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延邊州2025年高三教學質量檢測語文注意事項:1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做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6本試卷共四大題23小題,共8頁,總分150分。答題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唐代詩人創造“律詩”這個名詞,其意義是“合于音律的詩”,也就是“有音樂性的詩”。殷璠的意思是說:詩的聲調合于音律,就會產生詩的氣勢,表明詩的節奏。一首詩由于平仄黏綴得好,吟詠之時就容易透發作者的才情。既然如此,凡是一切要求講究平仄、避免八病的詩,應該都是律詩。不錯,唐代詩人是這樣看的:絕是作者自己編定的。這三部書中的詩主要是按形式分類,總的分為“古詩”和“律詩”兩大類。講究平仄的五七言絕句,都編在“律詩”類中,不講究平仄的古體絕句都編在“古詩”類中。這就可以證明唐代人以為近體絕句也是律詩。南宋人編詩集,常常分為“古詩”“五律”“七律”“絕句”等類,從此就把絕句排除在律詩之外。南宋人講起近體詩,常常用“律絕”這個語詞,絕句與律詩便分家了。唐代沒有“律絕”這個語詞。唐人只說“古律”,表示傳統的古體詩和新興的律體詩,或說近體詩。用“格律詩”這個名詞來表示唐代興起的律詩,這恐怕是現代人開始的錯誤概念。在唐代人的觀念里,格是“格詩”,即講究風格的詩,也就是古詩;律是“律詩”,即講究聲律的詩,也就是近體詩。白居易第1頁/共10頁的《白氏長慶集》有一卷題作“半格詩”,所收的詩,大體上都是古體,但常有對偶句,或者用平仄黏綴的散句。這些詩似古非古,似律非律,所以名曰“半格詩”“半是齊梁”又說:“格詩,是齊梁格也。”這個注釋是錯誤的。在唐人觀念里,無論漢魏、齊梁,都是古詩,不能把古詩和齊梁詩對立起來。齊梁詩是一種風格,漢魏詩也是一種風格,不能說“格”是專指齊梁格的。唐人厭薄齊梁詩體的浮靡,要求繼承漢魏詩的風格,這是從詩的內容講的。“風格”這個“標格”“風骨”“建安風骨”“”以上這些引證,都說明“格律”是兩回事,不能把唐代律詩稱為“格律詩”。我們如果要一個雙音詞“聲律詩”。材料二:對漢語四聲的認識,始于南北朝的齊梁時代,而齊梁時代之所以能夠產生對我們自己語言特色的反省,又是由于佛經梵文影響的結果。這種反省很快就影響到了詩歌。因為人們發現,一句詩如果所有的字都是平聲或者都是仄聲,讀起來是很不好聽的,一定要平仄間隔才好聽。所以從齊梁開始,詩歌逐漸就走向了格律化,到初唐時就形成了“近體詩”。所謂近體,是相對古體而言。古體詩不講究平仄也不講究對偶,近體詩講究平仄和對偶。對偶,其實也是由中國語言文字的特質而形成的。英文單詞長短不齊很難對起來,“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那時候的作者還沒有后來這種對語言文字的反省,它是自然而然就對上的。而到了六朝的時候,對偶就成質樸的古詩相比已經大不相同了。到了齊梁時期,詩歌在聲音上已經很講究,只不過還沒有形成近體詩的格律而已。近體詩的格律是什么樣子呢?除在句數、字數和對仗等方面的規定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聲音的平仄了,這與我們今天講的吟誦是有關系的。像我前文講節奏時所舉的“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兩句,就是唐代五言律詩中的一聯,它的平仄聲音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律詩的平仄當然有它的規律,但也不是完全死板的,有的地方平仄可以通用,有的地方就不可以。另外還有所謂“拗句的地方可以“拗”,有的地方不可以“拗”,有的地方“拗”了還可以“救”。于是有人就說,格律詩變化這么多,太傷腦筋,學作詩不是太難了嗎?其實只要通過吟誦把握了它的基本規律就一點兒也不難。“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你要注意它節奏的停頓:五言中的第二個字是一個停頓的所在,第四個字是一個停頓的所在,第五個字則是整個一句的停頓所在。凡有停頓的地方,就是一個音節的節拍落下第2頁/共10頁的地方。所以除結尾的那個字之外,這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是最重要的,在這幾個字的地方一定不能夠把聲音的平仄搞錯。七言律詩也是一樣,比如杜甫《秋興》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除結尾的韻字之外,節拍的停頓分別在第二、第四和第六個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1.下列依據兩則材料內容繪制的思維導圖中,全部正確的一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律詩是指一切要求講究平仄、避免八病的詩,其中包括講究平仄的五七言近體絕句。B.