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額單位:人民幣元一、公司基本情況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系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批準,由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改制設立,于2008年3月25日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公司現持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914403001922784445的營業執照,注冊資本為人民幣9,612,429,377.00元,股本總數9,612,429,377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有限售條件的A股流通股份473,587,570股;無限售條件的A股流通股份9,138,841,807股。公司股票已于2014年12月2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本公司屬金融業。主要經營活動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代銷;代銷金融產品;股票期權做市;上市證券做市交易。二、資產重組方案及交易標的相關情況(一)資產重組概況交易形式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易方案簡介上市公司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資本)、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鯤鵬投資)、深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業集團)、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創投)、深圳遠致富海十號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遠致富海十號)、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交子)、海口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口金控)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和證券)96.08%的股份。交易價格519,183.79萬元交易標的名稱萬和證券96.08%的股份(二)交易標的評估情況根據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中聯評報字〔2024〕第3736號),以2024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萬和證券評估值為540,370.69萬元,本次擬交易的權益比例為96.08%,交易價格為519,183.79萬元。(三)發行股份支付方式本次交易以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具體情況如下:單位:萬元序號交易對方交易標的名稱及權益支付方式向該交易對方支付總對價股份對價現金對價1深圳資本萬和證券53.09%股份286,878.43無286,878.432鯤鵬投資萬和證券24.00%股份129,688.97無129,688.973深業集團萬和證券7.58%股份40,949.52無40,949.524深創投萬和證券3.44%股份18,581.35無18,581.355遠致富海十號萬和證券3.30%股份17,854.66無17,854.666成都交子萬和證券3.22%股份17,407.34無17,407.347海口金控萬和證券1.45%股份7,823.53無7,823.53合計萬和證券96.08%股份519,183.79519,183.79(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發行情況股票種類人民幣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定價基準日公司審議本次交易事項的第五屆董事會第決議公告日發行價格8.60元/股,該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且不低于上市公司最近一期(2023年12月31日)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發行數量603,702,080股,占發行后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91%。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股份數量的計算方式為:向各交易對方發行股份數量=以發行股份方式向各交易對方支付的交易對價/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發行價格,發行股份總數量=向各交易對方發行股份的數量之和。向交易對方發行的股份數量應為整數并精確至個位,按上述公式計算得出的發行股份總數量按照向下取整精確至股,不足一股的部分計入上市公司資本公積。在定價基準日至發行日期間,上市公司如有派息、送股、配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等除權、除息事項,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價格將根據中國證監會及深交所的相關規定進行相應調整,發行股份數量隨之調整。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最終的股份發行數量以經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經深交所審核通過并經中國證監會予以注冊的發行數量為準。三、備考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一)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參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214號)、《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6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證監會公告〔2023〕57號)的相關規定編制,僅供本公司實施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二所述資產重組事項使用。(二)除下述事項外,本公司編制備考合并財務報表時采用的會計政策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并以持續經營為編制基礎。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真實、完整的反映了本公司月的備考合并經營成果。1.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假設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二所述資產重組事項已于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最早期初(2023年1月1日)實施完成,即上述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后的架構2.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系以業經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審計的本公司2023年度的合并財務報表及本公司2024年1-11月的合并財務報表(未經審計),和業經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審計的萬和證券2023年度及2024年1-11月的合并財務報表為基礎,按以下方法編制。(1)購買成本由于本公司擬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完成本次資產重組,本公司在編制備考合并財務報表時,將按重組方案確定的擬發行股份總數和發行價格計算的支付對價519,183.79萬元作為備考合并財務報表2023年1月1日的購買成本,并相應確認為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2)萬和證券的各項資產、負債在假設購買日(2023年1月1日)的初始計量對于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的各項資產、負債,按照2023年1月1日的公允價值確定。對于按照歷史成本進行后續計量的各項資產和負債(包括萬和證券個別財務報表未予確認,但在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各項資產和負債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以本次重組交易評估基準日的評估值為基礎調整確定2023年1月1日萬和證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并以此為基礎在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中根據本附注四所述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進行后續計量。對于2023年1月1日存在而于重組交易評估基準日已不存在的資產和負債按照賬面價值進行備考。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以上述購買成本扣除重組方按交易完成后享有的萬和證券于2024年11月30日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后的差額-38,870,862.29元,確認為備考合并財務報表的負商譽。購買成本扣除負商譽的余額與按持股比例享有的2023年1月1日萬和證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75,532,818.71元調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4)權益項目列示鑒于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之特殊編制目的,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的所有者權益按“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和“少數股東權益”列示,不再區分“股本”“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明細項目。(5)鑒于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之特殊編制目的,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不包括備考合并現金流量表及備考合并股東權益變動表,并且僅列報和披露備考合并財務信息,未列報和披露母公司個別財務信息。(6)由本次資產重組交易而產生的費用、稅收等影響未在備考合并財務報表中反映。(7)除上述所述的假設外,本備考財務報表未考慮其他與本次交易可能相關的事項的影響。本次資產重組尚待中國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審批;交易有關各方可能須在交易協議的基礎上就交易中的具體環節另行簽訂書面協議或補充協議。