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霍亨索倫城堡(德國)卡爾卡松城堡(法國)
歐洲的城堡和教堂不僅僅是歐洲建筑的象征,同樣也是中世紀歐洲封建制度的象征。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教堂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
什么是“中世紀”?這個概念直到啟蒙運動時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代。但在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沒有光明,一切都停滯落后的時代,這個時代延續了一千年之久。他們把這個時期叫做“中”世紀,也就是處在“光芒”和“光輝”中間的一段,又被稱“黑暗的中世紀”。
—錢乘旦《西方那塊土》5世紀476年,西羅馬滅亡15世紀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課標要求了解中古時期歐洲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核心概念中古時期
西歐封建社會
封君封臣
莊園
農奴制度
基督教會
拜占庭帝國
俄羅斯
重難點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生與發展(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以及城市和王權的關系,說明西歐封建社會發展的歷程)。羅馬法的編訂和俄羅斯的崛起。目
錄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二、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施(yí)施而行:意思是形容走路緩慢。出自《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一)西歐封建社會
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1、產生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2、基本特征: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經濟:莊園和農奴制
思想:基督教占統治地位
公元6-7世紀,羅馬在西方已經不再擁有權威了。政治上的統一已經分解成蠻族國王和貴族的地方自治。——《歐洲中世紀史》(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背景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地方領主為其家族和親兵提供土地作為給養,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內容
中古西歐初期王權衰落,社會秩序混亂,地方豪強互相斗爭,戰亂不已,盜匪橫行。國王和貴族為維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養一批武裝家丁,進行自衛或攻擊別人。這些武裝扈從(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給衣食裝備,后來漸改為賜給他們一塊土地,以其收入作為服軍役的費用。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特征①層層分封、以土地封賜為紐帶。②具有雙向的權利義務關系,實質是契約關系。③依次互為主從,(封君)不可越級管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世紀諺語封君封臣契約關系土地、權力效忠、服兵役(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特征①層層分封、等級森嚴,以土地封賜為紐帶。②具有雙向的權利義務關系,實質是契約關系。③依次互為主從,(封君)不可越級管理。④地方領主相對獨立,國王控制力有限。效忠宣誓
由于土地被層層分封,各級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實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經濟等各種權力。——《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影響①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②封建主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探究:比較封君封臣制度與西周分封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探究:比較封君封臣制度與西周分封制比較項西歐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異社會性質時間紐帶統治方式同公元5-15世紀公元前11-8世紀(BC1046-BC771)以土地為紐帶,靠效忠來維系以血緣為紐帶,靠宗法制維系封建社會奴隸社會各級封建主不可越級統治周天子是天下共主1.都是有條件的分封:權力和義務相互交織2.目的相同:維護統治;結果相似:都造成割據3.分封內容都是土地;4.都是層層分封,等級森嚴(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和農奴制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莊園性質內容土地分配領主自營地農民份地階級關系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由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是農民從領主處領有的土地,分為農奴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耕自收。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需要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繳納租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沒有土地,租佃領主土地耕種,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繳納租稅。領主或管家主持的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莊園內農奴勞動的場景農奴自由農民領主課后作業:完成同步講練測第16-18頁部分。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第二課時)目
錄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二、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施(yí)施而行:意思是形容走路緩慢。出自《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和農奴制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莊園性質內容土地分配領主自營地農民份地階級關系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由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是農民從領主處領有的土地,分為農奴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耕自收。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需要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繳納租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沒有土地,租佃領主土地耕種,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繳納租稅。領主或管家主持的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莊園內農奴勞動的場景農奴自由農民領主(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和農奴制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鐵匠鋪教堂公共草地堂區神父的房子播種地休耕地播種地谷倉領主的房子磨坊果園烘烤間