齊梁詩是一種風格,而“格”不是專指齊梁的,因此不能把古詩和齊梁詩對立起來。C.六朝時期,對偶開始走進詩歌中,它的形成與中國語言文字單音獨體的特質密切相關。D.唐人與南宋人編詩集的區別之一是“絕句”和“律詩”二者是包含關系還是彼此獨立。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側重辨析“律詩”的概念演變,提出唐代律詩應稱為“聲律詩”而非“格律詩”的觀點。B.C.材料二側重從吟誦角度說明律詩的特征及其發展過程,并介紹了五七言律詩吟誦的基本規律。D.兩則材料深入淺出,前者向讀者普及了“律詩”的相關知識,后者舉例說明了律詩的吟誦規律。4.材料二中兩處加點詞語“反省”分別是就什么而言的?其涵義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學校擬開展“中國古典詩詞吟誦大會”,你選擇參加“格律詩”組,請結合兩則材料,作一份杜甫《登高》一詩的吟誦方案,從“格”與“律”兩個角度列出吟誦方法要點,并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說明。(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第3頁/共10頁大雁快飛申平白露才過幾天,一場寒潮突襲了草原。家住草原邊緣的李進,一大早就被他爹吼起來,讓他跟著去撿牛糞。一出門,18歲的李進就凍得直哆嗦。他背上背簍,拿起糞叉,咬牙跟爹往草原方向走。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讓他復讀了,說,現在上了大學也是自己找工作,還不如早點在家干活呢。翻過山崗,就到了草原。風更猛烈了,人呵出的氣立即變成了白霧,又在唇邊結成了冰粒。今年的天氣也太反常了!天漸漸亮了,路兩側已經枯黃的草地上,開始出現了一堆堆、一溜溜黑乎乎的牛糞。爺倆各自走到路的一側,開始撿拾那些濕的和半濕不干的牛糞,撿滿一簍,就找個高崗倒出、攤開,接著再撿。這活李進老早就干過,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都燒牛糞,牛糞成為人們爭搶的東西。這些年包產到戶了,莊稼的秸稈都燒不完,已經沒人撿牛糞了。但是爹仍然要撿,他是要留著秸稈喂家里的牛羊呢。撿了幾筐牛糞,身上已經開始發熱了。李進忽然發現,在一處低洼的地方,臥著一片灰白色的東西,好像是一群羊。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咦,這群大雁見人來怎么不飛走呢?李進走過去喊了幾聲,又用糞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動。李進忽然明白過來,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來的寒潮凍死了。“啊呀,發財了!”他過去挨個踢著大雁,然后扔下背簍,對李進說:“你在這里看著,別讓別人搶去。我回去趕車,咱拉回去,能賣好多錢哩!”看著爹連跑帶顛地走了,李進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大雁有的是兩只靠在一起,有的是單獨趴著;有的腦袋插在翅膀里,有的耷拉在地上。他彎下腰,用手摸著它們,小聲嘀咕:“你們怎么就凍死了呢,真是太可惜了。”他開始把大雁往一起堆。每撿起一只,都會仔細觀察,他覺得這么大的家伙竟然可以在天上自由飛翔,真是不可思議。現在即便死了,它們還是那么美麗迷人。一共35只大雁,李進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擠擠挨挨地形成一大堆。望著這堆大雁,李進想,它們很快就會變成老爸手里的鈔票,成為人類的口中食、腹中餐,竟然有點心疼。不過他又想,反正它們已經死了,這也許是個機會,可以趁著老爸高興,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去復讀的事情。望著這群大雁,李進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學,想到大家在操場上走步、唱歌的場面。一場高考下來,他們有的展翅高飛了,有的也遭遇了嚴寒,比如自己李進心中不由泛起一陣酸楚。忽然,他發現一只大雁似乎動了一下。他急忙撲過去,伸手去摸它,透過羽毛,他感覺到它的身體還第4頁/共10頁有溫度;再摸別的,好像也在回暖。哦,大雁并沒有死,它們只是被凍僵了!現在它們被集中到背風的坎下,就又緩了過來。李進心中一喜,但是馬上又心一沉:如果大雁跑了的話這時候,李進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殺鵝、先不說國家提倡保護動物,就是沒提倡,也不能隨便殺害呀。想到這里,李進把心一橫,脫下身上的羽絨服,蓋在了雁群上面,他瑟縮著身子,跺腳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來,快快醒來!”大雁真的開始一只只動起來。先醒來的大雁看見李進,顯得驚慌失措,開始四散奔逃,但是它們行動笨拙,一時無法起飛。這時不知從哪里跑來兩只野狗,撲過去追咬大雁。李進急忙拿起糞叉,喊叫著過去打狗,又扔石頭把它們攆得遠遠的。