因此,最終經批準的資產重組方案或實際生效執行的交易協議,都可能與編制本備考合并財務報表所采用的假設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對本公司相關資產、負債和凈資產的影響,將在資產重組完成后進行實際賬務處理時予以反映。四、重要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重要提示:本公司根據實際生產經營特點針對金融工具減值、收入確認、買入返售及賣出回購金融資產、融資融券業務的核算、轉融通業務等交易或事項制定了具體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一)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本財務報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真實、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信息。(二)會計期間(三)記賬本位幣本公司及境內子公司采用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國信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香港公司)等境外子公司從事境外經營,選擇其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為記賬本位幣。(四)重要性標準確定方法和選擇依據公司根據自身所處的具體環境,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兩方面判斷財務信息的重要性。在判斷項目性質的重要性時,公司主要考慮該項目在性質上是否屬于日常活動、是否顯著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因素;在判斷項目金額大小的重要性時,公司考慮該項目金額占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營業收入總額、營業成本總額、凈利潤、綜合收益總額等直接相關項目金額的比重或所屬報表單列項目金額的比重。(五)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公司在購買日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如果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首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六)控制的判斷標準和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1.控制的判斷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并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其可變回報金額的,認定為控制。2.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母公司將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合并財務報表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財務報表為基礎,根據其他有關資料,由母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編制。(七)合營安排分類及共同經營會計處理方法1.合營安排分為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2.當公司為共同經營的合營方時,確認與共同經營中利益份額相關的下列項目:(1)確認單獨所持有的資產,以及按持有份額確認共同持有的資產;(2)確認單獨所承擔的負債,以及按持有份額確認共同承擔的負債;(3)確認出售公司享有的共同經營產出份額所產生的收入;(4)按公司持有份額確認共同經營因出售資產所產生的收入;(5)確認單獨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按公司持有份額確認共同經營發生的費用。(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確定標準列示于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是指庫存現金以及可以隨時用于支付的存款。現金等價物是指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于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九)外幣業務和外幣報表折算1.外幣業務折算外幣交易在初始確認時,采用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為人民幣金額。資產負債表日,外幣貨幣性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除與購建符合資本化條件資產有關的外幣專門借款本金及利息的匯兌差額外,計入當期損益;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人民幣金額;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采用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收益。2.外幣財務報表折算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按照上述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十)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公司收到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放在存管銀行的專門賬戶上,與自有資金分開管理,為代理客戶證券交易而進行資金清算與交收的款項存入交易所指定的清算代理機構,在結算備付金中核算。公司在收到代理客戶買賣證券款的同時確認為資產及負債,公司代理客戶買賣證券的款項在與清算代理機構清算時,按規定交納的經手費、證管費、證券結算風險基金等相關費用確認為手續費支出,按規定向客戶收取的手續費,在與客戶辦理買賣證券款項清算時確認為手續費收入。(十一)金融工具1.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下三類:(1)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下四類:(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2)金融資產轉移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或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所形成的金融負債;(3)不屬于上述(1)或(2)的財務擔保合同,以及不屬于上述(1)并以低于市場利率貸款的貸款承諾;(4)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2.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依據、計量方法和終止確認條件(1)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依據和初始計量方法公司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時,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計入初始確認金額。但是,公司初始確認的應收賬款未包含重大融資成分或公司不考慮未超過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資成分的,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所定義的交易價格進行初始計量。(2)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方法1)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采用實際利率法,按照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以攤余成本計量且不屬于任何套期關系的一部分的金融資產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在終止確認、重分類、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或確認減值時,計入當期損益。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務工具投資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利息、減值損失或利得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損益,其他利得或損失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終止確認時,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計入當期損益。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權益工具投資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獲得的股利(屬于投資成本收回部分的除外)計入當期損益,其他利得或損失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終止確認時,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計入留存收益。4)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包括利息和股利收入)計入當期損益,除非該金融資產屬于套期關系的一部分。(3)金融負債的后續計量方法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此類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負債(含屬于金融負債的衍生工具)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對于此類金融負債以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因公司自身信用風險變動引起的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除非該處理會造成或擴大損益中的會計錯配。此類金融負債產生的其他利得或損失(包括利息費用、除因公司自身信用風險變動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除非該金融負債屬于套期關系的一部分。終止確認時,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計入留存收益。2)金融資產轉移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或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所形成的金融負債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相關規定進行計量。