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網格式教案含課標落實教材分析、學情分析)_第1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網格式教案含課標落實教材分析、學情分析)_第2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網格式教案含課標落實教材分析、學情分析)_第3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網格式教案含課標落實教材分析、學情分析)_第4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網格式教案含課標落實教材分析、學情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網格式教案)

第一單元

1.石頭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分類、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低年段的課程

目標:

科學知識:

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征。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石頭的外部形態特

征及現象。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石頭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現象表

現出探究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域”的低年段要求。

1.1物體具有質量、體積等特征。

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教材分析】

巖石和土壤是構成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一年級學生已有的日常概念,豐富對巖石、

土壤的感性認識。本課以觀察和描述為核心,聯系生活,展開四個主要活動:1、交流哪里有

石頭,意識到石頭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2、觀察石頭,從多個方面描述一塊石頭的特征;3、

按一個特征標準給一堆石頭分類,進一步認識石頭的特征;4、舉例說出石頭有哪些用途。

著重在于指導學生從形狀、天小、顏色、斑紋、質地等方面觀察與描述一塊石頭的特征,引

導學生借助氣泡圖升展結構性觀察,通過分類活動發現石頭的共同特征。

【學情分析】

石頭是學生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大部分學生都有玩過石頭的經歷。所以應該基于一年級

學生已有的日常概念,創建有趣的情景,通過有意識地觀察,分類,對比等方法豐富對巖石

的感性認識。

一年級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發展有限,所以為了學生能夠更有效地觀察、比較、分類,

教師要做到幫扶合理,結合圖形卡,顏色卡,詞匯卡等輔助學生進行交流、分享的機會,體

會研究的方法,認識到石頭是構成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的重點就在于對石頭的特征做

結構性的觀察和描述。難點就是小孩子也需要用科學的詞匯語言描述石頭的特征。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通過交流,知道石頭無處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

2.通過觀察石頭,會用氣泡圖從多個方面描述石頭的特征。

3.通過分類活動,知道要按照一個標準給石頭分類。

科學探究:

1.能夠從形狀、大小、顏色、斑紋、質地等方面觀察與描述一塊石頭的特征。

2.通過看視頻,能夠舉例說出石頭的用途。

3.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語言初步描述信息。

科學態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

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照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意識到石頭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舉例說出石頭的用途。

【教學重點】

對石頭的特征做結構性的觀察和描述。

【教學難點】

用科學的詞匯語言描述石頭的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學生材料:每組石頭一套、放大鏡1個、記錄單若干張。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

一、圖片1.小朋友,這些你們認識1.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

導入,激嗎?(出示石頭圖片)有的石頭過交流在哪里

發興趣很大,府的石頭很小,還白的石見到過石頭,用

頭漂亮極了!(出示雨花石圖片)石頭玩過什么

2.你在哪里見過石頭呢?2.通過生活經歷全班交游戲,逐步聚焦

你還記不記得你看到的石頭是流到本課的研究

什么樣子的?3.打水漂、跳房子、抓話題上。]

3.你用石頭玩過游戲嗎?石子……

都玩過什么游戲?4.了解課題

4.小石頭真有趣,今天我

們就一起來研究石頭。(板書課

題:石頭)

二、觀察

1.石頭雖然在我們生活中1.認識氣泡圖[設計意圖:學

和描述石處處可見,但他有很多的小秘生對石頭并不

2.了解氣泡圖中的內容

頭特征密,只有善于觀察的小朋友才能陌生,但不一定

發現!3.觀察石頭就一塊石頭展

2.你會觀察他么?為了更4.記錄石頭的特征開過仔細觀察;

好地觀察,今天,我特地請來了他們也許能說

5.全班展示交流

一個新朋友:(PPT出示氣泡圖,出石頭的某個

請小朋友看1分鐘)看明白了特征,但不一定

么?能針對一塊石

3.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橢頭從各個方面

圓形其實說的是石頭的形狀(貼描述其特征。本

板書“形狀”),比雞蛋大一點活動設計旨在

說的是他的(大小)(貼板書“大給學生創造一

小”),土黃色說的是它的(顏個結構性觀察

色)(貼板書“顏色”),不太的機會,引導學

光滑說的是表面(貼板書“表生在氣泡圖的

面”),有黑色的斑點說的是它幫助下,有順序

的斑紋(貼板書“斑紋”),當地、從多個方面

然,如果你還有什么發現,可以觀察和描述石

寫在這個氣泡里面(貼板書頭的特征。]

"……”)O

4.等一會,請材料小組長

領一盒石頭,每個人選一塊,你

就觀察這一塊石頭。

5.可是我們會遇到問題,

世界上的石頭有很多,所有的石

頭都是橢圓形?所有的石頭都

是土黃色?所有的石頭都只和

雞蛋比大小么?