等他回來的時候,發現大雁已經全部蘇醒了。它們聚在一起鳴叫著,好像在商量事情,看見他來,忽然一起扇動著翅膀奔跑起來,接著一只只騰空而起,越飛越高。但是它們并沒有馬上飛走,而是在李進頭頂上繞了兩圈,嘎嘎地叫著,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謝。李進從地上撿起羽絨服,也開始在草地上奔跑起來。他揮舞著衣服,大聲地喊著:“吧,高高地飛吧,飛到南方去吧!”跑著跑著,李進突然停住了。他看見他爹趕著一輛毛驢車,正站在不遠處看著他。他立刻蔫了,什么也沒說,穿上衣服繼續去撿牛糞。他知道,今天的一場打罵是避免不了啦,復讀的事情也別提了。他霎時感覺心里涼透了。“你爹同意你去復讀了。”“你爹說,你早上放飛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樣子挺稀罕人的。他覺得你很有愛心,也應該讓你像大雁一樣高高地飛。”啊,這真是意想不到的結局!李進的眼淚立刻涌了出來。(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23年第10期)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父親一大早讓李進冒著寒風出門撿牛糞,除了確屬做燃料需要,也因為父親對李進高考失利的失望,想讓他體驗生活的艱辛。B.翅高飛”了。C.大雁從凍僵中復蘇,李進的心情先是“一喜”,而后“一沉”,想要殺雁又下不了手,矛盾的心理和行動表現了他的善良品性。D.他,還支持他復讀。第5頁/共10頁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以如何處理“死”雁為主線,以李進能否復讀高三為副線,情節生動,引人入勝。B.小說中有多重矛盾沖突,如李進對大雁態度的內心沖突、父子間關于“復讀”的矛盾等。C.大雁振翅高飛的那一刻,李進隨大雁奔跑高呼,這一場景富有畫面感,將情節推向高潮。D.向往。8.小說結尾“啊,這真是意想不到的結局!李進的眼淚立刻涌了出來”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小說中“突發事件”通常是指某個不尋常的事件,它打破了故事的常規進程,發揮著重要作用。試找出本文的“突發事件”并說明其在文本中的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范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十三年,荊州牧劉表死。曹公已臨其境,表子琮舉眾以降。劉備欲南濟江,使諸葛亮詣權。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于赤壁,大破曹公軍。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二十四年,權征關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據江陵,撫其老弱。陸遜別取宜都,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于章鄉,遂定荊州。二年八月,權自公安都鄂,城武昌,下令諸將曰:“夫存不忘亡,安必慮危,古之善教。況今處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輕忽不思變難哉?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謂。夫保己遺名,以安君親,孰與危辱?宜深警戒,務崇其大,副孤意焉。”材料二:第6頁/共10頁任人莫難于托國。漢武帝因文、景富庶之后,虐用其民,厚自奉養,征伐四夷,幾喪天下。逮其晚歲,托國于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罷均輸榷酤,與民休息,而天下復安。凡武帝之所以得稱賢君者,惟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舉國而付之諸葛孔明。孔明援蔣琬、費祎而授之。雖后主之不明,而守國三十余年,君臣相安,蜀人免于涂炭之患。吳大帝方其屬任賢將,抗衡中原,曹公憚之。及其老也賢臣死亡略盡喜諸葛恪之勁悍越眾而付以后事。其用兵勞民之后,繼起大役,兵折于外,既歸而不能自克,將復肆志于僚友。恪既以喪其軀,而孫氏因之三世絕統,吳、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國隨以亡。(節選自宋代蘇轍《歷代論》卷三“孫仲謀”,有刪改)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及其A老也B賢臣死亡C略盡D喜諸葛恪E之勁悍F越眾G而付H以后事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B.安,使……安心,使動用法,與俗語“既來之,則安之”中的“安”字的用法不相同。C.逮,到、及,與《陳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的“逮”字的意思相同。