3)不屬于上述1)或2)的財務擔保合同,以及不屬于上述1)并以低于市場利率貸款的貸款承諾在初始確認后按照下列兩項金額之中的較高者進行后續計量:①按照金融工具的減值規定確定的損失準備金額;②初始確認金額扣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相關規定所確定的累計攤銷額后的余額。4)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采用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以攤余成本計量且不屬于任何套期關系的一部分的金融負債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在終止確認、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時計入當期損益。(4)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1)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終止確認金融資產:①收取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合同權利已終止;②金融資產已轉移,且該轉移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關于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規定。2)當金融負債(或其一部分)的現時義務已經解除時,相應終止確認該金融負債(或該部分金融負債)。3.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依據和計量方法公司轉移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并將轉移中產生或保留的權利和義務單獨確認為資產或負債;保留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繼續確認所轉移的金融資產。公司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分別下列情況處理:(1)未保留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并將轉移中產生或保留的權利和義務單獨確認為資產或負債;(2)保留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按照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并相應確認有關負債。金融資產整體轉移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將下列兩項金額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1)所轉移金融資產在終止確認日的賬面價值;(2)因轉移金融資產而收到的對價,與原直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中對應終止確認部分的金額(涉及轉移的金融資產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務工具投資)之和。轉移了金融資產的一部分,且該被轉移部分整體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將轉移前金融資產整體的賬面價值,在終止確認部分和繼續確認部分之間,按照轉移日各自的相對公允價值進行分攤,并將下列兩項金額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1)終止確認部分的賬面價值;(2)終止確認部分的對價,與原直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中對應終止確認部分的金額(涉及轉移的金融資產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務工具投資)之和。4.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方法公司采用在當前情況下適用并且有足夠可利用數據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術確定相關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公司將估值技術使用的輸入值分以下層級,并依次使用:(1)第一層次輸入值是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2)第二層次輸入值是除第一層次輸入值外相關資產或負債直接或間接可觀察的輸入值,包括:活躍市場中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非活躍市場中相同或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除報價以外的其他可觀察輸入值,如在正常報價間隔期間可觀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線等;市場驗證的輸入值等;(3)第三層次輸入值是相關資產或負債的不可觀察輸入值,包括不能直接觀察或無法由可觀察市場數據驗證的利率、股票波動率、企業合并中承擔的棄置義務的未來現金流量、使用自身數據作出的財務預測等。5.金融工具減值(1)金融工具減值計量和會計處理公司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務工具投資、合同資產、租賃應收款、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以外的貸款承諾、不屬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或不屬于金融資產轉移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或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所形成的金融負債的財務擔保合同進行減值處理并確認損失準備。預期信用損失,是指以發生違約的風險為權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損失的加權平均值。信用損失,是指公司按照原實際利率折現的、根據合同應收的所有合同現金流量與預期收取的所有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即全部現金短缺的現值。其中,對于公司購買或源生的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按照該金融資產經信用調整的實際利率折現。對于購買或源生的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僅將自初始確認后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累計變動確認為損失準備。對于由《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范的交易形成,且不含重大融資成分或者公司不考慮不超過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資成分的應收款項及合同資產,公司運用簡化計量方法,按照相當于整個存續期內的預期信用損失金額計量損失準備。除上述計量方法以外的金融資產,公司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評估其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是否已經顯著增加。如果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已顯著增加,公司按照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如果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未顯著增加,公司按照該金融工具未來12個月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公司利用可獲得的合理且有依據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通過比較金融工具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違約的風險與在初始確認日發生違約的風險,以確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是否已顯著增加。于資產負債表日,若公司判斷金融工具只具有較低的信用風險,則假定該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并未顯著增加。公司判斷金融工具是否已違約,與內部針對相關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管理目標保持一致,同時考慮定量、定性指標。如果金融工具逾期超過30天,則公司將其界定為違約。公司判斷金融工具已發生信用減值的依據,與內部針對相關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管理目標保持一致,同時考慮定量、定性指標。當金融工具符合以下一項或多項條件時,公司將該金融資產界定為已發生信用減值:1)債務人違反合同,如償付利息或本金違約或逾期等;2)債務人發生重大財務困難;3)債權人由于債務人的財務困難作出讓步;4)債務人很可能破產或存在其他財務重組等事項;5)以大幅折扣購買或源生一項金融資產,該折扣反映了發生信用損失的事實;6)由于債務人財務困難導致相關金融資產的活躍市場消失;7)債券發行人或債券的最新外部評級存在違約級別。公司以單項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組合為基礎評估預期信用風險和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當以金融工具組合為基礎時,公司以共同風險特征為依據,將金融工具劃分為不同組合。公司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重新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由此形成的損失準備的增加或轉回金額,作為減值損失或利得計入當期損益。對于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損失準備抵減該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賬面價值;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公司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確認其損失準備,不抵減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2)按組合評估預期信用風險并采用三階段模型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金融工具確定組合的依據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方法融出資金——融資融券業務業務性質根據初始確認后信用風險是否顯著增加或是否已發生信用減值,按照未來12個月內或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通過風險敞口、預期信用損失率和前瞻性信息計算預期信用損失。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約定購回、行權融資和小微通業務性質融出資金——孖展業務業務性質根據初始確認后信用風險是否顯著增加或是否已發生信用減值,按照未來12個月內或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通過風險敞口、違約率、違約損失率和前瞻性信息,計算預期信用損失。