6.如果你在觀察后,寫氣

泡圖時遇到了困淮,我們一起來

看看大屏幕。(與學生一起梳理

常見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

表面、斑紋等,并引導學生進行

更多石頭特征的觀察。)

7.如果有不會寫的字,可

以用拼音代替,實在有困難可以

先求助同組的人c我們比一比,

哪個小朋友觀察得最仔細,記錄

的最完整。

8.(實物投影)哪個小朋

友能用氣泡圖,說說自己觀察的

那塊石頭!

三、給石1.所有的小朋友都觀察得1.男生舉手、穿紅衣服[諛計意圖:

頭分類很仔細,說得也很好。小朋友觀舉手、第一大組舉手“石頭”這個詞

察那么久,我們來放松一下,先2.認識分類既可以指石頭

來做個小游戲吧!(請男生舉手!3.說一說給石頭分類的的個體,也可以

請穿紅衣服小朋友舉手!請第一標準指總體。按照某

大組小朋友舉手!)4.小組合作:給石頭分一個特征將一

2.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分類堆石頭分類,給

一分,把我們全班的小朋友,按學生創造了在

照性別、衣服的顏色、是哪一個比較中進一步

組的區分了。人家發現了嗎?在觀察和描述石

分類的時候,老師每一次按照一頭特征的機會,

個特征來分的。從而促進了他

3.游戲做完,我們再來看們對石頭的認

看,剛剛我觀察的是一塊石頭,識。]

當我們有一堆石頭的時候,我們

也可以給他們分一分類!

4.如果你給石頭分類,你

會按什么來分?

5.請把你手中的石頭放回

到材料盒中。記住,每次按照一

個特征來分!

四、了解1.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隨1.說一說生活中石頭的[設計恚圖:這

石頭的用處可見,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用途:鋪路、搭房子、做工里給學生提供

途什么用處呢?(通過PPT了解一具......一組石頭用途

下)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利用石的圖片,啟發學

頭?你還知道石頭的哪些用生結合自己的

途?生活經驗舉例

說出石頭還有

哪些用途,讓學

生意識到石頭

對于人類的生

產和生活是非

常重要的。]

五、小結1.看來小小的石頭在我們

的生活中用處還真不少,以后的

科學課上,我們還要繼續觀察和

研究關于石頭更多更好玩的秘

密。

【板書設計】

1,石頭

2.玩泥巴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征。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宜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泥巴的外部形態特

征及現象。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泥巴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

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低年段要求。

14.3陸地表面大部分覆蓋著土壤,生存著生物。

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教材分析】

本課按照任務驅動的思路,帶著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凸顯了一個“玩”字。展開三

個主要活動:(1)回憶玩泥土的經歷,知道泥土是我們周圍常見的一種物質;(2)通過篩

泥土的活動,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雜著各種物體,泥土是由顆粒大小不同的物質組成的;(3)

通過做泥塑的活動,感受泥的特點。

著重在于指導學生通過做泥塑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泥土的特點。同時,通過資料介紹,

使學生知道泥塑經過燒制可以變成陶器。

【學情分析】

泥巴是學生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大部分學生都有玩過泥巴的經歷。所以應該基于一年級

學生已有的日常概念,創建有趣的情景,通過有意識地觀察,動手等方法豐富對泥巴的感性

認識。

一年級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發展有限所以為了學生能夠更有效地觀察、體會,教師要

讓學生真刀真槍地做一個泥塑,而不只是看一看泥塑作品,或者只是知道有這么一回事而已。

要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次與泥土的親密接觸,這可能是他們迄今為止的第一次,

這種真實的感受對學生成長很重要。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通過交流,知道泥土是我們周圍常見的一種物質。

