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道法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六課
傳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七課
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第八課
踐行中華傳統美德6.1歷久彌新的思想理念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傳承者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7.2做中華人文精神的弘揚者8.1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8.2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本單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引領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體性認識,并用蘊含其中的精髓精華滋養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單元導讀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導語: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的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今年迎來建院100周年,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走進故宮博物院,仿佛穿越了時空,故宮博物院的藏品非常豐富,共有186萬件珍貴文物,涵蓋了繪畫、書法、玉器、織繡等多個領域,一些國寶級文物更是讓人目不暇接。這些文物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見證了朝代的更迭與文化的傳承,并由此發展出影響深遠的中華人文精神,成為博物館的靈魂。文物不言,自有春秋。今天讓我們一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體會中華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價值。學習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新課導入自主學習認真閱讀課本,找出下列問題答案,圈注關鍵詞,并在疑難問題上做標記。1、中華人文精神的價值(P59、P58藍字、P6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P59)3.“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內涵和作用?(P59)4.“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內涵?重要性?(P60)5.“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體現?重要性?(P60)6.“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體現和作用?(P6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講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認為,觀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知曉四季轉換的規律;觀察人間萬象,可以知曉人和社會的道理,通過禮樂教化促成人類的文明。禮樂的教化是潛移默化的,規范人外在的行為,涵養人內在的心性。所以你看本來你的心情很浮躁,你聽上一段古典音樂,讓你浮躁的心能夠馬上安靜下來,這個就是樂教的作用,培養一種平和之氣,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禮樂教化相關鏈接1、中華人文精神的價值(P59、P58藍字、P62)整體感知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②(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③歷史上的中華人文精神,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的創造中,發揮了強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生活觀察四名同學的討論分別涉及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我們要自覺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思考:結合以上同學的討論,談談中華人文精神對你的啟發。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P59)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3.“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內涵和作用?(P59)內涵:①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作用: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歲寒三友”和“四君子”,是傳統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迎寒開放,故有“歲寒三友”之稱。“四君子”則是指“梅、蘭、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1)
你還知道哪些蘊含著中華人文精神的文藝作品?(2)這些作品體現了什么思想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紋盤探究與分享(1)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守島人》;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山海情》;戲劇《燕翼堂》;廣播劇《中國北斗》;歌曲《領航》;圖書《遠去的白馬》;等等。(2)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歲寒三友”,是傳統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迎寒開放,故有“歲寒三友”之稱。“歲寒三友”體現的人文精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堅韌不拔:松樹在嚴寒的冬季依然挺立不倒,象征著堅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品質。堅強而謙遜:竹子即使在嚴寒中也能保持翠綠,其堅韌有彈性的莖桿象征著堅強和謙遜。勇敢面對困難:梅花在冬天開花,不畏嚴寒,象征著勇敢和堅強不屈。歲寒三友還象征著永恒的友誼和團結,鼓勵人們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度過難關。它們在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作品中頻繁出現,被文人墨客用來比喻忠貞的友誼和高尚的人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知識拓展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四君子”,是傳統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四君子”則是指“梅、蘭、竹、菊”。知識拓展《蘭亭集序》不僅是對自然美景的描繪,更是自然與人文精神的融合。文中王羲之描繪了蘭亭修禊的場景,展現了文人雅士們在自然美景中的自由與審美體驗,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同時也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唐宮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樂俑為原型,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了唐朝宮女們的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體現了唐朝的文化繁榮和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同時也傳遞出中華文化中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賈寶玉、林黛玉等貴族家庭為背景,展現了中國古代封建家庭的興衰、婚姻、宗法制度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對人性的揭示,小說呈現出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家庭道德的關注?。蘊含著中華人文精神的作品知識拓展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有二十三萬余行,講述了傳奇英雄瑪納斯及其子孫七代帶領柯爾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瑪納斯》經久流傳、生生不息,以史詩的恢宏敘事主題和崇高演述風格凝聚民心、團結人民,給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我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像《瑪納斯》這樣的文化遺產,既是少數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相關鏈接4.“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內涵?重要性?(P60)內涵: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重要性: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渺,氣象萬千,壯麗恢宏。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千里江山圖》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是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是一幅曠世杰作。相關鏈接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思考:《千里江山圖》美在哪里?5.“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體現?重要性?(P60)體現:①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②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重要性: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些詩作感情真摯、樸素自然,表達了陶淵明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度,深受后人喜愛。探究與分享①陶淵明的田園詩有《飲酒·其五》《歸園田居,其一》等。②陶淵明的田園詩是對勞動生活的反映,不僅展現了他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度。這就是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體現。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思考:查閱陶淵明的田園詩,談談你從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6.“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體現和作用?(P61)體現: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重要性: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相關鏈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狀態,“和”是事物間相互和諧的狀態。在“中和”的狀態下,天地萬物和諧地共存發展,各得其所,繁榮興旺。《禮記》中說《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萬物和諧的最理想狀態。對于人來講,“太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此處添加項標題課堂小結
中華人文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華傳統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將其融入自身行為準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中華人文精神的地位、價值中華人文精神的內容板書設計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四個方面)探索生活和涵養道德社會和諧、美好人生熏陶教化、凝聚示范①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事方法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24-25七年級下·全國·課后作業)下列行為有助于弘揚中華人文精神中“仁愛”思想的是(
)A.對有困難的同學漠不關心B.主動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C.在班級中拉幫結派D.與同學發生矛盾后大打出手【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仁愛的要求。B:講仁愛,要求我們“親親”“仁民”“愛物”,即愛自己的親人,愛全社會的人,愛天地萬物。我們應當孝敬父母、關愛親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實現由愛親、愛他人、愛人類到愛萬物的擴展。故B符合題意;A:這是缺乏仁愛之心的表現,故A說法錯誤;C:這是小團體主義的表現,故C說法錯誤;D:這是缺乏仁愛之心的表現,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2024九年級下·全國·專題練習)“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沖區面積4542公頃,共有鐘鼓樓、故宮、天安門等15個遺產構成要素。該項目申遺成功(
)①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②有利于抵制外來文化,維護文化安全③表明中華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④有利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特點。①④:題文中該項目申遺成功有利于展現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故①④說法正確;②:要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故②說法錯誤;③:夸大了中華文化的作用,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3.(24-25九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2024央視春晚西安分會場,節目《山河詩長安》將陜派說唱、創意水袖、古樂交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運用VR技術,將李白“請入”央視春晚的現場,將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告訴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糖業協會組織與行業自律考核試卷
-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文學翻譯賞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地域史研究方法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玄武區六校聯考2025屆初三考前搶分(三)語文試題含解析
- 宜春市樟樹市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景德鎮市名校2025屆中考仿真模擬沖刺卷(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室內設計合同書訂立
- 簡單的合伙協議書
- 二零二五版鴨場租賃合同書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中考數學二診試卷(含答案)
- MOOC 感測技術-武漢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新華書店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鐵路機務知識培訓課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的應用2024年智能工廠的新范式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
- 呼氣一氧化氮檢測技術
- 礦山運輸及安全
- 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重點事項解讀(米)
- 鉛鋅礦的選礦工廠自動化控制技術
- 體育賽事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