科爾比修道院不僅有普通耕地,還有專門的菜園、葡萄園、果囿、魚池,它種植各種蔬菜、水果,甚至還有專門種植藥用植物的園子。科爾比還有大規模的畜牧業,飼養鵝和母雞。為了加工制作各種食品及生活用品,……還有多種手工業工人,有釀造啤酒的人、面包師、樵夫、馬車匠、木匠、泥水匠、鞋匠、皮革匠、漂呢匠、鐵匠、首飾匠、武器匠、羊皮紙匠等等。——馬克垚《西歐封建經濟形態研究》自給自足;封閉獨立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農奴主或奴隸主的壓迫。異:奴隸是主人的財產,依附于主人,沒有任何自由,缺乏生產積極性;農奴的地位相對奴隸較高,與奴隸相比,受到的束縛更寬松,更有生產積極性,有利于西歐社會生產的發展。生產關系:由奴隸制經濟轉變為封建制經濟,生產關系進步。(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和農奴制探究:比較奴隸與農奴,分析中古時期西歐生產關系的變化?(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3)思想:基督教占統治地位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地位表現在西歐社會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①經濟: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稅。②思想: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教育,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雕塑:《安東尼·奧索》中世紀禁欲苦行壓抑人性麻木順從愚昧迷信神權至上(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3)思想:基督教占統治地位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地位表現在西歐社會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①經濟: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稅。②思想: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教育,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③政治: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④王權與教權:二元政治結構。以國王為代表的王權和與以基督教會為代表的教權互相依存,共同維護封建秩序,王權與教權既依存又斗爭。神父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教皇
“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陽借來的。”
——教皇英諾森三世
世俗君主無權對教會及神職人員行使權力。
——《教士不納俗稅》(1296年)(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3)思想:基督教占統治地位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政教合作政教沖突克洛維接受洗禮卡諾莎之辱阿維農之囚(13世紀末)教皇勢力受到沖擊5世紀13世紀相互利用相互合作斗爭激烈教權極盛王權加強教權衰落王權與教權的斗爭最終釀成16、17世紀的宗教改革。
德皇亨利四世召開宗教會議,宣布廢黜教皇。教皇隨即宣布開除亨利四世教籍。最后,亨利四世向教皇請求寬恕。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著風雪嚴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向教皇"懺悔罪過。“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給予亨利四世一個額頭吻表示原諒,這就是"卡諾莎之辱"。政教沖突——卡諾莎之辱政教合作西歐封建社會是二元社會,以國王為代表的王權和與以基督教會為代表的教權互相依存,共同維護封建秩序。王權與教權既依存又斗爭。西歐中世紀教權與王權的博弈
法王腓力四世因推行戰爭政策,財政困難,而向教士征收捐稅,得罪教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準備開除法王教籍,腓力四世召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貴族、教士和市民三個等級的會議,巧妙地利用小貴族和市民的反教會情緒,壓制教士服從國王并派出軍隊軟禁卜尼法斯八世。法王則逮捕教皇使節,并派密使諾加勒到羅馬,卜尼法斯在斗爭激烈時死去。
在法王壓力下,選了新教皇克力門五世,教廷因此遷到法國阿維農城,共駐了七十年(1308—1378),史稱“阿維農之囚”。王權的強化法王腓力四世阿維農之囚(13世紀末)公元800年,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皇帝加冕禮。
1077年,羅馬教皇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問題上矛盾尖銳,教皇宣布廢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動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著嚴寒長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諾莎城堡,極盡卑微悔過,受盡侮辱后才獲教皇赦免,史稱“卡諾莎之辱”。這一事件反映出(
)A.羅馬教皇權力取代世俗權力 B.天主教會與專制王權相制衡C.神權統治阻礙民族國家發展 D.封建諸侯是神權政治的支柱(一)西歐封建社會
2、基本特征(3)思想:基督教占統治地位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
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朱迪斯·M·本內特《歐洲中世紀史》
隨著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十一世紀的歐洲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趨于穩定,使得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在多方面獲得進步……當西歐封建制趨于完型時,內部已經孕育了新的因素。探究:中古中后期,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哪些新變化?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自給自足
文化:基督教占據統治地位|束縛人性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據政治:王權加強,民族國家奠基經濟:城市興起,市民自治文化:大學興起,思想解放(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1、政治:王權加強,為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基。中世紀后期,社會環境逐漸穩定、經濟增長背景表現①英格蘭:到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后,逐漸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王權。②法蘭西:15世紀晚期,基本完成了法蘭西的統一,王權得到強化。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家。影響(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1、政治:王權加強,為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基。拓展:王權加強的影響。①有利于結束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推動國家逐步走向統一。②有利于打破羅馬教廷對西歐國家的控制,為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③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④在加強王權的斗爭中,法國和英國出現等級代表制,成為西方近代議會制度的起源。⑤葡西王權的加強,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民族國家:1.固定的疆域和獨立的主權2.共同的民族意識和文化3.中央集權的政權體制4.實行主權在民的原則“以民族對國家的認同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主權國家”。民族國家的特征:民族國家是在資本主義徹底戰勝封建主義的過程中興起的。(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2、經濟:城市興起,市民自治。(1)城市興起(10~11世紀起)原因①政治:封建社會走向穩定。②經濟: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2、經濟:城市興起,市民自治。(2)城市自治原因①工商業的發展,城市市民階層隊伍壯大。②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市民,對市民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造成影響。方式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思考:中世紀后期城市興起的歷史影響?影響經濟政治思想文化
