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山東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山東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山東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山東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山東省高一階段性檢測模擬試題語文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智能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以及信息社會后的社會新形態。這既是人類社會演進的必然歷史規律,也是以智能革命為關鍵驅動力的一次社會變遷。人類社會正朝萬物智能互聯的方向邁進,科技和教育并存于這一紛繁復雜的生態之中。唯有置于智能社會框架下對人工智能的教育價值屬性作深入考察,才能理解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豐富意蘊。馬克斯·韋伯在分析技術社會的時代特征時,把人類“理性”分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作為復雜社會系統中的教育,從不單純根據技術需要而變革。在其先導性、基礎性、全局性作用引領下,教育在大變局中面臨著新的價值轉型。然而,人工智能融入萬物時都自嵌了“黑箱”基因,其系統內部運行方式常不為人所見。人類可以輸入數據并得到輸出結果,但卻無法檢查系統產生結果的邏輯。控制論創始人諾伯特·維納認為,黑箱是“放棄對于復雜系統運行原理的探究,轉而使用建模方式來模擬人腦的輸入與輸出”,他所構想的自動化類人機器并不需要我們理解人腦的組成。換言之,從工具理性視角,人腦與機器若輸入輸出相同,則“人腦”與“機芯”的內部機制對用戶而言無本質區別。海德格爾認為,超越工具的價值理性方能使人從“遮蔽”走向“解蔽”狀態,迷信數量分析的“算術狂”終將喪失設想整體性和根本性的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是要發現人和解放人,培養具有主體意識和本體地位的全面發展的人。因此,應對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過程中“人類算法化”的黑箱現象,要高度重視智能社會中教育實驗的可解釋性和干預性,以塑造科技向善和增進人類福祉的價值理性。將“教育”置于智能社會大框架下考量,其系統性變革包括了不止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復雜動態變量群(如圖1所示)。這一變量群的核心自變量為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自變量則包括了智能社會系統中教育、科技、人才、社會文化、經濟水平、制度慣性等諸多要素,因變量則為教育能否得到高質量發展。更進一步,將智能社會框架下的教育變革置于兩個大變局的全球時空坐標系中,在國際比較的橫向范圍,其所追求的高質量指向是助推建設教育強國:在時代發展的縱向范圍,其所追求的高質量指向是助力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在社會時空交匯的當下坐標點,其所追求的高質量指向則是“辦好智能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圖1

人工智能融入并影響教育的黑箱現象(摘編自胡小勇等《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球態勢與中國路向》)材料二:智能教育造成的優績現象,其本質反映的是人與智能技術的關系錯位。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性考察后深刻指出,近代以來人類雖摒棄了神圣性的異化目的,卻轉而又將某種世俗性的對象當作了目的本身,于是現代人類仍然經受著自我目的喪失和異化的磨難。現代人讓自己的整個世界觀受到實證科學的支配,科學的危機表現為科學喪失了生活意義,價值理性被工具理性遮蔽、取代,最終導致人生真正的價值追求被遺忘。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到農業革命的“耕種畜牧”,再到工業時期的“蒸汽紡織”和信息時代的“計算互聯”,技術獨立于人自身之外的對象性關系愈加模糊,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又加劇了這一局面。智能技術的“擬人性”能引發人類的溝通動機與情感互動,從而決定其教育角色必然從“教育工具”向“教育行動者”轉化。智能教育所營造的具身參與感與沉浸式環境重塑著人與技術的存在結構,技術與人的學習生命活動的界限逐漸模糊,智能技術成為一種“內環境”,甚至成為一種“組織成分”開始融入人的生命與學習活動之中。智能技術對人的“越位”正步入尼爾·波茲曼所描述的“技術統治”和“技術壟斷”的社會發展階段,技術“凌駕”于一切意義和價值之上。進而言之,智能教育目標偏倚的內源性問題正是以技術為目的去規訓人,而非以人的目的去應用技術。智能教育目標需要回歸并堅守“人是目的”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首要前提就在于其敏銳地把握住了現代人類以人自身為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將其內化為自身思想理論的一個基本主張和重要前提——人自身就是最高的價值目的。