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試題庫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試題庫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試題庫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試題庫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試題庫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閱讀(每小題2分,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甲午春,予將北征,過梁園,尋張翰亭,見其遺像,感其事,作賦以吊之。予嘗讀《漢書》,見張翰之為人,清操廉潔,不茍合于世。時漢室衰微,宦官擅權,翰乃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其詩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又云:“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其詩意境高遠,寓意深遠,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翰亭者,翰之弟也。翰亭少而好學,博覽群書,尤善書法。翰亭之書法,飄逸俊秀,頗有乃兄之風。翰亭亦以詩酒自娛,其詩云:“落花時節又逢君,淚眼朦朧似夢中。莫道人間無好景,此間樂亦在其中。”其詩情真意切,令人嘆為觀止。予觀翰亭之為人,亦清操廉潔,不茍合于世。翰亭雖無官職,然其名聲遠播,受人敬仰。翰亭晚年,隱居山林,與世無爭。予北征途中,路經梁園,見翰亭遺像,感慨萬分。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感其事,作賦以吊之吊:哀悼B.時漢室衰微,宦官擅權擅權:擅自行使職權C.翰乃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娛:娛樂D.予觀翰亭之為人,亦清操廉潔操:操守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翰的詩作意境高遠,寓意深遠,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B.翰亭的書法飄逸俊秀,頗有乃兄之風,也以詩酒自娛。C.翰亭雖無官職,然其名聲遠播,受人敬仰。D.作者在北征途中,路經梁園,感慨萬分,寫下了這篇賦。3.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予嘗讀《漢書》,見張翰之為人,清操廉潔,不茍合于世。(2)予觀翰亭之為人,亦清操廉潔,不茍合于世。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為什么“感慨萬分”?(4分)二、文言文翻譯(每小題3分,共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1.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乎?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夫仁者,愛人;義者,正也。仁者無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何必曰利?”2.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乎?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夫仁者,愛人;義者,正也。仁者無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何必曰利?”3.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乎?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夫仁者,愛人;義者,正也。仁者無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何必曰利?”4.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乎?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夫仁者,愛人;義者,正也。仁者無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何必曰利?”四、文言文斷句(每小題2分,共10分)下列各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C.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D.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五、文言文綜合閱讀(每小題3分,共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子路、曾皙、再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舍瑟何間也?”對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攝乎大國之間攝:夾在中間B.比及三年比及:等到C.愿學焉焉:于此D.如會同會同:朝會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路、曾皙、再有、公西華侍坐,子路率爾而對,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治理有信心。B.曾皙表達了自己對禮樂的重視,認為禮樂是國家穩定的基礎。C.公西華表達了自己愿意學習,希望在宗廟之事中擔任小相。D.曾皙通過描述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下列對文章主旨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四位弟子的回答,展現了他們各自的理想和抱負。B.文章通過對四位弟子的描寫,表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C.文章通過對四位弟子的對話,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D.文章通過對四位弟子的評價,表達了孔子對他們的期望。4.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六、古詩文默寫(每小題2分,共10分)1.默寫《登鸛雀樓》。2.默寫《春望》。3.默寫《江雪》。4.默寫《泊船瓜洲》。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閱讀(每小題2分,共20分)1.答案:C解析思路:分析每個選項中加點詞的解釋,A項“吊”意為哀悼,符合文意;B項“擅權”意為擅自行使職權,符合文意;C項“娛”意為娛樂,與原文中的“以詩酒自娛”相符,故為正確答案;D項“操”意為操守,與原文中的“清操廉潔”相符,故為正確答案。2.答案:B解析思路:分析每個選項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A項提到張翰的詩作意境高遠,寓意深遠,與原文相符;B項提到翰亭的書法飄逸俊秀,頗有乃兄之風,但原文中并未提到翰亭的書法與乃兄相似;C項提到翰亭雖無官職,然其名聲遠播,受人敬仰,與原文相符;D項提到作者在北征途中,路經梁園,感慨萬分,寫下了這篇賦,與原文相符,故為正確答案。3.答案:(1)我曾經閱讀《漢書》,看到張翰這個人,清正廉潔,不隨便與世俗同流合污。(2)我看翰亭這個人,也是清正廉潔,不隨便與世俗同流合污。解析思路:將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準確理解文言文中的詞語和句式,保持句意通順。4.答案:作者感慨萬分,是因為他在北征途中,路經梁園,見到張翰的遺像,回憶起張翰的事跡,對他的人生軌跡和品質深感敬佩,因此感慨萬分。二、文言文翻譯(每小題3分,共15分)1.答案:(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也將有什么對我國家有利的地方吧?”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什么一定要說利呢?難道沒有仁義嗎?大王說:‘怎樣對我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對我家有利?’士人和百姓說:‘怎樣對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么國家就危險了。仁愛的人,愛人;義的人,行為端正。仁愛的人沒有敵人;天下興亡,每個人都有責任。”2.答案:(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也將有什么對我國家有利的地方吧?”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什么一定要說利呢?難道沒有仁義嗎?大王說:‘怎樣對我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對我家有利?’士人和百姓說:‘怎樣對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么國家就危險了。仁愛的人,愛人;義的人,行為端正。仁愛的人沒有敵人;天下興亡,每個人都有責任。”3.答案:(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也將有什么對我國家有利的地方吧?”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什么一定要說利呢?難道沒有仁義嗎?大王說:‘怎樣對我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對我家有利?’士人和百姓說:‘怎樣對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么國家就危險了。仁愛的人,愛人;義的人,行為端正。仁愛的人沒有敵人;天下興亡,每個人都有責任。”4.答案:(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也將有什么對我國家有利的地方吧?”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什么一定要說利呢?難道沒有仁義嗎?大王說:‘怎樣對我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對我家有利?’士人和百姓說:‘怎樣對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么國家就危險了。仁愛的人,愛人;義的人,行為端正。仁愛的人沒有敵人;天下興亡,每個人都有責任。”三、文言文斷句(每小題2分,共10分)1.答案:A解析思路:分析每個選項中的斷句,根據文言文的語法規則和句子結構,找出正確的斷句方式。A項斷句正確,符合文言文的語法規則。四、文言文綜合閱讀(每小題3分,共15分)1.答案:C解析思路:分析每個選項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A項“攝”意為夾在中間,符合文意;B項“比及”意為等到,符合文意;C項“焉”意為于此,符合文意;D項“會同”意為朝會,符合文意,故為正確答案。2.答案:D解析思路:分析每個選項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A項提到子路對國家的治理有信心,與原文相符;B項提到曾皙認為禮樂是國家穩定的基礎,與原文相符;C項提到公西華愿意學習,希望在宗廟之事中擔任小相,與原文相符;D項提到曾皙通過描述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原文相符,故為正確答案。3.答案:B解析思路:分析每個選項對文章主旨的概括,A項提到文章展現了四位弟子的理想和抱負,與原文相符;B項提到文章表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與原文相符;C項提到文章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與原文相符;D項提到文章表達了孔子對他們的期望,與原文相符,故為正確答案。4.答案:(1)(孔子)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到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氣,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2)(曾皙)鼓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