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第一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歷史試卷滿分7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的考試時間共120分鐘。2.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2頁。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下表為某同學整理的古代亞非地區文明成果簡表。下列屬于表中“▲”處應填的內容是(
)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王國古印度重要文明成果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梵文、佛教、種姓制度A.帕特農神廟 B.《荷馬史詩》 C.金字塔 D.《天方夜譚》2.在古代雅典,官員就職前須宣誓保證依法履行職責,年滿18歲的青年男子須參加成人宣誓儀式才擁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這些宣誓旨在(
)A.杜絕官場腐敗 B.宣揚神權至上 C.完善選舉制度 D.增強責任意識3.光明中學同學們根據所學內容開展課本劇設計比賽。要求劇本設計既要符合歷史實際,又能包含本課所學的主要內容。根據以下參考樣本編寫課本劇樣本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設計內容核心人物為杰克,一個不甘心世代為奴而逃離莊園的少年農奴設計場景杰克逃離莊園后來到城市,看到城市面貌;怎樣才能變成自由人,如何加入某個工匠行會;參與城市爭取自由和自治斗爭。A.杰克逃離莊園,來到一座人多環境優美的城市B.杰克在城市里打零工、乞討熬過了一年零一天,獲得市民身份,成了自由人C.跟隨一個老鐵匠學徒,十年后開了自己的作坊,成了大作坊主,并加入本城的鐵匠行會,成為了領主D.又過了十幾年,成為市議會議員,領導全城市民和教皇展開斗爭,最終使城市獲得自治權4.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魯尼曾說:“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帝國是一對阿拉伯孿生兄弟。”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基督教在阿拉伯國家中廣泛傳播 B.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同時產生C.穆罕默德統一阿拉伯后創立了伊斯蘭教 D.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5.下表內容說明了14—16世紀的西歐(
)1363年1381年1445年1520年農夫雇工農夫雇工農夫雇工農夫雇工總計105561248374745058雇工所占(%)35%40%50%54%A.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 B.墾殖運動的盛行C.普遍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D.現代工廠的出現6.《全球通史》一書中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沖突中找到”。這一“沖突”的實質是(
)A.宗教神學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B.國王的權力被完全剝奪C.封建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D.國王征稅觸動貴族權益7.下圖漫畫為法國大革命前夕創作的《被壓迫的法國農民》。漫畫家的創作意圖為(
)A.宣傳啟蒙運動的思想 B.表達對舊制度的不滿C.支持大革命持續進行 D.批判資本家剝削平民8.《共產黨宣言》發表不久,大規模的革命在歐洲爆發。馬克思,恩格斯及一些革命家積極投身革命,踐行《共產黨宣言》思想,極大地支持了1848年法國的“六月起義”。這反映出(
)A.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開展B.馬克思主義影響巴黎公社革命C.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得到檢驗D.社會主義思想從空想走向科學9.下列內容來自于某歷史公眾號推送的一個學習資源包。由此可知,該期推送的歷史主題是(
)①地圖:《美國內戰形勢圖》②論文:《美國史學家關于美國內戰的爭論》③專著:《明治天皇:1852-1912》④圖片:《俄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改革是強國的必由之路 D.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10.據統計,英國2萬人以上的城市人口,1801年是150萬,占人口總數的17%,1851年是630萬,占人口總數的35%,1891年是1560萬,占人口總數的54%。同時期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見,兩次工業革命后(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居環境改善 C.交通網發展完善 D.人口素質提升11.《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國記者約翰·里德在親歷十月革命后寫出的紀實作品。他在文中寫道:“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工人、士兵和農民的那種純真而簡單的愿望,并據此來制定綱領。”這種“純真而簡單的愿望”最可能是指(
)A.自由、民主、平等 B.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C.和平、土地、面包 D.建立資本主義制度12.“共青城”原名彼爾姆斯科耶村,是一個僅有26戶、163個居民的小村。1932年2月,第一批自愿前來的莫斯科青年來到這里。1932年12月底改為城市并命名為“共青城”。1939年全市發展到10萬人。“共青城”的迅速發展是因為(
)A.全面落實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蘇聯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C.大力推動私營中小企業發展D.堅決粉碎外國勢力的武裝干涉13.圣馬丁被稱為“自由的奠基人”,玻利瓦爾被稱為“解放者”,甘地被稱為“圣雄”。這是因為他們(
)A.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 B.參與了資產階級革命C.主導了國際秩序建立 D.領導了民族解放運動14.“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準,限制工時;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根據材料可知,羅斯福新政的主要特點是(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健全國家立法規范C.以解決就業問題為中心 D.擴大聯邦政府權力15.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觀察下面年代尺,②、③處應分別填寫的是(