融出資金——限制性股票融資業務業務性質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業務性質債、政策性金融債、央票風險特征根據初始確認后信用風險是否顯著增加或是否已發生信用減值,按照未來12個月內或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確定組合的依據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方法其他債權投資——信用債以及地方政府債風險特征備;通過風險敞口、違約率、違約損失率、折現因子和前瞻性信息,計算預期信用損失。其他應收款——應收往來款組合款項性質根據初始確認后信用風險是否顯著增加或是否已發生信用減值,按照未來12個月內或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通過風險敞口和預期信用損失率,計算預期信用損失。其他應收款——應收押金保證金組合款項性質(3)采用簡化計量方法,按組合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金融工具確定組合的依據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方法應收款項——賬齡組合應收款賬齡參考歷史信用損失經驗,結合當前狀況以及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測,通過風險敞口和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率,計算預期信用損失。應收款項——特定款項組合款項性質合同資產——賬齡組合合同賬齡合同資產——特定款項組合款項性質6.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銷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資產負債表內分別列示,不相互抵銷。但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公司以相互抵銷后的凈額在資產負債表內列示:(1)公司具有抵銷已確認金額的法定權利,且該種法定權利是當前可執行的;(2)公司計劃以凈額結算,或同時變現該金融資產和清償該金融負債。不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公司不對已轉移的金融資產和相關負債進行抵銷。(十二)合同成本與合同成本有關的資產包括合同取得成本和合同履約成本。公司為取得合同發生的增量成本預期能夠收回的,作為合同取得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如果合同取得成本的攤銷期限不超過一年,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公司為履行合同發生的成本,不適用存貨、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相關準則的規范范圍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作為合同履約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1.該成本與一份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關,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費用(或類似費用)、明確由客戶承擔的成本以及僅因該合同而發生的其他成本;2.該成本增加了公司未來用于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3.該成本預期能夠收回。公司對于與合同成本有關的資產采用與該資產相關的商品或服務收入確認相同的基礎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如果與合同成本有關的資產的賬面價值高于因轉讓與該資產相關的商品或服務預期能夠取得的剩余對價減去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公司對超出部分計提減值準備,并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以前期間減值的因素之后發生變化,使得轉讓該資產相關的商品或服務預期能夠取得的剩余對價減去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高于該資產賬面價值的,轉回原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但轉回后的資產賬面價值不超過假定不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下該資產在轉回日的賬面價值。(十三)證券承銷業務公司證券承銷的方式包括余額包銷和代銷。在余額包銷方式下,對發行期結束后未售出的證券按約定的發行價格轉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司將發行相關的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十四)買入返售與賣出回購款項買入返售交易是指按照合同或協議以一定的價格向交易對手買入相關資產(包括債券及票據合同或協議到期日再以約定價格返售相同之金融產品。買入返售按買入返售相關資產時實際支付的款項入賬,在資產負債表“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項目列示。賣出回購交易是指按照合同或協議以一定的價格將相關的資產(包括債券和票據)出售給交易對手,到合同或協議到期日,再以約定價格回購相同之金融產品。賣出回購按賣出回購相關資產時實際收到的款項入賬,在資產負債表“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項目列示。賣出的金融產品仍按原分類列于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內,并按照相關的會計政策核算。買入返售及賣出回購的利息收支,在返售或回購期間內以實際利率確認。實際利率與合同約定利率差別較小的,按合同約定利率計算利息收支。(十五)客戶資產管理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分為單一資產管理業務、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專項資產管理業務。公司對所管理的不同資產管理計劃以每個產品為會計核算主體,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單獨編制財務報告。不同資產管理計劃之間在名冊登記、賬戶設置、資金劃撥、賬簿記錄等方面相互獨立。對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產品的會計核算,比照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進行,并于每個估值日對集合資產計劃按公允價值進行會計估值。資產管理業務形成的資產和負債不在公司資產負債表內反映,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列示,詳見本財務報表附注六(三)3之說明。(十六)融資融券業務融資融券業務,是指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或者出借證券供其賣出,并由客戶交存相應擔保物的經營活動。公司發生的融資融券業務,分為融資業務和融券業務兩類。融資業務,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公司融出的資金,確認應收債權,并確認相應利息收入。融券業務,融出的證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有關規定,不終止確認該證券,并確認相應利息收入。公司對客戶融資融券并代客戶買賣證券時,作為證券經紀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公司根據借出資金及違約概率情況,合理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充分反映應承擔的借出資金及證券的履約風險情況。(十七)轉融通業務公司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通業務融入資金或證券的,對融入的資金確認為一項資產,同時確認一項對借出方的負債,轉融通業務產生的利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融入的證券,由于其主要收益或風險不由公司享有或承擔,不將其計入資產負債表。(十八)長期股權投資1.共同控制、重大影響的判斷按照相關約定對某項安排存在共有的控制,并且該安排的相關活動必須經過分享控制權的參與方一致同意后才能決策,認定為共同控制。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并不能夠控制或者與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這些政策的制定,認定為重大影響。2.投資成本的確定(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承擔債務或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或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判斷是否屬于“一攬子交易”。屬于“一攬子交易”的,把各項交易作為一項取得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不屬于“一攬子交易”的,在合并日,根據合并后應享有被合并方凈資產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確定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達到合并前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加上合并日進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對價的賬面價值之和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在購買日按照支付的合并對價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區分個別財務報表和合并財務報表進行相關會計處理:1)在個別財務報表中,按照原持有的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2)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判斷是否屬于“一攬子交易”。屬于“一攬子交易”的,把各項交易作為一項取得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不屬于“一攬子交易”的,對于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按照該股權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投資收益;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權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綜合收益等的,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等轉為購買日所屬當期收益。