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課件高二下學期地理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2.1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課件高二下學期地理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2.1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課件高二下學期地理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2.1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課件高二下學期地理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2.1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課件高二下學期地理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2第二章《區域發展》第一節《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融輻射功能課標要求以某大都市區為例,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說明大都市的輻射功能教學目標:1

.結合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理解大都市及其輻射功能。2

.結合相關資料,說明上海大都市及其輻射功能。3.結合相關資料,說明上海大都市的輻射范圍。課標解讀:大城市通過向外輻射功能,與周邊城市發生關系,形成大都市區,大都市區是區域空間組織的一種形態,城市群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區域空間形態的最高組織形式。如我國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日本三大城市群:東京圈、關西圈、名古屋圈。教材26頁探索:1、上海為南京電影院提供影片、電影宣傳等。2、當時從上海到南京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水運。課標:以某大都市區為例,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說明大都市的輻射功能。大都市通過向外輻射功能→大都市區→城市群。一、大都市及其輻射功能1、大都市(1)大都市的概念:大都市一般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實力強大,并對特定區域有重要影響的城市。(2)大都市的特點①具有一定的人口規模。②具有較高的行政等級。③具有較多的城市功能(行政、經濟、文化、旅游)。(3)大都市區:以大都市為核心,包括其周圍與之聯系緊密的外圍區域。2.大都市的輻射功能(1)輻射功能的概念:輻射功能指大都市基于其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強大的資源優勢,通過交通、通信、金融、貿易、人口流動等方式,實現對周圍區域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觀念等的輻射帶動作用。(2)大城市輻射功能產生的影響(輻射結果):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推動區域的共同發展。(3)輻射功能構成輻射源大都市輻射內容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觀念輻射載體交通、通信、金融、貿易、人口流動(4)大都市經濟輻射的主要方式:①點輻射從中心城市向周邊推開擴散。②線輻射以交通線為輻射源,向兩翼地區或上下游地區推開擴散。③面輻射以中心城市或輻射干線為核心的輻射能力強的區域為輻射源,向周邊輻射擴散。②大都市的輻射范圍一般較大,在地域上與其他城市的輻射范圍有重疊。③輻射范圍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距離中心城市近,受輻射強。(6)說明某城市在區域輻射功能強,范圍大的原因(區位因素)①地理位置優越,處于該區域中心位置,輻射范圍廣大⑤城市級別高(省會或首都),輻射范圍廣闊③經濟發達(工業基礎好),綜合服務功能強大②交通便利,物流量大,輻射能力強(5)大都市的輻射范圍①以大都市為核心,其輻射范圍的大小可以用其行政管理范圍、商品服務范圍以及其吸納的勞動力范圍等來確定。④教育科技力量強大,創新能力強二、上海大都市及其輻射功能1.輻射源:2.輻射內容:產業、金融、交通、科技、人才、文化等。3.輻射載體(1)交通運輸:上海是我國水陸交通中心,具有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并舉的綜合交通運輸網。(2)人才:①向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各地輸出大量的人才;②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區域,帶動周邊區域產業的技術創新發展。(3)文化:多樣的文化融合,帶動了周邊區域的文化傳承、融合與發展。上海市上海市對外輻射的影響(綜合題)產業升級向外疏解輻射源輻射區域(2)輻射范圍:以上海為核心,交通出行圈在90分鐘以內的地域組合,具體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和舟山。(3)影響:上海帶動上海大都市區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依托交通網絡,完善大都市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生態環境治理,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三、上海大都市的輻射范圍1.上海大都市區(1)核心城市:上海市教材P31活動上海在技術、人才、資金和產業等方面對南通進行輻射帶動,南通為上海提供土地、勞動力和市場。2.長江三角洲城市群(1)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組成:由以上海為核心、聯系緊密的多個城市組成,范圍涉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2)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輻射作用①輻射作用的表現:上海向周邊地區釋放大量物流、資金流和技術流。②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輻射作用的途徑:(如何釋放物流、資金流和技術流)上海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共享基礎設施(水、電、氣、交通、通訊)、創新治理模式。③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輻射作用的結果:通過上海的輻射作用,使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和美麗中國建設示范區。教材P32思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圍涉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其交通出行圈大概在5小時以內。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輻射作用表現在上海向周邊地區釋放大量物流、資金流和技術流。教材P32活動1.新能源汽車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上海具有人才、技術、資金的優勢。2.人才、資金和技術。教材第32頁圖2-1-7,該圖展示出:(1)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圍:以上海為核心,涉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包含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寧波都市圈。(2)受上海輻射影響形成四條發展帶:從上海向南、向北分別形成沿海發展帶,向內陸分別形成滬杭金(金華)發展帶、沿江發展帶。3.上海對長江經濟帶的影響(1)長江經濟帶的范圍: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11個省市。(2)上海對長江經濟帶的影響①上海通過利用金融中心建設的平臺,為長江經濟帶上的城市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金融服務。②上海通過利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平臺,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通過港口合作、水運合作,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互補發展。③利用國際貿易中心、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為長江經濟帶上的城市提供豐富的經驗和基礎。教材P33思考長江經濟帶范圍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11個省市。上海通過利用金融中心建設的平臺,為長江經濟帶上的城市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金融服務;利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平臺,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通過港口合作、水運合作,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互補發展;利用國際貿易中心、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為長江經濟帶城市發展提供豐富的經驗和基礎,從而影響整個長江經濟帶。教材P34活動“T”型空間結構是由東部沿海地帶和長江沿岸地帶這兩個一級軸線組成,上海處在這兩個軸線的交匯處,處在樞紐地位。上海是長江經濟帶中最大的國際經濟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航運中心以及物流集散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輻射帶動了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上海位于東部沿海經濟帶的中間位置,與其他沿海城市的產業聯動較好,可以輻射帶動東部沿海經濟帶的協調發展。教材P36比較1.(1)歷史悠久、城市空間結構布局合理;(2)具有經濟和就業人員素質高的優勢;(3)電子、汽車、飛機、造船、服裝等重要工業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4)合理的工業疏散政策;(5)巴黎大都市中心區集中了眾多的商業活動和國際、國內企業高級研究機構,是國際組織的集聚地;(6)巴黎是文化古都,有眾多歷史遺產和文化古跡;(7)交通便利,高速鐵路與眾多歐洲大城市相連接。

