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古代史專題知識要點_第1頁
歷史學古代史專題知識要點_第2頁
歷史學古代史專題知識要點_第3頁
歷史學古代史專題知識要點_第4頁
歷史學古代史專題知識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學古代史專題知識要點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地址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在規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一、選擇題1.中國古代史的開端

(1)以下哪個朝代標志著中國古代史的開端?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秦朝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時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封建制度

B.君主專制制度

C.宰相制度

D.士農工商制度

(2)周朝實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世襲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三公九卿制

3.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

(1)春秋戰國時期,以下哪個國家實行了變法?

A.秦國

B.齊國

C.晉國

D.趙國

(2)戰國時期,哪個學派主張“法不阿貴”?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秦漢統一與集權

(1)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君主專制制度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縣制

(2)漢朝時期,以下哪個制度體現了集權?

A.宰相制度

B.官僚制度

C.分封制

D.郡縣制

5.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治與社會

(1)三國時期,哪個國家實行了九品中正制?

A.吳國

B.蜀國

C.魏國

D.吳蜀

(2)南北朝時期,以下哪個國家出現了士族制度?

A.北魏

B.南齊

C.南梁

D.陳朝

6.隋唐時期的文化與制度

(1)唐朝時期,哪個制度體現了科舉制度的改革?

A.唐太宗設立進士科

B.唐太宗設立明經科

C.唐太宗設立制科

D.唐太宗設立律科

(2)唐朝時期,以下哪個文化現象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

A.長安城

B.洛陽城

C.江南地區

D.北方地區

7.宋元時期的經濟發展與民族融合

(1)宋朝時期,哪個經濟制度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A.錢莊制度

B.銀行制度

C.市場制度

D.官商制度

(2)元朝時期,以下哪個民族融合現象最為顯著?

A.漢族與蒙古族

B.漢族與回族

C.漢族與藏族

D.漢族與滿族

8.明清時期的政治與文化的

(1)明朝時期,哪個制度體現了皇帝的權力高度集中?

A.吏部制度

B.禮部制度

C.兵部制度

D.宰相制度

(2)清朝時期,哪個文化現象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

A.四大發明

B.詩詞歌賦

C.戲曲雜劇

D.民間傳說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1)C(2)A

2.(1)A(2)B

3.(1)A(2)C

4.(1)A(2)D

5.(1)C(2)A

6.(1)A(2)A

7.(1)C(2)A

8.(1)D(2)C

解題思路:

1.中國古代史的開端:根據中國歷史的發展順序,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標志著中國古代史的開端。因此,答案為C。

2.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而夏商兩朝則實行的是世襲制。因此,答案為B。

3.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戰國時期,秦國實行了商鞅變法,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法家主張“法不阿貴”,因此答案為C。

4.秦漢統一與集權: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的是君主專制制度,而漢朝時期則實行了集權制度。因此,答案為A和D。

5.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治與社會:三國時期,魏國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南北朝時期,北魏出現了士族制度。因此,答案為C和A。

6.隋唐時期的文化與制度:唐朝時期,唐太宗設立進士科,體現了科舉制度的改革。長安城是當時的社會繁榮象征。因此,答案為A和A。

7.宋元時期的經濟發展與民族融合:宋朝時期,市場制度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元朝時期,漢族與蒙古族民族融合最為顯著。因此,答案為C和A。

8.明清時期的政治與文化的:明朝時期,皇帝權力高度集中的制度是宰相制度。清朝時期,民間傳說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因此,答案為D和C。二、填空題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_________。

2.春秋五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集權制度。

4.隋唐時期的都城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的四大發明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夏朝

解題思路: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約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標志著我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

2.答案: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解題思路: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爭霸,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五位霸主,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控制了中原地區的政治格局。

3.答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

解題思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集權,實行了皇帝制度,設立三公九卿來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推行郡縣制,以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4.答案:長安、洛陽

解題思路:隋唐時期的都城是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和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這兩座城市是中國古代都城中的佼佼者,對于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答案: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火器

解題思路:宋代的四大發明分別是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火器。這些發明對于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印刷業、軍事和航海業的影響最為深遠。三、名詞解釋題1.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蕩與變革的時期,大約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國勢力崛起,相互之間的戰爭頻繁,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爭霸,以“霸主”為領導;戰國時期,戰爭更加激烈,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這一時期,鐵器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推動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私田興起,土地兼并加劇,社會階層分化明顯。

2.漢武帝的大一統政策

漢武帝的大一統政策是指西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實施的一系列集權措施。漢武帝在位期間,通過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加強集權,削弱諸侯國的勢力,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主要措施包括推行郡縣制,設立十三部刺史,加強監察制度;實行鹽鐵官營,增加財政收入;對外開拓疆域,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推崇儒家思想,設立太學等。