2.通過篩泥土的活動,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雜著各種物體,泥土是由顆粒大小不同的物

質組成的。

3.通過親自動手,用篩取的細泥土加水,和泥,制作各種形狀物體,知道泥塑經過燒制

可以變成陶器。

科學探究:

1.討論玩泥巴的經歷,意識到泥土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質。

2.通過篩泥土,發現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顆粒。

3.通過做泥塑的活動,感受泥的特點。

科學態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

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2.感受到玩泥巴帶來的樂趣。愿意通過小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樂于分享自己制作的

泥巴作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意識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種重要的物質。

【教學重點】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用泥土捏一個泥塑物品。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學生材料?:泥土、篩子、盆、水。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

二?創設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佩奇生:喜歡,佩奇最[設計意圖:通

情境、快嗎?你們知道佩奇他們一家最喜歡玩喜歡在泥坑里跳來跳過劫畫片能快

速聚焦的游戲是什么?去。速的吸引學生

(播放小豬佩奇的視頻)的注意并聚焦

師:佩奇他們一家都喜歡玩泥巴,生:想玩泥巴,我到泥巴上,調動

你們想不想玩泥巴?是像佩奇一樣在們不能向佩奇一樣在泥玩泥巴的經驗,

泥坑里跳來跳去?坑旦跳來跳去。把學生帶入學

2.師:那我們應該怎樣玩泥巴?生:土堆,澆水活習情境,為后續

(出示泥塑圖片)泥巳,捏小烏龜……活動做好鋪

師:孩子們,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墊。]

做的嗎?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漂亮生:泥土

的泥塑?

3.要做泥塑,首先需要什么原材生:泥土

料?今天,我們一起給泥土造型,走

進玩泥巴的課堂,(板書課題:玩泥

巴)捏一個你最喜歡的造型。

二、篩泥1.師:既然我們要用泥土作為原生:花園、田野、[設計意圖:活

±:挑揀材料?,孩子們,你在哪里見過泥土?深林...............動之初就要讓

雜質師:小結:可以說泥土幾乎覆蓋學生明白:要做

地球表面所有地方。泥塑,取自花圃

2.師:這是老師今天在校園里采中的泥土還不

集來的泥土。它們適不適合直接做泥生:不適合,這些符合的要求,初

塑?(一些含有石塊、樹枝的土)學泥土里有太多的雜物,步認識泥土中

生每組都有一份泥土。應該先把這些雜物清理含有不同成

3.老師為每個組提供了托盤,挑干凈。分。]

出你覺得不適合的雜物放在托盤里,

教師各組巡視指導。

師:在剛才揀的過程中,你在泥挑選泥土里的雜質

土中挑揀出了什么?生:石頭、樹

師:樹枝、石頭是泥土?原來天枝..........

然的泥土中還含有其它物質。

生:不是

二篩泥1.師:現在,這樣的泥土做泥塑生:觀察托盤內剩[設計意圖:將

±:篩出可以嗎?下的泥土。篩孔大小不同

細土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都是自己的能捏出泥塑的三種篩子都

猜測,而科學講究證據,到底適不適不能捏出泥塑呈現給學生,觀

合,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動手試試。察它們的特點;

師:現場和泥,用泥土做一個簡生:能捏成球,但然后問學生,你

單的球形,觀察這個泥球怎么樣?是做出來的泥球粗糙、認為先用哪個

2.師:用這種泥土能不能用來做不光滑、凹凸不平。篩子,后用哪個

泥塑?為什么?生:不行篩子,從而確

師:那泥土里的粗顆粒怎么辦?生:這些泥土里有定,先用篩孔大

把他挑出來?的顆粒大有些顆粒小,的篩子篩,再依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神器一做泥塑只需要比較細的次用篩孔小的

一篩子。比篩孔小的泥土可以直接漏泥二。嬸子,幫助學生

下去,用它就可以把混在里面的大顆生:太小了,費時在經驗層面建

粒分離出來,觀察篩子,說一說3個費力立士康顆粒大

篩子有什么不同,你認在使用這三個生:3個篩子的孔小的概念。]

