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德貿易:發展現狀、引力模型影響因素及貿易潛力研究 12文獻綜述 22.1中國和德國貿易的文獻研究 22.2貿易影響因素的文獻研究 42.3文獻評述 43貿易引力模型 5 64.1中德貿易發展歷程 6 7 9 6.2變量的選取 7.1結論 7.2建議 1研究背景中國和德國自1992年開始建交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在這30年間,兩國靠著易量不斷增加,從建交之初的64億美元,到2020年的2856億美元,增長了44.6倍,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2021年中德雙邊貿易總額及增減具體情況如下:圖12015年-2021年中德雙邊貿易總額及增減情況單位(億美元,%)2文獻綜述黃曉明,趙麗娟(2000)分析了中德貿易增長迅速的原因,并指出跨國公司在中德指出我國出口德國的貿易結構已經發生改變(輕工業向重化工業,低技術向高技術),□大量中間產品主要依賴于德國在華投資企業的加工貿易2];石志強,喬宇航,2017)(2012)指出中德雙邊貿易不平衡需要中方加快對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大力優化本地進口31;方景軒,湯俊杰(2015)通過貿易結合度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及貿易引力模展空間[4];馬嘉煜,馮夢茹(2019)通過對2005-2016年“匯率改革”季度數據的相關計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5];孫嘉誠,劉俊熙(2020)通過計算產業內貿易指數發現,目前中德產業內貿易水平將高于中日產業內貿易水平61;本文所設計的框架模型,其關鍵特型設計階段,本文盡可能使各個組件具備模塊化的特征。這意不僅強化了模型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價值,還為后續研究者搭建了一個開放式的平臺,(2020)通過合成控制法對中德自貿區的貿易創造效應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德自貿區況下反映了且促進中國對德國的效果更加明顯7;王領,尚玉書(2020)基于2008-2017年中德出口額的實證分析中德FTA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出口增長額的增加8;謝思遠,程宇墨(2021)利用貿易引力模型分析了雙邊貨幣直接交易對雙進作用,但作用不明顯9;賴景天,鄒若琳(2021)利用三元邊際分析法分析并研究了2.2貿易影響因素的文獻研究張澤萱,陳雅欣(2009)基于1998-2007年的面板數據,通過貿易引力模型分析發現中國人均GDP、伙伴國GDP、伙伴國人均GDP、距離和APEC組織等因素對出口貿易額存在影響,而進口貿易額仍受經濟規模等傳統因素的影響[1I;唐澤光,徐若雪(2012)通過貿易引力模型對中美雙邊貿易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合之前的成果可以推導出發現人民幣匯率對中美雙邊貿易影響不大,但加入WTO對中國出口有促進作用,對美國出口影響不大[12];庹文軒,樂知夏(2013)發現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發揮出了自其他四國進口的正向促進作用,而其他四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并沒有促進從中國的進口13];陳麗華,龔文博(201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成本研究發現:文化地理因素趨近、同為世貿組織成員國以及簽署區域貿易協定均有助于降低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成本14];IrshadMS,XinQ,ShahriarS,等(2017)通過貿易引力模型對1990-2016年中國與OPEC成員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國與OPEC成員國的雙邊貿易與OPEC成員國的GDP、收入、貿易開放程度等因素呈正相關,與國家之間的距離呈負相關[15];鄭佳怡,史文麗(2017)通過貿易引力模型對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依據前面各項分析的結果發現雙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會對貿易總量產生積極影響,而兩國間的距離、關稅對貿易總量中起著阻礙作用[161;黃盈盈,成澤博(2017)通過構建引力模型分析中亞五國與中國貿易因素進行分析得出經濟規模與各國開放程度對中亞五國與中國的貿易產生正向影響;距離、產業結構相似度、匯率和關稅對中亞五國與中國的貿易產生負向影響;基于當前的實際狀況而人口因素對雙方貿易影響不大[17];陳逸飛,林靜怡(2019)基于2006-2018年面板數據利用擴展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是否加入APEC對進口貿易有正向影響,地理距離及是否接壤對進口貿易有負向影響18;馮志遠,蔣曉峰(2021)通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發現除“政府管制質量”和“開設企業便利度”之外的4個指標2.3文獻評述綜上所述,目前對于中德貿易及貿易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較多,具有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思路。