)A.凡爾登戰役、莫斯科保衛戰 B.德軍突襲波蘭、斯大林格勒保衛戰C.德軍突襲波蘭、凡爾登戰役 D.日軍偷襲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二、辨析改錯(8分)16.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法制觀念源遠流長。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答題卷”該題后的括號內正確的填“正確”;錯誤的填“錯誤”,并加以改正。(1)《十二銅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其審判依據成文法或村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拿破侖法典》于1804年頒布實施,此后經過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俄國施行。(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862年,聯邦政府審時度勢,頒布了《宅地法》,鼓勵農民到西部耕種。(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馬鈴薯源于美洲,被尊奉為“豐收之神”,見證了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班牙人給美洲帶來橄欖樹和歐洲葡萄樹,……作為回報,印第安人貢獻出玉米和馬鈴薯等……動植物的交換并不限于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之間,整個世界都曾卷入這種交換。——據【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組別歷史現象出處第一組拿破侖戰爭時,馬鈴薯成為歐洲的糧食儲備,到1815年它已成為整個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那時工業革命使數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馬鈴薯成為首個現代“便利食品”。鄭南:《美洲原產作物的傳入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問題的研究》第二組馬鈴薯帶來了一個帝國,“通過養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數歐洲國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間統治世界的絕大多數地方。”【美】查爾斯·曼恩著;朱菲、王原等譯:《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第三組荷蘭東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來華,船上馬鈴薯常流入途經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翟乾祥:《16—19世紀馬鈴薯在中國的傳播》《中國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1)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一中的“動植物的交換”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并談談這一事件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種植馬鈴薯引發的社會變化。(3)有學者認為“馬鈴薯改變了世界歷史”。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18.國際格局風云變幻,國際秩序也在不斷變化,影響著世界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署,國際聯盟設立,條約對德國的嚴厲條件,為二戰埋下了種子。1922年,華盛頓會議目標是限制各國軍備競賽,特別是海軍軍備競賽。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其核心原則是通過國際合作、外交協商和軍控措施來解決國際爭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挑戰其限制。——據《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后的世界格局》材料二
1917—1939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時間相關事件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1922年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1926年桑地諾帶領游擊隊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1926—1927年印尼共產黨領導了第一次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整理自《中外歷史綱要》(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形成的前提,并簡要評價這一體系。(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變動的主要表現。(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影響國際秩序變動的因素。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名人紀念幣是為了紀念國際或本國的杰出人物對社會歷史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而發行。下圖為部分世界名人紀念幣,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編自《世界文化名人金銀紀念幣》等(1)紀念與緬懷杰出人物的方式多樣,請寫出除發行紀念幣外的一種紀念方式。(2)為舉辦主題紀念活動,請你從圖1至圖6中選出兩個科學文化名人紀念幣,結合人物的相關史實,擬定一個主題并加以論述。(要求:價值觀正確,選取正確,主題明確,史論結合)
