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北七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1頁
江蘇省蘇北七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2頁
江蘇省蘇北七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3頁
江蘇省蘇北七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4頁
江蘇省蘇北七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檢測高三歷史2025.01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5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為距今約8000年的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部分遺物,其中5為石鏟、6為鐮、7和8為石磨盤。據此可知該地區()A.農業生產技術已成熟 B.食物的來源相對穩定C.采集漁獵占主導地位 D.出現明顯的階級分化2.漢代戶籍管理實行挨戶調查登記并核實人口的“案比”制度,“案比”之后,登記造冊,凡列于戶籍之人,便為國家的“編戶齊民”。該制度的實施()A.保證了賦稅的足額征收 B.標志著戶籍制度的完善C.有利于減輕百姓的負擔 D.適應了社會治理的需要3.唐中葉以降,漢唐時代的雄渾氣象已不復現,雅文化層面走向精致內斂,俗文化層面則呈現市井式的熱鬧與繁華。這反映了唐代()A.社會變遷影響文化發展 B.文化風格轉向內斂C.經濟發展豐富市民生活 D.思想文化二元對立4.宋朝統治階層更加重視經濟發展和文化輸出,這就為各個政權之間的交往和互動提供了機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少數民族的華夏認同。這主要說明宋朝()A.開始形成文化認同 B.政府重視社會經濟發展C.邊疆治理因地制宜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強5.明清小說主要是以廣大市民為對象,像《西游記》那種想象力馳騁的作品,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是不會產生的,它是城市貨幣經濟的產物。這些情況表明()A.市民崛起改變主流思想B.白銀盛行助推市井文化發展C.士人風骨具備社會基礎D.自然經濟推動通俗文學產生6.如表整理了部分學者對維新變法失敗原因的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學者立論年代主要觀點梁啟超1898—1899年改革黨人乃欲奮螳臂而與之(指保守勢力)爭,譬如孤身入重圍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敵。陳恭祿1935年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內鏟除千余年之積弊,不知環境之阻力,偏于理想,終則一無所成。榮孟源1954年維新運動只是少數人的運動,只依靠一個無權無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敗是必然的。A.社會慣性造成轉型困難 B.時代背景決定歷史認知C.戊戌變法敗于急功近利 D.階級立場遮蔽歷史真相7.民國初年,景德鎮制瓷業者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將瓷器裝飾中的構圖由古裝人物逐漸改為青年女性時尚妝容與服飾,如圖為其中的主要造型圖。據此可知()A.商業活動引領大眾潮流 B.藝術創作展現時代風貌C.西學東漸顛覆服飾基調 D.傳統行業實現技術創新8.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人民,所有這些因素,在抗戰中都盡了各種程度的努力。這表明中國共產黨()A.聚焦民族革命戰爭 B.主張建立革命統一戰線C.倡導和平反對侵略 D.爭取反法西斯同盟支持9.在20世紀50年代某次國際會議上,中國代表提出:“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這說明當時()A.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B.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C.睦鄰友好成為國際共識D.中國外交體現兼容并包精神10.1983年,我國進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允許多渠道經營糧食。國營商業積極開展議購議銷業務,參與市場調節:供銷社可以靈活購銷;農民完成統購任務后,可以進城經營。這一改革()A.解決了我國糧食短缺的狀況B.廢除了糧食統購統銷體制C.帶有計劃與市場結合的色彩D.推動農民生產自主權擴大11.如圖為英國13世紀末1031個莊園中領主自營地和份地之間的比例圖。這反映出()A.莊園大小與領主自營地正相關B.莊園經營模式靈活多樣C.農奴和自由農完全依附于領主D.封建莊園制度走向衰落12.法國學者讓波丹(1530—1596)認為,國家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君主是國家主權唯一的承擔者,國王不經臣民的同意可以頒行對全體臣民都適用的法律。該主張()A.刺激了西歐宗教改革的發生B.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C.順應了民族國家興起潮流D.推動了人文主義的興起13.1888年德國聯合法、意、西、荷、俄、土和奧匈帝國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必須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英國對此強烈不滿。這()A.反映國際法得到廣泛運用 B.標志英國喪失運河控制權C.表明英國實力正全面衰退 D.凸顯出運河的戰略性地位14.