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融的本質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
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
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
換為什么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
等等。
一陳志武《金融的邏輯》
“貨幣”
?它的出現首先是為了把今天的價值儲存起
來,等明天、后天或者未來任何時候,再
把儲存其中的價值用來購買別的東西。但,
貨幣同時也是跨地理位置的價值交換,今
天你在張村把東西賣了,帶上錢,走到李
村,你又可以用這錢去買想要的東西。因
止匕,貨幣解決了價值跨時間的儲存、跨空
間的移置問題,貨幣的出現對貿易、對商
業化的發展是革命性的創新。
山西“票號”,
明清時期發展起來,主要以異地價值交換
為目的,讓本來需要跨地區運物、運銀子
才能完成的貿易,只要送過去山西票號出
具的“一張紙”即匯票就可以了,其好處
是大大降低異地貨物貿易的交易成本,讓
物資生產公司、商品企業把注意力集中在
他們的特長商品上,把異地支付的挑戰留
給票號經營商,體現各自的專業分工,在
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后,跨地區貿易市場
不快速發展也難
“借貸交易'
,是最純粹的跨時間價值交換,你今天從銀
行或者從張三手里借到一萬元,先用上,
即所謂的“透支未來”,明年或者5年后,
你再把本錢加利息還給銀行、還給張三。
對銀行和張三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把
今天的錢借出去,轉移到明年或者5年后
再花。
“股票”
所實現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時間的價值配
置,今天你買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價值委
托給了三一重工(和市場),今后再得到投資回
報;三一重工則先用上你投資的錢,今后再給你
回報。你跟三一重工之間就這樣進行價值的跨時
間互換。但是,這種跨時間的價值互換又跟未來
的事件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三一重工未來
賺錢了,它可能給你分紅,但是,如果未來不賺
錢,三一重工就不必給你分紅,你就有可能血本
無歸。所以,股票這種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
時間、又跨空間的價值交換,這里所講的“空間”
指的是未來不同贏利/虧損狀態,未來不同的境況。
原始社會的跨時交易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單個人生存下去的能力是很低的,
天災人禍、身老病殘時你都需要其他人的幫助。所以,為
了能夠更順利地活下去,也為了生命的延續,個人必須跟
其他人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的利益交換,
的金融交易是人類活下去的必須。比如,
人靠打獵野生動物、采掘野生果菜養活自己,那種生產方
式下,個人時常會數天獵不到動物,如果不是在部落之內
人人共享獵摘成果(亦即,部落成員之間隱性地進行跨時
間的價值交換),許多個人很快會餓死。因此,人際間的
金融交易是任何社會都必須進行的,只是實現人際金融交
易的形式、方式很丕一樣,今天我們熟悉的外部市場提供
的金融證券只是其由之一。原始社會里,“部灣”公有
制是一種實現形式,那種安排下,個人沒有自己的空間、
沒有自己的財產,也沒有自己的權利,但好處是,在大家
都沒百自我的架構下,所有東西和果實都共享,讓彼此活
下去的能力最大化。
農業社會的跨時交易
農業社會里,人際金融交易也以人格化的隱性方式實現,
其交易范圍縮小到家庭、家族這些血緣體系內。家庭、家
族之內不分你我,養子就是為了防老,子女即人格化了的
保險品、信貸品和養老投資品;親戚間“禮尚往來”就是
跨時間價值交換的代名詞。得到一份禮就讓你“欠一份人
情”,下次回送禮時你才還了那份“人情”,所以,那種
金融交易安排下,交易頭寸是以“人情”記下,而不是以
顯性金融合約的形式記錄的。當子女是實現跨時間價值轉
移主要方式時,農民規避風險、養老的境況就不是由保險
產品的好壞、股票的多少、基金的投資組合訣定,而是由
兒子的數量和質量決定,所謂“多子多福”。“四世同堂”
之所以是一種理想境界,也因為這樣以來,能進行人際隱
性金融交易的范圍就可以盡可能的大。所以,越傳統的農
業社會,會在醫療技術允許的條件下盡可能讓人口膨脹。
中世紀的跨時交易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教會是血緣之外、或
者說與血緣網絡并行的互助結盟組織,其
結盟的基礎不是血緣,而是對上帝、對耶
穌的共同信仰。教會跟家族、宗族類似,
一方面起到經濟上的互助、互保,也就是,
實現成員間的跨時間利益交換即金融交易,
另一方面是促進成員間的情感以及其它非
物質交流,給成員提供安身立命的信仰基
礎。
跨時交易
現在我們熟悉的由金融市場提供的信貸、
保險、證券、基金等等金融產品,并非人
際間跨時間、跨空間金融交換的唯一形式,
只不過,它們是超越血緣、超越社團組織
的非人格化的實現形式:在金融市場上,
那些金融公司不管你姓什么、是誰的兒子、
讀過多少書、有什么意識形態、保留什么
政治信念、信過什么宗教,只要你具有交
易信川、能夠有支付能力,他們就會跟你
做金融交易。
為什么傳統中國沒有出現證券市場?
正因為金融交易是跨時間、跨空間的人際價值交
換,是把交易雙方在不同時間的收入進行互換,
那么,彼此信任是交易是否成功的關鍵之關鍵,
信用和交易安全是核心基礎。換言之,金融交易
跟一般商品交易有本質差別,商品交易往往是現
貨、以現金交易,所以,交易雙方即使素不相識,
問題也不太大;但是,金融交易一般不是現貨交
易,而是價值的跨期支付,不能是一錘子買賣,
所以,沒有互信、沒有保證金融契約執行的制度
基礎,就沒有金融交易的發展。
為什么傳統中國沒有出現證券市場?