面臨當前局勢但在大概了解之后發現,近幾年對中德貿易的研究基本基于中德自貿區的建立之上或者多基于某一特定產業(如農業、知識產權等)來進行研究,缺乏中德貿易較為宏觀層面的研究;而通過梳理模型進行貿易潛力進行分析,目前運用貿易引力模型來分析中德貿易的研究比較欠缺。3貿易引力模型邊貿易規模與它們經濟總量成正比,這在一定情況下反映了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In(Tij)=βo+β1InGDPi+β2InGDP;+β?InDISTi;+εβ1和β2表示相關性系數,是分析回歸結果的重要考察因數,反映了i國和j國的GDP對兩國雙邊貿易的影響程度。如果β1<0,則i國的GDP對雙邊貿易會產生消極影響,如果β1>0,則i國的經濟體量促進了貿易的發展。β2和β3同理,ε表示誤差(趙在傳統引力模型對貿易潛力進行估算時,這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假定不存在貿易摩擦和冰山成本,未被識別的阻礙因素會被歸入模型的隨機擾動項,因此會導致對貿易潛力的估計產生誤差(安平順,秦莉,2020)。由于貿易引力模型和生產函數在本質上有相似性,因此用于分析技術效率和生產潛力的隨機前沿方法被引入到貿易領域,這在一定意義上透露了研究貿易效率和貿易潛力問題。將隨機前沿方法引入到引力模型中,用貿易非效率項來吸納那些未觀測的因素,能更精確地計算貿易潛力。中德兩國往來歷史悠久,從箕子渡海時期開始中國和德國就有著與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聯系。到了明朝開始閉關鎖國,德國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由此可見明朝之前中德貿易往來都是比較頻繁的,結合之前的成果可以推導出兩國之間關系甚好。火來后來隨著冷戰的開始我國整體對外貿易開始大幅下降,直至1991年冷戰結束,世界格局趨于緩和,兩國關系也隨之緩和,并于1992年建立外交關系,并以此為出發貿易總額增長出口總值---從表1可以看出從1992年中德建交以來中德兩國除1998年、2009年、2015年、2016年、2019年,因為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疲軟、需求結構的轉變、“薩德”事件及全球疫情的影響導致雙邊貿易量出現下滑,依據前面各項分析的結果其余時間均穩步上升(張一帆,周雅琪,2019)。從1997年起中德貿易方式的轉變(從經日本、香港等地的間接轉口貿易到直接貿易),到1999年、2001年中德相繼加入WTO,更加開放的貿易政策,更加優惠的貿易條件,促使雙方兩國貿易迅速增長(溫慶霖,曾若蘭,2022)。2002年德國已然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2015年中德自貿區的建立標志兩國對地區經濟一體化主導地位加強,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會更加密切和頻繁(鄭嘉偉,張夢婷,2021)。對于現階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計算結果,與前文綜述中的結果近乎一致。這率先表明本研究在方法論上具有切實可行的有效性與可靠性。這種一致性,不僅驗證了以往研究的論斷,還為現行理論框架給予了進一步的支持。經由縝密的研究設計、精準的數據收集以及合理的分析方法,本文得以再現前人研究的關鍵發現,并且以此為基礎深入剖析。這不僅增強了對研究假設的可信度,也體現出所選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同時,這種一致性為不同研究間的相互比較提供了基礎條件,有助于構建更為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1992年-2020年中德貿易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如表1所示),雙方貨物貿易往來十分密切,2008年、1997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中德雙邊貿易受到金額危機影響同比去年分別下降了11.6%、16.4%,其中以中國為報告方,中國對德國的出口總值下滑明顯,下降幅度高達31.5%、27.4%,但是對進口的影響不大,1998年進口甚至仍然保持0.5%的增長,2009年下降幅度也僅有8.6%,說明我國對德國產品有較強的需求度(方建平,楊柳青,2021)。隨后中德雙邊貿易一直保持增長勢頭,依上述分析可推斷雖會受到政治、疫情等大環境影響受到小幅度下滑,但是總體依舊保持上升趨勢,并在2018年首次突從貿易差額來看,如圖2,我們可以看出從1992年以來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而德國一直處于貿易順差,且這種情況呈上升趨勢。德國順差從1992年開始緩慢上升直至2007年,順差現象有所緩解,基于當前的實際狀況但是2008年-2012年,雙方的貿易差額斷崖式下跌,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德國與他國簽訂了FTA,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德國選擇從他國進口,另一方面中國產品附加值較低,所以造成了現在的局面(周雅蓉,張振宇,2022)。2013-2015年此現象有所緩和,得益于中國智造的慢慢崛起以及中德自貿區的建立,但2016-2018因為兩國政治問題,貿易逆差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2018年中德政治問題得以緩和,貿易差額有所緩和,加之疫情期間中國的優秀表現,面臨當前局本文不僅采用了傳統的統計分析手段,如描述性統計、回歸分析等,還引入了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數據挖掘技術和算法。