邦制原則 D.中央集權原則9.“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這是一個關于全球最開放市場的成長史?!边@句話最可能出自A.《第三世界將我們抬進聯合國》B.《入世十年,中國改變自己,影響世界》C.《APEC,我們來了!》D.《“萬隆精神”彰顯時代意義》10.王禎《農書》卷二十記載:“其制當選湍流之側,架木立軸,作二臥輪,用水激轉下輪,則上輪所周索,通激輪前旋鼓掉枝(按即曲柄)一例隨轉。其掉枝所貫行桄因而推挽臥軸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術,則排隨來去,搧冶甚速,過于人力,”這項技術最早出現于A.東漢 B.三國 C.唐朝 D.北宋11.齊國原是姜氏的封國。公元前481年后,齊國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漸控制國政,以至于自立為國君,并由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姜齊遂變為田齊,史稱“田氏代齊”。該材料從本質上反映了當時A.分封制的破壞B.已經進入戰國時期C.郡縣制的出現D.出現了大一統局面12.抗日戰爭勝利后,山東根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根據地總人口的27%;中共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B.國共力量對比變化趨勢加強C.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D.統一戰線范圍進一步擴大13.《天演論》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層浪。1906年《民報》主要撰稿人胡漢民評價《天演論》:“自嚴氏書出,而物競天擇之理,厘然當于人心,而中國民氣為之一變,即所謂言合群言排外排滿者,固為風潮所激發者多,而嚴氏之功蓋亦匪細?!边@反映了A.《天演論》催生國人民族觀念 B.維新思想已逐漸走向成熟C.“物競天擇”觀念受民眾推崇 D.“進化論”助推革命浪潮14.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在政治、經濟及科技等方面取得諸多成就,創造了很多屬于中國甚至世界的“第一次”。下列歷史事件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中國第一家電視臺開始試播②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③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頒布④第一次成功將載人航天飛行器送入太空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15.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為維護國家主權、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出了杰出貢獻。下圖所示斗爭A.推動了臺灣問題的順利解決B.與平定“三藩之亂”同時進行C.為打擊噶爾丹分裂勢力創造了條件D.為我國東北邊防帶來了200余年的安定16.讀表——賈國雄《論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對表中信息的合理解釋是A.國家優先發展農業經濟 B.計劃經濟更加注重效率C.政府抑制工業過快增長 D.兩階段的增長基數不同17.下圖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某民族的擴張路線。該民族是A.蘇美爾人 B.雅利安人 C.達羅毗荼人 D.阿拉伯人18.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上,把傳統的信教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集會結社自由改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懼的自由。這表明羅斯福A.主張社會財富應當平等分配 B.意圖限制公民的政治權利C.否定了傳統的自由主義思想 D.關注到社會弱勢群體的訴求19.有學者認為,晚清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立憲派終究要與革命黨匯流;革命,或許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但卻是晚清唯一的選擇。對此解釋合理的是A.清政府的新政沒有進步作用B.立憲派與革命黨都希望建立共和政體C.推翻清政府統治是歷史必然D.改良與革命相結合才能產生更好效果20.下表是近代上海外企變化統計表。據此判斷A.世界大戰削弱了西歐在上海經濟地位 B.世界大戰也影響美蘇大國在滬的投資C.在滬外企變化反映列國在華勢力消長 D.從在滬外企變化中可看到民企的發展21.美國學者贊恩指出,如果沒有羅馬法學家若干世紀致力于羅馬法精致體系一般原則的開創和具體規則的研究,我們的法律制度會是什么樣子,真是難以想象。對此理解正確的應是,羅馬法A.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于法學家B.是近現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C.形成歐美國家法律的具體規則D.其歷史價值在于其自然法精神22.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以后提出的教育方針或政策是A.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借助蘇聯經驗B.緊密結合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實際組織教學C.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D.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23.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也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開展武裝起義的策略B.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C.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24.不同于蘇聯史學界,在西方學術界,使用ModernTimes(現代)時,一般泛指15-16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歷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國學術界現在習慣采用的“近代”、“現代”和“當代”三個時間段。有時,西方學術界也特以latemodernTime(后現代)或ContemporaryTime(當代)來表征當代(當前)時期,需要指出的它從屬于ModernTimes的長時段。()A.文明史觀 B.近代化史觀C.社會史觀 D.全球史觀25.《回憶錄》中寫到,“蘇格拉底說,既然正義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顯然正義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蘇格拉底這一觀點A.