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二稻縱卷葉螟識別與防治_第1頁
項目二稻縱卷葉螟識別與防治_第2頁
項目二稻縱卷葉螟識別與防治_第3頁
項目二稻縱卷葉螟識別與防治_第4頁
項目二稻縱卷葉螟識別與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內容:稻縱卷葉螟識別與防治教學重點:形態特征、發生規律、綜合防治教學難點:形態特征(各蟲態特征)、

生活規律課前預習內容稻縱卷葉螟各屬什么科四川稻縱卷葉螟發生情況屬鱗翅目螟蛾科是危害水稻葉片的主要遷飛性害蟲。全國各稻區均有分布,以華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害最重。二、稻縱卷葉螟俗名水稻卷葉蟲、白葉蟲、刮青蟲、苞葉蟲,屬鱗翅目、是螟蛾科,是危害水稻葉片的重要的遷飛性害蟲。是多食性害蟲:水稻、麥類、玉米、甘蔗等。稻縱卷葉螟以幼蟲吐絲結苞危害,幼蟲在苞內刮食葉肉,留下一層透明表皮,呈現白苞,在苗期至拔節期危害,可造成一定損失,但以孕穗至齊穗期劍葉受害損失最大,此期受害導致空殼粒增加、千粒重減少,嚴重時損失高達五成左右。倒數第一葉(一)形態特征1.成蟲:黃褐色,前翅近三角形,由前緣至后緣有兩條褐紋,中間有一條短褐紋,前后翅外緣均有暗褐色寬邊,雄蟲體色較深,前翅前緣中央有一暗褐色毛叢。稻縱卷葉螟成蟲2025/4/262.卵多散產于葉背面,少數數粒聚成排。卵扁平,橢圓形;初產時白色,后變淡黃色,將孵化時可見黑點。3.幼蟲成熟幼蟲體長14-19mm,頭褐色,胸腹部淡黃綠色,老熟時橘黃色。中、后胸背面中央各有兩對括號狀黑斑。4.蛹體長7-10mm,圓筒形,初為黃色,后轉為褐色,末端較尖削,有尾刺8根。繭白色,很薄。稻縱卷葉螟田間危害28稻縱卷葉螟卵粒29一齡稻縱在水稻卷尖內活動一齡稻縱卷葉螟30二齡稻縱卷葉螟形成新卷蟲苞;新卷蟲苞增加多(30個蟲苞/百蔸禾作為有機磷類藥劑防治指標)31四齡稻縱現白葉(二)發生規律1.稻縱卷葉螟具有季節性遠距離遷飛習性,故有“突增”“突減”現象。我國每年主要的北遷過程有5次,南遷過程有3次。2、4代為害早稻和晚稻,劍葉受損嚴重。2.成蟲具有趨光性、強趨蔭蔽性,具趨向蜜露補充營養習性,具趨嫩綠稻葉產卵習性。3.初孵幼蟲隱居心葉葉鞘內側或舊蟲苞內,二齡后爬至已展開葉片的葉尖吐絲作苞為害。4.幼蟲具轉苞為害習性。5.老熟幼蟲在稻草基部葉鞘內側或無效分蘗內結繭化蛹。6.最適溫22-28度,孵化期雨日10天,雨量100-150mm則大發生。7.早、中、晚稻混栽區嚴重,秈稻重于粳稻;矮稈闊葉嫩綠品種嚴重;灌水過深,偏氮徒長則嚴重。寄生蠅赤眼蜂姬蜂8.天敵:赤眼蜂、絨繭蜂、姬蜂、寄生蠅等。捕食天敵主要有隱翅蟲、步行蟲、青蛙。隱翅蟲步行蟲青蛙(三)綜合防治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學藥劑,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1.生物防治

沒有達到防治指標,盡量不防治。(1)人工釋放赤眼蜂,是防治稻縱卷葉螟的好辦法,可在產卵盛期開始放蜂,至產卵高峰下降為止。每3天1次,30-45成頭/hm2畝放3—4萬頭。(2)使用蘇云金桿菌、殺螟桿菌、青蟲菌等生物農藥,每畝用100億活芽孢Bt懸浮劑100-150mL并加25%殺蟲雙水劑75mL,加水50kg噴霧,一般噴1-2次。2.化學防治:采用“狠治二代,警惕三代,挑治四代”的用藥策略。一般應掌握在一、二齡幼蟲高峰期、或百叢有初卷小蟲苞15個,或田間卷葉率1%-2%時用藥。毒死蜱、阿維菌素、茚蟲威、氯蟲苯鉀酰胺、丙溴磷加水稀釋噴霧。注:殺螟松對魚類毒性大,毒死蜱對蜜蜂毒性大。3.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