現代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等等,是伴
隨著現代法治制度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沒有
支持陌生人之間交易的現代商法、合同法、證券
法等方面的發展,就不會有今天我們熟悉的那些
外部化了的金融證券市場;反之,金融證券交易
在陌生人之間的深化進程,也帶來了更多、更深
層次的法治要求,促進了后者的演變。在這個意
義上,人際間金融交易范圍的不同,對社會的文
化價值體系、對正式與非正式制度的要求也會不
同。
為什么傳統中國沒有出現證券市場?
血緣關系是一種個人出生之前無法選擇的關系,出生
在哪家、是誰的兒子、誰的兄弟姐妹、誰的父母、誰
的爺爺奶奶等等,這些都不是你能挑選的,也是你一
輩子不能改變的。這種穩定和不可選擇性,對于還沒
有外部非人格化法治體系的傳統社會來說,是最有利
于建立并維護誠信的基礎,血緣關系的永恒即是信用。
所以,儒家的“孝道”是一種基于血緣的跨時間、跨
空間人際利益交換安排,而“三綱五常”所規范的
“名分等級”秩序則是支持這種交易體系的文化制度
保障。“三綱五常”的安排之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
其名分、等級,越位就是“犯上”,甚至朝廷法律也
日日十知I弟木孝彳[玄至妝禾市剛枇程序吆袂第十函力n“孝
為什么傳統中國沒有出現證券市場?
只不過,儒家的這種剛性體系過于偏重父母、兄
長作為“投資者”的權利(甚至權力),壓制子
女、壓制年幼者的權利。只要你出生的時間晚,
那怕是晚一點,你這一輩子就永遠地位低于先于
你出生的人。以至于“五川”新文化運動,呼喚
著“打倒孔家店”、解放個人。特別是,在這樣
一種隱性金融交易安排下,“養子防老”等于把
子女當成了經濟工具,家庭的建立、養子等等,
都過多受利益驅使,使利益和感情無法分離。其
結果只能是淡化家庭的情感功能,侵蝕親情間的
情感氛圍。
為什么傳統中國沒有出現證券市場?
相比之下,由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場代替
儒家“孝道”體系之后,壓在家庭、家
族之上的經濟交易功能會逐步從家庭、
家族剝離,信貸、保險、投資功能都可
由金融市場取代,這就是為什么,金融
市場正在把中國家庭從利益交換中解放
出來,讓家庭的功能重點定義在情感交
流、精神世界上,家應該是情感的天地,
是精神上的安身立命,而不是利益交換
一個生活的小案例
2004年,劉教授在上海的內弟結婚,要花120萬元買
150平米的房子。他的內弟小王和未婚妻都在金融公司工
作,年收入加在一起18萬,他們手頭的積蓄有30萬,所
以,買房子還缺90萬元。那90萬元怎么找到呢?一種
可能當然是小王從銀行做按揭貸款,如果做30年到期、
年息5%的按揭,小王今后的月供大約4832元,年供不到
6萬,他們當然能支付,但占小王夫妻未來年收入的三之
-O不過,小王和未婚妻不愿意做按揭貸款,他們跟父母
說,如果做按揭貸款,讓他們不是一結婚成家就背上月供
的包袱嗎?小王的父母想想,覺得也是,不能讓年輕夫妻
背上這么重的擔子!正好他的父母年紀60出頭,已退休,
手頭有60萬養老用的積蓄。就這樣,小王父母拿出手頭
60萬的積蓄,劉教授夫婦把手頭僅有的20萬積蓄貢獻出,
另一位親戚出10萬,給小王買上150平米的房子。
一個生活的小案例
只是這種安排改變了小王大家庭的關系和性質。第一,劉教授現
在一想起這事就惱火,作為歷史學教授,自己的收入不高,20
萬的積蓄是他當時所有的錢。他說自己在廣州的房子還不到70
平米,憑什么他要把自己所有的積蓄供他內弟買那么大的房子?
所以,從那以后,提起他內弟,首先想到的是他過去的積蓄,而
不是他跟內弟的感情有多么好,況且也因為那筆錢使劉教授跟夫
人的關系緊張第二,本來,小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60萬養老
錢理財投資好,等再年老之后,自己能有錢養活自己,也能有自
己的尊嚴。但是,現在錢都給了兒子,今后的養老就只能靠兒子、
女兒了,也就是說,不管今后跟媳婦、女婿是否處得好,也沒有
別的選擇,只好跟他們一起住,或者靠他們供養,等著他們給錢。
這樣,本來可以自立養老的小王父母,今后就只能看別人的臉面
養老了,不能有自己的自主生活空間,不能想怎么花錢就怎么花
了。同樣糟糕的是,正因為小王這么容易就得到90萬元的幫助,
讓他無法感受到靠自己勞動養活自己的責任,那看似“免費午餐”
的90萬,只會培養懶惰。
一個生活的小案例
而如果小王是通過90萬按揭貸款,表面看會給小王夫婦
帶來月供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是壞事,會迫使小王奮
發向上,培養“自食其力”的個人責任。同時,這也讓其
父母留住養老錢、年老后有自尊的財產基礎,可以理直氣
壯,不需要看子女的臉面。另外,對劉教授夫婦來說,他
們的關系就不會出現緊張,也當然不讓劉教授一想起內弟
就想到自己失去的積蓄。實際上,這兩種安排,給每個人
帶來的自由度也截然不同。試想,小王拿了親戚的90萬
買了大房子,他們夫妻倆今后消費什么東西,親戚自然有
權過問、有權管,就像劉教授抱怨小王的房子比他自己的
大很多一樣!等小王父母更老、靠子女的錢養老時,他父
母花錢也會受到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的監督,花別人
的錢能那么自由嗎?