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B.強調以德治國C.源于對社會現實的反思D.主張思想自由26.唐代政府對重要管控的刀槍等的制造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但也默許民間合法制造允許私人擁有的武器。不過民間武器制造必須“仍題工人姓名,然后聽鬻之”。唐代政府這些做法A.方便查詢工人信息 B.利于維護社會秩序C.加強管控特殊地區 D.放松了對地方控制27.王禎《農書》曾載:“其制,當選湍流之側,架木立軸,作二臥輪。用水激下輪,則上輪所用弦通繳輪前旋鼓,棹枝一側隨轉。……則排隨來去,揙冶甚速,過于人力?!边@種設備最早出現在A.戰國 B.漢代 C.宋代 D.元代28.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文官不僅是管理系統中的工具,而且是一個有意識形態的群體。這里的“意識形態”發展為時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戰國 C.秦朝 D.西漢29.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職”“差遣”的區分,所謂“官”作為敘級、定薪的依據;“職”是一種虛銜,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員;“差遣”是官員們擔任的實際職務。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的怪現象,其目的是:A.明確職責,提高行政效率B.細化級別,加強官僚管理C.重文輕武,防止地方割據D.分化事權,加強中央集權30.有學者認為:“憲法者何物也?立萬世不易之憲典,而一國之人,無論為君主、為官吏、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為國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無論出何令,更何法,百變不許離其宗者也。”由此可見,該學者A.宣揚民主觀念,反對專制 B.提高國民素質,推崇憲政C.抨擊傳統道德,捍衛共和 D.解釋憲法含義,力主共和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國是最早使用天花接種術的國家,最初英國皇家學會引入中國的人痘接種法,但此法的破相率與死亡率較高。在政府的支持下,1798年,英國醫生琴納發明副作用小的牛痘接種法。1808年英國政府設立負責接種的專制機構,在各地開設防疫站。1853年再度完善《接種法》,要求所有嬰兒出生3個月后必須進行接種,面向全民的強制接種制度確立。強制接種法激起了部分社會民眾的強烈反抗。反對者認為政府過分重視醫學科學而忽視了普通公民的訴求查爾斯醫生提出,天花爆發的主要根源在于生活環境的惡劣,這一醫學觀點被反對者廣泛接受。隨著政治民主化和工業革命后生活水平的提高,英國民眾的參政熱情空前高漲,反對者提出“政府侵犯了公民身體的隱私,使公民失去了在自由國家中原本享受的公民權利”。面對強烈的社會輿論,1898年,英國政府將強制接種改為自愿接種?!鯊V坤《十九世紀英國天花疫苗接種及其爭端》請回答:(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府解決天花問題的主要措施。(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社會出現反對強制接種制度的原因。32.歷史階段特征的分析——走進中世紀(1)圖一、圖二分別描繪了中世紀歐洲什么經濟的發展狀況,其各自特點如何?(2)以上兩種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3)伴隨著以上兩種經濟的變化,西歐封建政治制度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趨勢?33.近代以來,民族企業家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遠洋運輸困難。當時在中國壟斷純堿市場的是英國卜內門公司,于是在中國的英商乘機將純堿價錢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賣,使許多民族布業工廠陷于停頓。當時中國久大精鹽公司的創始人范旭東決意雪恥制堿,聚攏了一群跟他意氣相投的青年科學家研究制堿工藝,其中就包括后來因獨創的“侯氏制堿法”而聞名世界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侯德榜。1918年,永利制堿公司成立,1926年,永利生產出純凈潔白的合格堿,并于當年在美國費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榮膺金質獎章,1928年,永利在英國卜內門公司發動的商戰中取得勝利,其后永利堿廠事業蒸蒸日上。后來,范旭東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幾詤菚圆ㄖ兜幰话倌辏褐袊髽I1870—1977(上)》(1)根據材料一概括范旭東制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意義。材料二1997年,高尚全在參加中共十五大報告起草時,有人給中央寫信“舉報”華為科技公司,說它姓“資”不姓“社”。理由是:華為國家沒有投資,是非公有制企業,又搞了職工持股,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高尚全敏銳地感覺到,這關系到改革中必須弄清的重大原則和方向。他主動提出去深圳實地調研。調研的結果令他很興奮。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以2.1萬元起步,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企業卻給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稅收和財富,解決了十幾萬人的就業,職工也分享到了發展的成果。這樣的企業,應該是改革的典型啊!怎么不姓“社”呢?高尚全認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岳铘持骶帯兑娮C: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人》(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高尚全認為華為科技公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的理由。中共十五大又是如何給以華為科技公司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業吃下“定心丸”的?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帝國議會”“聯邦議會”“君主”可知,示意圖反映的是德國的政體結構,故選D;英國議會分上院和下院,排除A;美國、法國是共和制政體,沒有君主,排除BC?!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帝國議會”“聯邦議會”“君主”,聯系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內容分析解答。2、B【解析】

