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48宋明理學課時作業_第1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48宋明理學課時作業_第2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48宋明理學課時作業_第3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48宋明理學課時作業_第4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48宋明理學課時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四十八)一、選擇題1.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說:“剃發染衣,不謁帝王,違離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無儒,不可無老,不可無佛。虧一教,則損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A.傅奕主張三教合流 B.傅奕反對儒學正統C.契嵩主張三教合流 D.契嵩反對儒學正統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知傅奕批判佛教,故A項錯誤;材料僅體現出傅奕批判佛教,不能得出他反對儒學正統,故B項錯誤;從“方天下不可無儒,不可無老,不可無佛。虧一教,則損天下之一善道”可知,契嵩主張三教缺一不可,故C項正確;契嵩反對儒學正統與“方天下不可無儒”不符,故D項錯誤。2.[2018·南昌重點中學聯考]朱熹說:“……天得之(理)而為天,地得之(理)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他的觀點主要是()A.從統治者的角度闡述封建倫理道德B.闡述了自然界的法則C.闡述了君主專制的道理D.為了規范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答案:A解析:從材料“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可以看出朱熹的思想體現了封建的倫理道德觀念,故A項正確。朱熹的思想是唯心主義的,故排除B項。C項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程朱理學的出發點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為了規范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是表面現象,故排除D項。3.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屬于這一學派主張的是()A.“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B.“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C.“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D.“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答案:D解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符合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文化性格,故D項正確。4.程朱理學認為:“耳聞目見,飲食男女……喜怒哀樂之變,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滅絕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見其喪天真矣。”“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雖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材料表明程朱理學()A.贊同佛教的禁欲主義B.對飲食沒有道德規范的要求C.認可道德規范內的人欲D.認可私欲,主張個性解放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飲食者,天理也……人欲中自有天理”可知,程朱理學認可道德規范內的人欲,故C項正確。依據材料“耳聞目見,飲食男女……喜怒哀樂之變,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滅絕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見其喪天真矣”可知,程朱理學并不贊同佛教的禁欲主義,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可知,程朱理學對飲食是有道德規范要求的,故B項錯誤;程朱理學并不主張個性解放,故D項錯誤。5.[2018·邯鄲四校聯考]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論述理學時說:“思想成為原則,而原則又成為規則,而規則又進入民眾生活,當民在這種規則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識’,任何違背常識的行為都將成為錯誤甚至罪孽。”材料說明宋代理學()A.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B.強調“存天理,滅人欲”C.實現世俗化、生活化D.教誨民眾遵循“三綱五常”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以得知,思想成為規則,進入民眾的生活,進而成為常識,這反映了理學世俗化的過程,故C項正確,其他三項材料未反映。6.[2018·太和中學期中]在一次辯論會上,心學代表抨擊理學一日格一物,零融碎打,眼光膚淺,理學代表則反擊心學是只知反問自己,浪費光陰。這其實反映了兩派學說()A.具有本質的區別 B.核心思想的不同C.都重視倫理道德 D.認識論的差異性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來看,一個抨擊的是理學的格物致知,一個反擊的是心學的反省內心,這屬于認識論的爭端。7.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時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強迫人人順服的體制。因此,他們向佛法禪學借來了“修心”的理念,宣揚“改良個人為改良社會之本”。這說明程朱理學()A.致力于社會穩定 B.意在束縛人的行為C.融儒釋道為一體 D.主張改良社會體制答案:A'解析:二程、朱熹認為今世與古時相比,不存在一套能強迫人人順服的體制,不利于社會穩定。從材料信息看,程朱理學借來佛教“修心”理念,希望通過改良個人以改良社會,這說明程朱理學致力于社會穩定,故選A項。8.《論語》在漢代不受重視,只被看作輔助讀物,《孟子》在北宋之前連經書都不算,南宋朱熹對《論語》《孟子》加以解釋后使其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這表明()A.“四書”為闡發孔孟思想而作B.魏晉戰亂使儒學傳統斷絕C.理學是儒釋道三教融合的產物D.傳統儒學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答案:D'解析:從材料信息可知,南宋朱熹重新解釋《論語》和《孟子》后,這兩部作品才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而受到人們的重視,這表明傳統儒學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故選D項。題干只提及《論語》《孟子》,未提及“四書”,故排除A項;魏晉戰亂使得儒學受到沖擊,但并沒有斷絕,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C項。二、非選擇題9.儒、佛、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間的關系經歷了漫長演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老,則歸于佛。……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韓愈《原道》材料二佛法為中國患千余歲,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暫破而愈堅,撲之未滅而愈熾。遂至于無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蓋亦未知其方也。……然則禮義者,勝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禮義者,尚能不為之屈,使天下皆知禮義,則勝之矣。此自然之勢也。——歐陽修《本論》材料三然以釋氏所見,較之吾儒,彼不可謂無所見,但卻只是從外面見得個影子,不曾見得里許真實道理,所以見處則盡高明脫灑,而用處七顛八倒,無有是處。——朱熹《答陳衛道》請回答:(1)材料一中,“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或現象?為什么到隋唐時人們“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老,則歸于佛”?(2)材料二中,歐陽修是如何看待佛、儒關系的?(3)材料三中,朱熹對佛學持何種態度?對他的思想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1)事件:儒家秦朝遭焚書之禍,漢初黃老之學流行,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大發展,沖擊儒學地位。原因: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出現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學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