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2月開年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安徽省高中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2月開年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安徽省高中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2月開年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安徽省高中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2月開年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安徽省高中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2月開年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安徽省高中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2月開年考試地理試題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我國某中學學生李華在開展日出觀測的地理主題研究中,記錄了當天的相關觀測數據。下表為部分觀測數據記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記錄班級高二(1)班記錄人李華記錄時間9月19日記錄地點x省x中學當日天氣晴,微風日出時間北京時間6:10(地方時5:54)影響日出的主要因素緯度、天氣狹況、海拔、地平線開闊度等1.該中學所在省和該省標志性事物為()A.安徽一黃山 B.四川一岷山C.甘肅一祁連山 D.吉林—長白山2.記錄當天,該同學在地方時17:31觀察到日落現象,這可能是因為()A.日落方向視野開闊 B.觀察點海拔高C.日落方向山地阻擋 D.觀察點緯度高3.該學生想要再次觀察到與記錄當天晝長相同的時間大約為()A.12月18日 B.6月26日C.10月27日 D.3月25日【答案】1.A2.C3.D【解析】【1題詳析】北京時間6:10為120°E地方時,而該地地方時此時為5:54,經度每差一度,地方時相差4分鐘,且越靠東時間越早,根據材料可知該地地方時比120°E地方時晚16分鐘,故該地經度與120°E相差4°且在120°E西側,計算可得該地為116°E。安徽省的經度范圍大約是東經114度到東經119度,所以東經116度可能在安徽,黃山是安徽省的標志性景點,A正確;四川的經度大致在東經97度到108度之間,甘肅在東經92度到108度,吉林在東經122度到131度之間,BCD錯誤。故選A。【2題詳析】該日為9月19日,與秋分日(9月23日)接近,日落地方時在18:00之后,但該地日落時間為17:31,說明日落提前。日落方向視野開闊,日落在正常時間,A錯誤;海拔高,日落比正常時間偏晚,B錯誤;受地形阻擋,日落提前,滿足選項要求,C正確;記錄當天,觀測者的緯度位置應該不變,D錯誤。故選C。【3題詳析】一年中晝長相同的兩個日期關于冬至或夏至對稱。9月19日距秋分(9月23日)約4天,對應另一日期應為春分(3月21日)后4天左右,即3月25日附近,D正確,ABC錯誤。故選D。某研究團隊在大巴山大峽谷的巖溶洞穴實際地質調查發現:鐘乳石往往具有生長軸的偏移現象。左圖結合調查結果建立了鐘乳石彎曲成因模式。右圖為鐘乳石樣品縱剖面生長軸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鐘乳石成因是()①流水溶蝕作用 ②流水沉積作用③頂部向下發育 ④底部向上發育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右圖溶洞出現鐘乳石生長軸偏移現象的原因是()A.風力吹拂 B.降水變化C.掀斜抬升 D.鐘乳石斷裂6.推斷該地區曾出現較明顯構造活動的次數是()A.兩次 B.三次C.四次 D.五次【答案】4.D5.C6.B【解析】【4題詳析】鐘乳石是在喀斯特溶洞環境中形成的。富含碳酸氫鈣的水順巖洞中裂縫向下抵達洞穴頂部時,水和空氣接觸,水分蒸發,碳酸鈣沉淀下來,這是流水沉積作用,②正確;鐘乳石是從溶洞頂部向下發育逐漸形成的倒立的錐狀物體,也叫作石鐘乳,③正確;而流水溶蝕作用主要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并非鐘乳石的形成原因,①錯誤;底部向上發育的是石筍不是鐘乳石,④錯誤。綜上,D正確,ABC錯誤。故選D。【5題詳析】洞內是相對封閉的環境,風力影響極小,可排除風力吹拂的影響,A錯誤;水滴下落的方向不受處界降水的影響,故降水變化與鐘乳石長軸偏移沒有直接關聯,B錯誤;圖中石灰巖層發生傾斜,表明研究區在強烈擠壓作用下發生強烈傾斜抬升,在鐘乳石形成過程中,其生長方向會因地勢變化而偏移,C正確;圖中未見鐘乳石斷裂,且鐘乳石斷裂一般是局部破壞,斷裂后可能停止生長而非偏移,不是長軸偏移的原因,D錯誤。故選C。【6題詳析】構造活動呈現出活躍期與平靜期的交替進行,平靜期生長軸方向穩定,活躍期生長軸方向發生偏移。圖中所示鐘乳石的生長軸方向出現了三次偏移表明鐘乳石記錄該區曾出現三次較明顯的構造活動。B正確,ACD錯誤。故選B。我國目前候鳥式康養度假市場規模龐大,尤其是避寒度假旅游。云南省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已經引起了老年人的關注,特別是冬半年受昆明準靜止鋒影響氣候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非常適宜發展避寒康養旅游。