1.C【詳解】根據材料“古埃及”結合所學可知,古埃及歷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人發明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建設的金字塔更是展現了高度的建筑技術水平,C正確;帕特農神廟和《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文明成果,排除AB項;D項是阿拉伯的神話故事,排除D項。故選C項。2.D【詳解】據題干“在古代雅典,官員就職前須宣誓保證依法履行職責,年滿18歲的青年男子須參加成人宣誓儀式才擁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可知,雅典官員就職、陪審員審判、年滿18歲的青年男子成人前,都必須宣誓,這有利于增強這些人的責任意識,D項正確;“年滿18歲的青年男子”并非都是官員,因此不能說明這些宣誓旨在防止官員腐敗,排除A項;題干內容未體現宣揚神權至上,排除B項;成人宣誓儀式與完善選舉制度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3.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們一般是從周圍農村的農民轉變而來的。很多人進入城市以前還是農奴,一旦進入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了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領主無權強迫他們重新變成農奴。隨著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業還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越來越多的農奴逃離莊園,進入城市,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因此杰克在城市里打零工、乞討熬過了一年零一天,獲得市民身份,成了自由人,符合歷史事實,B項正確;杰克來到一座城市,看到城市地狹人稠,城市環境臟亂差,因此,人多環境優美的城市不符史實,排除A項;成為領主的過程涉及土地的占有、封建關系的建立以及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和維護權力,杰克成為領主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又過了十幾年原來的領主垂涎城市的富足,想要收回城市的自治權進一步盤剝商人。這樣的行為激起了全城人民的反抗。這時,杰克已經是代表市民階層的市議會議員,成為城市自治勢力的代表。他領導全城市民與領主展開斗爭,最終使城市獲得自治權,因此領導全城市民和教皇展開斗爭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4.D【詳解】根據題干“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帝國是一對阿拉伯孿生兄弟”可知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在阿拉伯帝國擴張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D項正確;阿拉伯國家中廣泛傳播的是伊斯蘭教,排除A項;伊斯蘭教先于阿拉伯帝國產生,排除B項;穆罕默德于7世紀初創立了伊斯蘭教,之后,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排除C項。故選D項。5.A【詳解】根據題干表格信息可知,14—16世紀歐洲雇工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說明西歐出現了雇傭勞動,即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A項正確;墾殖運動是指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土地面積逐漸擴大,題干中未體現,排除B項;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才能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題干沒有體現這時期政治體制的情況,排除C項;現代工廠的出現源于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6.C【詳解】根據題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沖突中找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為推翻封建統治,發展資本主義,英國資產階級掀起了革命,C項正確;題干中的“沖突”與“宗教神學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無關,排除A項;國王的權力被完全剝奪是革命的結果而非沖突的實質,排除B項;國王征收重稅觸動新貴族權益只是沖突的一個表現方面,不是實質,排除D項。故選C項。7.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處于封建舊制度的統治之下,農民受到貴族、教士等特權階層的壓迫。這幅漫畫名為《被壓迫的法國農民》,是創作者對這種舊制度下農民被壓迫狀況的不滿反映,B項正確;宣傳啟蒙運動的思想與漫畫直接表達對農民被壓迫狀況的關聯不大,排除A項;當時大革命還未開始,不存在支持大革命持續進行的情況,排除C項;當時法國還未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典型階段,社會處于封建舊制度的統治之下,主要矛盾不是資本家剝削平民,排除D項。故選B項。8.C【詳解】據所學可知,根據材料“馬克思,恩格斯及一些革命家積極投身革命,踐行《共產黨宣言》思想,極大地支持了1848年法國的‘六月起義’”可知,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符合題意,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法國的“六月起義”,不能得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排除A項;巴黎公社革命發生在1871年,材料未涉及巴黎公社,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社會主義思想從空想走向科學,排除D項。故選C項。9.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內戰形勢圖》”“《美國史學家關于美國內戰的爭論》”“《明治天皇:1852-1912》”“《俄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帶來了美國南北戰爭、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三個歷史事件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B項正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指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與改革是強國的必由之路無關,排除C項;美國、俄國不是殖民地,是獨立自主的國家,排除D項。故選B項。10.A【詳解】根據題干“英國2萬人以上的城市人口,1801年是150萬,占人口總數的17%”“1891年是1560萬,占人口總數的54%”可知,工業革命使城市人口比重不斷增長,使城市化水平提高,A項正確;人居環境改善無法從城市人口占比增多的信息中體現出來,排除B項;工業革命推動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但是題目未涉及交通網發展情況,排除C項;工業革命發展大眾教育,提高了人口素質,但題干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A項。