例如通過使用聚類分析來識別數據中的潛在模式,或者利用決策樹算法來預測未來趨勢。這些先進的方法為深入理解復雜現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并有助于揭示隱藏在海量數據背后的深層次關系。此外,本文還特別強調了混合方法的應用,即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以獲得更加全面的研究視角。貿易差額雖然不可避免,但是長期不平衡引發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影響兩國的深度貿易合作,為了讓兩國貿易長久健康發展,縮小兩國貿易差額任重而道遠。圖2中德雙方貿易差額(中國為報告方,單位:億美元)按照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可以將商品主要分成10類,具體分類如下:商品類型初級產品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工業制成品未另列明的化學品和有關產品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雜項制品未另分類的其他商品和交易表3中德1992-2020年SITC商品貿易分類貿易量及占比(中國為報告方)資源密集型制成品(單位:億美元)占比資本或技術密集型制成品(單位:億美占比勞動密集型制成品(單位:億美元)占比45.15%等因素的影響,接下來本文就可能影響中德雙邊貿易的影響因素基于現有文獻作出設想:5.1兩國的經濟規模Krugman,Obstfeld&amp;Melitz(2018)對2012年歐盟15國和美國的貿易量做出分析后發現,歐盟15個國家中經濟規模越大的國家與美國貿易的往來數額也就越大(羅嘉豪,趙雅靜,2019)。其實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越大,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居民消費水準、勞動生產率都會比較好。從這些證據中可以看出按照比較優勢理論、資源稟賦理論等,勞動生產率高,就會使得生產成本變低,國家為了更好獲益,就會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國豐裕要素生產的產品,減產和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稀缺要素生產的產品;而居民消費水準高,導致人們會有多余的錢去購買來相對國內較為優質的外國產品;經濟發展形式好,也會大量進口外國的商品,以彌補國內原料供給的不足(高故兩國的經濟規模會影響兩國的雙邊貿易量,且預期兩國的經濟規模對兩國的雙邊貿易量影響是正向的,即兩國經濟規模越大越能促進兩國雙邊貿易發展(高建華,薛宇和,2023)。5.2兩國之間的地理位置Krugman,Obstfeld&amp;Melitz(2018)在對2012年歐盟15國和美國的貿易量分析時發現從經濟規模來看,這在一定情況下反映了加拿大和墨西哥與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規模相當,但是加拿大和墨西哥與美國的貿易額卻比歐盟15國加起來還要多(孫欣然,朱嘉琪,2020)。原因之一就是兩國之間的地理位置的差異,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相鄰,會減少許多的運輸成本。《貿易政策分析實用指南》中也提到在貿易的過程中,由于運輸距離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會導致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生損耗,只有一部分貨物會完整到達目的地,如果以CIF到岸價來度量兩國之間的貿易額,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那么高額的運輸成本必然會減少兩國之間的貿易流量,這也是所謂的“冰山”成本(雷子墨,陳雅靜,2017)。除此之外因為運輸時間的問題,貨物很有可能錯過最佳的故兩國之間的地理位置會影響兩國的雙邊貿易,且預期兩國的地理位置對兩國的雙邊貿易影響為負向的,即距離越近越能促進兩國雙邊貿易發展。鑒于時間因素的顯著影響,在此不對上文結論的驗證展開詳細闡述。科學探索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進程,特別是在鉆研復雜難題或涉足全新領域時,需要充足的時間去洞察現象、解析數據,從而得出琪,2017)。一般來說,良好的貨幣、金融市場環境體現了一國營商的開放程度,良好的貨幣、度和金融自由度的取值范圍是0到100,越高表示一國自由開放程度越高,貿易便利化5.5是否簽訂貿易協定之間貿易的便利程度,所以兩國是否簽訂貿易協定與兩國雙邊貿易量成正比(丁好豪,余婉如,2022)。5.6貿易對象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在第十二屆太平洋國際區域科學協會上,依上述分析可推斷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教授PeterNijkamp曾提到基礎設施對國際貿易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良好的基礎設施會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通成本,提升物流的效率,促進進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因此貿易對象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兩國的貿易量,基于當前的實際狀況并且基礎設施水平和兩國雙邊貿易量應該成正比(鄧志強,陳怡然,20235.7凈貨物貿易額凈貨物貿易是指貨物出口和進口之間的差,也是我們常說的貿易差額,貿易差額一般分為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在貿易順差的條件下,意味這一國的經濟長期要依賴于出□,大量外匯流入本國,本國兌外國貨幣匯率上升,面臨當前局勢貨幣升值導致出口貨物會減少出口增多(王靜怡,朱麗萍,2020);而在貿易逆差的情況下,出口小于進口,本國商品競爭力低,本國外匯儲備減少,本國兌外國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導致出口增多,進口減少。