下圖示意昆明準靜止鋒鋒面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在冬半年受昆明準靜止鋒影響下,昆明()A.陰天多,晝夜溫差小 B.云層厚,日照時數短C.受冷氣團控制,降水較少 D.受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8.云南省適宜發展康養旅游的有利自然條件()A.緯度低、海拔高,氣溫年較差大 B.森林資源豐富,空氣清新宜人C.受太平洋板塊碰撞,溫泉資源豐富 D.少數民族眾多,文化藝術多姿多彩【答案】7.D8.B【解析】【7題詳析】昆明位于準靜止鋒的暖氣團控制,暖氣團一側氣溫較高,晴天多,降水少,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D正確,ABC錯誤。故選D。【8題詳析】云南海拔高,夏季涼爽,冬季主要在準靜止鋒的暖氣團控制一側氣溫較高,所以氣溫的年較差較小,A錯誤。云南省地處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地帶和影響區,地質構造活躍,多地熱資源,C錯誤。少數民族眾多,文化藝術多姿多彩不屬于自然條件,D錯誤。緯度較低,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的氣候使得云南森林資源豐富,山地地形廣布,山高谷深,山地垂直分異十分明顯,增加了森林的豐富程度,B錯誤。故選B。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安徽某市一中學地理學習小組決定對本市某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因素進行一次調查研究。該小組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查找到的數據,制作了本市降水、氣溫及該河流徑流季節分配統計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該河流()A.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B.部分河段有凌汛現象C.水位季節變化大 D.為季節性河流10.該小組同學發現河流下游有一江心洲,推測其出露面積最大的月份最有可能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1.近年來、該河流下游河道淤積持續減輕,可能的原因是()A.降水持續減少B.上游地區修建水壩,發展小水電C.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增多D.為發展農村經濟,山區大力發展梯田【答案】9.C10.A11.B【解析】【9題詳析】根據氣溫曲線數值可知,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河流流量與降水量呈正相關,所以判斷該地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雨水補給,A錯誤;該河流流域最冷月平均氣溫大于0℃,小于15℃應該位于亞熱帶地區,河流沒有結冰期,也沒有凌汛,B錯誤;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C正確;依據該河流的徑流量季節分配可以判斷沒有斷流現象,不是季節性河流,D錯誤。故選C。【10題詳析】按照我國的季節劃分,冬季為12、1、2三個月。讀圖可知,該河流冬季(12月、1月、2月)的徑流量占比較少,尤其是冬季代表的月份(1月)最少,所以該地河流徑流量最低月份出現在1月,水位最低,江心洲出露的面積最大,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題詳析】降水持續減少不符合實際,A錯誤;修建水壩,泥沙大量沉積在庫區,發展水電,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植被破壞,有利于保持水土,下游河道淤積持續減輕,B正確;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增多不會導致下游河道淤積持續減輕,C錯誤;山區大力發展梯田,會造成水土流失,生態不可持續發展,D錯誤。故選B。顯熱現量是相由于溫度寬化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生湍流形式的熱交換。它是物體準加熱或冷卻過程中溫度升高或降低而不致變其原有相態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通量,其正負主要上次于熱量傳遞的方向。下圖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顯熱通量分布狀況(單位:(cal/cm2)。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判斷圖中數值()A.正值代表熱量由上向下傳遞 B.正值代表海水接收熱量C.負值代表熱量由下向上傳遞 D.負值代表大氣釋放熱量13.當索馬里半島沿岸海區顯熱通量為負值時,其附近地區()A.形成魚汛,漁獲量大 B.索馬里東部沿海洪災多發C.發生海底地震并引發海嘯 D.海水鹽度不受影響14.此時,中國海軍某艦艇編隊結束亞丁灣護航任務回國休整,在北印度洋海區整體上()A.逆風逆水 B.逆風順水 C.順風順水 D.順風逆水【答案】12.D13.A14.C【解析】【12題詳析】由圖可知,7月北印度洋顯熱通量東部地區以正值為主,西部地區以負值為主。