篩子篩泥土的時候,它們的先后順序不一樣,先用孔大的篩

是什么?子篩走顆粒最大的泥

師:能不能直接用細篩篩出最細土,再用中號的篩子篩

的泥土?走比較小的泥土,最后

3.師:篩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盆接用細篩得到最細的泥

住漏下來的泥土c演示用大孔篩泥土,土。

出示活動要求,小組活動,用篩子將生:不能直接用細

大小不同的泥土顆粒分離。篩,大顆粒的泥土會堵

住篩子的細孔。

用篩子篩泥土

四、捏泥1.師:細土我們已經篩出來了,生:加水,將水和[設計意圖:這

塑接下來我們怎么做?泥二和到一起揉。個活動的重點

師:加水要揉到什么程度?(PPT生:第二盆泥土最在于讓學生真

出示一盆稀土,一盆硬土,一盆柔軟合適,加水的時候,要刀真槍地做一

程度適中的土)你覺得需要揉捏到什一點一點的加。個泥塑,而不只

么程度?是看一看泥塑

師:你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把手伸作品,要創造條

到這個盤子里和泥好還是請一個同學生:一個人把你揉件,讓每一個學

集中操作為好呢?好后再分發給大家。生都有一次與

2.師:出示和泥要求,小組活動生:開始和泥,分泥土的親密接

和泥。開始發揮你的創造力,捏個你泥,用泥土制作泥塑觸,這可能是他

喜歡的泥塑吧。們迄今為止的

第一次,這種真

實的感受對學

生成長很重

要。]

五、總結1.作品展不。生:展示自己的作[設計意圖:讓

與拓展2.今天大家都做了屬于自己的泥品學生感知到人

塑。但是我們捏的泥塑干了之后不好類可以利用科

保存?泥塑要想保存時間久,還有最閱讀教材后學技術改造自

后一道工序:燒制(PPT)泥塑最后還需要燒然,讓生活環境

3.泥土除了可以做泥塑,陶器、制不斷得到改

瓷器,還有什么作用?善。]

4.總結:原來隨處可見的泥土,生:很多小動物生

不僅成為我們手中有趣的玩具,還為活在泥土里,所以泥土

動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家園。經過加工為小動物提供了生活的

處理后,就可以給我們帶來這么多樂家,泥土可以種植物。

趣。

【板書設計】

2.玩泥巴

撿-篩-捏

3.沙子與黏土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征。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依據已有的經驗,對問題作出簡單猜想。

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

在教師指導下,有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現

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說話

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生廢棄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

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域”的低年段要求。

1.1物體具有質量、體積等特征。

通過觀察,描述物體的輕重、厚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

【教材分析】

《沙子與黏土》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石頭與泥土》的第三課時。沙子、

黏土與石頭一樣,都屬于巖石,都是組成地球的重要物質。本課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這兩種

重要的物質,觀察與描述它們的外部特征。本課并不要求一年級學生建立沙子和皴土的概念,

而是讓學生識別并指出“這就是沙子”、“這就是黏土”。

本課遵循學生同時認識兩種事物的一般過程展開,即識別一一比較一一了解用途,以觀

察和描述為核心,聯系生活,展開四個主要活動:(1)交流哪里有沙子與黏土,意識到沙子

與黏土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2)觀察沙子與黏土,從多個方面描述沙子與黏土的特征;(3)

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沙子與黏土的區別,進一步認識沙子與黏土的特征;(4)舉例說出沙子

與黏土有哪些用途。

沙子是學生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大部分學生都有玩過沙子的經歷。所以應該基于一年級

學生已有的日常概念,創建有趣的情景,通過有意識地觀察,動手等方法豐富對沙子與黏土

的感性認識。著重在于指導學生通過實驗對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沙子與黏土的特點。同時,

通過資料介紹,使學生知道它們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

【學情分析】

沙子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但是黏土卻不常見,因此本課著重介紹了黏土獲得的方

法。雖然學生經常接觸沙子和黏土,但真正研究二者的特點和不同,還是需要引導的。因此

本課基于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經驗和科學理解,創設情境,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總結等方

法來加深和豐富學生對沙子和黏土的認識。

有了觀察石頭和玩泥巴的經驗,學生在觀察物體時會更全面,但是在科學描述物質將征

上有所欠缺。本課結合詞語卡、實驗單引導學生規范口語和書面語言。同時,一年級的學生

在實驗操作方面也不是很熟練和規范,本課的兩個探究實驗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

也加強了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了解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