這點可以證明但雖說國際貿易會自動調節,但是若長期處于逆差(順差)對雙邊貿易固然是不好的,因為這會引起雙方兩國的貿易摩擦。所以凈貨物貿易額對貿易本文在第二節時已對貿易引力模型做了基本的介紹,知道了貿易引力模型其實是由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用于貿易領域的研究,引力模型類似于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正如行星間相互吸引與它們的大小和臨近度成正比”故雙邊貿易量與國家的規模和距離也是成正比的,從這些證據中可以看出故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量也相似會之外雙邊貿易額可能還會受到人口、基礎設施水平、金融貨幣自由度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在第4章也作出了相應的預設并給出了依據(王晨曦,朱琪彤,2019)。β12lnFFjt+Y?FTAi+Eij和POP;;分別為第t年i國和j國當年的人口數量;PGDPit和PGDPjt分別為第t年i國和j國的人均GDP;AIRit和AIRjt分別指第t年i國和j國的航空貨運量,以此來代表i國和j國的基礎設施水平;BOTit和BOTjt分別指t年i國和j國的凈貨物貿易量;MFit和MFjt與中德經濟結構相近的新興市場國家來進行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擬選定1992年中德建交以來的數據作為研究,但是由于1992年-1995年部分數據的缺失,以及匈牙利、委內瑞拉數據的不完整,最終選定1995年以來中國與24個新興市場國家的數據(德倫比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共和國、摩洛哥、墨西哥、秘魯、波蘭、以色列、表4引力模型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t年i國與j國的進出口總額(美t年i國與j國的人口數量t年i國與j國的人均GDP(美元)公里6.3實證過程不改變時間序列的性質及相關性的前提下,為獲得平合之前的成果可以推導出從取對數后的變量特征表(如表5所示)可以發現:雙邊貿易取對數后的平均值為15.48,極小值和極大值分別為10.78、19.43,極差為8.65;人□數量取對數后的平均值分別為20.99和17.63,極小值和極大值分別為20.88、21.07和15.63、20.98,依據前面各項分析的結果極差分別為0.19和5.35;人均GDP取對數后的平均值分別為8.228、8.701,極小值和極大值分別為7.004、9.253和6.544、10.46,極差分別為2.249和3.916;依上述分析可推斷貨運量取對數后的平均值分別為8.882和5.915,極小值和極大值分別為7.182、10.14和0.426、9.351,極差分別為系列嚴苛的方式和手段,力求讓數據精確無誤,微的研究方案,全面審視并評估所有可能致使誤差產生量、人為操作的不同,以及數據計算的精度水平等。徑,保障數據的連貫性與可重復驗證性。為更好地提升數錄入以及交叉核驗機制,有力地防止了因人為疏忽或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數據總體極差較小,標準差較小,說N01基于當前的實際狀況通過結果(如表6所示)我們可以看出,POPi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738;POPj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366;PGDPi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746;PGDPj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面臨當前局勢相關系數為0.253;AIRi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751;AIRj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561;BOTi和BOTj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218;MFi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99;MFj和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739;RTA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這點可以證明相關系數為0.165;FFi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FFj和被解釋變量trade在1%水平下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表6相關系數矩陣12345671234567898989注:***、**、*分別表示1%、5%和10對回歸模型選擇進行相關檢驗,結果顯示:模型Ftest值等于60.68,P值為0,拒行分析;hausman檢驗結果等于55.05,伴隨概率為0,在1%水平顯著拒絕原假設,說明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相關研究(石志強,喬宇航,2017)。