3.唐詩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指的是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期間創作的詩歌。唐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成就極高,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唐詩的題材廣泛,包括詠史、山水、田園、邊塞、詠物、愛情等,其中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詩人的作品最為著名。唐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4.宋代經濟繁榮的原因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經濟繁榮的時期。宋代經濟繁榮的原因主要有:農業生產力提高,水稻種植推廣,農業稅制改革,促進了農業發展;手工業技術進步,瓷器、絲綢、紡織、印刷等行業發達;商業貿易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海外貿易發展,與海外國家建立廣泛的聯系。

5.明清時期的文化特征

明清時期(公元1368年—184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大發展時期。明清文化特征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朱熹的理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文學創作豐富多彩,小說、戲劇、詩詞等領域均有杰出代表,如《紅樓夢》、《牡丹亭》等;科技進步,出現了《天工開物》等科技著作;民間文化興起,民間信仰、習俗等豐富多彩。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蕩與變革的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國勢力崛起,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

解題思路:從歷史時期的界定、主要特征和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2.答案:漢武帝的大一統政策是通過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加強集權,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

解題思路:從政策的主要內容和實施效果兩個方面進行回答。

3.答案:唐詩是唐朝時期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成就極高,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題思路:從詩歌的時代背景、內容特點和藝術成就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4.答案:宋代經濟繁榮的原因包括農業生產力提高、手工業技術進步、商業貿易繁榮和海外貿易發展。

解題思路: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海外貿易四個方面分別列舉原因。

5.答案:明清時期的文化特征包括儒家思想發展、文學創作豐富多彩、科技進步和民間文化興起。

解題思路:從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和民間文化四個方面分別闡述特征。四、簡答題1.簡述夏商周時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答:夏商周時期的主要政治制度包括:

(1)王位世襲制:夏商周時期的王位是通過世襲制傳承的,即王位由上一代君主傳給下一代。

(2)分封制:周朝實行分封制,將國家領土分封給親王、諸侯等,以鞏固統治。

(3)宗法制:以家族為單位,通過宗族關系和世系傳承來維護社會秩序。

(4)禮制:以禮來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等級秩序。

2.簡述秦漢統一與集權制度的形成。

答:秦漢統一與集權制度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秦朝的統一: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戰國紛爭,建立了集權的秦朝。

(2)集權制度:秦朝實行三公九卿制,設立機構,強化了集權。

(3)漢朝的繼承與發展: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制度,并進一步完善,如設立郡縣制、推行察舉制等。

3.簡述唐宋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

答:唐宋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包括:

(1)繁榮的文化氛圍:唐宋時期,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為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文學藝術的繁榮:唐詩、宋詞、宋元雜劇等文學藝術形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科技文化的進步:唐宋時期,科技文化取得了顯著成果,如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

4.簡述明清時期的科技發展。

答:明清時期的科技發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農業技術:明清時期,農業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如推廣水稻育秧技術、發展蠶桑業等。

(2)手工業技術:明清時期,手工業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如發展絲織業、陶瓷業等。

(3)科學技術:明清時期,科學技術也有所發展,如《天工開物》等科技著作的問世。

5.簡述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答: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包括:

(1)水利工程:古代中國注重水利工程,如修建都江堰、鄭國渠等,提高農業生產力。

(2)土地制度:古代中國實行土地制度,如均田制、租庸調制等,保障農民利益。

(3)農業技術:古代中國不斷改進農業技術,如推廣良種、發展農具等,提高農業產量。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夏商周時期的主要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禮制等。

解題思路:從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入手,分別闡述各個制度的特點和作用。

2.答案:秦漢統一與集權制度的形成主要包括秦朝的統一、集權制度、漢朝的繼承與發展等。

解題思路:從秦漢時期的歷史背景出發,分析秦漢統一與集權制度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3.答案:唐宋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包括繁榮的文化氛圍、文學藝術的繁榮、科技文化的進步等。

解題思路:從唐宋時期的歷史背景出發,分析文化發展的原因和特點。

4.答案:明清時期的科技發展主要包括農業技術、手工業技術、科學技術等。

解題思路:從明清時期的歷史背景出發,分析科技發展的原因和成果。

5.答案: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土地制度、農業技術等。

解題思路:從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出發,分析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及其作用。五、論述題1.闡述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趨勢。

(一)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趨勢概述

(二)從夏商周至秦漢:從部落聯盟到集權制度的形成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融合與分裂對峙的交替

(四)隋唐:封建社會的繁榮與文化的開放性

(五)宋元:商業發展與民族融合的新階段

(六)明清:封建社會的衰落與民族關系的復雜性

2.論述秦朝滅亡的原因。

(一)秦朝統一后的政治經濟矛盾

(二)法制嚴酷與民不聊生

(三)軍事征伐與民力耗竭

(四)內部腐敗與外部壓力

(五)項羽劉邦起義與秦朝的覆滅

3.論述唐代文化的繁榮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一)唐代文化的繁榮表現

(二)唐代詩歌的成就與影響

(三)唐代書法、繪畫、雕塑藝術的發展

(四)唐代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影響

(五)唐代文化對后世文化的深遠影響

4.論述明清時期的民族融合與民族關系。

(一)明清時期的民族融合趨勢

(二)明清時期的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

(三)明清時期的邊疆民族問題

(四)民族融合對明清社會穩定的影響

(五)民族融合對后世民族關系的影響

5.論述古代中國農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一)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增長的關系