2.知道沙子和黏土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科學探究:

1.能夠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學會描述并區別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夠描述沙子和黏土滲水現象的不同,并試著做出解釋。

科學態度:

1.對生活中常見的物質表現出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2.愿意參與到活動中,親手探究物質的特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通過探究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了解到它們是組成地球的一部分。

【教學重點】

能夠描述并比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學難點】

做沙子和黏土滲水的實驗并試著解釋所看到的現象。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和視頻。

學生材料:每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鏡、培養皿、用于篩取黏土的器材:廣口瓶、

鋁箔、皮筋、針和培養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

一、引入1.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1.觀察圖片,回答問題。[設計意圖:觀

課題兩樣物體,你們認識嗎?(出示2.回想在哪里見過沙子。察沙子與黏土,

沙子圖片)這個是什么?它是沙這個活動就是

子。你們在哪里見過沙子?3.學生觀察黏土圖片,讓學生指出什

2.看來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說說自己對黏土的認識。么是沙子,什么

很善于觀察。跳遠的沙坑、公園、4.了解黏土是怎么加工是黏土。相比沙

海邊……這些地方我們都能找而成的。子而言,黏土并

到沙子。不常見,因此本

3.(出示黏土圖片)這個活動通過信息

是什么?它叫黏土。你知道什么技術介紹了一

是黏土嗎?種通過“篩”來

4.黏土在生活中不容易直獲得黏土的簡

接找到,要經過加工才能得到易方法,讓學生

的。師介紹黏土怎么來的。(播知道黏土是極

放制作黏土的PPT)細的泥土顆

5.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沙粒。]

子與黏土。(板書課題)

二、比較1.今天老師為每組準備了1.猜測沙子與黏土有什[設計意圖:通

沙子與黏一份沙子和黏土C下面我們來研么不同的地方。過看一看、按一

土的不同究它們,看著干沙子與干黏土有2.交流討論自己想怎么按、捻一捻等方

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家先猜一猜比較研窕沙子與黏土的不同。法比較它們的

不同,并知道如

它們有什么不同?3.分組研究沙子和黏土,

何用科學的語

2.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使用“看一看”、“按一按”、

猜想,那是不是和大家猜的一樣“捻一捻”的方法比較沙子和言描述沙子和

黏土的特征。]

呢?我們要實際實驗研究。要怎黏土的不同,并記錄在記錄單

么比較?上。

3.你們的方法都很好,老4.小組匯報研究結果。

師這里有二個更具體的方法(播

放課件):

(1)看一看,看的時候可

以借助放大鏡,會用嗎?

(2)按一按,注意按的時

候只要將手指輕輕的觸碰沙子

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留

下的沙子或黏土多不多。

(3)捻一捻,向老師這樣

拇指和食指捏一點沙子或黏土,

來回的移動。

4.老師這里還有一張記錄

單,能看懂嗎?這里還為你們準

備了6個詞語,等會你們可以把

詞語貼在記錄單上。清楚了嗎?

開始吧!

5.學生研究,師巡視指導。

6.學生匯報結果,師引導

小結。

三、比較1.沙子與黏土是不是只有1.猜測沙子與黏土倒同[設計意圖:通

沙子與黏這么多的不同?不是的,其實還樣多的水時會出現什么現象。過這個簡單的

土的滲水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發現,要(聚焦沙子與黏土的滲水性)對比實驗,引導

性想一些別的辦法才行。2.小組實驗:觀察比較學生觀察并比

2.比如,我這里有一些材比較沙子與黏土的滲水性。較這兩種物質

料,一個透明塑料杯,一個玻璃3.匯報實驗結果。的滲水現象有

什么不同。這個

杯,我在塑料塑料杯的底被戳了4.猜測沙子比黏土滲水

活動并不需要

幾個小洞,有沙子與黏土,有兩性強的原因。

上升到對兩種

杯一樣多的水。我把它們像這樣5.觀察放大沙子與黏土

物質滲水性、保

組裝起來,等會同時分別給兩個的照片,思考原因。

水性等性質的

杯子倒水,會出現什么現象?大6.說說自己的發現(沙

認識,而是基于

家猜一猜。子之間的空隙大,黏土之間的

此前對沙子和

3.是不是就像同學說的那空隙小)。黏土外部特征

樣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這樣的認識,描述現

的材料,下面我們自己動手去試象并猜想為什

一試吧。么會這樣。]

4.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

指導。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6.大家猜猜為什么會出現

這樣的現象?

