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6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高考真題_第1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6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高考真題_第2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6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高考真題_第3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6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高考真題_第4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6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高考真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步研習高考真題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7·全國新課標卷Ⅲ]《史記》記載,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采礦業、手工業和商業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可勝數”。這反映了當時()A.義利觀發生根本改變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業者地位C.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D.地方豪強勢力控制了郡縣答案:C解析:C對: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采礦業、手工業和商業的人,憑借其努力和智慧成為郡、縣、鄉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勝數。這反映了西漢前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A錯:材料中的信息并未體現人們對義利觀念的看法。B錯:材料中的信息并未體現朝廷注重提高工商業者地位。D錯: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地方豪強勢力對郡縣的控制。2.[2016·全國新課標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農村的變化時說,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順而主令尊”,如今“驕惰成風,非酒食不能勸”“夏必加點心,冬必與早粥”。這一變化反映了()A.市鎮經濟與手工業的發展B.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政策C.社會矛盾日益尖銳D.農業中人身依附關系強化答案:A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正確分析明朝雇工與雇主關系的變化。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順而主令尊”到“驕惰成風,非酒食不能勸”的變化,反映了雇主與雇工之間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導致此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經濟對社會經濟生活領域日益深刻的滲透,則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項符合題意。這一變化反映的是農業中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而不是強化,與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政策無關,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除B、C、D三項。3.[2017·江蘇卷]《國語》講“祀,國之大節”。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可推斷,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A.農具 B.禮器C.食具 D.貨幣答案:B解析:B對:由“祀,國之大節”“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可知,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禮器。A、C、D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4.[2015·福建卷]《景德鎮陶錄》記:“唐武德中,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于朝。于是昌南鎮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載:“景德鎮……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鎮,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時瓷都景德鎮已馳名天下B.陶玉身份為官營手工業者C.該產品工藝精美暢銷海內外D.陶玉追求產品的知名度答案:D解析:材料“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于朝”,說明了陶玉將質量精良的瓷器帶到關中,并以“假玉器”為名獻給朝廷,這是手工業者提升產品知名度的常用做法,故選D項。材料反映了宋景德年間才設景德鎮,且景德鎮成為“瓷都”是在唐朝之后,故A項說法錯誤;材料沒有反映B、C兩項,排除。5.[2013·天津卷]“從宋代起,棉花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紡織原料……到了元代,絲、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過了麻。”出現這些變化的前提條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廣 B.棉紡織技術的改進C.商品經濟的發展 D.棉花成為經濟作物答案:B解析:從材料信息可知,自宋代至明代,棉花作為紡織原料,其地位日益重要,這得益于棉紡織技術的改進,故選B項。A、C兩項不屬于“前提條件”;棉花成為經濟作物也是棉紡織技術改進的結果,故排除D項。6.[2013·福建卷]《唐六典》記:“工巧業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別入諸色”;《新唐書》載:“細鏤之工,教以四年;車路、樂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長矛)之工,二年……教作者傳家技。”這表明唐代工匠()①頻繁更換工種②長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職業是世襲的④是臨時工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工巧業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別入諸色”,表明工匠職業是世襲的,不可更換工種,排除①④,正確答案為B項。7.[2012·江蘇卷]《周禮·考工記》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當時官營手工業生產的顯著特點是()A.技術先進,生產標準化 B.產品豐富,生產多樣化C.分工細致,生產專業化 D.產量龐大,生產規模化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官營手工業的特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歷史材料、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材料詳細敘述了官營手工業中各環節的分工情況,體現出細致化、專業化的特點,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只涉及手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工序分工情況,不能體現生產技術、產品品種和產量狀況,故A、B、D三項錯誤。8.[2014·四川卷·節選]瓷器是人類文明的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景德鎮位于昌江畔,附近盛產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嶺土。北宋景德年間,其生產的影青瓷成為貢品,景德鎮因此得名。兩宋之際和元末的大規模戰亂,使定窯、龍泉窯等陸續衰落,相對安定的景德鎮,遂成“天下窯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鎮制坯、燒瓷等分工不斷細化,這時創制的青花瓷、釉里紅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聲譽。明朝在景德鎮創建御器廠,其組織和分工相當細密,“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間制造的御窯瓷器堪稱經典。嘉靖至萬歷年間,商品經濟大發展,加之西歐等海外市場的擴大,“景瓷”銷量大增。清初對御窯廠進行了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為雇募制,使康乾時代景德鎮瓷業再度鼎盛。嘉慶后,因“墨守舊法,且有粗制濫造之弊”,景德鎮瓷業漸趨衰落。——據葉喆民《中國陶瓷史綱要》等據材料,概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