但由于被投資方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變動而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除外。(3)除企業合并形成以外的:以支付現金取得的,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以債務重組方式取得的,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按《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3.后續計量及損益確認方法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十九)投資性房地產1.投資性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2.投資性房地產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并采用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相同的方法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房屋及建筑物預計可使用年限及殘值率分別為:類別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年)殘值率(%)年折舊率(%)房屋及建筑物年限平均法20-5051.9-4.751.固定資產確認條件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固定資產在同時滿足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時予以確認。2.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類別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年)殘值率(%)年折舊率(%)房屋及建筑物年限平均法20-5051.9-4.75交通工具年限平均法8-1257.92-11.88電子設備年限平均法3-1257.92-31.67辦公設備及其他年限平均法3-8511.88-31.67(二十一)在建工程1.在建工程同時滿足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則予以確認。在建工程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實際成本計量。2.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按工程實際成本轉入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先按估計價值轉入固定資產,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暫估價值,但不再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類別在建工程結轉為固定資產的標準和時點機器設備安裝調試后達到設計要求或合同規定的標準裝修工程建造完成交付使用時房屋及建筑物工程竣工并通過驗收(二十二)借款費用1.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確認原則公司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其他借款費用,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2.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1)當借款費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開始資本化:1)資產支出已經發生;2)借款費用已經發生;3)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2)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在購建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生非正常中斷,并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中斷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確認為當期費用,直至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重新開始。(3)當所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時,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3.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包括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的折價或溢價的攤銷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確定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二十三)無形資產1.無形資產包括土地使用權、計算機軟件及交易席位費等,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2.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在使用壽命內按照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系統合理地攤銷,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采用直線法攤銷。具體如下:使用壽命及其確定依據攤銷方法土地使用權40-50年/按照房地產證上的土地使用年限攤銷直線法計算機軟件5年/技術評估直線法其他5年/技術評估直線法購入的交易席位費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作為一項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核算。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攤銷,公司在每個會計期間均對該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是:是否在不確定的期間內為企業產生現金流量。(二十四)部分長期資產減值對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使用權資產和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有跡象表明發生減值的,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對因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進行減值測試。商譽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若上述長期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按其差額確認資產減值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二十五)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核算已經支出,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按實際發生額入賬,在受益期或規定的期限內分期平均攤銷。如果長期待攤的費用項目不能使以后會計期間受益則將尚未攤銷的該項目的攤余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二十六)職工薪酬1.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2.短期薪酬的會計處理方法在職工為公司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實際發生的短期薪酬確認為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3.離職后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離職后福利分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1)在職工為公司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根據設定提存計劃計算的應繳存金額確認為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2)對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通常包括下列步驟:1)根據預期累計福利單位法,采用無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設對有關人口統計變量和財務變量等作出估計,計量設定受益計劃所產生的義務,并確定相關義務的所屬期間。同時,對設定受益計劃所產生的義務予以折現,以確定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和當期服務成本;2)設定受益計劃存在資產的,將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減去設定受益計劃資產公允價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確認為一項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設定受益計劃存在盈余的,以設定受益計劃的盈余和資產上限兩項的孰低者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資產;3)期末,將設定受益計劃產生的職工薪酬成本確認為服務成本、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以及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所產生的變動等三部分,其中服務成本和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所產生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并且在后續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至損益,但可以在權益范圍內轉移這些在其他綜合收益確認的金額。4.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向職工提供的辭退福利,在下列兩者孰早日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職工薪酬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1)公司不能單方面撤回因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所提供的辭退福利時;(2)公司確認與涉及支付辭退福利的重組相關的成本或費用時。5.