一個生活的小案例
總之,儒家主張的靠血緣網絡內部來互通
有無,來實現人際金融交易,最終不能激
勵每個人奮發向上,培養的是等待“免費
午餐”、搭便車精神。比較而言,外部金
融市場更能逼著每個人去“自食其力”,
也為個人空間、個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基
礎。
借貸?
?小時候,父母都會教我們不能借錢花、要
“量入為出”,還有就是要多存錢。在中
國文化中,借錢總是件很負面的事,透支、
負債、欠錢等等是一些貶義詞。或許正因
為此,證券類金融市場在我們的歷史上沒
有機會發展,一直受到抑制,金融學更是
不能走上正堂。
借貸?
在國家層面,過去我們總認為,國庫真金白銀越多
的國家,就越強大;要借錢花的國家,是弱國。如
果我們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國家分成兩組,一組
是國庫深藏萬寶的國家,像明朝中國在那時國庫藏
銀1250萬兩(盡管明朝當時快要滅亡)、印度國
庫藏金6200萬塊、土耳其帝國藏金1600萬塊、日
本朝廷存金1030萬塊;另一組是負債累累的國家,
像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各意大利城邦國家。
那么,從400年前到19世紀、20世紀,哪組國家
發展得更好呢?當年國庫藏金萬貫的國家,除日本
于19世紀后期通過明治維新而改變其命運外,其他
的到今天還都是發展中國家,而當時負債累累的卻
借貸?
據史載,從康熙中葉開始,每年財政盈余約500
萬兩,乾隆中期以后年均結余在1000萬兩左右。
鴉片戰爭之前的年度財政盈余也超過500萬兩,
到鴉片戰爭后的1847年,財政結余為380萬兩。
甲午戰爭前的1893年,國家財政結余高達760
萬兩。這些數據說明,雖然按照傳統儒家理財觀
念看晚清的結余可能還太少,但當時的經濟國策
從根本上講極其荒謬,在兩次鴉片戰爭都失敗同
時又面對日本的威脅下,朝廷不僅不想法把未來
的收入透支來加速發展國力,反倒一心放在“節
流”上,只想到往國庫多存錢。結果是,國力相
對其它國家繼續衰退。
借貸?
?晚清的財政危機到底有多嚴重?甲午賠款
和庚子賠款對清政府是致命的沖擊。日本
以及八國聯軍的侵略行為是任何中國人都
不能忘記的,那兩次賠款是侵略者強加給
中國人民的恥辱。如果我們暫時把對戰爭
以及賠款的道德評價放在一旁,那些賠款
所帶來的財政危機到底有多嚴重呢?假如
中國當時的證券金融業已很發達,清朝的
結局是否會不一樣呢?
借貸?
按照陳鋒先生的估算,由于這些賠款以及其它外債支
付,清政府在1902年后每年要付約4700萬銀兩,
這相當于1903年政府財政收入的44.7%(那年的財
政收入為10492萬兩)。但是,1903年的實際財政
赤字約3000萬兩,占財政收入的28.6%。跟今天中國
的赤字相比,這種規模是否很離譜呢?2000年財政赤
字是中央財政收入的18.6%,從1999到2003年間,
該比率維持在13.5%與18.6%之間。從這些比值看,
晚清的財政赤字并沒比今天中國的高太多。如果跟英
國早期比,1697年英國政府一年的短期債務支付是
它的財政收入的3倍,1710年時是后者的近4倍,但
那并沒迫使英國滅亡,實際上英國從那以后反而日益
借貸?
相對于GDP或國民收入而言,3000萬銀兩的赤字、6.5億兩賠
款債務并非像以往歷史書說得那么可怕。按照劉光臨先生的估
算,1880年代中國的國民收入約27.8億銀兩,老百姓稅負約占
國民收入的3.2%。以此稅率推算,根據1903年的10492萬兩
財政收入,那年的國民總收入約為32.8億銀兩。那么,3000萬
銀兩的赤字只是1903年國民收入的0.9%,低于1998年后中國
財政赤字占GDP的百分比,比如,2002年該比例為3%,2003
年為2.5%。按照32.8億銀兩的國民收入估算,6.5億兩賠款債
務約為1903年國民收入的20%,比今天2.9萬億元國債余額占
GDP的比重(21.6%)還低一點。從這一角度看,晚清的財政
與國債狀況并不比今天的差。作為比較,1650年時荷蘭的國債
總額是國民總收入的1.3倍,1715年之后是2倍多;那時英國
國債為其國民收入的80%o但那些負債率并沒有使它們滅亡。
今天,美國國債余額是GDP的70%,日本的國債余額是GDP的
17HOZ.由U冷此制r吃安腑.潔的名信31、加右士梏俎頊力7TT柏
借貸?