7.師出示放大沙子與黏土

的照片進行解釋:觀察一下被放

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與黏土,

你有什么發現?

8.小結:沙子之間的空隙

比黏土之間的空隙要大,所以水

往下漏的就快。

四、沙子1.今天,我們學習了沙子1.思考:沙子與黏土的[設計意圖:通

與黏土的與黏土,那它們可以用來做什么過圖片,介紹日

用途。

用途呢?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猜常生活中沙子

2.觀察物體圖片,猜測

猜它們是用什么做的。(依次出和黏土的典型

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示沙雕、罐子、泥娃娃、茶壺、用途,引導學生

沙畫等圖片)3.交流:沙子與黏土還關注這兩種物

質在生活中的

2.你還知道沙子與黏土可有哪些用途。

應用,意識到它

以用來做什么?

們不僅是地球

3.正是因為沙子與黏土有

上重要的物質,

許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們會

也是我們的生

用它們做不同的事情。課后你們

活所不可或缺

可以繼續找一找看看它們還可

的。]

以用來做哪些事情。

4.最后老師給學生分享繪

本《奇妙的沙子》,告訴學生沙

子的由來以及沙子與人類息息

相關的事,告訴學生人與大自然

要和諧相處。

【板書設計】

3.沙子與黏土

沙子黏土

看一看顆粒大顆粒小

按一按不沾手沾手

捻一捻粗糙細膩

加水漏水多漏水少

第二單元

1.水是什么樣的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的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征。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能用

語言初步描述信息;有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現

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了解人類對產品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2.本課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域”和“技術與工程領域”

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狀態下有三種存在狀態。

觀察并描述水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質在水里能夠溶解,而有些物質在水里很難溶解。

知道有些物質能夠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鹽和白糖等;有些物質很難溶解在水里,

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術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體會生活中的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快捷和舒適。

18.3工程設計需要考慮用的可利用的條件和制約因素,并不斷改進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并完成任務。

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進建議。

【教材分析】

水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質,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第一個活動調動學生的生活經

驗,采用談話的方式引入單元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欲望。第二個活動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

找到水并不難,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過分析找到水的過程,啟發學生用詞語

正確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并用氣泡圖的方法整理

中心詞,同時鞏固認識物體特征的一般觀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第三個

活動是把同樣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沒有固定的形狀。第四個活動是用手接水,在

手背上滴水,形象認識水的流動。后兩個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完善對水的特征的認識。

【學情分析】

通過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感官總動員》的學習,學生己經學會了用各種感官去觀察物

質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各種存在形式及顏色、狀態、氣味等。本課教學中要重

點通過活動讓學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難,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

過分析找到水的過程,啟發學生用詞語正確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

味道,透明),并用氣泡圖的方法整理中心詞,同時鞏固認識物體特征的一般觀察方法:用

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學生具備初步的實驗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

明確關鍵點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并著重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及時記錄等實驗習慣,對實驗

中出現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及時分析并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有

很強的求知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熟練運用各種感官辨認哪一杯是水,說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觀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科學探究:

1.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和辨認哪一杯是水;

2.觀察不同形狀瓶中水的形狀,知道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3.用手接一接水,在手背上滴水,感知水具有流動性。

4.學會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特征的認識。

科學態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

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

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2.了解人類對產品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it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辨別等活動,說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

沒有固定的形狀,會流動。

【教學難點】

用科學的詞匯對水的特征進行描述,用氣泡圖的方式展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學生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嘗味棒、記錄單、四種不同形狀的瓶子、滴管、

裝有水的燒杯、紅色水彩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

一、導入1.淡話:今天我們首先來生:猜謎語[設計意圖:本

做個看圖猜謎的游戲,謎底只有思考:生活中哪里用到環節意在調用

一個字,你們猜是什么了?(出水。學生已有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