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向職工提供的其他長期福利,符合設定提存計劃條件的,按照設定提存計劃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除此之外的其他長期福利,按照設定受益計劃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為簡化相關會計處理,將其產生的職工薪酬成本確認為服務成本、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以及重新計量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凈負債或凈資產所產生的變動等組成項目的總凈額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二十七)預計負債1.因對外提供擔保、訴訟事項、虧損合同等或有事項形成的義務成為公司承擔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公司,且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時,公司將該項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2.公司按照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對預計負債進行初始計量,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二十八)永續債等其他金融工具13號)和《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財會〔2019〕2號),對發行的永續債,公司依據所發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條款及其所反映的經濟實質而非僅以法律形式,結合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定義,在初始確認時將該等金融工具或其組成部分分類為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在資產負債表日,對于歸類為權益工具的金融工具,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作為公司的利潤分配,其回購、注銷等作為權益的變動處理;對于歸類為金融負債的金融工具,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按照借款費用進行處理,其回購或贖回產生的利得或損失等計入當期損益。1.收入確認原則于合同開始日,公司對合同進行評估,識別合同所包含的各單項履約義務,并確定各單項履約義務是在某一時段內履行,還是在某一時點履行。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屬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履約義務,否則,屬于在某一時點履行履約義務:(1)客戶在公司履約的同時即取得并消耗公司履約所帶來的經濟利益;(2)客戶能夠控制公司履約過程中在建商品或服務;(3)公司履約過程中所產出的商品或服務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公司在整個合同期間內有權就累計至今已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款項。對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公司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履約進度不能合理確定時,已經發生的成本預計能夠得到補償的,按照已經發生的成本金額確認收入,直到履約進度能夠合理確定為止。對于在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或服務控制權時點確認收入。在判斷客戶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權時,公司考慮下列跡象:(1)公司就該商品享有現時收款權利,即客戶就該商品負有現時付款義務;(2)公司已將該商品的法定所有權轉移給客戶,即客戶已擁有該商品的法定所有權;(3)公司已將該商品實物轉移給客戶,即客戶已實物占有該商品;(4)公司已將該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客戶,即客戶已取得該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5)客戶已接受該商品;(6)其他表明客戶已取得商品控制權的跡象。2.收入計量原則(1)公司按照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的交易價格計量收入。交易價格是公司因向客戶轉讓商品或服務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不包括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項以及預期將退還給客戶的款項。(2)合同中存在可變對價的,公司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發生金額確定可變對價的最佳估計數,但包含可變對價的交易價格,不超過在相關不確定性消除時累計已確認收入極可能不會發生重大轉回的金額。(3)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資成分的,公司按照假定客戶在取得商品或服務控制權時即以現金支付的應付金額確定交易價格。該交易價格與合同對價之間的差額,在合同期間內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合同開始日,公司預計客戶取得商品或服務控制權與客戶支付價款間隔不超過一年的,不考慮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資成分。(4)合同中包含兩項或多項履約義務的,公司于合同開始日,按照各單項履約義務所承諾商品的單獨售價的相對比例,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3.收入確認的具體方法(1)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公司,相關的收入能夠可靠計量且滿足下列各項經營活動的特定收入確認標準時,確認相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經紀業務收入代理買賣證券手續費收入、期貨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在交易日確認收入。2)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證券承銷業務收入,按承銷方式分別確認收入:①采用全額包銷方式的,將證券轉售給投資者時,按發行價格抵減承購價確認收入;②采用余額包銷、代銷方式的,代發行證券的手續費收入在發行期結束后,與發行人結算發行價款時確認。保薦業務和財務顧問業務按照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條件,在保薦服務和財務顧問服務完成且取得收款證據時確認為收入。3)資產管理和基金管理業務收入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和基金管理費收入,在資產管理合同或基金到期或者定期與委托單位結算收益或損失時,按合同規定收益分成方式和比例計算的應該享有的收益或承擔的損失,確認為當期損益。4)投資咨詢業務收入投資咨詢業務收入按照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條件,在投資咨詢服務完成且取得收款證據時確認為收入。對于所有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工具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中計息的金融工具,利息收入以實際利率計量。實際利率是指按金融工具的預計存續期間將其預計未來現金流入或流出折現至該金融資產賬面余額或金融負債攤余成本的利率。實際利率的計算需要考慮金融工具的合同條款(例如提前還款權)并且包括所有歸屬于實際利率組成部分的費用和所有交易成本,但不包括預期信用損失。公司根據金融資產賬面余額乘以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利息收入并列報為“利息收入”,但下列情況除外:1)對于購入或源生的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自初始確認起,按照該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和經信用調整的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其利息收入;2)對于購入或源生的未發生信用減值、但在后續期間成為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按照該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即,賬面余額扣除預期信用損失準備之后的凈額)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其利息收入。若該金融工具在后續期間因其信用風險有所改善而不再存在信用減值,并且這一改善在客觀上可與應用上述規定之后發生的某一事件相聯系,轉按實際利率乘以該金融資產賬面余額來計算確定利息收入。(3)讓渡資產使用權的收入公司在同時滿足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收入金額能夠可靠計量時,確認讓渡資產使用權的收入。(三十)政府補助1.政府補助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予以確認:(1)公司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的條件;(2)公司能夠收到政府補助。政府補助為貨幣性資產的,按照收到或應收的金額計量。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判斷依據及會計處理方法政府文件規定用于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劃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政府文件不明確的,以取得該補助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為基礎進行判斷,以購建或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為基本條件的作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沖減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或確認為遞延收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的,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合理、系統的方法分期計入損益。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發生毀損的,將尚未分配的相關遞延收益余額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損益。3.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判斷依據及會計處理方法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劃分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對于同時包含與資產相關部分和與收益相關部分的政府補助,難以區分與資產相關或與收益相關的,整體歸類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于補償以后期間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確認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用于補償已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4.