我們中國是這么喜歡存錢,以至于在第一次鴉片
戰爭之后,1842至1848年間朝廷每年的財政盈
余還在1500萬兩銀子以上,這種年年財政盈余
狀況一直持續到1895年。按理說,第一、第二
次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即使沒有逼著朝廷把未
來的收入借過來加快國力發展,也至少使他們愿
意把歲入都花掉搞發展,而不是還想著往國庫存
錢!到最后,晚清也像宋朝、明朝末年那樣,戰
爭開支和賠款實在太大,在歷來因為不用發債融
資而使中國債券市場沒機會發展的狀況下,朝廷
無法用債券把那些大支出的壓力平攤到未來。過
不了支付壓力這一關,清朝就只好垮臺。
借貸?
1776年宣布獨立不久的美國,更大的挑戰不在跟英軍的
戰場上,而是在經費的來源上。起初,第一屆大陸會議考
慮過在各州征稅,但因上面講到的原因被很快否決。獨立
戰爭開支主要靠以下幾方面來源,第一是由政府發行“大
陸幣”,在1775至1780年間共印了37次“大陸幣”;
第二,由大陸會議政府發行債券,1775年發行首批公債
用于買軍火;第三,是十三州(殖民地)的份子貢獻,由
各州|己發行或簫德提.二供;第四,從法國借來的貸款;再
標是給士兵、給供救商商寫寫欠條。
只是在1780年末之前,政府債已經沒人買了;各州也
彈盡糧絕,不愿再發債奉獻了;大多數士兵的服役期到年
底就結束,不愿要收欠條隹軍餉;眼看大陸軍就要失敗,
幾乎沒右人再愿意接受夫臉幣。
借貸?
就在獨立運動要告終之際,華盛頓派助理前往法
國,成功說服法國國王再借美國250萬法國金幣。
法國貸款沒到之前,這一消息讓后來成為美國第
一任財政部長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先將其做抵押,
立即通過再貸款得到救命錢,讓獨立軍維系到次
年9月。最終,在法國海軍的支持下,大陸軍于
1781年9月在南方港口城市約克鎮打贏關鍵一戰,
從此扭轉獨立戰爭的局面,迫使英國于1783年9
月簽署《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一個年輕
國家就這樣靠舉債幸存下來。
借貸?
1783年獨立戰爭正式結束了,但是,建國的挑
戰卻剛開始。如果說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因美
國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家庭寫“借條”
太多,因債務泛濫而產生的,那么,1783年時
的美國貨幣、“借條”、債券種類并沒少多少,
僅各類戰爭債、州政府債、社區債所用到的支付
貨幣就五花八門,有以“老大陸幣”、以“新大
陸幣”、以墨西哥銀元、以西班牙銀元、英鎊,
有的債券干脆就沒注明以什么貨幣支付。整個金
融市場一片混亂,許多債券的價格不到其面值的
10%,基本沒人問津,商品市場也沒有秩序。這
種亂局嚴重影響人們對美國前景的信心,挑戰新
共知國的命運。
借貸?
1790年1月,年紀才33歲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
漢密爾頓,向國會遞交一份債務重組計劃,宣布
在1788年憲法通過之前美國發行的所有債務,
包括聯邦與地方政府發的各種戰爭債、獨立戰爭
軍隊簽的各類借條,全部按原條款一分一文由聯
邦政府全額付清。為了兌現承諾,聯邦政府發行
三只新債券,頭兩只債券年息6%(一只于1791
年1月開始付息,另一只到1801年才付息),
第三只債券只付年息3%。換言之,由這三只可以
自由交易的債券取代原來五花八門的戰爭債,大
大簡化新國家的債務局面。
借貸?
今天看,漢密爾頓的債務重組舉措,好像只是一種簡單的債務
證券化運作,但是,他的天才創新在于,這三只債券埋下了紐約
證券交易所、也就是“華爾街”的種子,因為這些債券從1790
年10月上市交易后,加上次年由漢密爾頓推出的“美國銀行”
(BankoftheUnitedStates)股票,立即將市場的力量聚焦在
這四只證券,強化價格發現機制,提升流動性,集中展現市場活
力。從此,美國資本市場一發不可收拾,為之后的工業革命、科
技創新效勞。
美國金融之父漢密爾頓的創舉的意義也在于,他讓這三只債券成
為反映美國未來前景的晴雨表,債券價格就是市場對美國未來的
定價。漢密爾頓之兌現過去所有戰爭債的承諾,振奮了市場對
美國未來的信心,使這些債券價格隨即猛漲,為更多的政府融資
廣開財路!債券市場先于其它證券市場發展,而債券市場又起源
國庫與專制?
230年前負債累累的美國以及400年前債負
壓身的西歐國家,反而在那之后勝過當時
國庫滿滿的中國、印度呢?
第一,國庫錢越多、朝廷銀庫越滿,國王、
皇帝肯定能專制,而且也會更專制,因為
他們不需要靠老百姓的錢養著;相反,越
是朝廷欠債累累的國家,其國王、政府就
必然要依賴老百姓交稅、有求于百姓,這
最終能制約國王的權力、促進民主與規則
的發展。
國庫與專制?