(三)農業發展與經濟制度變革的關系

(四)農業發展與科學技術進步的關系

(五)農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互動關系

答案及解題思路:

1.闡述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趨勢。

解題思路:首先概述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趨勢,然后分別從夏商周至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具體闡述發展趨勢,最后總結各個時期的特點和影響。

2.論述秦朝滅亡的原因。

解題思路:分析秦朝統一后的政治經濟矛盾,法制嚴酷與民不聊生,軍事征伐與民力耗竭,內部腐敗與外部壓力等因素,結合項羽劉邦起義等歷史事件,闡述秦朝滅亡的原因。

3.論述唐代文化的繁榮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解題思路:首先概述唐代文化的繁榮表現,然后分別從詩歌、書法、繪畫、雕塑藝術等方面論述成就,接著分析唐代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影響,最后總結唐代文化對后世文化的深遠影響。

4.論述明清時期的民族融合與民族關系。

解題思路:分析明清時期的民族融合趨勢,論述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探討邊疆民族問題,總結民族融合對明清社會穩定的影響,以及對后世民族關系的影響。

5.論述古代中國農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解題思路:概述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分析農業發展與人口增長、經濟制度變革、科學技術進步等因素的關系,最后總結農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互動關系。六、案例分析題1.分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及其影響。

a.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落,集權減弱

鐵犁牛耕的推廣,農業生產發展,人口增長

社會轉型,諸侯國追求霸權

儒、墨、道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影響政治變革

b.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影響

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各諸侯國相互學習,促進文化發展

地理界限打破,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民族融合加速,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奠定基礎

2.分析唐太宗治國理念對后世的影響。

a.唐太宗治國理念的主要內容

以民為本,重視民生

重視法治,嚴格律法

任人唯賢,選拔賢能

民族平等,開明寬容

b.唐太宗治國理念對后世的影響

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石

對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后世的治國理念產生了重要啟示

對東亞地區國家政治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3.分析宋代商業繁榮的表現及其原因。

a.宋代商業繁榮的表現

商業活動范圍廣泛,市場繁榮

城市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人口增加

貨幣經濟發達,貨幣流通量大

跨越地域的貿易網絡形成

b.宋代商業繁榮的原因

對商業活動的支持

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商業提供物質基礎

科技進步,尤其是航海技術的提升

儒家思想的轉型,對商業活動的寬容態度

4.分析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的跡象及其原因。

a.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的跡象

農業生產停滯不前,糧食產量下降

土地兼并嚴重,農民生活困苦

財政困難,腐敗

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頻繁

b.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的原因

內部制度僵化,無法適應社會變革

民族矛盾加劇,邊疆不穩定

外部壓力,西方列強的侵略

科技進步緩慢,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5.分析古代中國科技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a.古代中國科技發展的表現

農業技術進步,如水稻種植技術

工藝技術提升,如瓷器制作技術

科研成果豐富,如天文學、數學、醫學等領域的成就

發明創造眾多,如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b.古代中國科技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推動了世界科技發展,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為世界各國的科技進步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有周王室衰落、鐵犁牛耕推廣、社會轉型、諸子百家思想爭鳴等。影響包括思想解放運動、文化發展、秦統一六國基礎、民族融合加速。

2.唐太宗治國理念包括以民為本、重視法治、任人唯賢、民族平等。影響包括奠定唐朝盛世、影響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啟示后世治國理念、影響東亞地區國家政治制度。

3.宋代商業繁榮表現為商業活動范圍廣泛、城市經濟迅速發展、貨幣經濟發達、跨越地域的貿易網絡形成。原因有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科技進步、儒家思想轉型。

4.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跡象包括農業生產停滯、土地兼并嚴重、財政困難、社會矛盾激化。原因有內部制度僵化、民族矛盾加劇、外部壓力、科技進步緩慢。

5.古代中國科技發展表現為農業、工藝、科研、發明創造等領域的成就。影響包括推動世界科技發展、促進文化交流、提供借鑒和啟示、提供物質基礎。

解題思路:

1.針對每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分析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特點,找出原因和影響。

2.結合歷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其影響的具體表現。

3.對比不同時期的歷史現象,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

4.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背后的社會根源。七、開放性題目1.談談中國古代史的特點

中國古代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統一性與多民族融合: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多個朝代的統一,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過程。

政治制度的演變:從封建制度到科舉制度,再到君主專制的強化,政治制度不斷演變。

經濟發展的周期性:中國古代經濟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如農業社會的興衰、商業的繁榮與衰落等。

文化成就的輝煌:中國古代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

夏商周時期:實行封建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基礎。

秦漢時期:推行郡縣制,實行集權,開創了科舉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分裂,出現門閥制度,科舉制度逐漸完善。

隋唐時期:確立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達到鼎盛。

宋元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強化,科舉制度逐漸衰落,政治制度趨于僵化。

3.探討古代中國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古代中國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