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層形成了,商人和銀行家作為市民階層的上層,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
市民反對封建割據,反對領主特權,支持國家統一和王權強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國王們削弱諸侯勢力的政治考慮,因而國王成為城市的長期盟友。國家出現了不與封土相聯系的官吏;市民階級開始參與政治。
城市的興起和繁榮,產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為教士所壟斷,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編自《世界中古史》有利于城市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有利于王權的加強與國家的統一,推動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孕育西方近現代文明。打破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促進理性、世俗文化的發展,促進大學興起,人才培養,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創造條件。(三)中西封建社會對比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項目西歐封建社會中國封建社會時間跨度政治制度階級矛盾經濟制度城市發展思想文化約5世紀——15世紀公元前475年——1840年封君封臣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領主與農奴地主與農民莊園制土地私有,小農經濟為主自治傳統,起步較晚無自治權,類型多,發展早基督教壟斷文化儒家思想占主流課后作業:完成同步講練測第19-21頁部分。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第三課時)目
錄一、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二、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施(yí)施而行:意思是形容走路緩慢。出自《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一)拜占庭帝國的興衰(395~1453年)二、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1、帝國興盛經濟發展帝國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帝國疆域拜占庭帝國的領土主要包括巴爾干半島、黑海南岸、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拜占庭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后又丟失。法律文獻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同時或稍后編纂的《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
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一)拜占庭帝國的興衰(395~1453年)二、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2、帝國衰落原因①連年征服戰爭消耗了拜占庭的資源。②6世紀中期以后,由于游牧部族的沖擊和內部矛盾,拜占庭帝國陷入混亂
。滅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國滅亡。《民法大全》內頁羅馬法(了解)BC5世紀中期起源: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公元3世紀左右發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完善:《羅馬民法大全》|系統化、法典化6世紀(二)俄羅斯的發展二、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拜占庭雙頭鷹紋章俄羅斯國徽基輔羅斯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帝國①9世紀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一度是東歐最強大的國家。②13世紀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為金帳汗國的臣屬。①在反抗蒙古統治過程中逐漸興起。②16世紀初,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建立,并向周圍擴張。③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為沙皇。他頒布新法典,改組中央機關,鎮壓大貴族,鞏固和強化了中央集權。到17世紀末,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課堂小結兩種制度:西歐封建制度;東歐中央集權制度。三種勢力:王權、城市、教會。四個趨勢:封建經濟不斷發展;王權不斷強化;教會勢力不斷被削弱;
城市自治程度不斷提高。
施施而行:中古時期的西歐文明課堂小結中古時期的歐洲傳承發展:中古時期的東歐文明西歐封建社會西歐封建社會的變化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經濟:莊園經濟與農奴制度拜占庭帝國的興衰俄羅斯的發展基輔羅斯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帝國思想:神權至上,束縛人性政治:王權加強,議會興起經濟:城市興起,市民自治思想:大學興起,思想解放1.“我以我的信義宣誓,從現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待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權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眾人一起宣誓。這一儀式應出現于A.古代印度河流城B.中世紀的歐洲C.封建社會的日本D.古代兩河流域2.“莊園的規模大小不等,有的莊園就是一個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幾個村落。莊園里有封建領主的堡壘、教堂、農奴的茅舍,有鐵匠鋪、木工房、釀酒坊等各種手工作坊,還有牲畜圈、磨坊、菜園、池塘、樹林、草地。”材料反映了莊園大體上是一個A.開放式的經濟實體B.商品經濟為主的經濟實體C.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D.比較發達的經濟實體課堂檢測BC3.中世紀歐洲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國王只能同國王的貴族封臣直接發生政治、經濟與軍事關系②國王可以在貴族的領地內直接向人民征稅③貴族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有相對較大的獨立性④國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貴族征稅A.①②B.②④C.
