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件-高一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件-高一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件-高一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件-高一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件-高一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綱要下·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課程標準: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交流·沖突互鑒·發展地中海成為內海地跨歐亞非地跨歐亞非地跨歐亞非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你知道這撲克里的四個老K都是誰嗎?大衛王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查里曼大帝思Contents路積厚流廣,薪火相傳征服移民,帝國繼立文明交流,互融共傳二一三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古代文明擴展的原因——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古代文明擴展的影響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古代早期文明的特點:起源的多元性、區域的分散性、發展的獨立性。古代文明為什么會由獨立發展變成對外擴展連成帝國?哪些因素促使農耕文明的范圍和影響不斷擴大?農業文明具有一定的擴張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農業文明的發展使人口激增,有可能離開文明中心向四周遷徙。其二,農業文明物質資料手段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極易為文明周邊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

其三,農業的先進性使生產出現了剩余,從而使一部分人能脫離農業而從事工商業,而工商業在本質上又是需要與外界交往的。

——劉景華:《人類六千年》(上)

古代埃及、印度、希臘、中國等文明呈現出獨立發展的多元特征,這主要是因為()A.大河與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環境和歷史發展的不同C.生產力發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動蕩導致文明交流受阻B人地矛盾(必要性)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可能性)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可能性)比較先進的組織和管理系統(可能性)1.農耕文明的擴張條件一、積厚流廣,薪火相傳—古代文明擴展的原因2.農耕文明的擴張方式主要文明擴展方式古埃及古西亞古希臘武力擴張埃及新王國時期,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并與西亞地區的大國爭霸。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第18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卡迭石之戰《銀板合約》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合約赫梯戰車部隊一、積厚流廣,薪火相傳—古代文明擴展的原因主要文明擴展方式古埃及武力擴張古西亞古希臘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帝國一度征服埃及。武力擴張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帝國疆域2.農耕文明的擴張方式一、積厚流廣,薪火相傳—古代文明擴展的原因主要文明擴展方式古埃及武力擴張古西亞武力擴張古希臘移民(殖民)史料一: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約公元前630年前后,鐵拉島七年無雨,顆粒無收,于是鐵拉人用抽簽的辦法從每兩兄弟中選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簽者淚流滿面地離開家鄉,結成生死與共的患難弟兄,終于在異鄉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史料二:我們沿著大海生活,就像螞蟻或青蛙圍繞著一個池塘。——柏拉圖3.海洋文明的擴張方式一、積厚流廣,薪火相傳—古代文明擴展的原因學思之窗:結合柏拉圖的描繪和示意圖思考古希臘人殖民擴張方式的特點特點:沿海岸線建城邦,呈線狀分布文明類型農耕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擴展區域擴展方式擴展因素擴展影響西亞和北非的部分地區地中海和黑海周邊/沿岸地區軍事征服/武力擴張移民/殖民社會分工、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和文化的優勢;對土地和人力的追求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的優勢;自然條件的限制;發達的工商業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課堂探究】結合教材,探究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擴展方式存在哪些不同?一、積厚流廣,薪火相傳—古代文明擴展的原因1、早期帝國赫梯帝國:小亞細亞地區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7世紀拉巴爾納斯始建。約公元前14世紀發展成赫梯帝國。公元前12世紀滅亡于亞述帝國。埃及新王國時期:前11世紀至前7世紀期間斷斷續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4—7世紀并入東羅馬帝國,古埃及文明滅亡。前10世紀北部的亞述王朝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及征服埃及,前8世紀建立地跨亞非兩洲的大帝國。亞述人創立了行省制度。前612年亞述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滅。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1)建立◆公元前6世紀,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2、波斯帝國西亞帝國版圖如此大,民族如此復雜,如何維系統治?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大流士一世(“鐵血大帝”)

史料閱讀(教材第9頁)波斯國王大流士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的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靠阿胡拉馬茲達(AhuraMazda,波斯襖教主神)之佑,我統治了這個王國。”

——李鐵匠選譯《古代伊朗史料選輯》君主專制君權神授▲波斯浮雕

上圖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統治者納貢的情景。盡管波斯發行了官方貨幣,但民眾繳納的主要是實物,包括糧食和各種土特產。亞述人手捧手工業品的希臘人埃蘭人

材料一:為了治理范圍廣大的國家,亞述把地方劃分為行省。官僚制度和常備軍也在這兩個地區發展起來……材料二:大流士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他在全國修建驛道,最長的一條稱為“御道”……大流士還統一幣制,使得境內的商業活動有一定的標準。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稅收系統完善(2)管理措施:(1)中央:君主專制制度、君權神授。(2)地方:行省制,行省總督與軍事長官相互制約。(3)官僚體制和稅收: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

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

波斯帝國實行行省制,由君主指定軍隊指揮官,在地方上實行軍政分治,派監察官監督地方,建立驛道以便傳遞消息。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維護中央集權B.活躍國內經濟C.發展對外交往D.監察地方施政A

