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對抗生命的虛無和死亡的必然--聯讀《蘭亭集序》和《歸園田居》以前給學生講《蘭亭集序》時,總是要提隱藏在千古第一行書背后的文本深意,想強調這是一篇多么有深度的文章,但是卻因為過分美妙的字而被忽略了。但這次再重新講這兩篇課文時,突然感覺到了一種強烈的共情感。似乎東晉時人們面對的世界,又以一種變化了外形而未變化內核的形象再現了。“王羲之縱情山水,嘆死生之至大;陶淵明辭官返鄉,欲乘化而歸盡。”兩位作者,一位出身門閥本該是占盡風流,卻在歡宴之上突然感覺到無盡的悲哀;一位在宦海中掙扎沉浮多年,終于決定遵從本心回歸田園暢享生活。然而這些異常的選擇和深刻的思考,其實都指向一個時代:晉。和本單元前一課文《陳情表》一樣,李密、王羲之、陶淵明生活于三國末年至南北朝之間的晉,一個短暫的統一朝代。早在《陳情表》中我就和學生一起探討過,司馬家族的晉政權難以強調“忠君”,只能轉而依靠“仁孝”治理天下的背景。所以這個看似統一的朝代其實內部統治也不甚穩定。多年的紛爭和政權的更迭,使得安穩生活成為了一種看不到的奢求。而人禍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是一個天災頻發的時期。根據鄧云特《中國救荒史》統計,魏晉南北朝369年間(220年—589年),共爆發各類災害619次。其中,魏晉200年間,遭災304次(平均一年1.25次)。南北朝169年間,遭災315次(平均一年1.86次)。不但比秦漢440年間遇災375次(平均一年0.85次)高出約一倍多,也大大高于隋朝29年間遇災22次(平均一年0.76次),唐朝289年間遇災493次(平均一年1.70次)。自然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輪番襲擊,無論社會地位如何,無人可以篤定地從頻發的災害中逃脫生還。如何人生壟斷了社會頂層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資源的士族們痛苦,因為不斷變化的政治格局和高壓的統治背景,更因為如影隨形的死亡威脅;處于社會中底層的文人和平民更加痛苦,他們無法打破已經固化了的階級制度,同時還要考慮在亂世之下的生計問題,同樣的死亡可能只會翻倍地重壓在他們身上。所以擺在人們面前可選擇的道路很少,我們一樣要面對這樣的問題:既然死亡是必然的,那么如何過這一生?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時,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就是:縱情享樂。這其實是一個我早就預期到的答案,因為它太符合當下社會中人們的選擇了。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如若死亡的利劍始終高懸頭頂,多數人就會去盡情快樂的度過一生。看起來這樣的選擇也特別像我們初級印象中的魏晉名士們,他們游山玩水、縱情宴飲,服食五石、行為放蕩,寬袍大袖、追求玄學……無論是“善為青白眼”的阮籍,還是“嗜酒佯狂”“裸身見客”的劉伶,竹林七賢似乎就是那個時代的極端縮影。學生們很容易和他們共情,如果生命只剩下不知具體數字的短暫時光,他們愿意這樣放蕩不羈地度過余生。享樂主義可是,多數人的選擇就是對的嗎?縱情享樂之后,難道就沒有一絲痛苦了嗎?如果這樣是對的,又為什么要服食五石散追求長生?又為什么要大量飲酒自我麻痹呢?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占盡了謝靈運所謂的四種至樂,“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所以郭沫若評價道“《蘭亭集序》高高興興在飲酒賦詩,悲得太沒道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王羲之在蘭亭之上,從當前宴會的簡單快樂,已經升華到了“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及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對蘭亭之中的這場集會的快樂,使用了從具象到抽象的敘述順序,將此時由微小至廣袤、由俯視至仰觀的全部快樂都敘述盡了。可就是恰恰在這個快樂的頂點,人的情緒會瞬間跌落,進入一種對虛無、空寂的恐懼中。王羲之先是將人的性格分成了兩類,一類I人,在自己的世界中充分汲取力量,一類E人,在與人的交往中感受世界的美好;但無論是哪類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會沉浸其中,得到無盡的快樂。緊接著沉浸于快樂之中時,似乎時間就變成了相對的,快樂時時間快速度過,甚至會忘記衰老和死亡的到來;而當厭倦到來時,時間將過得極其緩慢,死亡的威脅就愈發地凸顯,人就會沉浸于痛苦中,產生諸多感慨。這就是王羲之對享樂主義的回答,快樂是一種短暫的情緒,如果過分沉浸其中、不停追求不肯放手,那么在快樂與快樂之間就會產生更大的虛無感。快樂程度越深,時間過得越快,感覺快樂的閾值越高,得到快樂越難,虛無感越強烈,痛苦越難以承受。就如同一個上癮的循環一樣,如若不去面對生命的虛無和死亡的必然,就會在這個循環中失去自己,走向覆滅。去做具體的事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對抗生命的虛無和死亡的必然呢?王羲之和陶淵明在兩篇文章中給出了殊途同歸的道路:去做具體的事。《蘭亭集序》中王羲之不僅僅點破了享樂主義的陷阱,更是直面抨擊了那個時代追求長生而產生的眾多宗教、學說。“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是多么清醒的發聲!而死亡可以帶走生命,卻帶不走文學,帶不走文明。和蘇軾《赤壁賦》中“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一樣。王羲之意識到了文學跨越了時代,穿越了空間,感動著每一個閱讀它的讀者。一種感情,不論時空,終將有知己與之共鳴。所以他“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也許王羲之在蘭亭宴飲的最后,仍然是悲傷的,但是他找到了生活的意義、書法的意義和文學的意義,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足矣。《歸去來兮辭》的序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陶淵明,他沒有去固述“五斗米折腰”事件對他產生了多少打擊,也沒有去重申多么厭棄官場。他詳細的敘述了自己為官的經歷,戰爭(四方之事)、離家過遠(去家百里)、本心(質性自然)、為妹奔喪(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都是他準備回歸家中,投身自然的原因。文本中從歸途到家園到生活,構建了一個中國人心中最完美的隱居理想。“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和王羲之一樣,在最陶然自得的頂點,突然哀嘆生命即將終結。陶淵明意識到人生在天地萬物的無盡之中,只能是短暫而渺小的,“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這種死亡的恐懼一樣使他終日惶恐不安,去追求些什么才能對抗這種恐懼呢?他同樣覺得富貴不是他的愿望,登臨仙界更是不能期許的。他的選擇是珍惜不多的時間,去愛他鐘愛的自然,在山水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上海市虹口區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試題下學期一模考試試題含解析
- 徐州工程學院《體操(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學2025年中考模擬測試語文試題(二)含解析
-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入學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復習質量監測(五)語文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藝術學院《數據庫技術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杉達學院《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制圖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廠房及配套設施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校園管制刀具排查記錄表
- 3 春夜喜雨課件(共16張PPT)
- DB32∕T 3921-2020 居住建筑浮筑樓板保溫隔聲工程技術規程
- 基樁低應變檢測2
- 中長期人才隊伍建設戰略規劃
- 圖解副熱帶高壓
- 鋁合金腳手架操作規程
- 視覺形象設計VIS清單
- 林海雪原閱讀題及答案
- 動火作業前安全檢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