如表為蘇聯1923年10月—1924年10月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變化表,這說明蘇聯()時間1923年10月1924年6月1924年10月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2.97:11.47:1141:1注: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是指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比價關系。A.糧食危機徹底解決 B.工業生產水平大幅提高C.政府強化經濟干預 D.農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15.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下,盛產白銀、石油的墨西哥,簡直成了“坐在金凳子上討飯”的國家,民族資產階級被迫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統治。這表明墨西哥()A.著手建立華夫脫黨 B.急需推動資源國有化C醞釀推翻君主統治 D.掙脫了國際市場束縛16.學者分析阿根廷主流媒體1999—2005年期間發表的有關移民問題的報道,發現只有拉美人和華人被稱為“移民”,而歐洲人和美國人被稱為“執行官”“專業人士”“企業家”。這()A.表明精英移民更受歡迎B.導致國家內部文化沖突嚴重C.折射出殖民統治的印跡D.凸顯外來移民存在階層差異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圖書館的發展分為“儀式記憶時期”與“文獻記憶時期”。中國古代圖書館的產生是為了滿足儀式的需要,大致始于夏商之際,此時期圖書館的文化記憶的建構功能是第一位的,文化記憶的保存功能是第二位的。圖書館的文獻屬性超越儀式屬性約萌芽于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儀式隨周王朝的衰落而失去權威,圖書館開始承擔獨立的解釋與建構文化的功能,成為存儲文獻的專門機構。有學者認為古代中國人對文獻及其整理活動的認知,與近現代圖書館存在明顯的斷裂性,但中國文化有數千年不曾中斷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脈絡,此為中國古代圖書館與近現代圖書館保持內在連續性的根源。——摘編自王瑛琦《中國古代圖書館的歷史分期及其動因》(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圖書館不同時期的特點,并分別說明其原因。(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圖書館發展的歷史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官制度最早在英國產生,與市場經濟緊密相關。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競爭型體制,國家公務員制度中的“公平競爭”原則,是市場經濟原則在國家人事管理制度中的體現。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特點,競爭的基本規則是“機會均等,優勝劣汰”。實行文官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這一人事錄用原則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原則,表明了文官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一致性。——摘編自胡象明《試論市場經濟與國家公務員制度的關系》材料二中國近代文官制度萌芽于晚清時期。1840年,列強的堅船利炮打破了中華帝國的大門,挑戰了傳統政治、經濟以及思想文化,政府不得不陸續應對。處于過渡型社會之中的文官制度,其設計理念、制度創構到實際運作新舊雜陳,有諸多矛盾,但從長時段考察,現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構,畢竟是對傳統官制的重大變革,對此后產生了重要影響。——摘編自李俊清《移植與嬗變》(1)指出材料一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英國文官制度產生的因素。(2)據材料二概括中國近代文官制度的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中國近代的文官制度。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71年12月3日,阿克萊特在《德比先驅報》上刊登了招工廣告:“本廠急需制表匠幫工兩名、其它通曉齒輪和小齒輪者亦可;鐵匠一名,須具備鍛造和銼磨的能力;熟悉機輪制作和線軸運轉的車床工兩名;織工若干,紗廠提供住宿,應征者須相貌端正。婦女、兒童等均可應聘,待遇優厚。符合上述條件的任何人請與棉紗廠的阿克萊特先生,或德比的斯特拉特先生聯系。”——摘編自孫海鵬《英國工業生產組織的演進——形態學的長期考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擬定一個論題,結合世界近代史知識加以闡釋。(要求:主題明確,持論有據,邏輯嚴密,表述成文)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通由“方形城廓”演變為“一城三鎮”的城市格局(見圖4),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隨著大生資本集團的發展壯大,在唐閘鎮設立了公園、學校等,使其成為一座新興工業市鎮;在天生港開辦大生輪船碼頭,使其成為一個貨物運輸港口和動力鎮;對狼山景區保護與開發并舉,形成了以居住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風景區。大生紗廠衰弱后,因缺少產業內在紐帶而致城市各組團空間融合動力消失,這是張謇當時沒有或無法考慮到的問題。——摘編自余建華《張謇對南通城市結構演變探析》材料二2007年,江蘇省啟動新一輪沿海開發,南通市確定了“依托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