民主法治能在英國興起,就是因為在英國
皇家把土地權逐步賣掉之后,國王不得不
每年與掌握征稅權的議會交涉。就像在當
初美國一樣,一旦國家負債累累,而老百
姓又不得不交稅的時候,連那些本來不關
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關心政府的權力、
自己的權利,交稅是提醒公民權利、感受
政府權力的最具體方式。不需要征稅也能
自己富有的君主或者政府,其制度必會走
向專制。
國庫與專制?
?第二,就如當年美國三只國債所表現的,這些國
債的存在與交易給市場提供了評估其政府政策與
制度優劣的具體工具,通過國債價格的上漲下跌,
立即反映市場對國家未來的定價。只要國家的負
債足夠高、只要繼續發債的需要還在,國債價格
的下跌必然逼著政府對其政策或法律做出修正。
公民投票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但投票無法天
天進行,而證券市場對國家的監督、評估、定價
卻是每時每刻的!美國和英國的興起如此,其他
西歐國家的經歷要么也如此,要么就被金融市場
所教訓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流動性過剩”,“錢太多”,這是時下時
髦的話題。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中東石油
“錢”、俄羅斯與加拿大自然資源“錢”、美
國高科技“錢”等等,到處是“錢”,以至于
開放式基金、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公司,
隨便就有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管理,匚=1國工商.
銀行在海外上市不費吹灰之力戢融資219億
美元!在中國,“錢”更是多得不得了。如果
按廣義貨幣與GDP之比來衡量,那么,1980
年中國的廣義“錢”量只是GDP的22%,相
對于每一塊錢的GDP只有0.22元錢在流通。
從那以后,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中國經濟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過去28年的改革開放大致可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是
從1978至1990年代中期,其核心是給老百姓買賣
東西的自由,他們有選擇生產什么、到哪里賣、如何
賣的自由,包括勞動力市場與創業市場上的自由,那
是從計劃到市場的“市場化”或說“錢化”階段。
1990年代中期開始,特別是1998年之后的階段,可
以概括為“資本化”時期,就是讓企業資產(包括有
形資產和未來收入流)、土地和各類自然資源、勞動
者未來收入流,都可通過產權化、證券化或者金融票
據化轉變成流通的金融資本。一個國家可以賣的東西
越多,或者已經資本化或能夠被資本化的資產和未來
收入流越多,它的“錢”自然就越多。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普遍沒“錢”。而之所以沒
“錢”,并非完全由于沒有“東西”,而是由于那時
的市場化水平極低,幾乎沒有“東西”可以通過市
場換成“錢”,也沒有什么出口貿易,經濟被“錢”
化得太少,所以,那時候張三可以有“東西”、有一
雙手,也有許多時間,但他沒有“錢”。文革時期在
農村,大人出差旅行時,都得帶上一袋大米、菜以及
被子、席子等等,而不能帶“錢”。也就是說,那時
候要東西有,但要錢則沒有。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
果出差旅行要靠自己帶糧菜、被褥,一方面旅行在外
的時間不可能太久、走的距離不能太遠,另一方面能
夠跨地區運輸的貨物也必然有限。因此,“錢”化程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1978年后的市場化改革,使幾乎所有的“東西”
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包括各類農產品、制造品、
勞動力、房產等等都可交易,市場的交易自由度
在逐年上升。不管是國內貿易、出口貿易,還是
簡單的日常市場交易,這些都需要貨幣支付,自
然地對“錢”的需求上升了,“錢”的供應必然
要上去。因此,在“東西”產出相同的情況下,
市場化程度越高,貨幣相對于GDP的比例必然
會升高。與此同時,外貿出口在逐年猛增,這本
身就加快了中國資源和勞動力的變現規模和速度,
必然也使中國錢多。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不過,錢多的原因還不只如此。一方面,貨幣化的上升催化人口
流動、催化跨區域貿易。也就是說,如果市場很發達、“錢”的
供應不稀缺,張三出差之前可先把自己產的糧食、蔬菜、家禽等
在本地市場賣掉,換成“錢”,然后帶著“錢”而不是“東西”
出差,每到一家目的地餐館、酒店用現金支付即可。到今天,當
然連現鈔都不用帶,信用卡更方便,遠道旅行就容易得多。因此,
貨幣化發展對人口流動、異地貿易是一種根本性的催化劑。許多
人會說,雖然貨幣化帶來方便,可是各地市場物價差別很大,張
三家鄉的大米、蔬菜、肉食比外地更便宜,所以,權衡之下,還
是自帶食物、被褥合算。——這當然有道理,但這恰恰說明市
場化的重要性,如果市場化發展足夠到位,如果跨地區的“投機
倒把”商業運作暢通無阻,那么,到最后,各地之間的物價可能
會因為運輸成本還有差別,但那種價差會低于異地運輸成本。在
這種情況下,張三當然會選擇先將“東西”換成“錢”,帶“錢”
中主:U甘壬由右立二;廿口詼右A:不二生宓盤坐白帶山¥球梏RRrh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另一方面,人口流動的增加、異地貿易的上升也
反過來增加對“錢”的需求,又刺激中國經濟貨
幣化水平的提升。當一個村、一個鎮、一個社會
的人哪里也不遠游、不外出的時候,他們對“錢”
的需要會很少,金融在經濟中的份量會很低。可
是,一旦遠游盛行,一旦異地就業日益普遍,金
融在經濟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高,“錢”相對于經
濟產出的比例就越多。換句話說,即使人均收入
沒有上升,人口流動以及異地就業的逐年增加也
會讓貨幣供應量增加,更何況GDP在快速增長呢!