表7模型選擇檢驗1%水平拒絕原假設行平穩性檢驗,通過檢驗結果可以發現(如表8所示),這在一定情況下反映了所有變量均在5%水平通過顯著性檢驗,即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說明數據是平穩的時間序列。結果貨運量i貨運量j凈貨物貿易i凈貨物貿易j貨幣自由i貨幣自由j金融自由i金融自由j之間的穩定性,故采用協整檢驗。由于本次協整所涉及的驗結果如下:ModifiedDickey-FullertDickey-FullertAugmentedDickey-FullertUnadjustedmodifiedDickey-FullertUnadjustedDickey-Fullert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如表9所示),ADF的p值為0.0003<0.05,故拒絕原假設,存在協整,即變量之間穩定。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如表10所示)解釋變量POPi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具有顯著的負向作用,即中國的人口每增加1%會使得雙邊貿易額相應地下降34.205%。說明隨著國內人口的增加,一方面,這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人口增加伴隨國內消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國內商品生產能力越強,商品的供給能力越強,國內供需缺口越小,進出口貿易額越少(方景軒,湯俊杰,2021);POPj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即外國人口每增加1%會使得雙邊貿易上升2.386%,國外人口增多,結合之前的成果可以推導出中國生產能力強,向海外傾銷,雙邊貿易額增加;PGDPi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即國內人均產出每增加1%,雙邊貿易就上升3.087%,依據前面各項分析的結果國內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產出上升,但國內消費需求不變,易額增加(馬嘉煜,馮夢茹,2021);AIRi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基于當前的實際狀況即中國基礎設施水平每上升1%,雙邊貿易就會上升0.618%;BOTj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即凈貿易額每上升1%,雙邊貿易就上升0.525%;MFi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反向作用,MFj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國內貨幣自由度每增加1%,雙邊貿易會減少-0.222%,面臨當前局勢國外貨幣自由都每增加1%,雙邊貿易額增加0.11%;FFj在1%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trade有明顯的正向作用,說明國外金融自由度每增加1%,雙邊貿易額上升1.088%(孫嘉誠,劉俊熙,2021)。本次研究依托首要的是,于信息流轉設計環節,本文參考了集、傳輸直至分析的各個步驟,都能高效無誤地推進。及標準化的處理流程,讓信息質量得以切實保障,進而更有表10固定效應回歸結果回歸系數常數項注:***、**、*分別表示1%、5%和10%的貿易潛力,其公式如下(鄭皓天,何啟航,2023):值,P表示該國的貿易潛力,由前兩者相比得出。若貿易潛力值小于0.8,則雙方潛力為“潛力巨大型”,這點可以證明說明現有國家貿易潛力仍有較大挖掘空間,可通過豐富貿易產品多樣性來促進雙方貿易往來(謝思遠,程宇墨,2019);若貿易潛力值大于1.2,則雙方貿易潛力為“潛力再造型”,說明沿線國家貿易潛力已被發掘較可以看出則雙方貿易潛力為“潛力開拓型”,隨不及“潛力巨大型”但是雙方兩國國家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適當拓展貿易的多樣性來增加雙方貿易交流(賴景貿易潛力貿易潛力7.2建議這在一定情況下反映了從潛力測算結果可以看出(如表11所示),2007年以前,中德之間的貿易潛力值一直小于0.8,屬于“潛力巨大型”;隨著雙邊經貿往來的發展,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越發密切,尤其是兩國簽署自貿區(2015年)的前一年,受重大利好因素影響,兩國貿易潛力達到最大值(1.1086),截止2020年,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德兩國進出口貿易潛力值為0.9222,自2008年以來一直屬于“潛力開拓7結論與政策建議7.1結論上升的階段(謝思遠,程宇墨,2019)。二是中德雙邊貿易量雖然在緩慢上升,但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為短期來看,近幾年中德貿易跌宕不斷很大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抗疫經濟萎靡和受升級,但是其產品競爭力依舊低于德國(賴景天,鄒若琳,2024)。由度等影響較大。后通過貿易潛力分析發現2007年以前,結合之前的成果可以推導出中德之間的貿易潛力值一直小于0.8,屬于“潛力巨大型”隨后自2008年以來一直屬于“潛力開拓性”。這說明中德貿易潛力被開發了一部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有待開發。