依據材料中“1935年9月”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期美國等資本主義世界正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盡快銷售大量剩余重工業品,拓展海外市場,美國向蘇聯積極地提供技術支持,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蘇聯“一五”計劃實施于1928-193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美蘇國家利益并不一致,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兩國意識形態并未趨同;D選項錯誤,美蘇戰事同盟關系的建立是在二戰時期,此時尚未出現。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3、C【解析】

1922年的《五國海軍軍備協定》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噸位比例為:5:5:3:1.75:1.75,故C符合題意;《租借法案》是在美國為盟國提供戰爭物資,但前提條件是盟國必須使用它們自己的貨船來運輸這些戰爭物資,以避免可能的對美國商船的攻擊,故A不符合題意;《三國協定》是英、法、俄三國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達成的軍事協定,故B不符合題意;《大西洋憲章》是美、英進一步協調反法西斯的戰略,故D不符合題意。4、D【解析】

該作品是1955年創作的,其背景是1953~1957年實施的“一五計劃”,該畫反映了工人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熱情,宣傳了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社會新風,故選D;年畫內容不能反映優先發展工業,A錯誤;“大躍進”運動開始于1958年,“雙百”方針確立在1956年,BC兩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抓住關鍵信息“1955年”,聯系“一五計劃”的史實分析解答。5、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明太祖時制定文書規范有利于避免奏折陳述內容的冗長繁雜,有利于提高處理奏折的效率,故D項正確;清代雍正時軍機處設立標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排除A項;對明太祖措施以簡單粗暴的評價是對材料信息的誤讀,排除B項;題干未體現科舉選官向八股取士的蛻變,排除C項。故選D。6、D【解析】

根據材料主旨可知,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解西方,通過著書立說介紹西方,故D正確;A項直接表述有誤,扼;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迫切要求表述有誤,排除D。7、B【解析】

《古蘭經》是穆罕默德的弟子將其生前言行整理抄錄而成,記載了當時阿拉伯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和司法等方面的活動,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歷史記載特征鮮明,故答案為B項;希羅多德的《歷史》以獨有的史料價值和生動流暢的寫作風格而著稱,《大藏經》屬于佛教經書,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點睛】本題的解答主要是根據題干對“歷史記載”的定義,然后聯系所學《古蘭經》是穆罕默德的弟子將其生前言行整理抄錄而成,符合“是人們對當時或近期發生的事件及相關人物的言論、事跡的記錄”,歷史記載特征鮮明,據此確定答案。8、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美國三權分立政體的有關知識點。美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偨y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總統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但國會復議時若以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即為有效;總統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得到國會的批準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對法律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三者獨立平等,但互相制約,以防止專制的出現,這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材料正反映了總統和議會間“分權制衡原則”,故選A。BCD項材料均未體現??键c:美國政治體制點評: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制的政體。美國實行聯邦制原則、三權分立的原則和民主的原則。在各機構之間、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實行相互的制衡。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英國、法國、德國確立的政體和通過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積極削減關稅水平,對推動世界自由貿易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結合備選項中文字含義可知答案選B,A項說明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特征,C項是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D項體現的是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積極影響。考點: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A【解析】

根據圖片可知這是東漢南陽太守杜詩發明的水排,是水力鼓風裝置,A選項符合題意。BCD選項與水排出現的時間不符合,排除。11、A【解析】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統治階層內部森嚴的等級秩序被打破,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壞,材料中齊國大夫田氏取代國君控制國政,實際也反映了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破壞,A正確;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是在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81年,處于春秋時期,B錯誤;C材料無法體現,排除;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裂割據,出現了大一統局面,D錯誤。12、B【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給出的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結束后中國共產黨在山東根據地的勢力范圍從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斷擴大和加深的趨勢,這說明國共力量對比變化的趨勢逐漸加強,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體現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的相關信息,故A項不符合題意。工農武裝割據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政策,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不符合題意。兒童、婦女、青年、農民、工人等本來就在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組織范圍內,并不能說明統一戰線范圍的擴大,故D項不符合題意。13、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進化論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促進了革命的發生,因此D選項正確;近代民族意識開始萌發是在鴉片戰爭后,A選項錯誤;《民報》宣傳的是革命思想而非維新思想,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強調民眾對“物競天擇”觀念的態度,C選項錯誤。故選D。14、C【解析】

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在1965年9月17日;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頒布是在1954年;中國第一次成功將載人航天飛行器送入太空是在2003年,因此正確排序是③①②④,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C。15、C【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圖表型材料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康熙一生重大事件的記憶能力。圖中的地理位置涉及到的是抗擊沙俄的斗爭,但沒有帶來200余年的長期安定;時間上在臺灣、三藩之后,故C項表述正確。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康熙帝·抗擊沙俄16、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間工業產品產量增長倍數高于改革開放后三十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兩階段的增長基數不同,D項正確;改革開放前國家優先發展工業,A項錯誤;比起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市場經濟更加注重效率,B項錯誤;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并未抑制工業過快增長,C項錯誤。17、B【解析】