與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公司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支。(三十一)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公司根據履行履約義務與客戶付款之間的關系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合同資產或合同負債。公司將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資產和合同負債相互抵銷后以凈額列示。公司將擁有的、無條件(即,僅取決于時間流逝)向客戶收取對價的權利作為應收款項列示,將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該權利取決于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作為合同資產列示。公司將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作為合同負債列示。(三十二)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1.根據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的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數之間的差額按照預期收回該資產或清償該負債期間的適用稅率計算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2.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資產負債表日,有確鑿證據表明未來期間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確認以前會計期間未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3.資產負債表日,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則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轉回減記的金額。4.公司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作為所得稅費用或收益計入當期損益,但不包括下列情況產生的所得稅:(1)企業合并;(2)直接在所有者權益中確認的交易或者事項。(三十三)租賃1.公司作為承租人在租賃期開始日,公司將租賃期不超過12個月,且不包含購買選擇權的租賃認定為短期租賃;將單項租賃資產為全新資產時價值較低的租賃認定為低價值資產租賃。公司轉租或預期轉租租賃資產的,原租賃不認定為低價值資產租賃。對于所有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公司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按照直線法將租賃付款額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除上述采用簡化處理的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外,在租賃期開始日,公司對租賃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1)使用權資產使用權資產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該成本包括:1)租賃負債的初始計量金額;2)在租賃期開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賃付款額,存在租賃激勵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賃激勵相關金額;3)承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4)承租人為拆卸及移除租賃資產、復原租賃資產所在場地或將租賃資產恢復至租賃條款約定狀態預計將發生的成本。公司按照直線法對使用權資產計提折舊。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公司在租賃資產剩余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公司在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剩余使用壽命兩者孰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在租賃期開始日,公司將尚未支付的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確認為租賃負債。計算租賃付款額現值時采用租賃內含利率作為折現率,無法確定租賃內含利率的,采用公司增量借款利率作為折現率。租賃付款額與其現值之間的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在租賃期各個期間內按照確認租賃付款額現值的折現率確認利息費用,并計入當期損益。未納入租賃負債計量的可變租賃付款額于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租賃期開始日后,當實質固定付款額發生變動、擔保余值預計的應付金額發生變化、用于確定租賃付款額的指數或比率發生變動、購買選擇權、續租選擇權或終止選擇權的評估結果或實際行權情況發生變化時,公司按照變動后的租賃付款額的現值重新計量租賃負債,并相應調整使用權資產的賬面價值,如使用權資產賬面價值已調減至零,但租賃負債仍需進一步調減的,將剩余金額計入當期損益。2.公司作為出租人公司的租賃均為經營租賃。公司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按照直線法將租賃收款額確認為租金收入,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予以資本化并按照與租金收入確認相同的基礎進行分攤,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公司取得的與經營租賃有關的未計入租賃收款額的可變租賃付款額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三十四)一般風險準備金和交易風險準備金公司按當年實現凈利潤的10%分別計提一般風險準備和交易風險準備金,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風險準備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每月按照不低于公募基金托管費收入的2.5%提取一般風險準備金;根據《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的規定,每月按照不低于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一般風險準備金。國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弘盛公司)和萬和弘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和弘遠公司)根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每月按照不低于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一般風險準備金。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信期貨公司)按當年實現凈利潤的10%計提一般風險準備。(三十五)分部報告本公司以內部組織結構、管理要求、內部報告制度為依據確定經營分部,本公司的經營分部是指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組成部分:1.該組成部分能夠在日常活動中產生收入、發生費用;2.管理層能夠定期評價該組成部分的經營成果,以決定向其配置資源、評價其業績;3.能夠取得該組成部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會計信息。五、稅項(一)主要稅種及稅率稅種計稅依據稅率增值稅以按稅法規定計算的銷售貨物和應稅勞務收入為基礎計算銷項稅額,扣除當期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后,差額部分為應交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實際繳納的流轉稅稅額教育費附加實際繳納的流轉稅稅額地方教育附加實際繳納的流轉稅稅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5%、20%、16.5%不同稅率的納稅主體企業所得稅稅率說明納稅主體名稱所得稅稅率國信香港公司16.5%國信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16.5%國信證券(香港)融資有限公司16.5%國信證券(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6.5%國信(香港)金融產品有限公司16.5%國信咨詢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咨詢公司)20%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納稅主體25%(二)稅收優惠1.增值稅稅收優惠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跨境應稅行為增值稅免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29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國信咨詢公司提供的跨境應稅服務免征增值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應對疫情部分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7號)、《關于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2第15號)的規定等,萬和弘遠公司等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1號)、《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19號)等文件的規定,萬和弘遠公司等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2.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有關稅費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12號),國信咨詢公司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三)其他說明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57號本公司先匯總公司本部和下屬分支機構應納稅所得額,其中50%應納稅所得額在本部預繳,50%應納稅所得額按經營收入、職工工資薪酬費用和資產總額三因素計算各所屬分支機構應分攤所得稅額的比例。