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第6課六一居士傳1.通假字(1)聊以志吾之樂爾 同“耳”,罷了。(2)累于此者既佚矣 同“逸”,安逸。2.一詞多義(1)以eq\b\lc\{\rc\(\a\vs4\al\co1(以吾一翁:把,介詞,乃以難彊之筋骸:憑、用,介詞,聊以志吾之樂爾:用來,表目的連詞))(2)之eq\b\lc\{\rc\(\a\vs4\al\co1(將退休于潁水之上:的,結構助詞,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無實義,定語后置的標記,一日天子惻然哀之:代“我”,第一人稱代詞))3.詞類活用(1)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使動用法,使……勞累。(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名詞作動詞,生病。(3)累于彼者已勞矣:形容詞作動詞,被拖累。4.文言句式(1)六一,何謂也:賓語前置句,應為“六一,謂何也”。(2)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推斷句。(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狀語后置句,“于五物”應在“得意”前。(4)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狀語后置句,“于洞庭之野”應在“響九奏”之前。(5)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定語后置句,應為“為吾累者之世事”。(6)此吾之所以志也:……也,推斷句。5.翻譯下列句子(1)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譯文: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響九韶音樂,在涿鹿大地觀看大戰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歡樂和舒適。(2)然常患不得極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譯文:然而常常憂慮不能在這五種物品中盡情享樂,緣由是給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3)吾其何擇哉?譯文:我將選擇哪方面呢?一、結構圖解六一居士傳eq\b\lc\{\rc\(\a\vs4\al\co1(更名緣由: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六一之樂:五問五答感慨無限,退隱理由:三宜歸去閑適安逸))二、中心主旨歐陽修這篇自傳文,通過對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陳述,對志向中“六一”之樂的描繪,以及對自己應當歸老的分析,表現了自己為官場世務所累的苦悶和對歸老后閑適安逸生活的憧憬。1.課文為何要引用《莊子·漁父》中的典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為說明名是無法躲避的,亦為引出居士的看法——深知名不行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矯情的表現,僅僅是“聊以志吾之樂爾”。2.“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一醉翁。3.文中哪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雖無五物,其去宜矣。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訖無稱焉 稱:稱道B.吾之樂可勝道哉 道:說,講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聲D.聊以志吾之樂爾 聊:無聊答案D解析聊:姑且。2.下列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六一,何謂也 B.此吾之所以志也C.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 D.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答案C解析C項與例句均為定語后置句。A項賓語前置句。B項推斷句。D項狀語后置句。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A.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B.累于此者既佚矣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D.使得與此五物皆返于田廬答案D解析活用詞語:A項“勞”,使動用法,使……勞累;B項“累”,形容詞作動詞,拖累、吸引;C項“病”,名詞作動詞,生病。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4~6題。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行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皆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復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吾其何擇哉?”于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4.下列加點詞的說明,錯誤的一項是()A.而屢易其號 易:變更B.吾之樂可勝道哉 勝:承受C.一日天子惻然哀之 一日:一旦,終有一天D.庶幾償其夙愿焉 庶幾:也許,差不多答案B解析勝:盡。5.下列各句中,“為”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是為五一爾,奈何?B.是豈不為六一乎?C.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D.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答案C解析C項介詞,給,帶給;A、B、D三項為動詞,是。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譯文:您也許是一位想躲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2)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譯文:被這些物品吸引,既很安逸,又慶幸沒有禍害。文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來賓。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始吾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節選自歐陽修《瀧岡阡表》)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B.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C.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D.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答案A解析“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中間皆不用斷開。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俾”,一個意思是名詞,門人、門役(代表主子站在門口為主子接客或傳話);其次個意思是動詞,使、讓。這里是其次個意思。B.“姑”,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為姑,夫稱妻的母親為姑,男子的妹妹用“細姑”表示,不特指父親的同輩。這里是專指父親的妹妹。C.“歸”,古代稱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以夫家為家,出嫁就是回家了,所以稱為“歸”。D.“治”,一般用作“管理、處理、懲辦、安定、從事探討”等意思,古代還指稱地方政府所在地。這里是“探討”的意思。答案B解析“姑”在這里是指丈夫的母親,即婆婆。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的父親亡故時,他才四歲,無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狀,因此選文到處借太夫人之口,緬懷往事,追述亡父行狀。B.作者經過細致剪裁,細心篩選,抓住了太夫人所言的居家廉潔、奉親至孝、居官仁厚這三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說明其父的品行。C.本文通過語言描寫傳神地摹寫了父親斷獄的慎之又慎,同時這也干脆表現了千百年來封建社會官吏草菅人命的社會現狀。D.本文通過其母太夫人的言語,不僅追念和贊揚了其父的仁心惠政,而且也寫出了其母賢妻良母的形象。答案C解析“干脆表現了千百年來封建社會官吏草菅人命的社會現狀”錯。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譯文:他的薪俸雖然微薄,常常不讓留下余錢,說“不要讓錢財成為我的負擔”。(2)始吾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譯文:剛起先我一兩次看到這種情形,認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參考譯文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氣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化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知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于助人,又愛結交摯友。他的薪俸雖然微薄,常常不讓留下余錢,說‘不要讓錢財成為我的負擔’。所以他去世后,沒有留下一間瓦房,一壟田地,可賴以生存。我靠什么守節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予在你身上。