這種因真實需要而增加的貨幣供應,當然不一定
帶來通貨膨脹。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城市化和工業化是社會“錢化”的另一個催化劑。1800
年時,美國95%的人口生活在農場上,過著自給自足的
生活,由于吃住都靠自己的農場,許多農民連續數周見不
著一分“錢”,也用不著“錢”,最多與鄰村農民以貨
易貨就夠了。那時,全美國的貨幣供應才2800萬美元,農
業經濟不需要“錢”。反過來說,農業經濟也就沒“錢”!
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在城市創造了眾多更高收入的就業機
會,美國人逐漸離開農場進入城市,靠領薪水過日子,這
時,人們的吃住行都要靠“錢”買!對貨幣的需求因非農
的發展、因城市化而自然地猛增,1900年基礎貨幣供應
量升至24億美元。至U2006年,美國經濟已完全以服務業
為主,農業占GDP不到2%,服務業在GDP中的份額超
過80%,對“錢”的需求自不用說,2006年僅基礎貨幣
量就高達13000億美元,比1900年的水平上了許多層樓!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在過去28年也在飛速發展,
1978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占16%,至U2004年超過40%
的人生活在城鎮;1978年時,農業占中國GDP的
41.3%,到2002年則只占14.5%。就像美國社會的經
歷一樣,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當然也使中
國社會的貨幣化程度上升,“什么都需要錢"!這不
是一種價值判斷,也不表明中國人本質上更自私、更
自利了,而是工業化與城市化后生活方式、工作性質
的必需。農村人的溫飽可以通過自己雙手、不用現金
就能實現,而城市人連基本溫飽都要用錢買。所以,
因工業化和城市化而增加的貨幣供應不是在制造虛假
繁榮,由產業結構調整而增加的貨幣供應也是“錢多
為什么中國的錢這么多?
市場化改革只是縮短了“財富”跟“錢”之間的
距離,而“資本化”改革則是過去十幾年中國
“錢”越來越多的更重要原因。也就是說,第二
階段改革的直接效果是將以下四大類“財富”轉
換成“資本”,使中國的金融資本大增。第一是
土地和自然資源,第二是企業財產和未來收入流,
第三是社會個人和家庭的未來勞動收入,第四是
政府未來財政收入。這四類財富是任何國家的核
心資本源。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把這些資產、
未來收入流轉變成資本,能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
這些資本源的產權被明確界定、能被買賣,最好
是能以產權契約的形式自由買賣。
為什么中國人錢多了反不安?
中國正在經歷社會結構與文化轉型,就是原來
許多通過親情關系、友情關系所實現的隱性經
濟交易、隱性保險信貸投資交易,都逐步被顯
性的市場交易取而代之,被直接錢化、金融證
券化了,其結果必然使中國的錢和收入大大增
力口,同時當然也對金融業的發展提出挑戰。如
果中國的金融業跟不上,在原來由親情、友情
實現的互助互惠式隱性金融交易被錢化之后,
而如果替代性的顯性金融保險、信貸、養老、
投資產品又無法跟上,中國人在錢多的同時,
可能反而對未來更感到不安,不僅使中國的內
需無法增長,使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依賴出口,
也讓中國人的幸福感下降。靠親情實現的隱
性交易逐漸由市場取代
為什么中國人錢多了反不安?
在市場規則、信用交易保障體系均不發達的社會里,人們主要依靠以
血緣建立的家庭、家族為跨時空利益交易的場地,或者說家庭、家族
就是隱性的內部金融市場。在傳統中國社會里,血緣是這些族內、親
情內部利益交換的信用基礎,而儒家“三綱五常”名分等級秩序便是
信用交易的具體文化制度保障。“孝”道文化是這種個人未來生活安
全保障體系的另稱。“養子防老”,親戚間“禮尚往來”,生老病死
時的相互幫助,這些都是保險、養老、信貸、投資等的具體實現形式,
“血濃于水”的信念是用以強化這種體系的信用基礎的文化價值。這
些當然都是不能稱作“利益交換”的跨時空經濟交易活動,是只能做
但不能這樣說的經濟活動,因此,這些經濟交易所創造的價值從來不
能以貨幣單位計算,沒有被“錢化”,自然沒有記入GDP之中。家庭、
家族之內的經濟交易或者說“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再多,這種
價值交換由于沒以錢來核算,人們自然不會感到“錢多了”。
為什么中國人錢多了反不安?
不過,隨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文化價值觀的變化,原來靠血
緣、親情實現的隱性金融交易正在由金融市場以顯性金融交易的
形式取而代之。原因有幾個方面:第一,人口流動大大增加,在
江西出生但到北京、上海、廣州生活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人口
流動起來后,由血緣、家族提供的經濟保障和養老互助功能越來
越不可靠,正式的金融交易產品必須取而代之;第二,多年來所
執行的獨生子女政策也使單純的家庭、家族養老互助體系無法勝
任,特別是人均壽命的上升,使年輕的夫妻很容易要負責上兩代
12位老人的生活,因此,以血緣為基礎的保障體系的效果越來越
低;第三,在文化價值觀上,中國人越來越追求個人自由和經濟
獨立,把未來的生活保障盡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過各種金融
品種的組合安排把未來各類經濟需要事先設定好,以此最大化自
己經濟上的獨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依賴金融市場,而不是
只依賴家庭、家族達到保障未來生活的目的,這當然也使中國的
市場交易額大大增加,錢自然也多了。
為什么中國人錢多了反不安?