顯熱通量是指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生湍流形式的熱交換,7月北印度洋東部為暖流,海水溫度高于氣溫,熱量由下向上傳遞,顯熱通量表現為海水向大氣傳遞熱量,即海水放熱,大氣吸熱,AB錯誤;7月北印度洋地區盛行西南季風,西部索馬里沿岸寒流流經,海水溫度低于氣溫,熱量由上向下傳遞,顯熱通量表現為大氣向海水傳遞熱量,即大氣放熱,海水吸熱,D正確,C錯誤。故選D。【13題詳析】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區顯熱通量為負值時,沿岸為索馬里寒流,將海底營養鹽帶至海洋表層,浮游生物大量生長,魚類餌料豐富,形成魚汛,漁獲量大,A正確;寒流降溫減濕,且沿岸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發生洪災的可能性極小,B錯誤;地質災害與寒流無關,C錯誤;寒流會影響海水鹽度,D錯誤。故選A。【14題詳析】7月份,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風,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整體向東流,護航艦隊從亞丁灣向馬六甲海峽方向行駛,方向為向東,順風順水,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中部是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最高峰馬魯穆庫特魯山海拔2876米,島上物種豐富而獨特,島嶼內部自然景觀差異巨大。該島上有一種猴面包樹,樹干呈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米,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下圖為非洲的自然地帶分布及猴面包樹。(1)指出圖中①②③④自然帶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及形成該分異的基礎。(2)判斷猴面包樹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分布的位置并說明猴面包樹如何適應當地氣候。(3)分析馬達加斯加島物種豐富的原因。【答案】(1)圖中①②③④自然帶體現的是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分異的基礎是熱量。(2)位置:猴面包樹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或中央山脈以西、島上熱帶草原氣候區)。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具有終年高溫,干濕季分明的特點;猴面包樹的樹木高大,樹干粗壯,樹干有多孔的、海綿的木質最利于儲水,說明其生長期內有水熱條件較好的季節供其迅速生長并儲存水分,儲水是為了應對當地干旱時期;樹葉稀少,減少蒸騰,可以應對當地旱季。(3)自然原因:馬達加斯加島所處緯度較低,熱量充足;降水豐富,氣候濕熱,動植物生長快;島嶼南北跨緯度較大,面積大,生物生存空間較廣;地勢中間高,兩側低,多山地,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顯著,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人為原因:島嶼遠離大陸,人類活動影響小。【解析】【小問1詳析】結合所學知識,①②③④自然帶分別為熱帶雨林帶、熱量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①②③④由赤道向兩極隨著緯度的變化熱量條件發生改變,體現的是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分異的基礎是熱量。【小問2詳析】據材料可知,猴面包樹,樹干呈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米,木質疏松柔軟,生長地區的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結合所學知識,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西部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分干濕兩季,猴面包樹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或中央山脈以西、島上熱帶草原氣候區)。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該氣候的特點為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猴面包樹,樹干呈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米,樹木高大,樹干粗壯,樹干有多孔的、海綿的木質最利于儲水,說明其生長期內有水熱條件較好的季節供其迅速生長并儲存水分,儲水是為了應對當地干旱時期;圖中顯示,猴面包樹葉稀少,可以減少蒸騰,保存較多水分,可以應對當地旱季。【小問3詳析】馬達加斯加島物種豐富的原因主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向分析。