①③D.③④4.11世紀西歐城市復興后的初期,掌握城市領導權的是A.自由農民B.手工業者C.商人D.封建領主課堂檢測CD5.西歐中世紀的封建制度下,地產不能隨意變賣,但很多人利用技術上的漏洞,脫離此種束縛。名義上不出售,賣方仍自稱“領主”,將土地“封”給買方,約為“陪臣”,得價之后只責成他供奉一點名義上的義務,甚至“每個夏天采辦一朵薔薇花”即可。這說明()A.當時西歐封建制度已經名存實亡B.人文主義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偏差C.商品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關系變化D.契約制度是維系歐洲發展的根本6.下列各項中,屬于中古時期西歐社會特征的是()①封建莊園制度盛行②城市復興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學產生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課堂檢測CD
7.在中世紀的歐洲,如果附庸一方違背約定,領主可以拋棄附庸,同樣,如果領主不履行諾言,附庸同樣可以離棄領主,當時有一個專用詞匯謂之“撤回忠誠”。這說明當時歐洲領主和附庸關系的特點是()A.雙向的權利與義務 B.相對的自由與平等C.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D.屬于行政管理關系A(2015·上海高考·31)根據所學知識及右側示意圖,以下表述最準確的是(
)A.西歐封建制度與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質相同B.在西歐封建制度中一個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C.莊園是西歐封建制度的基本經濟單位D.西歐封建制度體現了基于土地的領主與附庸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解析】西歐封建制度是契約關系,與西周的奴隸制度本質不同,故A項錯誤;封君相對國王而言是封臣,因此在西歐封建制度中一個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但不能全面反映圖中的契約關系,故B項是可選非最佳選項;莊園是圖中西歐封建制度的基本經濟單位,但不能全面反映圖中的信息,故C項是可選非最佳選項;圖中西歐封建制度體現了基于土地的領主與附庸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領主給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領主,提供軍事支持,準確地反映了圖中的信息,故D項是最佳選項。D(2022·海南高考·11)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之一是“修建城墻”。一“墻”之隔區分了墻內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并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這一歷史現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間的關系
B.概括了西歐封建莊園的特征C.呈現了王權逐步加強的趨勢
D.說明了城市自治產生的前提【答案】D【解析】據材料“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可知中世紀一些城市允許莊園居民恢復人身自由,有利于加速莊園經濟的解體,為城市自治經濟的興起奠定法律基礎,故選D項;封君封臣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領主與騎士之間,排除A項;材料只能反映西歐封建莊園晚期逐步解體的特征,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王權與領主、市民之間的關系,無法體現王權加強的趨勢,排除C項。D(2022·北京高考·12)英國議會最初由封建教俗貴族組成,旨在協助國王解決財政困難。1265年騎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參加議會,并于1341年起單獨議事,最終組成議會下院。通過議會,國王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金錢和人力的支持,而議會亦可向國王提出請愿。關于中世紀英國議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國王可不經議會同意而加征新稅
B.下院形成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國王聯合的重要對象
D.貴族通過議會掌握了國家行政權【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英國議會下院由騎士和城市市民組成,單獨議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國王,即城市市民是國王聯合的重要對象,故選C項;14世紀,議會取得批準征稅、進行立法等重要權力,國王不經議會同意不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過渡金屬稀土金屬》課件
- 酒店新媒體推廣效果評估試題及答案
- CAD數字化轉型對考試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酒店服務流程的試題及答案
- CAD工程師考試各階段復習的核心要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酒店經營與管理核心試題及答案
- 酒店品牌傳播創新方法試題及答案
- 焊接工程師考試基礎理論試題及答案
- 備考Adobe設計師考試的高效學習方法試題及答案
- 發電廠汽輪機本體疏水系統(熱力發電廠課件)
- 2025哈爾濱市木蘭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勞動法律法規與政策》課件
- (二模)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班綜合測試(二)生物試卷(含答案)
- 浙江省麗水市發展共同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含答案)
- GB/T 45460-2025鋼絲繩在無軸向載荷條件下鋼絲繩徑向剛度的測定
- 轉移支付合同協議
- 挖機轉讓合同協議
- 第四課第二課時《誰唱歌》課件 一年級音樂下冊 湘藝版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活動承辦合同協議
- 2025年中考化學總復習加試化學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全套匯編(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