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學科語文年級九年級學期春季課題《送東陽馬生序》教科書書名:統編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12月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2.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現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歷啟發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1.學習積累文言實詞與虛詞。2.朗讀背誦文言課文。教學難點:1.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學生勤奮學習的。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边@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作者簡介:宋濂,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現漸江義烏人)。他年少時受業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朱無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贊他為:當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學士文集》。2、文體知識序,文體名。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即序言,相當于前言后記。多為敘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贈序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其中的“序”,是“贈言”的意思。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為推重、勉勵、贊許、祝愿、惜別之辭。它與書序的性質不同,為文人之間的贈言,本文是一篇贈序。3、背景介紹本文寫于洪武十一年,辭官歸里的宋濂又從家鄉到應天府(國都南京)朝見朱元璋。他的同鄉晚輩馬君則來拜見他,他便寫了這篇“贈序”送給東陽馬生。介紹自己的求學經歷及態度,勉勵他勤奮讀書,成為德才兼備的人?!吧笔菍ν磔叺姆Q呼,也有親密的意思。“送東陽馬生序”:送給東陽人馬君則的一篇贈序。4、生字嗜(shì)碩(shuò)師叱(chì)咄(duō)俟(sì)篋(qiè)曳屣(yèxǐ)皸(jūn)裂衾(qīn)被(pī)綺繡臭(xiù)燁(yè)然缊(yùn)袍耄(mào)老廩(lǐn)稍裘(qiú)遺(wèi)謁(yè)撰(zhuàn)贄(zhì)詆(dǐ)5、積累文言知識(1)、通假字四支僵勁不能動(支:同“肢”,肢體)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著)(2)、詞類活用筆錄(名詞做狀語,用筆抄寫)腰白玉之環(名詞用作動詞,在腰間佩戴)(3)、古今異義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熱水。今:菜湯)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嘗趨百里(趨:古:奔,快走。今:趨勢)卒獲有所聞(卒:古:最終。今:士兵)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古:借。今:假期)6、研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第一部分(12段):作者年輕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專。第二部分(3段):說明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越。第三部分(4段):點明本文的寫作背景和意圖。三、“比”讀宋濂之“無”與太學生之“有”1、找出文中表現宋濂“無”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讀出來:無從致書以觀——無書(知識匱乏)無碩師名人與游——無師(師資短缺)未嘗稍有降辭色(遇其)叱咄——無溫和態度足膚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不能動——無棉鞋無棉衣,路途艱難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處其間——無衣食之享生活艱苦2、找出文中表現太學生等“有”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讀出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錦衣玉食縣官日有廩稍之供,——供給充足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物質無愁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環境優越有司業、博士為之師——專職老師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藏書豐富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總結:對比的結果是作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在這個結論中,作者特別強調了成功過程里的主觀因素。3、宋濂成功有哪些主觀因素呢?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有毅力

無碩師名人與游——————,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袥Q心

未嘗稍有降辭色(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有禮儀足膚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有忍耐

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有定力作者刻意要表現的內容很明顯。一是主觀之勤,二是客觀之艱。用作者的話來說,“蓋余之勤且堅若此”。四、寫作特點1、結構嚴謹,詳略有致詳寫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艱難和勤奮,略寫太學生的求學條件。2、用對比說理先是將自己的缊袍敞衣和同舍生的華麗穿戴對比,又將自己求學的艱難與太學生優越的求學條件對比。通過對比,道理不言自明。3、注重細節描寫本文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穿插細節描繪,生動感人。到底是逆境出人才還是順境呢?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啟發嗎?五、小結:作為開國文臣之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