自然原因:據圖可知,南回歸線穿過島嶼南部,處于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熱量充足;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西部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島嶼全年降水量較豐富,氣候濕熱,利于動植物生長;島嶼南北方向距離遠,跨緯度較大,面積較廣,生物生存空間較廣;從地勢上看,地勢中部高,東西兩側較低,山地面積較廣,垂直方向上,水熱條件變化較大,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顯著,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人為原因:島嶼位于印度洋,距離非洲大陸較遠,人類農業和工業生產活動對該區域影響較小。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沖積扇形成條件包括地殼運動、地形坡度、氣候特點、流水作用、植被覆蓋率等。地殼抬升速度不同,地形落差大小不同,水流流速快慢就不同,泥沙搬運距離也就不同;降水量的差異造成流水搬運泥沙能力不同,沖積扇沉積規模也有所不同。大青山位于陰山山脈中部,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區域構造運動強烈區。區域構造活動強烈,為洪積扇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與構造基礎。在氣候變化和構造運動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大青山壘疊式沖積扇。下圖為大青山山前地區較明顯的三期沖積扇及氣候條件示意圖。(1)推測沖積扇在水平方向上堆積物的分布特點并說明原因。(2)Ⅰ期沖積扇面積比其他兩期沖積扇更大,分析Ⅰ期沖積扇面積最大的原因。(3)判斷Ⅰ期、Ⅱ期、Ⅲ期沖積扇形成的時間先后順序,并給出判斷理由。【答案】(1)分布特點:堆積物由扇頂到扇緣顆粒由大(粗)到小(細),由厚(多)到薄(少)。原因:水流流速在出山口由于地勢變得平坦開闊,流速下降,搬運泥沙能力下降;大顆粒物先沉積,小的后沉積;離出山口距離近沉積量更大,距離遠沉積量較少。(2)Ⅰ期沖積扇形成前期,由于強烈的地殼運動,大青山抬升明顯;導致河流落差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搬運能力最強;河流帶來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堆積形成最大面積的Ⅰ期沖積扇。(3)先后順序:Ⅰ期→Ⅱ期→Ⅲ期。理由:根據大面積堆積物覆蓋小面積堆積物原理,該區域大面積沖積扇未覆蓋小面積沖積扇可判斷,Ⅰ期沖積扇緣面積最大在最底層,Ⅲ期沖積扇緣面積最小在最上層;根據地層形成順序,越往上地層年齡越輕,所以Ⅰ期形成最早,Ⅲ期形成最晚。【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沖積扇在水平方向上堆積物的分布特點是堆積物粒徑由扇頂到扇緣由大到小,堆積物厚度由厚到薄。原因:當河流流出出山口,由于地勢變得平坦,河道拓寬,河流流速降低,流水搬運泥沙的能力降低;顆粒大的物質在距離出山口較近的位置沉積下來,顆粒小的在距離出山口較遠的位置后沉積下來;距離出山口較近的位置,沉積量較大,沉積物較厚,距離出山口較遠的位置,沉積量較小,沉積物較薄。【小問2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大青山位于陰山山脈中部,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區域構造運動強烈區。區域構造活動強烈,為洪積扇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與構造基礎。”可知,Ⅰ期沖積扇面積比其他兩期沖積扇更大的主要原因是Ⅰ期沖積扇形成前期,由于區域構造活動強烈,地殼抬升顯著,大青山劇烈抬升,導致河流落差加大,河流流速較快,搬運能力較強,攜帶大量的碎屑物質;河流攜帶的碎屑物質在流出出山口之后,在山前堆積下來,形成面積最大的Ⅰ期沖積扇。【小問3詳析】大面積的堆積物可以覆蓋小面積的堆積物,圖中大面積的堆積物沒有覆蓋小面積的堆積物,所以大面積的堆積物形成時間晚于小面積堆積物,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Ⅰ期沖積扇的面積最大在最底層,Ⅲ期沖積扇的面積最小在最上層;根據層序率可知,越靠上的地層形成的時間越晚,越靠下的地層形成時間越高,所以Ⅰ期沖積扇形成的時間最早,Ⅲ期沖積扇的形成時間最晚。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天山山脈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總體呈東西走向。阿克蘇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天山雪嶺云杉松科云杉屬,是天山山區的主要建群種,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南坡少量分布。生長期為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下旬。調查發現1950年以來,云杉年輪寬度保持著持續增加的趨勢,據研究顯示出天山高海拔地區樹木年輪寬度主要受控于夏季最低溫。(1)描述阿克蘇的氣候特征并說明成因。(2)調查發現天山雪嶺云杉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試分析其原因。(3)1950年以來天山雪嶺云杉樹木年輪寬度保持著持續增加的趨勢,請給出合理性的解釋。【答案】(1)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