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包身工》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包身工》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包身工》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包身工》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內容包身工授課人教材分析(1)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對《包身工》這篇文章的深度剖析。文章通過生動的敘述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上海地區包身工制度下的勞工生活,讓學生深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2)本節課主要介紹了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文章結構及其新聞性與文學性的結合。學生將通過對包身工起床、吃飯、工作等場景的分析,掌握如何從多個層面理解一篇報告文學作品,以及如何評價文學作品的社會價值。(3)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包身工制度的殘酷性和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對中國勞動人民的壓迫。同時,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反思能力,學會珍惜當下,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社會責任感。教學目標回顧(1)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閱讀《包身工》,學生能夠理解并運用報告文學的語言特點,掌握文章中的關鍵詞匯和句式,提升語言表達能力。(2)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學生能夠理清文章思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并能夠對包身工制度的罪惡進行深入思考和批判。(3)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和描寫手法,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的藝術魅力,提升審美鑒賞能力,并能夠模仿文章的語言風格進行創作。(4)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了解包身工制度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一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榨,增強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意識。教學重難點(1)理解并分析《包身工》中報告文學的新聞性與文學性相結合的特點,體會作者通過真實事件與藝術加工所展現的深刻社會批判。(2)通過“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深入理解包身工群體的悲慘命運,特別是“蘆柴棒”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殘酷性與非人性。(3)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引導學生從歷史背景、社會現實與人文關懷的角度,探討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啟示,培養批判性思維與社會責任感。教學資源(1)多媒體設備。確保教室配備投影儀和音響系統,以便播放與《包身工》相關的視頻資料和音頻片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物情感。(2)《包身工》原文。為每位學生準備一份《包身工》的完整文本,便于他們在課堂上跟隨教師的講解,進行自主閱讀和分析。(3)相關歷史資料。收集并整理關于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狀況、尤其是工人階級生活狀況的歷史資料,包括圖片、報紙報道和文獻記錄,以便在課堂上展示,加深學生對課文背景的理解。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一個關于殘酷剝削和不幸命運的故事。70多年前,在中國上海的一些工廠里,有一種被稱為包身工的制度,這種制度被人們形容為人間地獄。(生: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的同學可以簡要分享他們的知識)包身工是指那些失去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權的人,他們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沒有選擇工作的權利。(生:學生可能會表現出驚訝或好奇的表情,甚至提出問題)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思考1:快速閱讀文本,找出表示時間變化的關鍵句子。明確:①舊歷四月中旬,清晨四點一刻,天還沒亮。②四點半之后,當晨光初顯的時候。③五點鐘,上工的汽笛聲響了。④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學生找到這些句子并齊讀一遍,感受時間線索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思考2:根據時間順序,給文本劃分部分。明確:第一部分:(1—11)描寫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并討論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第二部分(12—22)描繪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介紹包身工制度的發展。第三部分(23—47)描述包身工勞動的情景,揭示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第四部分(48—50)總結全文。(學生分組討論,嘗試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并由代表匯報)三、研讀文本思考1:作者是如何展現包身工群體生活的?明確:作者通過“面”的描寫,即整體性的敘述來呈現包身工的生活。課文從包身工起床、吃粥、進入工廠勞作三個方面描述了她們的整體情景。例如,清早起床的場景,先是兇惡男人的叫罵聲,接著是包身工們穿衣、提鞋、小便、胡亂踏在別人身上等行為。這些描寫并沒有具體刻畫某個人物,而是通過整體描繪來表現包身工的生活狀態。(學生思考并討論,教師引導其理解整體描寫的藝術效果)思考2:精讀描寫包身工生活的段落,分析文章從哪些方面描述了她們的生活?明確:穿著:短衣褪色、湖綠色短衫,褲子無色或有條紋,破爛的粗布鞋,纏過而未放大的腳,步態蹣跚。飲食:早晚吃粥,中午干飯,食物質量低劣,碎米和豆渣是主要成分。居住:每間工房僅約9.32平方米,卻容納了十六七個人的全部活動。行動:沒有自由,只能在嚴密監視下往返于工房和工廠之間,兩點一線。(學生逐項討論并發表意見,教師引導深入分析)思考3:作者如何描寫包身工中“蘆柴棒”這一典型人物?明確:采用點面結合和細節描寫的方法,三次提及“蘆柴棒”。第一次,通過老板的呼喊揭示她手腳瘦弱如蘆棒梗;第二次,她病倒了,盡管如此,老板仍強迫她工作;第三次,她的身體瘦弱如骷髏,連抄身婆都不愿接觸她。“蘆柴棒”是眾多包身工的一個縮影,她的遭遇反映了整個包身工群體的命運。(學生朗讀相關段落,體會細節描寫的生動性,并討論“蘆柴棒”形象的意義)思考4:文中的背景材料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確:揭示包身工制度的產生和發展。(8—11段)歷史原因: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導致農村破產,迫使農民子女淪為包身工。直接原因:帶工老板欺騙女孩簽訂包身契,剝奪她們的自由。(15—22段)進一步發展:隨著日本侵略加劇,包身工制度得以大規模擴張,以替代普通自由勞動者。(學生分組查找并討論背景材料的作用,小組代表匯報)思考5:這篇報告文學為何至今依然震撼人心?明確:報告文學的新聞性和文學性的完美結合。新聞性:報道的都是真實的事件,具有新聞價值。文學性:采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例如,“蘆柴棒”的稱呼及集中描寫體現了文學化的寫人記事筆法;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也是一般新聞報道所不具備的。(學生討論并發表看法,教師引導總結)作業設計(1)深入閱讀課文,概括包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