7.2.1合作創新開創新局面積極互動、合作創新,打破貿易逆差局面,尋求貿易新增長點。中德貿易長久以來逆差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產業結構的問題,也包含了德國的歧視性貿易壁壘。但隨著中德自貿區的建立,以及后續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雙方的貿易逆差問題會逐日緩解直至解決。從貿易潛力測算可以看出,中德貿易依舊有較大的發掘空間。在目前疫情背景下,要想進一步發展中德雙方的貿易,依據前面各項分析的結果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部分。以中國煙臺市為例,2021年上半年煙臺市累計批準韓資項目4119個,實際利用韓資63.56億美元,占德國對華投資的十四分之一并新設韓資項目50個,實際利用韓資5297萬美元、增長598%,除此之外全市對德國進出□276.4億元,增長66.8%。中德雙方應積極利用雙方優越的地理位置,依上述分析可推斷積極打造電商平臺、保稅倉庫以及德國產品銷售中心。除此之外政府應積極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完善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為中德跨境電商發展保駕護航。7.2.2積極開放提高資源利用率。中德兩國的貿易結構漸漸從互補性向競爭發展,為了使中德兩國貿易逆差的局面逆轉,中國應加強科技創新和專利的研發。在第三章中我們也了解到中德貿易資本或技術密集型制成品比重越來越大,基于當前的實際狀況為了在此方面取得優勢,中國應積極通過專利入股、高校參與研發、人才引進、交流學習等活動,加速專利研發的速度與質量,利用好中國廣闊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產品開發成本。從創新和成本兩7.2.3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貿易便利化措施。通過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基礎設施、金融自由度和貨幣自由度對中德雙邊貿易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面臨當前局勢因此為進一步擴大中德雙邊的貿易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克服“冰山”效應,完善便利化措施,減少貿易成本變得尤為重要。中德雖為鄰國,但是中間有文化差異所隔且加之美國干擾,中德還沒有貨運鐵路。雙方應積極擴展海上航線和空中航線,并積極推進中德貨運鐵路項目的合作,盡早實現水、陸、空、鐵四位一體的交通運輸網絡。這點可以證明除此之外各個港口、航站樓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簡化進出口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最后雙方各國也要積極打造便利的金融、貨幣環境,優化兩國貿易環境。7.2.4兩國積極深化改革加強交流合作。實證結果可以看出,兩國的經濟規模對貿易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在推動經濟開始從“速”到“質”即不再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除此之外積極推動供給側改革,積極提升財政政策的效能,注重財政政策的精準與可持續,積極擴大內需,在疫情大背景下通過促進消費恢復和擴大有效投資來增加內生動力。大力支持核心科技創新產業,加強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開展海外合作學習,在學習中突破科技瓶頸。最后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DOI:10.7666/d.y344344.DOI:10.3969/j.issn.1002-1515.200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型材購銷合同
- 2025租房合同協議書的樣本
- 人防工程設計與施工合同
- 安全用電基礎知識及隱患排查重點
- 集成電子技術基礎教程-第二篇第5章
- 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及制度落實
- 技能培訓電工復審培訓
- 項目級三級安全教育培訓防護用品
- 幼兒園小班數學課件:《有趣的圖形》
-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檢查及佩戴使用方法2
- HIV陽性孕產婦全程管理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2024年上海客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考試
- 2024年資格考試-良好農業規范認證檢查員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初二地理生物會考動員家長會發言稿
-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
- 食材配送服務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DLT 5285-2018 輸變電工程架空導線(800mm以下)及地線液壓壓接工藝規程
- 2024五保戶集中供養協議書
- 北京海淀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中考試卷
- 耳穴臨床應用-運動恢復新技巧
- 上海市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