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八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八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八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八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八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檢測高二歷史(統編版)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須準確填寫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3.第一部分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涂寫要工整、清晰;4.考試結束,監考員將答題卡收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現,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在多個地區創造了原始文化,它們既有個性,又有共性。這體現了中華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為主逐漸向外輻射B.呈現多元一體的發展特點C.在多地區同時出現和發展D.缺乏與其他文明相互交流2.中國人對蓮花的喜愛古已有之,《楚辭》中有“集芙蓉以為裳”的詩句,佛經中亦將蓮花作為“出塵離染”的凈土的象征。魏晉南北朝時期,蓮花紋被廣泛應用在陶瓷器上,呈現出豐富的變化(如圖1、圖2所示)。蓮花紋器皿的大量出現一定程度上緣于此時期()A.陶瓷器的生活化B.佛教的廣泛傳播C.政府的積極提倡D.民族的頻繁遷徙3.有學者對《漢謨拉比法典》中的用詞頻率進行統計,“阿維魯”(泛指自由人)最為常用,其次就是“貝勒”一詞,表示某物的所有者,如“田主”“奴隸主”“房主”“大牲畜的主人”“園主”等。這反映出當時古巴比倫王國()A.私有經濟得到發展B.王權與神權相統一C.法律體系較為完備D.重視保護公民自由4.10世紀末,羅斯為教授貴族子弟識字讀書,仿照拜占庭教學進度、類別,建立一批貴族學校,文字書籍在上流社會得以普及;11世紀中葉,羅斯各地普遍建立東正教修道院,出現許多授業解惑的場所,下層平民開始識字。這反映出()A.天主教會權威受到質疑B.俄羅斯文化起源于拜占庭文化C.東正教文明區域的擴大D.東正教的中心已轉移至俄羅斯5.9世紀開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繪是專供貴族鑒賞和在上層社會中盛行的一種帶有濃厚裝飾性的藝術;而17世紀開始興起的浮世繪則是表現民間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一變化實質上反映了()A.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B.文明開化的社會變遷C.唐朝文化的深遠影響D.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6.瑪雅文字是唯一發展到成熟水平的美洲自源文字。瑪雅人眼中的文字是神圣的,相傳是由“日眼大神”所創造,只有巫師能夠學習。瑪雅文字書寫的內容包括歷法、禮儀、神話、預言、歷史、敘事詩和劇本等。這表明()A.文字成為瑪雅文明的重要載體B.瑪雅文化源于生活實踐的積累C.瑪雅文化結構具有多元性特征D.宗教發展帶動了瑪雅文字產生7.圖3是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公元前3000-前1000年)。由此可知,印歐人的遷徙()圖3A.擴大了游牧文明的影響B.密切了文明之間的聯系C.統一了歐亞非主要文明D.促進了奴隸社會的轉型8.1866年,清政府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續訂招工章程條約》,其中規定:“工作日期、時刻,定準七日之內,必得休息一日。一日之內作工,不過四時六刻(即外國九點鐘零二刻也)。······期滿如欲回國,彼處必將合同所注水腳路費若干,按數備全,交付便船送回中華。”這些規定意在()A.緩和國內的人地矛盾B.維護華工的合法權益C.廢除列強的治外法權D.推動國家間平等交往9.圖4為2016年2月1日刊登于《中國日報》上名為《左右為難》的漫畫,漫畫中一邊是家園被毀,一邊是遭歐盟國家驅逐,中東難民左右為難。該漫畫意在說明歐盟的做法()圖4A.受到了冷戰思維的影響B.導致難民問題的發生C.極易引發人道主義災難D.加劇中東國家的動蕩10.有學者認為,“絲綢之路是一條“絲綢'之路,是“玉石'之路,是“香料'之路,是“佛法'之路。也就是說,絲綢之路說的是一些物品、思想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該學者認為“絲綢之路”()A.是民族交融與遷徙的主要紐帶B.打開多元化的商業貿易通道C.是貫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橋梁D.兼具物質和文化的雙重價值11.17世紀,隨著英國可供出售的海外商品種類不斷增多,真正意義上的零售商店在倫敦興起,并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市場或市集,成為主要的出售商品的空間和消費場所。1650年英國第一家咖啡館在牛津創立后,咖啡館迅速流行開來,其中一些成為政治討論的中心,一些成為商人、銀行家和金匠交易的地方。這表明該時期英國()A.對外貿易影響了社會生活B.“光榮革命”消弭了等級差別C.工業革命提高了國民收入D.殖民擴張推動了商品的輸出12.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承繼蒙古汗國本部,以大都為首都所在。在其征服地區,則先后形成了四大汗國,四大汗國內部民族龐雜,語言、宗教、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差異明顯,但它們仍尊元為宗主國。這一局面()A.改變了歐亞內陸的文化格局B.為中外文明交流創造了條件C.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D.給被征服地區帶來深重災難13.美國思想家、作家愛默生在《論自然》中寫道:“要堅持自己的風格,永遠不要模仿他人。”這種呼聲強烈地要求將已經獲得政治和民族獨立的美國從歐洲傳統文化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種觀點()A.