就以中國的保險業為例,壽險、財產險、人身險、
意外事故險、健康險等各類保費的總額,在2010
年上半年全國可用保險資金將近八千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了33.6%。也就是說,如果是在傳統中
國社會里,這些保險品種都會以人格化的形式在
家庭、家族以及朋友網絡間實現了,隱性地實現
了,那么,這些金融資產就不會在中國經濟中出
現,保險業的公司收入和從業者的收入也不會有,
中國的錢量當然也會少許多。換言之,正是由于
這些保險功能已逐步走出血緣、走出友情,由保
險行業取代,中國的貨幣收入也因此增加了許多。
為什么中國人錢多了反不安?
長
也
部
分
信貸行業、養老行業、基金行業、,
被
步
顯
性
逐
出
緣
網
得益]絡
血
時
的
錢
化。也正由于這些經濟利益交易功能會進一步供
噓聰蕤魁露必疑黑瓷盤夏,
靠友情實現的交易越來越由市場取代在血緣關系之外,朋友
網絡是另一個能為信用交易提供支持的基礎架構,這也是一
種相當人格化的小范圍利益交易體系。以前,當張三要搬家
或者因外出要帶大件行李時,他可能要找朋友幫忙,朋友往
往會一叫就到,也不會要求報酬,自然不會用錢支付。但是,
朋友之間有一個隱性的共識或默契,那就是在這次來幫忙的
朋友下次也要搬家或者也要外出有行李時,張三必須也能隨
叫隨到。按照同樣道理,張三生病發燒不能起床時,他的可
靠朋友會帶他去醫院;但是等他的朋友生病時,他也必須提
供幫助。張三如果一時缺錢,朋友可能會幫忙,但當朋友有
Q
類似需要時,張三也必須以類似幫助去回力又。
隨機變量
不管是股票、債券、借貸簽約,還是其它任何金融交易合
同,都可以由隨機變量來表達。正因為所有的金融交易都
是由金融合同來完成的,都涉及到今天和未來不同時間之
間的價值交換,而未來又充滿不確定性、充滿著隨機事件,
所以,通過把任何金融交易合同的細節條款轉換成不同的
未來隨機事件、分析清楚在每種事件出現時交易雙方的得
失,由此得到的交易雙方得失跟未來事件的關系,就是概
率論中講到的隨機變量。
于是,金融學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實現這些隨機變量的交
易、如何為這些隨機變量定價的問題。金融市場的作用之
一就是對未來定價、對交易風險定價。
金融家的高薪值不值?
?東西或證券的價值取決于它能否讓個人的效用提
高,包括消費效用、財富效用、主觀幸福或滿足
感。這等于說,即使要花百億元投資、十萬勞動
力一年的時間才能建好的漂亮形象大樓,如果沒
有任何人或機構要用它,那么,那棟樓也會一文
不值;花費再多的機器設備,如果沒有人要,也
一文不值;再怎么費苦力做成的衣服,如果沒有
人愿意出價錢買,那只是一堆廢布。原來計劃經
濟時期只顧生產、不顧所產東西有沒有人要或者
有沒有市場,那不是在創造價值,而是在摧毀價
值。原來,沒有派上任何實際用場的一代代銀河
計算機,也是一堆廢鐵,是在摧毀價值。
金融家的高薪值不值?
?反而看之,即使一樣東西沒有花多少投資或者
多少勞動時間,它的價值照樣可以很高。最具
體的例子是像百度、騰訊、無錫尚德這樣的公
司,這些公司都只有不到十年的歷史,而且都
是由幾十人創辦起來,也沒有自己的高樓大廈
(至少到幾年前沒有),但市值都是幾十億美
元,不僅遠高于其實際投入的資金和時間成本,
而且比那些投資花費巨大、擁有眾多廠房設備
與高樓大廈、經營運作了幾十年的武鋼、一汽、
二汽等,更值錢。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價值
取決于這些公司能帶來的效用,或者說收益,
而不取決于其建設成本,跟建設所需的勞動時
間關系不大;換言之,價值由未來的收益而定,
不是由過去的成本決定。
金融家的高薪值不值?
效用決定價值,而不是勞動成本決定價值,這對
于理解金融的邏輯極為重要。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是投資銀行中介服務,假如張三要創辦一個造船
廠,就像江蘇熔盛重工集團創業時候一樣,他手
頭已經有20億美元的造船訂單,只是需要兩億
美元投資。如果造船廠做成了,公司的價值能漲
到20億美元以上。問題是,張三自己無法找到投
資者。在另一方,溫州、香港等地很多個人和機
構有很多空閑資本存在銀行,賺3%的年利息,
他們找不到風險相對能接受但回報很好的投資機
金融家的高薪值不值?