自然中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人的手段和工具,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人當作手段,以達到一種真正人道的自由狀態。在這里,人是“非特定化”的自然結構。而馬克思主義語境中的“人是目的”觀并非對人自由存在的絕對“浪漫主義”,而是一種立足于人與動物、人與物質生產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作為根本目的的“人”,不是任何抽象意義上的純粹自我、理性或精神實體,而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性與感性交織的現實個人。以現實個人為目的,即要以個人在其現實生活中真正作為人而存在為目的。面向未來的智能教育,人與技術的復雜交涉關系已不可避免,但始終須秉持人在其中作為自主意識存在者的地位不動搖。學習者在此關系中應有所警惕,不要被動陷于技術的安排與規劃之中,而應發揮以人為目的驅動的自在動力場影響,在對智能學習潛在的可能性的充分理解和深刻認知的基礎之上,追求生命自覺學習狀態的復歸。(摘編自孫立會《智能教育優績主義傾向糾偏》)1.下列關于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教育在大變局中面臨新的價值轉型,這與教育自身在社會系統中的作用有關,而不只是出于技術發展的需要。B.從維納的黑箱理論看,人工智能可以化繁為簡,一旦融入教育可以有效地解決許多復雜的問題,大大提高效率。C.以技術為目的去規訓人,是教育中人與智能技術的關系錯位,是對價值理性的遮蔽,違背“人是目的”的原則。D.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關注具體的人的現實生活和需求,反對將人作為抽象意義上的純粹自我。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工智能融入萬物時都自嵌了“黑箱”基因,所以人工智能社會的教育無法回避“人類算法化”的黑箱現象。B.過度依賴數量分析可能喪失設想整體性和根本性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超越工具的價值理性的指引。C.人類自我目的喪失和異化的局面正在加劇,因為人工智能的角色已經由“教育工具”轉化為“教育行動者”。D.充分深刻理解智能學習潛在的可能性,追求生命自覺狀態的復歸,有利于對智能教育優績主義傾向的糾偏。3.下列選項不能用來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人類必須控制機器,而不是機器控制人類。(艾薩克·阿西莫夫)B.歸根結底,是人創造了機器,而不是機器創造了人。(伯特蘭·羅素)C.技術化社會應確立人道化目標,確立人作為價值的最終根源,以追求人的最優發展而非技術的最大化發展。(埃里希·弗洛姆)D.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技術不斷進步,但道德價值觀卻停留在石器時代。(阿爾伯特·愛因斯坦)4.材料一提供的圖示有什么作用?(4分)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請結合材料談談如何防范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可能帶來的風險。(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雪山大地楊志軍①角巴和父親騎馬沿著沁多河朝南走去,沒走多遠,角巴就指著前方哈哈大笑:“不用我去野馬灘啦,我現在就指給你,走來的桑杰,塔娃是哩,他帶你去,你就住他家。”②父親后來常常說起這一天的巧遇:如果迎面走來的不是桑杰而是別人,如果公社主任角巴不是個率性隨意又有點自以為是的人,就不會發生以后的事了。就像父親后來總結的那樣:所有的偶然都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緣分在它一出現時就帶著無法回避和不可違拗的力量,點亮你,熄滅你,一輩子追隨你。這還不夠,還要影響你的所有親友、所有后代。③父親騎馬跟著桑杰,走向了桑杰的家。桑杰的妻子是個又瘦又小的女人,正在帳房邊埋頭把稀泥一樣的牛糞摶捏成糞餅,聽到藏獒的叫聲后抬起頭,在直射的陽光下看了半天才看清來人,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著手,朝帳房里面跑去。等父親拴好馬,在看家藏獒充滿敵意的瞪視下走進帳房時,爐火已經生起,一個邊沿滿是豁牙的陶鍋坐在上面。桑杰的妻子拿起一塊柔軟的羊皮正要擦拭木碗,看到父親后迅速低頭彎腰,一副戰戰兢兢不敢正視的樣子。父親說:“大嫂啦,你好。”嚇得她轉身看看,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桑杰說:“多放點酥油的要哩。”妻子賽毛答應著,腰彎得更低了。又說起搬家去野馬灘的事,賽毛突然抬了一下頭,臉上掠過一絲疑惑。④太陽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趕著牲畜朝著沁多草原南部的野馬灘走去。正是夏花盛放的季節,蕊紅瓣白的點地梅左一片右一攤,像鋪滿了不規則的花地毯。