約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雅利安人陸紇向東,向南進入伊朗高原及南亞地區。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保留了其強悍善戰的特性,并建立了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而進入南亞的雅利安人則變得養尊處優,于哲學思第,難以抵初外敵入侵。材料可用于說明()A.古代印度宗教環境的復雜性 B.波斯帝國統治方式的殘酯性C.古代印度和波斯的文化交流 D.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的影響D高原地區平原地區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創造者,西方四大軍事統帥之首。16歲起,他就隨父征戰,揮師南下。18歲,他指揮馬其頓軍右翼,擊敗希臘聯軍。20歲,他以馬其頓、希臘聯軍最高統率的身份,組織東侵。32歲,完成了大帝國的夢想,至今無人超越。他是一個真正馬背上的皇帝,一生東征西討,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前323年突然發病致死,沒有指定繼承人,導致帝國迅速瓦解。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3、亞歷山大帝國(1)建立⑤進入中亞一帶,入侵印度。①希臘城邦底比斯被夷為平地。②腓尼基名城推羅被攻陷。④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

波斯滅亡。◆公元前4世紀晚期,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建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③征服上下埃及。馬其頓位于希臘北部,公元前4世紀后,馬其頓成為希臘北部重要國家①②③④⑤巴比倫城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2)統治①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②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③推廣希臘文化。(它打破了歷史上形成的東、西方各自獨立發展的模型)

他在軍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卻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從這一點說他的帝國應當視為波斯帝國歷史的繼續。

—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所謂希臘化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公元前334-前323年)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開啟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東征后,在希臘化世界及其周邊地區實際上形成了以西亞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亞、印度為兩端的新交通體系,在張騫到達中亞之前的公元前2世紀中后期,后來的絲綢之路西段(自帕米爾以西)實際上已經開通。這表明()A.希臘文明的傳播對絲綢之路開通的貢獻B.絲綢之路的開辟具有歷史的必然性C.張騫為絲綢之路開辟作出決定性貢獻D.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自古以來就很頻繁A亞歷山大大帝早逝的亞歷山大可以得到寬慰,他的文化帝國要比軍事帝國更為長久,更為穩定。……如果說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發展的話,那么“希臘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臘、埃及、西亞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體。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空前絕后的。她不但使局部的文明煥發了生機,而且也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廣闊的空間爭相怒放。——《人民論壇》楊共樂

鄭雪蕾感悟:國家的強大,統治的鞏固離不開對文明的傳承。奴隸制帝國羅馬帝國統治范圍把整個地中海變成羅馬帝國的內海統治方式衰亡4、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1453年)材料: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

——[德]耶林格奴隸制迅速發展(軍事征服)政治:實行帝制(元首)、地方行省制法律:以羅馬法維系統治文化:4C末基督教成為國教4世紀末帝國分裂,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二、征服移民,帝國繼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5世紀后期在內外矛盾的夾擊下,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3世紀之后官僚體系和職業軍隊使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邊境壓力逐漸加大,羅馬帝國陷入危機1-2世紀奴隸和廣大平民辛勤勞動、地中海不同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以及貿易的發展,帝國在1-2世紀空前繁榮(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繁裂亡危機實質:奴隸制危機危梳理古代世界三大帝國的統治概況古代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崛起時間統治概況衰亡時間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末公元1—2世紀1.繼承西亞的君主專制

制度,宣揚君權神授,2.地方實行行省制3.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官僚

體系和稅收系統1.繼承波斯帝國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集政治、軍事等大權于一身;2.地方實行行省制,3.推廣希臘文化1.實行元首制,2.基督教興起,4世紀成為國教3.實行行省制4.羅馬法公元前4世紀末,被馬其頓滅亡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為三個希臘化國家4世紀末帝國分裂,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共同點:疆域遼闊,地跨歐亞非制度繼承關系,君主專制,行省制,奴隸制。途徑表現農耕技術:西亞→中亞、歐洲、北非冶鐵技術:西亞→埃及、希臘神話故事:西亞→希臘雕刻藝術:埃及→希臘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東方(阿拉馬字母——西亞、埃及、印度)西方(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的商貿往來:漢朝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2世紀羅馬的商人到達洛陽。技術傳播文化傳播貿易往來

腓尼基字母

阿拉馬字母東

希臘字母西

拉丁字母新疆出土羅馬紡織品中國出土羅馬金幣羅馬出土漢代絲綢文明擴展的影響:一方面擴展途徑充滿著暴力和災難;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三、文明交流,互融共傳—古代文明擴展的影響融入希臘風格的犍陀羅佛像(今阿富汗、印度)佛陀像后面的光環及面容上酷似希臘太陽神阿波羅的痕跡,顯然是亞歷山大東征中亞、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地區時所帶來的古典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融合的結果。新疆出土羅馬紡織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