挑戰在于需要資金的創業者找不到投資方,而愿意投資的
又找不到合適的項目,經濟發展就這樣受阻。投資銀行家
李四的作用恰恰是把他們兩方牽到一起,利用他平時在張
三和投資方中間建立的信任,讓他們兩方做成投資交易。
這對張三和投資方來說,是雙贏,張三的造船業務能擴張、
個人財富能大大增加,而投資者的未來回報預期也遠優于
銀行存款利息。
雖然李四可能只花了5天時間,勞動付出有限,但是,由
于張三和投資方都信任他,他信用增強服務為張三、為投
資方分別創造了數億美元價值(他至少是使這種價值前景
成為可能),那么,李四得到1000萬美元(相當于所籌
兩億美元資金的5%)的傭金是應該的。
銀行發展簡史
古法語banque和意大利語banca的意思均
為長凳或者貨幣交易桌,這是因為兩千多
年前,銀行家通常坐在桌子旁進行錢幣兌
換活動,幫助來鎮上旅行的人把外國錢幣
兌換成本地貨幣,或者從事票據貼現業務,
為商人提供營運資金,并收取手續費。
銀行發展簡史
起初,第一批銀行家使用自由資金從事經營活
動,但不久之后,吸收存款、從富裕的客戶獲
得的臨時擔保貸款便成為銀行重要的資金來源,
他們承擔極大的風險向商人、地主提供最低年
息6%,最高月息48%的貸款。早期銀行家主
要是希臘人。
?銀行業逐漸從文明古國希臘、羅馬傳到歐洲西
部和中部。中世紀時期,由于銀行貸款利息過
高,受到教會的反對。但文藝復興之后,由于
大量富裕的人成為銀行客戶,緩解了宗教與銀
行的對立。
銀行發展簡史
?隨著15-17世紀陸地貿易線路的延生和航海
能力提高,世界商業中心逐漸從地中海地
區轉到歐洲及大不列顛群島,在那里銀行
成為核心產業。這一時期播下了工業革命
的種子,工業革命離不開晚上發達的金融
系統。特別采用機器化大生產后,相應需
要擴張全球貿易來吸收工業產品,這又需
要新的支付信貸方式與之適應,這時期意
大利的MediciBank和德國的Hochestetter
Bank為行業領頭羊。
銀行發展簡史
?多年以前,歐洲人害怕因戰爭、偷盜、政
府征用而失去財產,就把有價值的東西如
金條,交給銀行保管,所以歐洲早期銀行
是專門從事保管業務的。英國亨利八世和
查爾斯一世統治時期,政府大肆收斂私人
金銀,導致人們把金銀存入金匠商店,金
匠簽發托管憑證。不久,因為這些憑證易
于攜帶,就作為貨幣開始流通。金匠也提
供金銀珠寶的價值鑒定工作。
銀行發展簡史
?隨著北美、南美殖民地的建立,舊世界的銀行也
傳到新世界。最初,殖民者主要與本國的銀行進
行業務往來。進入19世紀后,美國的州政府開始
允許建立特許銀行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許多銀
行只不過是其他商業企業經營鏈條的延生,商品
銷售處于主導地位一比如農業設備貿易,而銀行
服務處于次要地位。紐約等一些重要的商業中心,
出現了由專業人士經營的規模較大的銀行。美國
南北戰爭期間,聯邦政府成了美國銀行業迅速發
展的動力。1864年貨幣監理署(Controllerofthe
CurrencyQCC)成立,它由國會創辦,負責對國
內銀行的審批和管理。
銀行的競爭者
?1999年11月,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
法》,允許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提供者聯
合經營,建立銀行-保險-證券聯合體,美國
歷史上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分開的法律
屏障轟然倒塌。
銀行的競爭者
保險公司和養老金計劃:提供長期儲蓄計劃、
風險防御和信貸
共同基金:向長期儲蓄者提供專業化現金管理
及投資服務
信用合作社及其他儲蓄機構:提供與銀行相似
的信貸、代理支付和儲蓄
證券經紀人及自營商:幫助客戶制定投資、儲
蓄計劃,執行證券買賣指令,向客戶提供短期
信貸融資
房地產開發商及抵押公司:向客戶提供有關房
屋建筑的專家意見及建筑融資
支票兌現公司、小型貸款零售商及融資公司:
提供中短期貸款
銀行提供哪些服務?
?信貸
支付
證券承銷
儲蓄
證券交易
投資、金融策劃
保險
房地產開發
代收業務
?現金管理
基金銷售
臨時證券投資
銀行在經濟中的功能
:中介職能;存款轉化為尾氨
支付職能:簽發支票、電子匯款、電子支付
擔保職能:擔保在客戶無力償債時代償(信用
證)
風險管理職能:幫助客戶應對資產或人身損失
市
就
幕資
裂
過存
款
通
蓋
匕
;職:
匕
長、管理和
臉
目
財務
期
實
價
管
網
助
匕
物
偏
重
職
保
管貴
保
匕
:
明
場
值
、
其
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一年級口算題大全(含答案)
- 新野縣2024-2025學年五下數學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四川省德陽中學江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3月月考語文試題(文理)試題含解析
- 四川旅游學院《動畫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水市清水縣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天門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倫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冠縣2025屆初三畢業生復習統一檢測試題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分子醫學實驗技術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理試題含答案
- 永磁無刷直流電機驅動的研究
- 鋰電池起火應急演練
- 2022年四川省阿壩州中考數學試卷
- 【年產20萬噸丙烯酸工藝設計13000字(論文)】
- 分布式光伏經濟評價規范
- 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研究
- 乾坤未定吾皆黑馬+高考沖刺百日誓師主題班會
-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數學試卷及答案
- 2024年四川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廣東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施細則(2023年修訂版)
- 《非稅收入征收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