D.憚,害怕、畏懼,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心憚遠役”中的“憚”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權在孫策去世后,接過其兄遺業,重用張昭、周瑜、程普、呂范、魯肅、諸葛瑾等各方面人才,使東吳的事業蓬勃發展。B.孫權曾在賡亭騎馬射獵,重傷老虎。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中“親射虎,看孫郎”用的就是這一典故。C.蘇轍認為,孫權當年在位期間,能任用賢能的將領,與中原(曹魏政權)相互抗衡,連曹操都對他有所忌憚。材料一的第二段“赤壁之戰”就是佐證。D.材料一為史傳,按時間順序敘述了孫權的幾件事;材料二為史論,評價歷史人物或事件。兩則材料都寫到了孫權早年的雄才大略和晚年的昏聵誤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2)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舉國而付之諸葛孔明。孔明援蔣琬、費祎而授之。14.如此評價的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第7頁/共10頁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黃庭堅山色江聲相與清,卷簾待得月華生。可憐一曲并船笛,說盡故人離別情。夢中往事隨心見,醉里繁華亂眼生。長為風流惱人病,不如天性總無情。[注]本詩寫于1083年,當時正處于變法時期,時局紛紜,新貴迭進,新黨猙獰。作者不屑阿諛其中以求仕途通達。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色江聲相與清”句,詩人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入手,描繪了一幅靜謐清幽的畫面。B.“可憐一曲并船笛”一句與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誰家玉笛暗飛聲”一句立意相似。C.“隨心見”“亂眼生”“惱人病”等詞語,通過對心理、外貌的描摹,展現詩人情感的變化。D.這兩首詩用語精煉,表意深邃。第一首含蓄中訴說著離愁,第二首深沉中蘊含著無奈。16.第二首詩最后兩句“長為風流惱人病,不如天性總無情”內涵豐富蘊藉,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簽與李詩中的“________”存在文化關聯。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述了相似的選賢納諫的觀點。(3)頂真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如“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請你從學過的古詩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夏天正熱烈的時候,去尋找荷花的我意外撞見一塊傍河且旁有小土丘作假山的美麗的草地。假山上絲竹環繞,綠草如茵,花開數朵,蟲鳴其間,自得其樂。第8頁/共10頁月亮掉在河里。河水清幽幽的,河里的月亮,便顯得格外俏皮。像喜歡探險的孩子,偏要往那幽深的地方去,一步一探,一步一驚叫。這是月亮的樂。月亮為什么不樂呢?月亮升得越來越高,升到草地的上空。夜露悄悄落,落在草葉上。這個時候的月亮,變得更調皮了,它鉆進草葉上的每滴露珠里。于是,每滴露珠里,都晃著一個快樂的月亮。我坐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月亮中間,跟蟲子比賽吟唱,心境澄清,我也像一枚,快樂的月亮了。快樂,是上天賦予每個生命的。公平,無一遺漏,如陽光普照。無論貴賤,無論貧富。1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托管加盟合同協議
- 燃油供貨合同協議
- 贈送盈利合同協議
- 演員藝人合同協議
- 裝卸服務合同協議
- 贈予一方合同協議
- 水電租賃合同協議
- 自建奶站合同協議
- 試用期制合同協議
- 裝船運輸合同協議
- 中國重癥腦血管病管理共識課件
- 轉爐煉鋼設備與工藝課件
- 汽車吊車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 電工基礎(中職)完整版教學課件
- 小班語言繪本《小蛇散步》繪本PPT
- 杭州房建工程監理大綱范本
- DB22∕T 2797.1-2017 玄武巖纖維復合筋及玄武巖纖維混凝土設計與施工規范 第1部分:玄武巖纖維復合筋
- 慶陽剪紙藝術:演示文稿
- 人居環境學導論
- 鋼結構設計總說明(新版)
- 2017年中國陵園墓地市場規模現狀分析及十三五投資價值評估報告(目錄)-副本-副本(3)-副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