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通過多年征戰,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恒河流域,故答案為B項;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排除A項;達羅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排除C項;阿拉伯人在8世紀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主要區域是阿拉伯半島,排除D項。18、D【解析】

根據題干,羅斯福對傳統的“四大自由”有所調整,突出了“免于匱乏”“免于恐懼”這兩個內容,這體現出了在應對經濟危機方面,羅斯福關注到了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貧民的訴求,D正確;“平等分配”不符合羅斯福新政的根本出發點——維護資產階級統治,排除A;從材料中得不出限制公民個人權利的表達,排除B;羅斯福只是把傳統的自由主義進行調整,因此不能說是否定自由主義思想,排除C。19、C【解析】

材料認為改革注定要失敗,革命是晚清唯一的選擇,由此可知,學者認為推翻清政府統治的歷史必然,C正確;新政促進了近代化,排除A;立憲派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排除B;材料認為革命是唯一的選擇,D排除。20、D【解析】

戰爭局勢導致上海外企不斷減少,由此可以推斷出民企的發展,D正確;二戰期間在上海的企業,只有瑞士和蘇聯設廠,而瑞士屬于西歐,排除A;一戰期間蘇聯并未在上海投資,這并不是因為世界大戰,而是因為蘇聯解決國內問題,排除B;二戰后蘇聯在華投資超過美國,但是并不能證明蘇聯在華勢力超越美國,排除C。21、D【解析】

根據“一般原則的開創和具體規則的研究”可得出材料強調羅馬法中的自然法對西方法制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故D項表述符合題意;根本動力這一表述有誤,排除A項;B項本身正確,但并不符合材料中對“一般原則的開創和具體規則的研究”的表述,故排除B項;C項是對材料的誤讀,C項錯誤。22、C【解析】

1983年,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與題干中“改革開放以后”相符,故C正確;“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借助蘇聯經驗”“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屬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針或政策,“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是“文化大革命”時期,與題干中“改革開放以后”不符,故ABD錯誤。故選C。23、B【解析】“新的革命策略”指要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即采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武裝起義不屬于新的革命策略,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新的革命策略”指農村包圍城市而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以及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等,選項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24、B【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史觀的了解和運用?,F代化史觀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就是現代化?,F代化史觀重點考察的就是這一發展演變的過程。現代化史觀的基本特征是:認為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以及社會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現代化的類型可以分為原發型和傳導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英法美是原發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日本史傳導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而中國則是傳導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材料中核心詞語:近代、現代、當代,故此判斷為B項近代化史觀。25、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因智者學派的過分強調對人性放縱的弊端,蘇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識來進行修正,故C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A選項排除。材料不單純是強調美德,B選項排除。材料和思想自由無關,D選項排除。26、B【解析】

依據材料“唐代政府對重要管控的刀槍等的制……然后聽鬻之”來看,唐朝政府對武器制造進行了嚴格管理,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故答案為B項。A項方便查詢工人信息不是唐朝實行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唐朝對特殊地區的管控加強,排除;D項放松了對地方的控制不符合史實,排除。27、B【解析】

王禎《農書》中記載的借用水力鼓風冶鐵的水排,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B項正確;戰國時期還沒有發明水排,A項錯誤;宋代、元代不是水排出現的最早時間,CD兩項錯誤。28、D【解析】

所謂“有意識形態”指的是以儒家思想為骨架的價值觀,而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正統思想是在漢武帝時期,D正確;春秋時期儒家思想剛剛興起,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是百家之一,并未成為主流,排除A、B;秦朝主流思想是法家,排除C。29、D【解析】

結合題中“官、職、差遣”制度及其具體的劃分規則可知,宋代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采取了分化事權的方法,D項正確。分化事權會造成冗官的現象,最終導致行政效率降低,A項錯誤,排除。細化級別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C項說法與題意不符,排除。30、A【解析】

材料“一國之人,無論為君主、為官吏、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表明君主與普通百姓都要遵守法律,說明該學者宣揚民主,反對專制。A正確;材料未體現‘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B排除;材料沒有對傳統道德的抨擊,C排除;材料主張君主立憲,不是共和,D排除。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①借鑒中國的人痘接種法;②大力支持醫學科學相關研究;③設立專門的接種機構;④頒布專門法律建立強制接種制度。(2)①公民參政意識和權利意識的提高;②過于重視醫學意見而忽視了公民的訴求;③醫學知識的不斷普及;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