巴黎上海相同點都憑借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優勢,通過交通、通信、金融、貿易、人口流動方式,實現對周圍區域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觀念等的輻射帶動不同點巴黎在周邊的副中心和地區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歐洲最現代化且布局合理的多樣化企業用房和辦公設施。同時發揮巴黎大都市區的經濟優勢以及就業人員素質高的優勢,吸納更多的國際型企業入駐巴黎上海著重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將其他非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到周邊地區教材P36~37作業題1.上海和北京作為中國的兩個超級大都市,兩者自身的發展都很快,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效應相差很大。在經濟方面,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憑借其自身強大的經濟、科技、人才優勢,帶動了相鄰的江蘇、浙江相關地區的快速發展,其周邊各個主要城市也主動和上海接軌協調,主動接受上海的帶動。上海的輻射范圍不僅局限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還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對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都有很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北京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其輻射效應有限,甚至很多時候,是集聚效應大于輻射效應,形成了“空吸”作用——人才、資源逐漸向北京集中,造成周邊地區發展相對遲緩。在政治、文化方面,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其輻射能力強于上海。2.城市輻射內容輻射范圍輻射功能上海產業、金融、交通、科技、人才、文化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沿江地帶、我國東部地區、甚至國外帶動上海大都市區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引領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發展;帶動了整個長江經濟帶的互補發展紐約金融、商貿、港口和生產性服務行業紐約大都市區甚至全世界在紐約輻射范圍內,形成多核心城市群體系,城市整體功能多樣,綜合性強,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有重要影響巴黎產業、金融、人才、交通、文化、生產設施巴黎大都市區及全歐洲巴黎大都市區的重要工業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文化有重要影響3.東京都市圈有地鐵、輕軌、高架電車等多種軌道交通工具,形成一個巨大的軌道交通網絡,成為東京都市圈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早高峰時段,有90%以上的通勤者采用軌道交通方式進入東京。我國的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區域城市群的核心龍頭城市。中心城市建設除了關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還需要充分加強與周邊城市區域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推進區域人口、產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市場要素和體制機制一體化對接,建設高效聯動、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區域,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區域整體均衡協同發展的良性格局。因此國家中心城市,不僅要級別高、經濟實力雄厚,還需要有歷史地位,地理輻射優勢等。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國家中心城市定義為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我國現有的國家中心城市共九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分別引領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重慶、成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