自從我成為你家媳婦,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肯定后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厚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啊。’間或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母親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余,又無法讓她嘗到!’剛起先我一兩次看到這種情形,認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后來卻常常如此,直到去世沒有不這樣的。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里點著蠟燭探討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沒有缺憾了,況且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細致尋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常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他回頭望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于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知他。’他平日教化其他晚輩也常用這些話,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晰。他在外面怎么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自內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這就是我知道你父親肯定會有好后代的緣由。你肯定要努力啊!奉養父母不肯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于全部的人,重在有仁愛之心。我沒什么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愿望。”我流著淚登記了這些訓誨,不敢遺忘。(2024·全國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為太守陳寵功曹,當職割斷,不避豪右。寵風聲大行,入為大司農。和帝問曰:“在郡何以為理?”寵頓首謝曰:“臣任功曹王渙以簡賢選能,主簿鐔顯拾遺補闕,臣奉宣詔書而已。”帝大悅,渙由此顯名。州舉茂才,除溫令。縣多奸猾,積為人患。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境內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輒云以屬稚子,終無侵擾。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實論。歲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又能以譎數發擿奸伏。京師稱嘆,以為渙有神算。元興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壯皆相與賦斂,致奠醊以千數。渙喪西歸,道經弘農,民庶皆設盤案于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懷物如此。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唯特詔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嚴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最終太山太守。(節選自《后漢書·王渙傳》)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B.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C.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D.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答案B解析依據語意,“渙少好俠”是“王渙從小喜愛行俠”的意思,“王渙”是“少好俠”的主語,語意連貫,中間不能斷開。“尚氣力”承前省略主語“王渙”,語意完整,前面應斷開,據此解除C、D兩項。“敦儒學”中的“敦”是“重視”的意思,后面帶賓語“儒學”,中間不能斷開。“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是并列關系,中間應分別斷開,據此解除A項。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答案D解析D項“京”單用時,可以指國都。但“師”單用時,沒有國都的義項。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渙初入仕途,才能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擔當功曹,遇事敢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回答皇上詢問時褒獎他擅長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名。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風清氣正。他擔當溫縣縣令,以謀略鏟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難平者,探尋原來面目,盡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有神算。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峻,任充分發揮文武屬吏才能,仍舊忙得無法分身。答案D解析D項中“仍舊忙得無法分身”屬無中生有。原文最終所說的“不得旋踵”的意思是“絕不畏避退縮”,“而文理不及之”的意思是“任峻在斷案條理方面比不上王渙”,都不能得出“仍舊忙得無法分身”的結論。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譯文: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立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2)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嚴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譯文:一年間的斷案,不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解析(1)“弦歌”,名詞用作動詞,奏樂歌詠。“薦”,祭祀。“為”后省略賓語“之”;“祠”后省略“于”;“為立祠安陽亭西”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為(之)(于)安陽亭西立祠”。(2)“獄”,案件。“威嚴猛于渙”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威嚴于渙猛”。“文理”一詞古今異義,古義為“條理”。參考譯文王渙字稚子,是廣漢郡郪縣人。王渙的父親王順,擔當安定太守。王渙從小喜愛行俠,崇尚武力,多次和強悍輕捷的少年往來。后來他變更操行,重視儒學,修習《尚書》,誦讀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擔當太守陳寵的功曹,擔當職務,敢于決斷,對豪強大戶也決不留情。陳寵治政的名聲廣泛流傳,到京師任大司農。漢和帝問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方法治理的?”陳寵叩頭辭讓說:“臣任用功曹王渙來選拔賢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鐔顯來訂正過失補充遺漏,臣不過是奉命宣讀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州亞歐交通職業學院《文化地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應用文體翻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擺動導纜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女裝棉拉架低腰內褲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冷拉模具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06【初中】【帶班育人方略】依托Z型發展模式育“三感”攀登者
- 2025至2030年中國鉤型拉緊把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照明配電改造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紙機托輥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工程項目樣板引路施工方案
- 必備空調安裝免責協議書范文優選七篇
- 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 第4-2部分:醫療管理 護理質量管理 T∕CHAS 10-4-2-2019
- (自考)財務管理學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智能制造技術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NX_Nastran_超單元指南_cn
- 校服評標方法及打分表
- 瘧原蟲生活史
- 建設項目對海洋生物資源影響評價技術規程
- 古代退休辭官文化常識1
- 創新社會組織管理發揮“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的指導意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