一簇簇的紅景天升起來,綠的花苞、紅的花蕾、白的花瓣,恣意地爛漫著,不時地阻斷著路,讓人不得不繞來繞去。而在通往遠處雪山的高地上,金燦燦的九星花漫作了河,開闊的河面上飛翔著四五只鷹,可以想見那兒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著旱獺和野兔、雪貂和馬雞。一行人趕著牲畜在如詩如畫的景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⑤父親有些苦惱,桑杰夫妻忙這忙那,累得一著地就能睡著,而他卻是個閑人,熱心腸的幫忙總會遭到謝絕。好在這樣的謝絕并不影響父親的工作,蹲點就是調查研究。搬家的路雖然漫長,卻給他提供了觀察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機會。他發現賽毛喜歡唱歌,只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她唱道:草原的長河是冰雪喂大的,今天的眼淚是從前積攢的,長河的盡頭我是看不見的,前世的冤孽大人是不說的,苦日子的眼淚是淌不干的,我心里的悲傷是說不完的。⑥桑杰一家一進入野馬灘,就被當地人盯上了:別處的牧人怎么可以大大咧咧來到野馬灘放牧牛羊呢?草原的規矩里是沒有的。野馬灘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囊隆糾集了一些牧人來找桑杰算賬。就這樣桑杰挨了打。⑦父親說:“我去跟他們論理,正好會會他們。”他策馬朝低洼地走去。桑杰和賽毛追過來,憂急地喊道:“強巴科長啦,回來,回來。”賽毛扯開嗓子唱起來:送一團糌粑給走的人,路途遙遠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興一路順,前路上的坡坎低下來,開出一扇安康門,前路上的河流別擋道,吹來一陣清涼風。⑧父親找遍了低洼地也沒有找到人,他越走越高。陽光漸漸有了寒意,風變得涼颼颼的,地上的綠越來越淺,很快就沒了,地面裸露著赭紅的巖石,一片片鋪著的也是赭紅的苔蘚。父親往上看看,看到離雪線已經不遠,便下馬猶豫起來:還走不走啦?那些人去了哪里?黃昏正從天上沉下來,赭紅的地表在天色中融作一片艷紅,泛濫的赤光迅速移動著,白天的燦爛正在消逝。父親突然有了決斷:趕快走,回到桑杰家去。他騎馬揚鞭,馬卻不怎么聽話,快兩步慢三步。很快父親就發現馬是對的,他聽到陣陣轟鳴隨風而來,走到懸崖邊一看:啊噓,野馬河的水突然翻騰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洶涌,狂瀉而下。發大水了,還好,沒有洪水泛濫的跡象,那就得快快穿越,天就要黑了。父親騎上了馬,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靜,步子輕快起來。⑨但是父親還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著他,一見他進入低洼地,就轟然漫過河床喧喧嚷嚷奔騰而來。父親回頭一看,心說完蛋啦,我來這里竟是要投奔鬼門關的,不死也得死啦。⑩突然傳來一陣喊聲:“強巴科長啦,強巴科長啦。”父親聽到了,馬也聽到了,父親回答著,從馬背上溜下來,蹬著齊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座荒丘,賽毛站在丘頂不停地喊。父親拉馬吃力地走著,很慢,等來到荒丘跟前時,水已經沒過了脖子。他不會水,沉浮在水面上掙扎著,眼看要夠著荒丘了,又讓順流而下的馬拽進了激浪。?賽毛站在水邊,解下腰帶甩了過來,喊著:“強巴科長啦,抓住,抓住。”父親伸手抓了幾次才抓住。“強巴科長啦,把韁繩給我。”她踩進水里,彎腰伸出一只手。父親把韁繩使勁朝她扔去。賽毛一手用腰帶拽著父親,一手用韁繩著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來那么大力氣,父親和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等他穩住自己,再回頭看時,賽毛已經不見了,馬也不見了,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有刪改)[注]《雪山大地》是楊志軍創作的長篇小說,后來父親把賽毛的聾啞兒子接回自家尋醫救治,因緣際會下,“我們家”成為一個漢藏交融,上下三代的大家庭,從此上下三代扎根西部、建設西部。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角巴率性隨意又有點自以為是,正是他的這種性格特點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讓父親有了不同尋常的經歷。B.“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著手,朝帳房里跑去”,用動作描寫表現了賽毛的膽小怕事。C.賽毛喜歡唱歌,只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說明賽毛內心是痛苦的,生活態度是消極的。D.“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暗示賽毛因救父親而失去了生命,也表現出父親劫后余生的慶幸。7.文中關于父親去尋人并遭遇洪水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本想尋人論理,卻陷入到洪水的危機之中,情節陡轉,讓人感受到命運的難測。B.父親尋人并遇洪水,其心理變化極為豐富,大致經歷了堅定、猶豫、驚慌等過程。C.父親為尋人論理而朝低洼地走去時,賽毛的歌唱為后文她勇敢救人的情節埋下了伏筆。