11.C【詳解】根據材料“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工人、士兵和農民的那種純真而簡單的愿望,并據此來制定綱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是推翻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前,俄國正參加一戰,人民生活困苦。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退出一戰,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等法律性文件,這表明當時俄國的“工人、士兵和農民那種純真而簡單的愿望”應為獲得和平、土地、面包,C項正確;自由、民主、平等是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愿望,排除A項;推翻沙皇專制的是俄國二月革命,排除B項;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是蘇維埃政權,代表的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12.B【詳解】據題干“1932年2月,第一批自愿前來的莫斯科青年來到這里……1939年全市發展到10萬人”和所學知識可知,斯大林提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設想,1926年,蘇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1928年至1937年蘇聯實行了兩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重工業,“共青城”的迅速發展就是因為蘇聯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B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1918年實行的,與題目時間不符,排除A項;1921年實行的新經濟政策大力推動私營中小企業發展,與題目時間不符,排除C項;題干材料與粉碎外國勢力的武裝干涉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圣馬丁先后領導了阿根廷、智利、秘魯的獨立戰爭,與西班牙殖民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被稱為“自由的奠基人”;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先后解放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等地,是獨立運動的領導者,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為了實現印度獨立,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所以他們都領導了民族解放運動,D項正確;圣馬丁、玻利瓦爾、甘地沒有主導國際秩序建立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排除AC項,圣馬丁、玻利瓦爾沒有參與資產階級革命,排除B項。故選D項。14.A【詳解】據材料“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可知,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通過各項立法加強對經濟的干預,促進經濟有序化,這體現了其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A項正確;材料中的法規都與經濟相關,不體現健全國家立法規范,且其不屬于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排除B項;材料還涉及工業復興等,并非僅強調解決就業問題,以解決就業問題為中心無從得出,排除C項;羅斯福新政期間,聯邦政府權力有所擴大,但材料強調通過法規調整經濟,并未體現聯邦政府的權力,排除D項。故選A項。15.D【詳解】據題干年代尺和所學知識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次日,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對美宣戰。日本還向東南亞等地區發動了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1942年下半年,德軍進攻蘇聯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蘇軍浴血奮戰,最終于1943年初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此戰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重要轉折點,故年代尺中②、③處應分別填寫的是日軍偷襲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D項正確;凡爾登戰役是一戰的著名戰役,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德軍突襲波蘭標志著二戰全面爆發,都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16.(1)錯誤,“《十二銅表法》”改為“《漢謨拉比法典》”(2)錯誤,“成文法”改為“習慣法”(3)錯誤,“俄國”改為“法國”(4)正確【詳解】(1)根據所學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原題錯誤,將《十二銅表法》改為《漢謨拉比法典》。(2)根據所學可知,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其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故原題錯誤,將成文法改為習慣法。(3)根據所學可知,《拿破侖法典》于1804年頒布實施,此后經過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國施行。故原題錯誤,將俄國改為法國。(4)根據所學可知,1862年,聯邦政府審時度勢,頒布了《宅地法》,鼓勵農民到西部耕種。故原題正確。17.(1)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歐洲人殖民掠奪的狂潮。(2)變化:馬鈴薯成為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改變了作物結構;推動了歐洲城市化進程;促進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人口增長;推動歐洲崛起;推動殖民擴張等。(3)認識:物種大交流是新航路開辟下的產物,馬鈴薯見證了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的歷史;馬鈴薯的傳播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推動世界觀念的形成;馬鈴薯的廣泛種植,推動了世界人口增長,見證了歐洲的崛起和殖民擴張的歷史。【詳解】(1)事件:根據材料一“西班牙人給美洲帶來橄欖樹和歐洲葡萄樹,……作為回報,印第安人貢獻出玉米和馬鈴薯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與美洲的交流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后,所以材料一中的“動植物的交換”與新航路開辟有關。