提出要擺脫來自英國的文化殖民B.不認可美國文化多元化發展趨勢C.要求創造富有特色的美利堅文化D.否定歐洲文化對美國的積極影響14.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組成的參戰軍隊就有-300多萬人,通過參戰使他們對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堅定的信心。到20世紀60年代,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僅1960年就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之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擺脫殖民統治,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據此可知,二戰后殖民體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識的增強B.社會主義力量的大力支持C.殖民主義國家國力趨于衰弱D.殖民地各國經濟獲得發展1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最初以口頭傳說和史詩的形式出現。其后,學校、書籍,以及圖書館、博物館等逐漸發展成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主要載體。表1中依次對應的載體為()表1序號功能①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服務公眾②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③文化傳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④文化大眾化、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A.圖書館、博物館、學校教育、印刷書B.博物館、圖書館、印刷書、學校教育C.圖書館、學校教育、印刷書、博物館D.學校教育、博物館、圖書館、印刷書16.截至2022年6月11日,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達到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1985-2021年,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的年均旅游收入超過了140億元。這反映了現代中國A.文物保護立法得到了落實B.文化事業服務于經濟建設C.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突出D.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并舉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計52分)1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文明史上,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極大地推動了帝國文化的繁榮。下表是這次翻譯運動的部分成果。領域翻譯家代表作哲學侯奈因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范疇篇》《物理學》等文學哲海什雅里依據波斯、埃及、印度和中國等國的故事,整理出《一千零一夜》歷史馬蘇第《編年史》數學法薩利將印度的數字及數字體系譯成阿拉伯文醫學拉齊斯《醫學集成》(集當時古希臘、印度和中東的全部醫藥知識)-摘編自丁瑞忠《試論阿拉伯帝國的翻譯運動》材料二鴉片戰爭中,林則徐深感西方船堅炮利,提出必須“訪夷情,譯西書”,開近代翻譯先河。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開始籌建京師同文館譯書處、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等機構從事大規模翻譯活動。徐壽1868年在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主持譯書工作,前后譯書17部約280萬余字,所印書籍涉及經濟、軍事、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甲午戰爭之后,翻譯活動迎來新的高潮,逐步走向民間,形成了近代晚期新興的翻譯群體。他們都滿懷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有海外留學或駐外經歷,對西方政治、經濟、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嚴復,他提出的“信、雅、達”的標準,確立了翻譯作品的真實性、嚴謹性和可讀性。他在所譯作品中都有例言或序言,介紹翻譯本書的目的,同時對書中旨意進行闡述。在翻譯《論法的精神》中對舊思想批判尤為突出,倡導“(立憲之國)主權非他,民權是己”的主張。嚴復的翻譯可以說不獨是理論學說的介紹,而且是一種“批判的武器”。-摘編自史日麗、陳晨《近代翻譯活動的時代特征》(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近代翻譯活動的演變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翻譯活動在中國近代社會變革中的作用。(8分)18.(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大航海時代”之前,與其他大陸幾乎處于隔絕狀態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本主義興起之后,歐洲人發現了美洲,開始對印第安人進行征服,并掠奪當地財富。美洲的氣候適宜發展大型種植園經濟,因此需要大量勞動力,于是數量眾多的歐洲白人移民到美洲,還從非洲移民了大量黑人······到19世紀70年代,加勒比群島、秘魯、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歐洲文化、非洲文化、亞洲文化等與當地的印第安人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拉丁美洲文化。