本公司所屬分支機構按分攤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和各自適用稅率計繳企業所得稅。六、備考合并財務報表項目注釋(一)備考合并資產負債表項目注釋1.貨幣資金2024.11.302023.12.31庫存現金121,687.94134,434.61銀行存款110,850,551,992.6164,083,392,290.87其中:自有資金存款16,659,381,119.368,489,337,827.71客戶資金存款94,191,170,873.2555,594,054,463.16其他貨幣資金33,719,525.057,359,847.92合計110,884,393,205.6064,090,886,573.402024.11.302023.12.31其中:存放在境外的款項總額1,517,928,105.561,808,691,807.97(3)融資融券業務信用資金明細情況目2024年11月30日,本公司使用受限的貨幣資金為人民幣766,800,964.59元(期初本公司使用受限的貨幣資金為人民幣616,243,699.37元)。2.結算備付金項目小計3.融出資金(1)明細情況——按類別2024.11.302023.12.31境內其中:個人66,563,706,249.1953,894,170,901.37機構4,865,908,952.374,056,495,262.13減:減值準備177,636,651.02151,508,847.12賬面價值小計71,251,978,550.5457,799,157,316.38境外其中:個人203,638,992.66204,402,446.35機構11,669,839.879,925,471.91減:減值準備2,498,620.901,585,808.02賬面價值小計212,810,211.63212,742,110.24合計71,464,788,762.1758,011,899,426.62(2)擔保物公允價值情況2024.11.302023.12.31股票201,622,067,804.89161,760,205,535.49資金9,882,163,956.766,005,337,326.75基金8,129,812,429.417,237,807,922.51債券241,377,908.52255,486,368.55合計219,875,422,099.58175,258,837,153.30注:擔保物包含融出資金、融出證券、孖展融資及限制性股票融資的擔保物(3)減值準備變動情況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未來12個月預期信用損失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未發生信用減值)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已發生信用減值)期初數142,790,002.5310,304,652.61153,094,655.14本期計提26,888,422.76111,905.5427,000,328.30本期轉銷其他6,076.5134,211.9740,288.48期末數169,684,501.8010,450,770.12180,135,271.922)2023年度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未來12個月預期信用損失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未發生信用減值)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已發生信用減值)期初數140,441,525.185,896,173.44146,337,698.62本期計提2,356,563.404,390,361.976,746,925.37本期轉銷其他-8,086.0518,117.2010,031.15期末數142,790,002.5310,304,652.61153,094,655.144.衍生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負債2024.11.30非套期工具名義金額公允價值資產負債利率衍生工具利率互換151,860,000,000.0099,492,265.29國債期貨2,409,633,291.11154,269,633,291.1199,492,265.292024.11.30非套期工具名義金額公允價值資產負債權益衍生工具收益互換12,567,583,156.31261,943,572.934,509,738.98收益憑證18,186,710,000.0017,902,193.72股指期貨8,484,233,336.54商品互換3,633,350.00245,020.0026,870.00股票期權2,496,470,273.1838,655,410.10股指期權10,107,977,500.00383,150,745.00商品期權22,409,705.00120,680.00203,420.0051,869,017,321.03262,309,272.93444,448,377.80其他衍生工具商品期貨1,559,296,564.00信用緩釋工具3,667,000,000.002,580,430.00場外期權14,455,431,539.39171,036,947.999,192,994.31債券遠期227,906,000.00272,222.90外匯期貨261,393,875.1220,171,027,978.51173,889,600.899,192,994.31合計226,309,678,590.65436,198,873.82553,133,637.40(續上表)2023.12.31非套期工具名義金額公允價值資產負債利率衍生工具利率互換137,940,000,000.0050,304,413.21國債期貨8,729,156,161.08146,669,156,161.0850,304,413.21權益衍生工具收益互換25,342,866,064.42300,928,152.042023.12.31非套期工具名義金額公允價值資產負債收益憑證16,271,350,000.001,867,335.69股指期貨15,494,515,840.59股票期權3,165,086,927.3397,020,094.92股指期權9,033,895,000.00262,592,060.0069,307,713,832.341,867,335.69660,540,306.96其他衍生工具商品期貨9,669,429,642.54信用緩釋工具3,667,000,000.001,377,735.00場外期權42,907,589,381.70560,843,260.611,044,547.72債券遠期812,750,000.005,784,400.00外匯期貨1,527,722,443.0058,584,491,467.24566,627,660.612,422,282.72合計274,561,361,460.66568,494,996.30713,267,002.89(2)股指期貨合約和商品期貨合約在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下,結算備付金已包括本公司于2024年11月30日、2023年12月31日所持有的股指期貨合約、商品期貨合約、外匯期貨合約、指數期貨合約和國債期貨合約產生的持倉損益,衍生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負債項下的股指期貨合約、商品期貨合約、外匯期貨合約、指數期貨合約和國債期貨合約與相關的暫收暫付款(結算所得的持倉損益)之間按抵銷后的凈額列示,2024年11月30日抵銷后的凈額為人民幣零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為人民幣383,901,941.75元,2023年12月31日抵銷后的凈額為人民幣零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為人民幣156,130,981.43元。5.存出保證金6.應收款項2024.11.302023.12.31收益互換業務相關款項223,648,293.98517,170,131.71應收逾期融資款1,563,477,110.701,553,415,190.74場外期權預付金683,441,400.001,412,028,495.96應收清算款項1,358,705,895.26949,781,082.96應收手續費及傭金541,324,254.42591,570,528.86應收利率互換款項306,894,777.70230,883,736.52應收代墊款項198,634,110.80192,339,401.96應收違約債券103,571,421.98131,868,122.74應收融資融券客戶款101,435,929.93101,311,278.79應收結算擔保金58,079,276.4074,368,528.68應收期權費35,823,950.66240,838,763.85應收期貨交易款113,932,995.3056,900,292.86應收大宗商品銷售款28,286,955.5525,011,559.15其他186,042,834.05164,835,428.411,969,160,612.471,959,244,655.84合計3,534,138,594.264,283,077,887.352024.11.302023.12.31金額比例(%)金額比例(%)1年以內3,359,934,257.4761.054,077,669,839.4265.32425,581,419.117.74454,893,856.987.292-3年82,625,253.30632,259,796.8510.133年以上1,635,158,276.8529.711,077,499,049.9417.26合計5,503,299,206.73100.006,242,322,543.19100.00(3)壞賬準備計提明細情況1)類別明細情況種類2024.11.30賬面余額壞賬準備金額占賬面余額合計比例(%)金額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單項計提壞賬準備—應收逾期融資款1,563,477,110.7028.411,563,474,519.76100.00—應收違約債券103,571,421.9833,420,638.0432.27—應收代墊款項198,634,110.803.61192,013,485.0196.67—應收融資融券款101,406,206.44101,406,206.44100.00—其他49,695,325.270.9049,695,325.27100.002,016,784,175.1936.6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機械的數字化技術發展趨勢考核試卷
- 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精美課件
- 紙張耐高溫性能考核試卷
- 纖維板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與控制考核試卷
- 糧油商品知識與實踐考核試卷
-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筆的行業競爭現狀考核試卷
- 合成材料在個人防護裝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家禽飼養業產學研深度融合與成果轉化機制優化考核試卷
- 二年級下冊成語
- 日光溫室大棚承包合同
-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13例 - 電子商務案例
- 多發傷及復合傷的搶救處理流程
- 2023年鄭州科技學院單招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表觀遺傳》教學設計
- 自動跟隨智能小車的定位與跟隨系統設計
- 急性心力衰竭試題附答案
-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 光伏工程綠色施工、節能減排方案
- 歷史學科中考復習方法交流
- GB/T 6284-2006化工產品中水分測定的通用方法干燥減量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