D.第8段描寫了溫度、色彩及光線的變化,營造了蕭索的氛圍,暗示了父親的處境愈發艱難。8.父親說“所有的偶然都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父親的經歷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4分)9.文章在敘述故事時,插入了人物臨時吟唱的歌詞,這產生了怎樣的文學效果?(6分)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選自《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材料二: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赍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選自《孔子家語·圖厄》)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所信者A目也B而目C猶不可信D所恃者E心也F而心G猶不足H恃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與“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與妻書》)兩句中的“所以”詞義不相同。B.“其或者必有故乎”與“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兩句中“故”的詞義相同。C.“欲置之則不潔”與“沛公則置車騎”(《鴻門宴》)兩句中的“置”字詞義不相同。D.“吾之信回也”與“臣之壯也”(《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之”字的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與材料二均描述了孔子在陳、蔡之間遭遇困境,其弟子顏回因取食炊中不潔之物而引發的誤會。B.材料一中,孔子面對顏回的“攫食”行為,由“夢見先君”到顏回解釋,引發孔子對了解人不易的感慨。C.材料二中,子貢對顏回偷吃的行為不悅,并且將事情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完之后,內心依然相信顏回。D.兩則材料,孔子在面對同樣情境時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體現了孔子處理問題時靈活多變的處世哲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

(2)子貢以所赍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14.材料中,《孔子家語》和《呂氏春秋》中記錄同一個故事,敘述卻存在差異,試分析原因。(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秋興八首追和杜老王之道勛業休煩付考功,此生終待老山中。宦情薄似賢人酒,詩思清於少女風。秋雨養肥桑耳白,溪流濯出柳須紅。不堪世路頻磽確,四十蕭然禿鬢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開篇直抒胸臆,以決絕的口吻表達了自己對功名的淡泊態度,表明此生寧愿終待山中,也不為追求功名而煩惱。B.詩人分別以“賢人酒”和“少女風”來作為自身仕情和詩思的喻體,既彰明了自身情志所寄,也緊承首聯意脈而出。C.頸聯用細膩筆觸呈現了秋景的生機:秋雨滋潤著桑樹,使得桑耳變得肥白,溪流沖刷著柳樹,使柳須變得更加鮮紅。D.詩人在尾聯感嘆自己前半生因為在俗世浮沉而歷經了坎坷道路,已經四十歲卻依舊蕭然一身,鬢發斑白,頗為自省。16.在詩詞交流會上,有同學認為此詩風格類同李白,但你認為更像陶淵明,請闡明你的理由。(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子路胸懷壯志,千乘之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但孔子“哂之”,既有肯定,更是含蓄的批評,原因是“,”。(2)“游”常和“樂”組合,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旨在勸諫過度游樂,“_______________”以春秋出游寫垂拱而治后的理想生活。(3)竇鞏《南游感興》一詩中寫道:“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與此詩有相似感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寒冷的冬季,傲然挺立的松柏依然保持著綠色。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松柏不畏逆境、①的品格一直為世人所稱道。在驚嘆松柏頑強的生命力時,人們不禁要問:(A)?對于大多數植物而言,冬季要面臨三重考驗:第一是凍害,水分在低溫結冰時會形成鋒利的冰晶,直接刺穿細胞膜,破壞細胞結構;第二是干旱,水分結冰過程中逐步喪失流動性,導致植物細胞內部持續性缺水;第三是光能,低溫會抑制光合作用的效率,導致葉片捕獲的光能無法像其他季節那樣通過光合作用被有效利用,會出現光能相對“過剩”的狀況,嚴重時會造成葉片損傷。大自然②的法則使松柏擁有了應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