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往來,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歐洲人殖民掠奪的狂潮。(2)變化:根據材料二“拿破侖戰爭時,馬鈴薯成為歐洲的糧食儲備,到1815年它已成為整個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可知,馬鈴薯成為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改變了作物結構;根據材料二“那時工業革命使數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馬鈴薯成為首個現代‘便利食品’。”可知,種植馬鈴薯推動了歐洲城市化進程、促進工業革命的發展;根據材料二“馬鈴薯帶來了一個帝國,通過養活迅速增加的人口”可知,種植馬鈴薯促進人口增長;根據材料二“使少數歐洲國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間統治世界的絕大多數地方”可知,種植馬鈴薯推動歐洲崛起、少數歐洲國家得以統治世界的絕大多數地方、推動殖民擴張。(3)認識:根據上述材料可知,伴隨著新航路開辟,馬鈴薯傳遍世界各地,而馬鈴薯的廣泛種植,促進了歐洲的發展,并促進了歐洲的殖民擴張,所以說“馬鈴薯改變了世界歷史”。因此,物種大交流是新航路開辟下的產物,馬鈴薯見證了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的歷史;馬鈴薯的傳播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推動世界觀念的形成;馬鈴薯的廣泛種植,推動了世界人口增長,見證了歐洲的崛起和殖民擴張的歷史。18.(1)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等同盟國戰敗。評價:該體系試圖解決國際爭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但無法制止戰爭,為二戰埋下了種子。(2)表現: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世界大戰的爆發。(3)因素: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國家實力;國際環境;國家文化。【詳解】(1)前提:根據材料一“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署,國際聯盟設立,條約對德國的嚴厲條件,為戰埋下了種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形成的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等同盟國戰敗。評價:根據材料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其核心原則是通過國際合作、外交協商和軍控措施來解決國際爭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可知,該體系試圖解決國際爭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根據材料二“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挑戰其限制”可知,該體系無法制止戰爭,為二戰埋下了種子。(2)表現:根據材料二“俄國十月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根據材料二“埃及直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桑地諾帶領游擊隊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印尼共產黨領導了第一次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可知,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根據材料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可知,世界大戰的爆發。(3)因素:根據材料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材料二“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世界大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國際秩序變動的因素可從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國家實力、國際環境及國家文化等角度進行分析。19.(1)紀念方式:發行紀念郵票;舉行紀念大會;舉辦紀念展;開展事跡宣傳;以杰出人物命名道路、建筑;書寫紀念文章等。(答出符合題意的1點即可)(2)【示例一】紀念幣:牛頓,達爾文。主題:近代科學的奠基與發展。論述: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頓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牛頓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出版。書中,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2數制-三要素電子課件教學版
- 稀土金屬提煉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與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索研究考核試卷
- 目視化管理與危機管理考核試卷
- 海洋能資源勘查技術考核試卷
- 以錯過為話題的高考語文800字作文賞析
- 廈門高三市質檢語文作文
- 橡膠制品行業市場營銷推廣案例考核試卷
- 煉油廠能源管理與節能措施考核試卷
- 電聲器件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糕點制作工藝與模具應用考核試卷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世界近代史專題復習提綱
- 對患者入院評估的系統化方法試題及答案
-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內蒙古匯能集團筆試題庫
-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期中押題預測卷(深圳專用)(原卷版)
- 2024年貴州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DB11-T 2397-2025 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數據庫表結構
- 多式聯運模式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產后保健知識課件
- 2025年應急管理普法知識競賽題(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