-摘編自于開賀《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多元發展:評<絢麗多彩的現代拉丁美洲文化>》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間,世界遷移者年均總數增加了3600萬,從1.55億增加到1.91億,增長率從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億遷移人口中,有1.15億遷往發達國家,7500萬遷往發展中國家;大約1/3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遷移,1/3是從發展中國家遷到發達國家。以此可知,“南南”遷移者與“南北”遷移者大致一樣多。但總體上看,向高收入國家遷移的人數增長大于向低收入國家遷移的人數增長。-摘編自王希恩《當代族際人口流遷與民族過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說明移民的到來對美洲的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90年以來世界人口遷移的特點,并指出這一時期人口遷移的主要動力。(8分)1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亞歷山大出發時,其身份是馬其頓國王,不久后他成為希臘聯軍統帥。經過十年征伐,他的國家的統治區域擴展到尼羅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還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他每到一地就自稱是當地原來統治者的繼承人。他崇尚威嚴赫赫的東方宮廷禮節,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袞服,要求人們向他行匍伏禮。亞歷山大的統治基本上沿襲了波斯帝國的行省制,但由當地人擔任的總督一般只管民政,軍隊和財政另由馬其頓人或希臘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謁阿蒙神廟,為女神伊西斯建廟;在巴比倫向當地的主神馬都克獻祭,下令重建被毀的馬都克神廟。他在遠征中亞時與當地貴族女子羅克珊娜結婚,同時,他的80個戰友也采用波斯禮儀與當地貴族的女兒結婚。-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材料二拿破侖當權后,“用不斷的戰爭來代替不斷的革命”。1805年,拿破侖擊潰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簽訂了《普萊斯堡和約》,從而占據了萊茵河左(西)岸及許多小邦國。在那里,他趕跑了封建的王公貴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種徭役和封建貢賦及教會的什一稅,消滅了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與自由。后來建立了菜茵同盟,有16個邦國加入。它們普遍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推行了《法國民法典》。同時,拿破侖戰爭還使德意志由300多個分裂的小邦合并成為30多個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說:“拿破侖清掃了德國的“奧吉亞斯的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為他們作了極大的貢獻。”-摘編自張淑賢《略論拿破侖戰爭的國際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亞歷山大為鞏固帝國統治采取的措施。(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亞歷山大遠征與拿破侖對外戰爭產生影響的相同點,并談談你對戰爭與文明交流的認識。(8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數千年的連續發展,中華文化不僅在過去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當今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著自己的貢獻。-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根據材料,圍繞“中華文化對古今世界的影響”這一主題,自擬論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謹)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檢測高二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統編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1.B2.B3.A4.C5.D6.A7.B8.B9.C10.D11.A12.B13.C14.A15.A16.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計52分)17.(12分)(1)特點:涉及領域廣;出現翻譯家群體;融合東西方文化;成果豐富。(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2)演變趨勢:由軍事、自然科學為主轉向政治、文化;由官方走向民間;翻譯水平提高,緊扣時代發展;由直譯到加入翻譯者的個人思想。(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作用:有利于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促進洋務運動和近代工業發展;促進西方思想文化的傳播,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推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社會救亡變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18.(14分)(1)影響:獨立發展的印第安文化毀滅殆盡;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動文化多樣性;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以歐洲文化為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中華文化也在美洲傳播。(答出三點即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